患了癌症的人,更容易患這類疾病,死亡風險也高!改變一個生活習慣,讓你活得更久、更健康
▎藥明康德内容團隊編輯
相随着醫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癌症治療方案改進,以及早期篩查等,多種癌症的死亡率已經顯著下降,患者壽命得到延長,癌症生存者(指活着的患有或曾經患癌症的人)數量持續增加。據世界衛生組織資料,2020年全球有超過5050萬癌症生存者。
如何活得更久、更健康,是癌症生存者和家屬關注的問題。據一項發表在《歐洲心髒雜志》(European Heart Journal)的研究顯示,戒煙有助于降低癌症生存者心血管疾病的發病和死亡風險。
癌症和心血管疾病不僅有共同的危險因素,還互相影響,共同對健康和壽命造成損害。已有研究發現,在患癌症後的第一年,更容易患心血管疾病;很多癌症患者并不是因癌症而死亡,而是因為心血管疾病。

圖檔來源:123RF
來自南韓延世大學(Yonsei University)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對南韓309095名參與者的資料進行了分析。參與者都是癌症生存者,在加入研究前都沒有患心血管疾病,平均年齡是59歲,52%是女性。
通過調查問卷,研究人員統計了參與者的身高、體重、居住地等基本資訊;吸煙狀态、身體活動量、飲食、飲酒量等生活方式資訊;所患癌症類型、分期、治療方式等臨床資訊;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病史和治療史資訊;并測量了血壓、血脂和血糖等健康名額。
根據參與者确診癌症前後吸煙狀态的變化,研究人員将他們分為4組:從不吸煙組、戒煙組、開始吸煙或複吸組、持續吸煙組。
此外,在長達5年多的随訪期間,研究人員還收集了參與者不同類型心血管疾病的患病資訊,如心髒病、中風和心梗,以及死亡原因等資訊。
統計結果顯示,所有參與者中,80.9%的人從不吸煙,10.1%的人戒煙,1.5%的人開始吸煙或複吸,7.5%的人在确診癌症後繼續吸煙。尿道癌生存者中開始吸煙或複吸煙、持續吸煙的比例最高,而乳腺癌生存者中最低。
圖檔來源:123RF
刨除其它因素影響後,研究人員發現,與從不吸煙組相比,持續吸煙組的參與者,患心髒病、中風或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風險幾乎翻了1倍。
與從不吸煙組相比,持續吸煙組、開始吸煙或複吸組、戒煙組的參與者,發生心血管事件(包括心血管疾病的發病和死亡)的風險分别升高了86%、51%和20%。而且,這種風險在不同類型的心血管疾病和不同性别的參與者中,都是相似的。
與繼續吸煙相比,戒煙的人心血管事件風險明顯降低。在确診癌症前吸煙的參與者中,有57%的人在确診後戒煙。和繼續吸煙的人相比,戒煙的人發生心血管事件的風險降低36%。
确診癌症前從不吸煙或已經戒煙的人中,有2%的在确診後開始吸煙或恢複吸煙。與持續不吸煙的人相比,開始吸煙或複吸的人,發生心血管事件的風險增加了51%。
此外,确診癌症前吸煙的參與者中,大約1/5的人在确診癌症後每天的吸煙量減少了至少50%。但與持續吸煙的人相比,吸煙量減少的人發生心血管事件的風險并沒有降低,這意味着癌症生存者想要降低心血管事件風險最好是戒煙。
圖檔來源:123RF
需要注意的是,這項研究是觀察性研究,隻是顯示了吸煙狀态與癌症生存者心血管事件風險之間的關聯,并沒有表明因果關系。而且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吸煙狀态是患者自行彙報的,可能存在偏差,也會對研究結果産生影響。
研究最後指出,戒煙對癌症生存者健康和壽命的益處被低估了。許多癌症生存者沒有意識到繼續吸煙的危害,并認為一旦确診癌症,戒煙就沒有任何好處。
但實際上,大量研究表明,癌症生存者繼續吸煙與治療毒性增加、耐受性降低、治療失敗風險升高、癌症複發風險升高、第二原發性癌症發病風險升高、生活品質下降和生存期縮短有關。對于接受手術的患者來講,吸煙還會顯著增加并發症的風險,如傷口愈合延遲或開裂,手術部位感染等。
這項研究的發現,為戒煙對癌症生存者健康和壽命有好處添加了證據,應采取強有力的措施促進吸煙的癌症生存者盡早戒煙。
圖檔來源:123RF
研究作者、延世大學的Hyeok-Hee Lee 博士表示:“确診癌症是一種壓力極大的生活事件,通常會導緻一個人的生活方式發生重大變化。由于受到精神困擾等因素的影響,癌症生存者更容易出現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吸煙,這将增加他們發生心血管事件的風險。心血管疾病是癌症生存者非癌症相關死亡的主要原因。”
“此外,有些癌症生存者可能會認為少吸煙對健康和壽命也有好處。但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減少吸煙不應該是最終目标,吸煙的人應該完全戒煙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心血管事件風險。” Lee 博士補充道。
美國癌症協會(ACS)釋出的第3版《癌症生存者營養和身體活動指南》(Nutrition and Physical Activity Guideline for Cancer Survivors)建議,癌症生存者想要活得更久、更健康,除了要戒煙以外還應做到:
健康飲食,多吃營養豐富的食物,多吃各種蔬菜、水果和全谷物;限制或減少精制谷物;少吃紅肉和加工肉類;避免飲用含糖飲料;盡量不吃超加工食品。
少坐多動,在醫生或專業人員指導下規律運動,每周進行150-30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如快走、瑜伽、悠閑地騎自行車等;或75-150分鐘的高強度運動,如跑步、遊泳、打網球等;同時,每周至少有2天進行力量訓練或抗阻力運動,如舉重、運動帶、俯卧撐、深蹲等。
保持健康體重,要通過飲食和身體活動來保持健康體重,避免超重或肥胖,并維持或增加肌肉品質。
避免飲酒,在癌症治療期間,最好是不要喝酒,尤其是在進行頭頸部的化療或放療時。
患癌後有什麼症狀?
癌細胞和正常細胞有什麼差別?
怎麼吃可以預防癌症?
……
參考資料
[1] Hyeon Chang Kim,et al.,(2023). Smoking Habit Change After Cancer Diagnosis: Effect on Cardiovascular Risk. European Heart Journal,DOI:10.1093/eurheartj/ehad199.
[2] Cheryl L. Rock, et al.,(2022). American Cancer Society nutrition and physical activity guideline for cancer survivors. CA: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DOI: https://doi.org/10.3322/caac.21719.
[3] Jacek Jassem,(2019). Tobacco smoking after diagnosis of cancer: clinical aspects. Translational Lung Cancer Research, DOI: 10.21037/tlcr.2019.04.01.
[4] Cancer survivors who quit smoking found to have 36% lower cardiovascular risk than those who continue.Retrieved Jun 6,2023,from 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3-05-cancer-survivors-cardiovascula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