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3位首長發來密電,文尾注明“别告訴陳毅”,主席:必須改革軍制

作者:南海風雲談

衆所周知解放戰争時期陳毅與粟裕分工合作,是我華東野戰軍連續取得勝利的重要因素。

但許多人忽略了在解放戰争爆發初期,陳毅與粟裕分别在山東與華中指揮戰鬥。

因都從自身角度看問題,兩個軍區在配合作戰中出現了諸多問題。1946年10月華中軍區3位首長背着陳毅聯合向延安發密電,請求中央解決兩個軍區聯合作戰的指揮權問題。

毛主席最後拍闆成立新的華東軍區,這才徹底扭轉了近半年的不利态勢。

3位首長發來密電,文尾注明“别告訴陳毅”,主席:必須改革軍制

陳毅與粟裕

抗戰後為避敵鋒芒我軍重心北移,華中軍區重建卻與山東軍區關系别扭

1945年抗日戰争勝利後,蔣介石在大肆“劫收”淪陷區的同時,也把注意力放在如何消滅人民軍隊建立的解放區上。

但相比于八路軍開辟的晉綏,晉察冀,山東等北方解放區,新四軍建立的華中解放區雖富庶,卻比鄰敵首都南京,必然在雙方交戰後首當其沖。

其西鄰的中原解放區剛成立就遭遇敵重兵圍困,根本起不到互相支援的作用。

況且華中解放區和中原解放區并無大山大河作為天然屏障,國民黨軍又用美械打造了機動性極強的快速縱隊。面對如此不利的戰略态勢,毛主席于當年9月提出了向東北要發展空間的應對方針。

3位首長發來密電,文尾注明“别告訴陳毅”,主席:必須改革軍制

毛澤東

于是我軍從華北和山東抽調12萬官兵和地方幹部北上,同國民黨軍争奪被蘇軍解放的東北地區。

同時毛主席還指令山東軍區司令員羅榮桓,率黨委和軍區班子整體北上成立東北軍區上司機關。

而新四軍軍長兼華中局書記陳毅,則率領新四軍軍部以及華中軍區上司機構北上山東,成立新的華東局和山東軍區司令部[1]。毛主席當時已經擔心華中地區在雙方交戰初期就會全部丢棄,是以想将其主動降級為遊擊區。

但時任新四軍蘇浙軍區司令員的粟裕,堅決反對主動放棄華中。當時我軍在華中建立蘇中、蘇北、淮南和淮北4個軍區,其人口多達3000萬且盛産糧食。

3位首長發來密電,文尾注明“别告訴陳毅”,主席:必須改革軍制

粟裕

粟裕認為大踏步向北撤退隻會壯大敵人的力量,在給中央發電中力陳在華中地區堅持鬥争的有利因素。毛主席經過認真考慮後,同意了粟裕的看法。

1945年10月由鄧子恢出任新成立的華中分局書記,華中軍區重建後由張鼎丞任司令員。

同時将華中軍區主力部隊四個縱隊改編為華中野戰軍,粟裕成為軍區副司令同時兼任野戰軍司令[2]。

可當時誰也沒預料到華中分局接受華東局的上司,使華中軍區要受山東軍區的節制,會反過來制約兩個軍區的作戰。由于抗戰時期山東八路軍的發展好于新四軍,若兩個軍區聯合作戰也隻能以山東軍區為主。

3位首長發來密電,文尾注明“别告訴陳毅”,主席:必須改革軍制

粟裕

山東野戰軍成立初期,下轄原八路軍山東軍區7、8師,和新四軍第1縱隊、2縱隊,總兵力共7.4萬人。而華中野戰軍雖下轄6縱、7縱、8縱、9縱,但主要由地方部隊更新而來,且總兵力才4.7萬人。

但是華中軍區事實上面對的敵人更加強大,而山東作為連接配接我多個戰略區的重要根據地,山東野戰軍絕不可能全軍出擊配合華中野戰軍禦敵。

同時我軍的通信工具有限,兩個軍區和兩個野戰軍司令部也不可能做到面對面實時溝通。

這樣陳毅和粟裕都隻能依照當面敵情制定計劃,遠在延安的毛主席也不能很快判斷出誰的計劃更加合理。這為解放戰争爆發後,我軍的南線作戰埋下了衆多隐患。

3位首長發來密電,文尾注明“别告訴陳毅”,主席:必須改革軍制

粟裕

毛主席下令南線出擊逼敵人談判,粟裕打出七戰七捷陳毅卻兵敗泗縣

1946年6月26日敵30萬大軍向我中原解放區發動猛攻,标志着解放戰争全面爆發。

盡管我中原軍區早就做了突圍的準備,但突圍的主力轉戰途中還是遭受了沉重損失。

面對如此不利的敵我力量對比,毛主席卻制定了一個利用敵人全力進攻中原解放區之機,在南線主動出擊的計劃。當時許多人都認為内戰的規模尚可控制,毛主席也認為雖然敵人人多勢衆。

但由于後勤和運輸能力的制約,并不能一下子都開到前線。是以希望在局部形成優勢兵力以攻代守,盡量避免把戰火引入解放區。

他要求我太行部隊和山東部隊主動向南出擊,争取短時間内打出幾個殲滅戰。或許能逼迫敵人停止進攻,轉而繼續進行兩黨間的談判。

3位首長發來密電,文尾注明“别告訴陳毅”,主席:必須改革軍制

軍隊

山東野戰軍高層迅速分析敵情制定計劃,但陳毅卻意識到光靠自身力量出擊隴海路有困難。況且許多精兵強将都跟着羅榮桓去了東北,讓山野居然找不到能夠指揮大兵團作戰的合格将領。

幸好毛主席也想到了這一層,決定華野同樣參與南線進攻。陳毅聞訊大喜,馬上給華中軍區首長張鼎丞等發報,希望他們能将主力西移,兩支野戰軍在山野司令部統一指揮下,形成局部優勢兵力殲滅敵人。

但粟裕卻認為一旦将主力調往津浦線,蘇中解放區很可能會迅速淪為敵手。

當年他率紅7軍團北上浙江失敗的教訓,讓粟裕非常抵制無後方依托作戰。

3位首長發來密電,文尾注明“别告訴陳毅”,主席:必須改革軍制

粟裕

他提出另一個方案,華野在蘇中地區利用内線作戰優勢,殲滅從南京方向來犯之敵以策應山野。但張鼎丞等從組織關系上考慮,一度決定華野按陳毅的計劃行動。

可沒想到他們在和陳毅探讨作戰計劃的同時,粟裕也把自己的主張發給了延安。7月4日毛主席給粟裕回了電報,準許了他在蘇中打大仗的計劃。同時給陳毅發電,要他暫停南線進攻計劃。

為什麼在華中軍區上司排名靠後的粟裕,能比張鼎丞等人更有底氣堅持自己主張呢?原來1945年8月20日中央軍委下令各戰略區組建野戰軍時,就明确要求各軍區為野戰軍作戰提供支援,而中央軍委直接過問野戰軍的軍事行動。

這樣粟裕才能繞過陳毅直接給毛主席發報,但也更說明了當時兩個軍區關系的别扭。

3位首長發來密電,文尾注明“别告訴陳毅”,主席:必須改革軍制

粟裕

就在山東和華中我軍反複讨論作戰計劃時,敵第一綏靖區司令官湯恩伯指揮五個整編師15個旅,共計12萬人的優勢兵力氣勢洶洶地猛撲蘇中。

幸好粟裕早有準備,從7月13日開始曆經45天,先後在如臯、海安、李堡、黃橋、邵伯打了7場勝仗,殲敵達5.3萬人。蘇中“七戰七捷”充分證明了粟裕卓越的軍事才能,也證明了我軍隻要戰法得當,是有能力擊敗有美式裝備的國民黨軍。

盡管已經得知華中野戰軍有自己的計劃,可山東軍區上司人認為靠自己也能完成外線出擊作戰。

7月山野第2縱隊等部配合劉鄧作戰出擊淮北的朝陽集,果然取得了殲敵5000餘人的勝利。

3位首長發來密電,文尾注明“别告訴陳毅”,主席:必須改革軍制

陳毅

但随後陳毅和山野參謀長注意到,敵第七軍172師師部和兩個團駐紮在泗縣。不但位置孤立,且第7軍屬桂系應該得不到蔣介石嫡系支援。

這時山東軍區比華中軍區高一級的關系起了作用,粟裕下令華中野戰軍派第9縱隊配合陳毅行動[3]。

可沒想到8月7日山東野戰軍第8師發起攻城戰時,突然天降大雨使敵護城河水位暴漲。

同時道路泥濘使大炮無法抵達前線,炸藥包又被普遍被淋濕無法發火。結果兩天過去山野8師和華野9縱都傷亡巨大,眼見既不能攻克堅城又不能打援,陳毅隻得下令部隊撤退。

3位首長發來密電,文尾注明“别告訴陳毅”,主席:必須改革軍制

軍隊

陳毅無視華中将領勸告移兵沐陽,敵人輕取淮北導緻我軍被迫撤出華中

山東野戰軍以優勢兵力攻城竟敗給了敵兩個團,山野基層指戰員都怨聲載道,似乎自己已經被華野給比了下去。

但解放戰争初期敵強我弱是基本事實,敵172師作為桂系精銳,武器裝備和訓練水準都是我軍無法企及的,這不能單純歸結為指揮失誤。泗縣之戰的失敗沒有改變我軍的上司體系,山東軍區仍然有權力要華中軍區配合自己的作戰計劃。

可敵徐州綏靖公署主任薛嶽卻看出我軍無法有效配合的弱點,他親自制定了一個“聲北擊南”的作戰計劃。

敵人在南線暫停行動吸引我華野南下收複失地,北線的主力也擺開進攻沐陽,同我山東野戰軍決戰的架勢。

3位首長發來密電,文尾注明“别告訴陳毅”,主席:必須改革軍制

陳毅

陳毅見敵人試圖要一步步吃掉山東解放區,就下令把野戰軍主力放在沐陽附近做層層防禦。

可正在海安指揮戰事的粟裕發現敵人故意把戰線拉長陷入困惑,突然在地圖上發現我軍的命門:兩淮軍區。

他馬上給華中軍區司令部發了一封急電,分析到:敵人明着要要進攻沐陽,實際可能是要進犯我兩淮地區。兩淮一丢,我華中與山東之間之聯系就被切斷了。

當然以目前的态勢,山野若能擊敗沐陽方向敵人到也無妨。可萬一兩軍形成焦灼狀态,兵力空虛的兩淮就危險了。

3位首長發來密電,文尾注明“别告訴陳毅”,主席:必須改革軍制

陳毅

華中首長張鼎丞、鄧子恢和曾山看了粟裕的電報大驚失色,立即給山野上司和中央發報。他們請求中央軍委馬上作出決斷,華野主力應該馬上北調,或山野派一部主力馬上去兩淮做防禦部署。

可陳毅接到這份急電,又分析了當面沐陽的敵情。他發現敵主力第七軍和整編74師都在沐陽方向,眼下敵人也沒有更多兵力再耍陰謀。于是他回電華中,說他擊敗沐陽之敵就去兩淮。

可當敵我雙方在沐陽附近交戰的第二天,陳毅才突然發現敵第7軍一反常态地拼了全力,而整編74師番号卻消失了。陳毅這才恍然大悟,急忙做出部署調整。

可在我南北主力都沒反應過來之前,敵整編74師已經利用機動優勢攻克了淮陰和淮安。

粟裕聽聞噩耗氣得頓足捶胸,兩淮一丢華中解放區就隻能放棄了。

3位首長發來密電,文尾注明“别告訴陳毅”,主席:必須改革軍制

粟裕

三位軍區首長聯合上谏要求粟裕統一指揮,兩大野戰軍合并終于打開了局面

到這時兩個軍區和野戰軍高層都意識到,隻有讓華野北上山東才能避免被敵人圍殲。

9月23日毛主席給兩個野戰軍同時發電,第一次提出兩大野戰軍合并作戰,陳毅、粟裕分别擔任正、副司令的構想。

然而就在粟裕他們讨論北撤山東路線時,敵人竟然提前下手了。薛嶽指令兩淮之敵向北進攻漣水,妄圖切斷華野北上山東的通道。另一路敵人從魯南進攻棗莊,制造進攻我山東根據地首府的假象。

很明顯敵進攻漣水才是真正的殺招,可在兩個野戰軍仍相隔數百裡且溝通不暢的客觀情況下,陳毅仍然指令山野全力防衛棗莊,并要華野自己去保衛漣水。

3位首長發來密電,文尾注明“别告訴陳毅”,主席:必須改革軍制

陳毅

粟裕和張鼎丞看到電報焦急萬分,但他們也認識到山東軍區和華中軍區各行其是,才是被敵人屢屢擊破的根本原因。于是10月4日,張鼎丞、鄧子恢和曾山聯名給中央發去密電。為了不影響同志們的團結,他們特意提醒毛主席“但望勿告陳”。

在密電中,張鼎丞等痛心回顧了兩個野戰軍無法有效協同作戰帶來的損失。也認為山東野戰軍空有優勢兵力卻戰果不佳,隻是因為缺乏優秀戰場指揮員。是以他們向中央軍委建議,山野、華中野戰軍應完全合并,并讓粟裕協助陳毅指揮全軍。

毛主席仔細斟酌後,認為單論軍事才能,粟裕遠勝于陳毅。但粟裕最大的問題在于資曆太淺,難以有效鎮住山東野戰軍的驕兵悍将。

是以如果非得要兩個野戰軍合并,隻能以陳毅為主官,同時讓他支援粟裕負責作戰。

3位首長發來密電,文尾注明“别告訴陳毅”,主席:必須改革軍制

陳毅

可這時陳毅還沒有認識到這一層,他給中央軍委來電,依然希望毛主席支援他優先回魯南作戰,然後再考慮華中方面的訴求。毛主席的回電則從全局出發,終于說服陳毅先接應華野在淮北的作戰。

10月15日在給兩大野戰軍的電報中,毛主席正式調整了華東戰區的體制。他指出陳毅的山東上司機構必須和華中上司機構進行合并,由陳毅負總責。但明确要求,由粟裕指揮部隊作戰。

在毛主席的運籌帷幄下,華野終于北上山東與山野會師。陳毅大方承認自己在指揮作戰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提議共同發起宿北戰役。

前線戰鬥打響後陳毅就主動走出作戰室去下棋,粟裕就可以心無旁骛地專心指揮作戰。

3位首長發來密電,文尾注明“别告訴陳毅”,主席:必須改革軍制

毛澤東

當然有些山野将領起初不怎麼服粟裕,甚至在電話裡“推銷”自己的計劃。這時候陳毅就搶過電話,對面一聽是“陳老總”就不敢有意見了。

宿北戰役一舉殲滅了敵整編69旅,也第一次證明兩大野戰軍聯合作戰的可行性。1947年1月23日兩大野戰軍和兩大軍區正式合并,鄧子輝、張鼎丞和曾山也進入了華東局。

但新的華東軍區仍然是由原山東軍區上司改任,鄧子恢等人此後不再過問軍事,主要轉向後勤和征兵宣傳工作。而粟裕成長為華東野戰軍副司令員,随後指揮新的華東野戰軍連續打出了魯南戰役、萊蕪戰役和孟良崮戰役。

陳毅和粟裕這對新四軍江南指揮部的好搭檔,很快又成為了解放軍中堪比劉鄧的黃金搭檔。

3位首長發來密電,文尾注明“别告訴陳毅”,主席:必須改革軍制

陳毅與粟裕

以至于當1948年毛主席決定重建中原局,讓陳毅從華東去中原主持大局時,粟裕無奈地跟毛主席說:“我應該服從中央的安排,可華野離不開陳軍長”。

最後經過商議,陳毅表面上仍然任華東野戰軍司令員兼政委,而粟裕為華東野戰軍代司令員兼代政委,實際負責華野一切行動。而當淮海戰役結束,第二和第三野戰軍聯合進行渡江戰役時。

陳毅就重新做回了第三野戰軍司令員,而粟裕主動回到自己副司令的位置上。陳毅從不以資曆壓粟裕,粟裕更從不以戰功争位子。有如此團結的進階将領,我軍自然能殲滅800萬敵軍解放全中國。

參考資料

[1] 中國中共黨史學會編 · 中國共産黨曆史系列辭典 · 中共黨史出版社、黨建讀物出版社 · 2019

[2] 粟裕:十大将之首 戰争年代屢立奇功--黨史頻道-人民網.2021-06-09

[3]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中國大百科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