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接口測試利器Postman - 基礎篇

作者:城下秋草黃

前言

本教程将結合業界廣為推崇和使用的RestAPI設計典範Github API,詳細介紹Postman接口測試工具的使用方法和實戰技巧。

在開始這個教程之前,先聊一下為什麼接口測試在現軟體行業如此重要? 為什麼我們要學習Postman?

現代軟體行業已經從傳統的網際網路發展到移動網際網路,雲計算,如今更進入到萬物互聯時代。軟體和網絡會連接配接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同的裝置,不同的軟體系統之間存在各式各樣的聯系。而接口就是不同裝置、系統之間聯系的橋梁,是以接口在現今和未來的軟硬體産業當中都具有越來越高的重要性和地位。

什麼是接口?

IT行業從WWW網際網路時代的C/S,B/S架構,到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大前端時代,發展到雲計算時代以IaaS(基礎架構即服務),PaaS(平台即服務),SaaS(軟體即服務)為代表的雲端架構,如今更是進入到萬物互聯的物聯網時代,網絡連接配接着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而承載這些連接配接的連接配接點,就是網絡接口,接口是不同網絡應用之間聯系、互動、互相作用的入口和橋梁。

如下圖,是接口在軟體系統中所處位置的示意圖

接口測試利器Postman - 基礎篇

這裡UI接口和API接口分别代表使用者互動接口和應用程式接口

接口測試

了解了接口的概念,我們再看什麼是接口測試?

以下是百度百科中給出的定義:

接口測試是測試系統元件間接口的一種測試。接口測試主要用于檢測外部系統與系統之間以及内部各個子系統之間的互動點。測試的重點是要檢查資料的交換,傳遞和控制管理過程,以及系統間的互相邏輯依賴關系等。

可以看到,針對接口定義闡述後,說明了接口測試的重點包括互動的資料、過程以及背後的業務邏輯。

再進一步看更常用的API測試的定義,這個百度沒有收錄,可以看下Wiki百科的定義:

API testing is a type of software testing that involves testing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s (APIs) directly and as part of integration testing to determine if they meet expectations for functionality, reliability, performance, and security.[1] Since APIs lack a GUI, API testing is performed at the message layer.[2] API testing is now considered critical for automating testing because APIs now serve as the primary interface to application logic and because GUI tests are difficult to maintain with the short release cycles and frequent changes commonly used with Agile software development and DevOps.[3][4]

它是直接針對API進行測試的一類內建測試,注意wiki把接口測試歸類在內建測試階段。也就是說它更多是在系統內建時實施。然後也說明了接口測試不單純是功能測試,還需考慮可靠性、安全、性能等。API接口測試和GUI測試不同,更多展現在消息層,并且因為GUI層在自動化測試上的先天劣勢,API自動化目前是自動化測試領域以及靈活、DevOps等研發模式的關鍵實踐。

下圖是著名的測試金字塔,它根據不同測試類型對軟體測試進行了分層,底層是針對的代碼層面的單元測試,中間是service服務測試,而現今的應用服務更多是API形式來展現,服務測試也可以了解為API的測試,上層則是針對使用者界面的GUI測試。

接口測試利器Postman - 基礎篇

這個模型展現出在自動化測試中,越底層的自動化測試所占比重應該越大,才有更好的投入産出比。中間這一層的API測試它既不像UI層那樣維護成本巨大,很難跟上快速疊代的要求,同時它又比單元測試更能在業務邏輯上進行品質驗證。是以現在一般認為API測試是自動化測試實施上的優先選擇

HTTP協定基礎

在正式開始Postman的功能介紹前,首先還是要介紹Postman的測試對象。Postman主要是針對HTTP協定接口的測試工具,是以本章首先介紹一下HTTP協定的基礎知識。

HTTP,即超文本傳輸協定(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是網際網路上應用最為廣泛的一種網絡協定,目前主要使用的1.1版本,基于TCP/IP通信協定來傳遞資料(HTML,檔案、資料、API接口消息等)

http協定工作于用戶端-伺服器即C/S架構上

接口測試利器Postman - 基礎篇

HTTP消息組成

用戶端發送一個HTTP請求到伺服器,請求消息包括以下格式:

請求行(request line)、請求頭部(header)、空行和請求資料四個部分。如圖

接口測試利器Postman - 基礎篇

如下是一個請求百度首頁的請求示例:

GET https://www.baidu.com/ HTTP/1.1

#請求方法 URL HTTP協定版本

Host: www.baidu.com

#請求伺服器位址

#以下是消息頭内容

Connection: keep-alive

#連接配接方式:長連接配接

Cache-Control: max-age=0

#請求緩存控制,需确認請求内容是否有修改

Upgrade-Insecure-Requests: 1

#支援https協定

User-Agent: Mozilla/5.0 (Windows NT 10.0; Win64; x64) AppleWebKit/537.36 (KHTML, like Gecko) Chrome/71.0.3578.98 Safari/537.36

#請求用戶端,浏覽器版本

Accept: text/html,application/xhtml+xml,application/xml;q=0.9,image/webp,image/apng,*/*;q=0.8

#支援的響應内容類型

Accept-Encoding: gzip, deflate, br

#支援的編碼類型

Accept-Language: zh-CN,zh;q=0.9,en;q=0.8

#支援的語言

Cookie: BAIDUID=C0A2...

#攜帶的cookie資訊

#未攜帶請求消息體,body為空

伺服器接收并處理用戶端發過來的請求,傳回一個HTTP的響應消息。也由四個部分組成,分别是:

響應狀态行、消息報頭、空行和響應正文。 如圖

接口測試利器Postman - 基礎篇

如下是百度首頁的響應示例

HTTP/1.1 200 OK

#協定版本 消息狀态碼 狀态描述

Bdpagetype: 2

Bdqid: 0x8707d7d80001f34e

#自定義消息頭

Cache-Control: private

#緩存控制政策

Connection: Keep-Alive

#長連接配接

Content-Type: text/html;charset=utf-8

#響應内容類型

Date: Sat, 22 Dec 2018 08:54:51 GMT

#響應時間

Expires: Sat, 22 Dec 2018 08:54:51 GMT

#過期失效時間

Server: BWS/1.1

#伺服器系統及版本

Set-Cookie: BDSVRTM=372; path=/

Set-Cookie: BD_HOME=1; path=/

Set-Cookie: path=/; domain=.baidu.com

#設定用戶端cookie

Strict-Transport-Security: max-age=172800

#嚴格安全傳輸,有效時間

X-Ua-Compatible: IE=Edge,chrome=1

#相容浏覽器版本

Content-Length: 191722

#消息體長度

#以下消息體内容

<!Doctype html>

<html xmlns=http://www.w3.org/1999/xhtml><head>

...

HTTP方法

HTTP方法是請求消息中攜帶的關鍵資訊,告知伺服器本次請求希望進行的操作類型。目前在HTTP1.1版本中常見以下方法

No. 方法 描述
1 GET 請求指定的頁面資訊,并傳回實體主體。
2 HEAD 類似于get請求,隻不過傳回的響應中沒有具體的内容,用于擷取報頭
3 POST 向指定資源送出資料進行處理請求(例如送出表單或者上傳檔案)。資料被包含在請求體中。POST請求可能會導緻新的資源的建立和/或已有資源的修改。
4 PUT 從用戶端向伺服器傳送的資料取代指定的文檔的内容。
5 DELETE 請求伺服器删除指定的頁面。
6 CONNECT HTTP/1.1協定中預留給能夠将連接配接改為管道方式的代理伺服器。
7 TRACE 回顯伺服器收到的請求,主要用于測試或診斷。
8 PATCH 從用戶端向伺服器傳送資料,取代指定文檔的部分内容

HTTP狀态碼

HTTP狀态碼定義了伺服器端處理HTTP請求的結果資訊,主要包含以下五類:

狀态碼 描述
1XX 已接收,待處理
2XX 請求處理成功
3XX 重定向,資源位置發生變化
4XX 用戶端請求資訊錯誤
5XX 服務端處理發生錯誤

1xx 消息

這一類型的狀态碼,代表請求已被接受,需要繼續處理。這類響應是臨時響應,隻包含狀态行和某些可選的響應頭資訊,并以空行結束。由于HTTP/1.0協定中沒有定義任何1xx狀态碼,是以除非在某些試驗條件下,伺服器禁止向此類用戶端發送1xx響應。[4] 這些狀态碼代表的響應都是資訊性的,标示客戶應該采取的其他行動。

2xx 成功

這一類型的狀态碼,代表請求已成功被伺服器接收、了解、并接受。

3xx 重定向

這類狀态碼代表需要用戶端采取進一步的操作才能完成請求。通常,這些狀态碼用來重定向,後續的請求位址(重定向目标)在本次響應的Location域中指明。

4xx 用戶端錯誤

這類的狀态碼代表了用戶端看起來可能發生了錯誤,妨礙了伺服器的處理。除非響應的是一個HEAD請求,否則伺服器就應該傳回一個解釋目前錯誤狀況的實體,以及這是臨時的還是永久性的狀況。這些狀态碼适用于任何請求方法。浏覽器應當向使用者顯示任何包含在此類錯誤響應中的實體内容

5xx 伺服器錯誤

表示伺服器無法完成明顯有效的請求。這類狀态碼代表了伺服器在處理請求的過程中有錯誤或者異常狀态發生,也有可能是伺服器意識到以目前的軟硬體資源無法完成對請求的處理。除非這是一個HEAD請求,否則伺服器應當包含一個解釋目前錯誤狀态以及這個狀況是臨時的還是永久的解釋資訊實體。浏覽器應當向使用者展示任何在目前響應中被包含的實體。這些狀态碼适用于任何響應方法。

詳細的狀态碼清單可參見附錄

GitHub API

本教程後續将主要使用Github API作為實戰介紹API。 本章會簡要介紹Github網站以及Github API。

GitHub 是一個面向開源及私有軟體項目的托管平台,因為隻支援 Git 作為唯一的版本庫格式進行托管,故名 GitHub。也是目前全球最大的代碼托管平台,可以說是程式員的聖地,号稱全球最大的同性交友平台:joy: (Github 國内有時會間歇性無法通路,可能需要科學上網)

github 中的一些主要概念

  1. 送出(commit):送出更改到倉庫(本地Git倉庫與GitHub倉庫是兩碼事)。
  2. 送出資訊(commit message):每次送出的時候,需要提供一個資訊,描述這次送出都做了什麼。
  3. 分支(branch):像樹狀圖一樣,每個獨立的分支都是項目的一個版本,分支都可以與master合并。
  4. 主分支(master branch):所有的Git項目在最初建立時,都會預設建立出一個分支,這就是主分支。在開發中,寫一個新功能的時候,都是先建立一個分支,在該分支上完成功能并測試,通過後由項目leader将該分支merge到master上。
  5. 功能分支(feature branch):沒怎麼用過
  6. 釋出分支(release branch):如果有一個手動QA(品質管理)流程,或者必須要支援舊版本的軟體時,需要一個釋出分支來存放必要的更新檔與更新記錄。功能分支和釋出分支沒技術差別,隻是在團隊間讨論的時候,有助于區分類别。
  7. 合并(merge):merge可以将一個分支上的全部内容歸并到另一個分支上,一般就是将分支merge到主分支。
  8. 标簽(tag):常用于記錄釋出版本,在版本釋出的時候,給一個tag,這樣就能夠記錄該版本的代碼是何時生成的。
  9. 檢視(check out):一般就是檢視某一個分支上操作的記錄。
  10. 拉取(pull request):一般用來從遠端倉庫拉取分支中的代碼到本地,也可以從本地倉庫中拉取分支代碼到目前工程中。
  11. 提出問題(issue):GitHub的提出問題的功能,一般遇到問題,可以将出現問題的場合,通過issue的方式記錄。
  12. 維基(WIKI):一個輕量級的Web頁面建立方式,建立的Web頁面之間可以通過連結互相聯系。GitHub中的項目通常使用WIKi進行文檔記錄。
  13. 克隆(clone):從GitHub上下載下傳一個副本到本地,操作後可以pull上去。
  14. 分叉(fork):A複制一個B的項目到自己的賬戶下,修改後再送出,B能看到A修改的内容,但是B原本的項目是不會有變動的。

github 主界面功能

接口測試利器Postman - 基礎篇

圖檔轉自george_zyf的部落格

Github API

目前Github API最新的V4版本是基于GraphQL的API,但常用的還是V3的Restful API

github API中幾類主要資源及對應操作

User 資源

接口測試利器Postman - 基礎篇

Repo 操作

接口測試利器Postman - 基礎篇

issue 操作

接口測試利器Postman - 基礎篇

圖檔來自網絡

github 中的時間格式

github 中時間格式如下:

YYYY-MM-DDTHH:MM:SSZ

github 限流規則

github 為包含服務端負載壓力,會對請求流量進行限制。在每個 github 的響應消息頭中都會攜帶 github 的限流設定。

頭參數 含義
X-RateLimit-Limit 目前每小時最大請求限制,一般未鑒權請求60次,鑒權請求5000次
X-RateLimit-Remaining 目前剩餘請求次數
X-RateLimit-Reset 剩餘限制重置時間,毫秒

請求參數與分頁

請求中可以攜帶參數,一般包含兩種參數: 路徑參數和查詢參數

接口測試利器Postman - 基礎篇

github API中預設支援兩個分頁參數:

  • page 目前顯示頁數
  • per_page 每頁顯示結果數

Postman 基礎

可以用于Rest接口測試的測試工具非常多,常見的有soapUI、Jmeter、fiddler等都經常用來做接口測試。但是目前在接口測試人員中最流行,最常見還是本章向大家介紹的Postman。

Postman 的安裝

Postman最早的版本,以及很長一段時間都是以Chrome插件的形式存在的。以至很多人甚至認為postman就是google的官方工具插件,我們目前能看到的大量資料也都是基于chrome的插件形式來進行介紹的。

但是目前Postman其實已經推出了獨立的本地App程式,并且官方已經宣布不再支援chrome的插件形式。雖然插件版本現在還能使用,可是畢竟相比Native版本,受限于chrome浏覽器的功能,很多功能在插件版本中是欠缺的,比如cookie的内建支援,代理功能,控制台功能等等。是以此處就不再介紹插件版本的安裝。

本地版本的安裝,其實也非常簡單。從官網根據自己作業系統的類型選擇相應的版本下載下傳即可。

接口測試利器Postman - 基礎篇

這裡還有一點要注意下,在postman的官網,我們最好注冊一個賬号,後續在使用postman的時候很多進階功能需要用這個賬号登入後才可以使用。

接口測試利器Postman - 基礎篇

安裝完成,在桌面上出現Postman那個pose很帥的小人圖示

接口測試利器Postman - 基礎篇

,則安裝完成。

Postman 主界面

打開Postman進入,首次會提示選擇希望建立的任務類型。

接口測試利器Postman - 基礎篇

這裡有六種任務類型,我們再下面的實戰中都會詳細講解,這裡先簡單說明一下:

  • Request是Postman軟體的基礎和核心,也就是通過這個功能來建立request請求,完成接口測試的核心工作。
  • Collection其實是個集合,我們可以認為是一批Request請求的集合,或者說測試集。它也是Postman一些進階功能的基本機關
  • Environment,字面了解就是環境,其實可以認為是一些配置變量的集合,實際應用中可以起到通過不同配置區分不同測試環境的效果 後面這三個都是Postman的進階功能
  • API documention,是通過我們調試通過的request來自動生成接口文檔,便于團隊的共享和接口的傳遞。
  • Mock server 在我們進行接口測試或開發的時候,很多時候是需要模拟對端的接口伺服器的,Mock server就起到的模拟伺服器端的作用。
  • Monitor 這是個監控功能,通過monitor我可以監控我的接口是不是正常。說白了,這其實就是個定時的接口執行功能。

大緻了解下幾種不同的任務類型,我們先關掉這個界面,我們再來看看主界面的功能區間

接口測試利器Postman - 基礎篇

Banner 區域

首先是上面的菜單欄,對應功能區的各項功能,在菜單欄上都能找到對應的菜單。然後是下面的banner區域。 從左到右依次介紹:

接口測試利器Postman - 基礎篇

會打開啟動時的建立視窗,用于建立六種類型的任務。

接口測試利器Postman - 基礎篇

按鈕,可以用于導入外部檔案,外部檔案可以是postman的Collection格式檔案,資料檔案,以及其他的API定義檔案

接口測試利器Postman - 基礎篇

則會啟動Collection runner,它是一個運作器,用于運作已經建立的測試任務。我們後面會有詳細介紹

接口測試利器Postman - 基礎篇

第四個按鈕,可以建立tab,或者多開一個postman程式,或者runer程式。

中間

接口測試利器Postman - 基礎篇

是選擇使用的workspace,但這個需要賬号登入,會同步雲端的workspace設定。每個賬号會有一個預設的workspace,workspace它是一個工作空間,大家可以了解成類似項目或者工程。

banner條右側還有幾個按鈕

接口測試利器Postman - 基礎篇
  • 第一個是同步,也是在有賬号的情況下,可以在多個電腦間同步workspace内的相關接口測試設計。
  • 第二個proxy,則類似前面介紹過的fiddler,提供代理抓取API功能。當然這個功能postman不像Fiddler那樣豐富
  • 第三個按鈕包括setting以及文檔指南。 setting裡是軟體的本地配置
  • 第四個按鈕是消息通知,很好了解,會顯示一些提醒資訊
  • 然後是postman的twitter,在牆後面就不要去看了
  • 最後是登入,可以用postman的賬号的登入

Setting 設定

Postman 工具的使用屬性和應用設定我們可以在Setting 中國進行設定。以下分别說明:

General

接口測試利器Postman - 基礎篇

Themes

接口測試利器Postman - 基礎篇

Shortcuts

工具快捷鍵

接口測試利器Postman - 基礎篇

Data

工具資料導入導出

接口測試利器Postman - 基礎篇

add-ons

Newman 插件下載下傳方法

接口測試利器Postman - 基礎篇

Sync

同步設定

接口測試利器Postman - 基礎篇

certificates

本地證書設定

接口測試利器Postman - 基礎篇

Proxy

本地網絡代理設定

接口測試利器Postman - 基礎篇

update

更新設定

接口測試利器Postman - 基礎篇

about

工具**關于...**等版本資訊

接口測試利器Postman - 基礎篇

左側邊欄

接口測試利器Postman - 基礎篇
  • filter篩選欄,篩選顯示不同的消息
  • history是操作消息記錄清單
  • collection如前面介紹,顯示請求集合

底邊狀态欄

接口測試利器Postman - 基礎篇
  • 最左面,顯示和關閉左側邊欄
  • 然後是搜尋功能,這個容易了解
  • 第三個是控制台,可以在這裡看到消息互相的詳細資訊
接口測試利器Postman - 基礎篇
  • 使用者指南
  • 調整功能區顯示樣式
  • 快捷鍵清單參考
  • 幫助相關的連接配接

主功能區

接口測試利器Postman - 基礎篇

主要包括上下兩部分,上面是request區,下面是response區。也可以分成左右顯示。

Request區域

接口測試利器Postman - 基礎篇

request部分預設開啟了一個頁籤,可以新開多個頁籤便于同時編輯。

接口測試利器Postman - 基礎篇

預設使用的是GET方法,這也是使用最多的HTTP方法,下拉可以選擇其他的方法,常用的還有哪些? POST、PUT、Delete等。

接口測試利器Postman - 基礎篇

URL部分輸入請求的位址。比如我們輸入GithubAPI的根位址。

接口測試利器Postman - 基礎篇

param是參數管理界面,在這裡我們可以添加參數(有key-value,塊編輯模式)。

接口測試利器Postman - 基礎篇

Send發送請求,小箭頭下send and download,會在發送以後把響應消息導出成json儲存。旁邊的save,儲存功能,其實是把這個request作為一個case儲存到collection裡。

接口測試利器Postman - 基礎篇

鑒權部分,雖然request編輯器已經足夠強大可以處理鑒權消息,但是很多時候鑒權是個使用頻率很高的功能,是以Postman單獨把鑒權部分抽取出來,并且封裝了目前的絕大部分鑒權方式

  • 繼承,預設鑒權方式
  • 不鑒權
  • bearer token鑒權,一般也叫Json web token,其實就是發送一個json格式的token令牌,服務端會針對token進行解密驗證
  • Basic Auth基礎驗證,提供使用者名密碼驗證,postman 會自動生成authorization,常用鑒權方式
  • digest auth,摘要式認證 在基本身份認證上面擴充了安全性,伺服器為每一個連接配接生成一個唯一的随機數,用戶端用這個随機數對密碼進行MD5加密,然後傳回伺服器,伺服器也用這個随機數對密碼進行加密,然後和用戶端傳送過來的加密資料進行比較,如果一緻就傳回結果。 它是一個二次驗證的過程,會有兩次認證互動消息 用戶端請求資源->伺服器傳回認證标示->用戶端發送認證資訊->伺服器查驗認證
  • Oauth,一般用于第三方認證,有1,2兩個版本,需要提供的資訊不太一樣。也是常用的鑒權方式
  • Hawk 認證,是另一種認證方案,采用的叫消息碼認證算法,和Digest認證類似,它也是需要二次互動的
  • AWS簽名認證,是針對亞馬遜的AWS公有雲使用者簽名的認證方式
  • NTLM是微軟的區域網路管理認證協定

大家有個基本了解即可,一般比較常用的就是basic以及OAuth2了。

接口測試利器Postman - 基礎篇

header就是消息頭管理,可以定義頭部資訊。

接口測試利器Postman - 基礎篇

Body,請求消息體。一般Post、put、patch等會更新内容的請求才會攜帶消息體,

接口測試利器Postman - 基礎篇

旁邊pre-script,是指在請求發送前,可以做一些預處理的工作,類似junit等單元測試架構中的setup方法,支援js腳本文法

接口測試利器Postman - 基礎篇

Test則是在響應以後,對響應進行校驗或其他處理的,類似junit架構中的teardown方法,同樣支援js腳本文法

接口測試利器Postman - 基礎篇

cookie管理postman本地cookie資訊

接口測試利器Postman - 基礎篇

code是一個友善程式員的功能,可以自動将接口請求轉化成相關語言編碼,可以看到支援的語言非常豐富,基本涵蓋了各種主流程式設計語言。

Response區域

接口測試利器Postman - 基礎篇

響應消息右上角是狀态碼,懸停可以看到詳細解釋。另外是響應時間(從送出請求到傳回用戶端接收的時間),以及消息大小(含消息頭和消息體)。

接口測試利器Postman - 基礎篇

響應body部分,即消息體。包括以下幾個按鈕

  • pretty,可以根據表現類型進行格式化顯示,預設json,如果是其他格式類型,可以選擇對應形式進行格式化。
  • Raw則是未格式化的形式
  • preview則是預覽,就是在浏覽器裡渲染後呈現的樣子,比如傳回的是html就很直覺。
  • 旁邊是自動換行按鈕。
接口測試利器Postman - 基礎篇

右邊是拷貝到剪切闆和查詢按鈕(正則,大小寫敏感、全詞比對)

其他的幾個tab:

  • cookie:響應消息的cookie資訊
  • header:響應消息的header頭部資訊
  • Test Results:在請求中添加test Script後,這裡會顯示測試腳本的校驗結果

Postman中完成Github鑒權

從Github API文檔中,我們可以看到Github API支援多種鑒權方式

  • Basic authentication

curl -u "username" https://api.github.com

這是基本鑒權方式

  • OAuth2 token (sent in a header)

curl -H "Authorization: token OAUTH-TOKEN" https://api.github.com

也支援通過在Header中攜帶Oauth2的token進行鑒權。在github使用者設定中可以生成這個token。

個人設定 > Settings > Developer settings > Personal access tokens

接口測試利器Postman - 基礎篇

生成後會獲得一個token字串

接口測試利器Postman - 基礎篇
  • OAuth2 token (sent as a parameter)

curl https://api.github.com/?access_token=OAUTH-TOKEN

或者通過在URL中攜帶token參數鑒權。

Postman中,可以在Collection中設定鑒權

接口測試利器Postman - 基礎篇

在具體的請求消息中,可以選擇Inherit auth from parent,即繼承上一層的鑒權。發送請求後,可以看到已經在header中攜帶了鑒權的token資訊

接口測試利器Postman - 基礎篇

根據Github API的定義,對于請求有通路限制,即未鑒權的請求限制通路為每分鐘60次,對于已鑒權的請求通路每分鐘5000次。

我們從響應消息的消息頭中可以看到這個設定,如:

X-RateLimit-Limit →5000

X-RateLimit-Remaining →4999

X-RateLimit-Reset →1546528838

Postman實作基本HTTP方法

再來看如何在Postman中實作常用的HTTP方法。還是以GithubAPI為例:

GET方法 - 擷取Repo資訊

GET /repos/:owner/:repo

這裡是擷取Github上Repo資訊的API

,這裡有兩個路徑參數,owner代表使用者賬号,repo指需要擷取的repo資訊。 如圖是在postman中設定路徑參數的方法。

接口測試利器Postman - 基礎篇

POST方法 - 建立Repo

建立Repo的示例(https://developer.github.com/v3/repos/#create)

POST /user/repos

這裡是一個建立hello world的Repo的請求消息體示例

{

"name": "Hello-World",

"description": "This is your first repository",

"homepage": "https://github.com",

"private": false,

"has_issues": true,

"has_projects": true,

"has_wiki": true

}

這裡name是必填字段,其他是repo的屬性設定。 在Postman中如圖送出,傳回狀态碼201 created,即可建立一個Hello world的Repo

接口測試利器Postman - 基礎篇

在Github中,可以看到賬号下新增了一個hello world的repo,并且包含有已設定的issue、projects、wiki這幾個欄目

接口測試利器Postman - 基礎篇

PATCH方法 - 修改Repo

GitHub可以通過PATCH方法來對Repo進行修改.PATCH方法和PUT方法都是update的修改方法,但PATCH方法更多用在部分修改的場景下,PUT方法則更多是整體替換。

PATCH /repos/:owner/:repo

比如上例中hello world這個repo修改Repo中的部分資訊,可以去除projects和wiki這兩個欄目 消息體:

{

"name": "Hello-World",

"description": "This is your first repository",

"homepage": "https://github.com",

"has_projects": false,

"has_wiki": false

}

Postman中如圖:

接口測試利器Postman - 基礎篇

回到Github,可以看到Repo中對應的欄目已經不見了

接口測試利器Postman - 基礎篇

PUT方法 - 設定或替換Topic

Topic是Github上Repo的搜尋關鍵字,便于使用者進行repo查詢。

PUT /repos/:owner/:repo/topics

Github API設定topic的api是使用put方法送出一個topic數組,如

{

"names": [

"restapi",

"atom",

"chengxiaqiucao"

]

}

這時在Postman中送出,會發現有如下報錯:

接口測試利器Postman - 基礎篇

這是因為Github API要求設定topic時,需要在header中設定accept字段,取值:

application/vnd.github.mercy-preview+json

正确設定後,則可以看到設定成功,傳回200 OK

接口測試利器Postman - 基礎篇
接口測試利器Postman - 基礎篇

大家可能會發現一個小bug,當設定的topic存在大寫字元時,會出現格式報錯。比如大家參照官方示例設定"API"這樣的topic,會發現設定不成功。大家可以嘗試一下。

DELETE方法 - 删除Repo

Github API中,使用delete方法可以删除repo

DELETE /repos/:owner/:repo

删除成功後,傳回204.

接口測試利器Postman - 基礎篇

此時再查詢賬号,應該發現Hello-World這個repo已經被删除了

結語及預告

至此,我們通過Github API中幾個實際的例子,學習了如何通過Postman來完成一些基本的HTTP方法的請求發送和響應檢視,通過檢視結果狀态碼或響應内容來判斷結果正确性。

當然Postman的功能遠不止于此,API接口測試中也還有很多複雜的場景需要特别處理。 歡迎大家繼續關注 《玩轉Postman - 進階篇》。在進階篇中我們将繼續深入講解Postman的進階功能,并結合一些複雜的執行個體場景來學習:

  • Postman 的變量類型及其作用域
  • 環境與 Collection;
  • Postman 如何通過内建腳本實作接口預處理
  • Postman 實作測試結果的腳本校驗;
  • 如何實作接口的關聯測試
  • Postman 中的 JavaScript 擴充

附錄

HTTP狀态碼詳解(譯自Wiki百科,目前所見最全面的解釋)

1xx 消息

這一類型的狀态碼,代表請求已被接受,需要繼續處理。這類響應是臨時響應,隻包含狀态行和某些可選的響應頭資訊,并以空行結束。由于HTTP/1.0協定中沒有定義任何1xx狀态碼,是以除非在某些試驗條件下,伺服器禁止向此類用戶端發送1xx響應。[4] 這些狀态碼代表的響應都是資訊性的,标示客戶應該采取的其他行動。

100 Continue

伺服器已經接收到請求頭,并且用戶端應繼續發送請求主體(在需要發送身體的請求的情況下:例如,POST請求),或者如果請求已經完成,忽略這個響應。伺服器必須在請求完成後向用戶端發送一個最終響應。要使伺服器檢查請求的頭部,用戶端必須在其初始請求中發送Expect: 100-continue作為頭部,并在發送正文之前接收100 Continue狀态代碼。響應代碼417期望失敗表示請求不應繼續。

101 Switching Protocols

伺服器已經了解了用戶端的請求,并将通過Upgrade消息頭通知用戶端采用不同的協定來完成這個請求。在發送完這個響應最後的空行後,伺服器将會切換到在Upgrade消息頭中定義的那些協定。 隻有在切換新的協定更有好處的時候才應該采取類似措施。例如,切換到新的HTTP版本(如HTTP/2)比舊版本更有優勢,或者切換到一個實時且同步的協定(如WebSocket)以傳送利用此類特性的資源。

102 Processing(WebDAV;RFC 2518)

WebDAV請求可能包含許多涉及檔案操作的子請求,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完成請求。該代碼表示​伺服器已經收到并正在處理請求,但無響應可用。[6]這樣可以防止用戶端逾時,并假設請求丢失。

2xx 成功

這一類型的狀态碼,代表請求已成功被伺服器接收、了解、并接受。

200 OK

請求已成功,請求所希望的響應頭或資料體将随此響應傳回。實際的響應将取決于所使用的請求方法。在GET請求中,響應将包含與請求的資源相對應的實體。在POST請求中,響應将包含描述或操作結果的實體。

201 Created

請求已經被實作,而且有一個新的資源已經依據請求的需要而建立,且其URI已經随Location頭資訊傳回。假如需要的資源無法及時建立的話,應當傳回'202 Accepted'。

202 Accepted

伺服器已接受請求,但尚未處理。最終該請求可能會也可能不會被執行,并且可能在處理發生時被禁止。

203 Non-Authoritative Information(自HTTP / 1.1起)

伺服器是一個轉換代理伺服器(transforming proxy,例如網絡加速器),以200 OK狀态碼為起源,但回應了原始響應的修改版本。

204 No Content

伺服器成功處理了請求,沒有傳回任何内容。

205 Reset Content

伺服器成功處理了請求,但沒有傳回任何内容。與204響應不同,此響應要求請求者重置文檔視圖。

206 Partial Content(RFC 7233)

伺服器已經成功處理了部分GET請求。類似于FlashGet或者迅雷這類的HTTP 下載下傳工具都是使用此類響應實作斷點續傳或者将一個大文檔分解為多個下載下傳段同時下載下傳。

207 Multi-Status(WebDAV;RFC 4918)

代表之後的消息體将是一個XML消息,并且可能依照之前子請求數量的不同,包含一系列獨立的響應代碼。

208 Already Reported (WebDAV;RFC 5842)

DAV綁定的成員已經在(多狀态)響應之前的部分被列舉,且未被再次包含。

226 IM Used (RFC 3229)

伺服器已經滿足了對資源的請求,對實體請求的一個或多個實體操作的結果表示。

3xx 重定向

這類狀态碼代表需要用戶端采取進一步的操作才能完成請求。通常,這些狀态碼用來重定向,後續的請求位址(重定向目标)在本次響應的Location域中指明。

當且僅當後續的請求所使用的方法是GET或者HEAD時,使用者浏覽器才可以在沒有使用者介入的情況下自動送出所需要的後續請求。用戶端應當自動監測無限循環重定向(例如:A→B→C→……→A或A→A),因為這會導緻伺服器和用戶端大量不必要的資源消耗。按照HTTP/1.0版規範的建議,浏覽器不應自動通路超過5次的重定向。

300 Multiple Choices

被請求的資源有一系列可供選擇的回饋資訊,每個都有自己特定的位址和浏覽器驅動的商議資訊。使用者或浏覽器能夠自行選擇一個首選的位址進行重定向。 除非這是一個HEAD請求,否則該響應應當包括一個資源特性及位址的清單的實體,以便使用者或浏覽器從中選擇最合适的重定向位址。這個實體的格式由Content-Type定義的格式所決定。浏覽器可能根據響應的格式以及浏覽器自身能力,自動作出最合适的選擇。當然,RFC 2616規範并沒有規定這樣的自動選擇該如何進行。 如果伺服器本身已經有了首選的回饋選擇,那麼在Location中應當指明這個回饋的URI;浏覽器可能會将這個Location值作為自動重定向的位址。此外,除非額外指定,否則這個響應也是可緩存的。

301 Moved Permanently

被請求的資源已永久移動到新位置,并且将來任何對此資源的引用都應該使用本響應傳回的若幹個URI之一。如果可能,擁有連結編輯功能的用戶端應當自動把請求的位址修改為從伺服器回報回來的位址。除非額外指定,否則這個響應也是可緩存的。 新的永久性的URI應當在響應的Location域中傳回。除非這是一個HEAD請求,否則響應的實體中應當包含指向新的URI的超連結及簡短說明。 如果這不是一個GET或者HEAD請求,是以浏覽器禁止自動進行重定向,除非得到使用者的确認,因為請求的條件可能是以發生變化。 注意:對于某些使用HTTP/1.0協定的浏覽器,當它們發送的POST請求得到了一個301響應的話,接下來的重定向請求将會變成GET方式。

302 Found

要求用戶端執行臨時重定向(原始描述短語為“Moved Temporarily”)。由于這樣的重定向是臨時的,用戶端應當繼續向原有位址發送以後的請求。隻有在Cache-Control或Expires中進行了指定的情況下,這個響應才是可緩存的。 新的臨時性的URI應當在響應的Location域中傳回。除非這是一個HEAD請求,否則響應的實體中應當包含指向新的URI的超連結及簡短說明。 如果這不是一個GET或者HEAD請求,那麼浏覽器禁止自動進行重定向,除非得到使用者的确認,因為請求的條件可能是以發生變化。 注意:雖然RFC 1945和RFC 2068規範不允許用戶端在重定向時改變請求的方法,但是很多現存的浏覽器将302響應視作為303響應,并且使用GET方式通路在Location中規定的URI,而無視原先請求的方法。是以狀态碼303和307被添加了進來,用以明确伺服器期待用戶端進行何種反應。

303 See Other

對應目前請求的響應可以在另一個URI上被找到,當響應于POST(或PUT / DELETE)接收到響應時,用戶端應該假定伺服器已經收到資料,并且應該使用單獨的GET消息發出重定向。[23]這個方法的存在主要是為了允許由腳本激活的POST請求輸出重定向到一個新的資源。這個新的URI不是原始資源的替代引用。同時,303響應禁止被緩存。當然,第二個請求(重定向)可能被緩存。 新的URI應當在響應的Location域中傳回。除非這是一個HEAD請求,否則響應的實體中應當包含指向新的URI的超連結及簡短說明。 注意:許多HTTP/1.1版以前的浏覽器不能正确了解303狀态。如果需要考慮與這些浏覽器之間的互動,302狀态碼應該可以勝任,因為大多數的浏覽器處理302響應時的方式恰恰就是上述規範要求用戶端處理303響應時應當做的。

304 Not Modified

表示資源未被修改,因為請求頭指定的版本If-Modified-Since或If-None-Match。在這種情況下,由于用戶端仍然具有以前下載下傳的副本,是以不需要重新傳輸資源。

305 Use Proxy

被請求的資源必須通過指定的代理才能被通路。Location域中将給出指定的代理所在的URI資訊,接收者需要重複發送一個單獨的請求,通過這個代理才能通路相應資源。隻有原始伺服器才能建立305響應。許多HTTP用戶端(像是Mozilla和Internet Explorer)都沒有正确處理這種狀态代碼的響應,主要是出于安全考慮。 注意:RFC 2068中沒有明确305響應是為了重定向一個單獨的請求,而且隻能被原始伺服器建立。忽視這些限制可能導緻嚴重的安全後果。

306 Switch Proxy

在最新版的規範中,306狀态碼已經不再被使用。最初是指“後續請求應使用指定的代理”。

307 Temporary Redirect

在這種情況下,請求應該與另一個URI重複,但後續的請求應仍使用原始的URI。 與302相反,當重新發出原始請求時,不允許更改請求方法。 例如,應該使用另一個POST請求來重複POST請求。

308 Permanent Redirect (RFC 7538)

請求和所有将來的請求應該使用另一個URI重複。 307和308重複302和301的行為,但不允許HTTP方法更改。 例如,将表單送出給永久重定向的資源可能會順利進行。

4xx 用戶端錯誤

這類的狀态碼代表了用戶端看起來可能發生了錯誤,妨礙了伺服器的處理。除非響應的是一個HEAD請求,否則伺服器就應該傳回一個解釋目前錯誤狀況的實體,以及這是臨時的還是永久性的狀況。這些狀态碼适用于任何請求方法。浏覽器應當向使用者顯示任何包含在此類錯誤響應中的實體内容。[30]

如果錯誤發生時用戶端正在傳送資料,那麼使用TCP的伺服器實作應當仔細確定在關閉用戶端與伺服器之間的連接配接之前,用戶端已經收到了包含錯誤資訊的資料包。如果用戶端在收到錯誤資訊後繼續向伺服器發送資料,伺服器的TCP棧将向用戶端發送一個重置資料包,以清除該用戶端所有還未識别的輸入緩沖,以免這些資料被伺服器上的應用程式讀取并幹擾後者。

400 Bad Request

由于明顯的用戶端錯誤(例如,格式錯誤的請求文法,太大的大小,無效的請求消息或欺騙性路由請求),伺服器不能或不會處理該請求。

401 Unauthorized(RFC 7235)

參見:HTTP基本認證、HTTP摘要認證 類似于403 Forbidden,401語義即“未認證”,即使用者沒有必要的憑據。該狀态碼表示目前請求需要使用者驗證。該響應必須包含一個适用于被請求資源的WWW-Authenticate資訊頭用以詢問使用者資訊。用戶端可以重複送出一個包含恰當的Authorization頭資訊的請求。如果目前請求已經包含了Authorization證書,那麼401響應代表着伺服器驗證已經拒絕了那些證書。如果401響應包含了與前一個響應相同的身份驗證詢問,且浏覽器已經至少嘗試了一次驗證,那麼浏覽器應當向使用者展示響應中包含的實體資訊,因為這個實體資訊中可能包含了相關診斷資訊。 注意:當網站(通常是網站域名)禁止IP位址時,有些網站狀态碼顯示的401,表示該特定位址被拒絕通路網站。

402 Payment Required

該狀态碼是為了将來可能的需求而預留的。該狀态碼最初的意圖可能被用作某種形式的數字現金或線上支付方案的一部分,但幾乎沒有哪家服務商使用,而且這個狀态碼通常不被使用。如果特定開發人員已超過請求的每日限制,Google Developers API會使用此狀态碼。

403 Forbidden

主條目:HTTP 403 伺服器已經了解請求,但是拒絕執行它。與401響應不同的是,身份驗證并不能提供任何幫助,而且這個請求也不應該被重複送出。如果這不是一個HEAD請求,而且伺服器希望能夠講清楚為何請求不能被執行,那麼就應該在實體内描述拒絕的原因。當然伺服器也可以傳回一個404響應,假如它不希望讓用戶端獲得任何資訊。

404 Not Found

主條目:HTTP 404 請求失敗,請求所希望得到的資源未被在伺服器上發現,但允許使用者的後續請求。[35]沒有資訊能夠告訴使用者這個狀況到底是暫時的還是永久的。假如伺服器知道情況的話,應當使用410狀态碼來告知舊資源因為某些内部的配置機制問題,已經永久的不可用,而且沒有任何可以跳轉的位址。404這個狀态碼被廣泛應用于當伺服器不想揭示到底為何請求被拒絕或者沒有其他适合的響應可用的情況下。

405 Method Not Allowed

請求行中指定的請求方法不能被用于請求相應的資源。該響應必須傳回一個Allow頭資訊用以表示出目前資源能夠接受的請求方法的清單。例如,需要通過POST呈現資料的表單上的GET請求,或隻讀資源上的PUT請求。 鑒于PUT,DELETE方法會對伺服器上的資源進行寫操作,因而絕大部分的網頁伺服器都不支援或者在預設配置下不允許上述請求方法,對于此類請求均會傳回405錯誤。

406 Not Acceptable

參見:内容協商 請求的資源的内容特性無法滿足請求頭中的條件,因而無法生成響應實體,該請求不可接受。[36] 除非這是一個HEAD請求,否則該響應就應當傳回一個包含可以讓使用者或者浏覽器從中選擇最合适的實體特性以及位址清單的實體。實體的格式由Content-Type頭中定義的媒體類型決定。浏覽器可以根據格式及自身能力自行作出最佳選擇。但是,規範中并沒有定義任何作出此類自動選擇的标準。

407 Proxy Authentication Required(RFC 2617)

與401響應類似,隻不過用戶端必須在代理伺服器上進行身份驗證。[37]代理伺服器必須傳回一個Proxy-Authenticate用以進行身份詢問。用戶端可以傳回一個Proxy-Authorization資訊頭用以驗證。

408 Request Timeout

請求逾時。根據HTTP規範,用戶端沒有在伺服器預備等待的時間内完成一個請求的發送,用戶端可以随時再次送出這一請求而無需進行任何更改。

409 Conflict

表示因為請求存在沖突無法處理該請求,例如多個同步更新之間的編輯沖突。

410 Gone

表示所請求的資源不再可用,将不再可用。當資源被有意地删除并且資源應被清除時,應該使用這個。在收到410狀态碼後,使用者應停止再次請求資源。但大多數服務端不會使用此狀态碼,而是直接使用404狀态碼。

411 Length Required

伺服器拒絕在沒有定義Content-Length頭的情況下接受請求。在添加了表明請求消息體長度的有效Content-Length頭之後,用戶端可以再次送出該請求。

412 Precondition Failed(RFC 7232)

伺服器在驗證在請求的頭字段中給出先決條件時,沒能滿足其中的一個或多個。這個狀态碼允許用戶端在擷取資源時在請求的元資訊(請求頭字段資料)中設定先決條件,以此避免該請求方法被應用到其希望的内容以外的資源上。

413 Request Entity Too Large(RFC 7231)

前稱“Request Entity Too Large”,表示伺服器拒絕處理目前請求,因為該請求送出的實體資料大小超過了伺服器願意或者能夠處理的範圍。此種情況下,伺服器可以關閉連接配接以免用戶端繼續發送此請求。 如果這個狀況是臨時的,伺服器應當傳回一個Retry-After的響應頭,以告知用戶端可以在多少時間以後重新嘗試。

414 Request-URI Too Long(RFC 7231)

前稱“Request-URI Too Long”,表示請求的URI長度超過了伺服器能夠解釋的長度,是以伺服器拒絕對該請求提供服務。通常将太多資料的結果編碼為GET請求的查詢字元串,在這種情況下,應将其轉換為POST請求。這比較少見,通常的情況包括: 本應使用POST方法的表單送出變成了GET方法,導緻查詢字元串過長。 重定向URI“黑洞”,例如每次重定向把舊的URI作為新的URI的一部分,導緻在若幹次重定向後URI超長。 用戶端正在嘗試利用某些伺服器中存在的安全漏洞攻擊伺服器。這類伺服器使用固定長度的緩沖讀取或操作請求的URI,當GET後的參數超過某個數值後,可能會産生緩沖區溢出,導緻任意代碼被執行。沒有此類漏洞的伺服器,應當傳回414狀态碼。

415 Unsupported Media Type

對于目前請求的方法和所請求的資源,請求中送出的網際網路媒體類型并不是伺服器中所支援的格式,是以請求被拒絕。例如,用戶端将圖像上傳格式為svg,但伺服器要求圖像使用上傳格式為jpg。

416 Requested Range Not Satisfiable(RFC 7233)

前稱“Requested Range Not Satisfiable”。用戶端已經要求檔案的一部分(Byte serving),但伺服器不能提供該部分。例如,如果用戶端要求檔案的一部分超出檔案尾端。

417 Expectation Failed

在請求頭Expect中指定的預期内容無法被伺服器滿足,或者這個伺服器是一個代理服顯的證據證明在目前路由的下一個節點上,Expect的内容無法被滿足。

418 I'm a teapot(RFC 2324)

本操作碼是在1998年作為IETF的傳統愚人節笑話, 在RFC 2324超文本咖啡壺控制協定'中定義的,并不需要在真實的HTTP伺服器中定義。當一個控制茶壺的HTCPCP收到BREW或POST指令要求其煮咖啡時應當回傳此錯誤。這個HTTP狀态碼在某些網站(包括Google.com)與項目(如Node.js、ASP.NET和Go語言)中用作彩蛋。

420 Enhance Your Caim

Twitter Search與Trends API在用戶端被限速的情況下傳回。

421 Misdirected Request (RFC 7540)

該請求針對的是無法産生響應的伺服器(例如因為連接配接重用)。

422 Unprocessable Entity(WebDAV;RFC 4918 )

請求格式正确,但是由于含有語義錯誤,無法響應。

423 Locked(WebDAV;RFC 4918)

目前資源被鎖定。

424 Failed Dependency(WebDAV;RFC 4918)

由于之前的某個請求發生的錯誤,導緻目前請求失敗,例如PROPPATCH。

425 Unordered Collection

在WebDAV Advanced Collections Protocol中定義,但Web Distributed Authoring and Versioning (WebDAV) Ordered Collections Protocol中并不存在。

426 Upgrade Required(RFC 2817)

用戶端應當切換到TLS/1.0,并在HTTP/1.1 Upgrade header中給出。

428 Precondition Required (RFC 6585)

原伺服器要求該請求滿足一定條件。這是為了防止“‘未更新’問題,即用戶端讀取(GET)一個資源的狀态,更改它,并将它寫(PUT)回伺服器,但這期間第三方已經在伺服器上更改了該資源的狀态,是以導緻了沖突。”

429 Too Many Requests (RFC 6585)

使用者在給定的時間内發送了太多的請求。旨在用于網絡限速。

431 Request Header Fields Too Large (RFC 6585)

伺服器不願處理請求,因為一個或多個頭字段過大。

444 No Response

Nginx上HTTP伺服器擴充。伺服器不向用戶端傳回任何資訊,并關閉連接配接(有助于阻止惡意軟體)。

450 Blocked by Windows Parental Controls

這是一個由Windows家庭控制(Microsoft)HTTP阻止的450狀态代碼的示例,用于資訊和測試。

451 Unavailable For Legal Reasons

該通路因法律的要求而被拒絕,由IETF在2015核準後新增加。

494 Request Header Too Large

在錯誤代碼431提出之前Nginx上使用的擴充HTTP代碼。

5xx 伺服器錯誤

表示伺服器無法完成明顯有效的請求。[56]這類狀态碼代表了伺服器在處理請求的過程中有錯誤或者異常狀态發生,也有可能是伺服器意識到以目前的軟硬體資源無法完成對請求的處理。除非這是一個HEAD請求,否則伺服器應當包含一個解釋目前錯誤狀态以及這個狀況是臨時的還是永久的解釋資訊實體。浏覽器應當向使用者展示任何在目前響應中被包含的實體。這些狀态碼适用于任何響應方法。

500 Internal Server Error

通用錯誤消息,伺服器遇到了一個未曾預料的狀況,導緻了它無法完成對請求的處理。沒有給出具體錯誤資訊。

501 Not Implemented

伺服器不支援目前請求所需要的某個功能。當伺服器無法識别請求的方法,并且無法支援其對任何資源的請求。(例如,網絡服務API的新功能)

502 Bad Gateway

作為網關或者代理工作的伺服器嘗試執行請求時,從上遊伺服器接收到無效的響應。

503 Service Unavailable

由于臨時的伺服器維護或者過載,伺服器目前無法處理請求。這個狀況是暫時的,并且将在一段時間以後恢複。如果能夠預計延遲時間,那麼響應中可以包含一個Retry-After頭用以标明這個延遲時間。如果沒有給出這個Retry-After資訊,那麼用戶端應當以處理500響應的方式處理它。

504 Gateway Timeout

作為網關或者代理工作的伺服器嘗試執行請求時,未能及時從上遊伺服器(URI辨別出的伺服器,例如HTTP、FTP、LDAP)或者輔助伺服器(例如DNS)收到響應。 注意:某些代理伺服器在DNS查詢逾時時會傳回400或者500錯誤。

505 HTTP Version Not Supported

伺服器不支援,或者拒絕支援在請求中使用的HTTP版本。[63]這暗示着伺服器不能或不願使用與用戶端相同的版本。響應中應當包含一個描述了為何版本不被支援以及伺服器支援哪些協定的實體。

506 Variant Also Negotiates(RFC 2295)

由《透明内容協商協定》(RFC 2295)擴充,代表伺服器存在内部配置錯誤,被請求的協商變元資源被配置為在透明内容協商中使用自己,是以在一個協商進行中不是一個合适的重點。

507 Insufficient Storage(WebDAV;RFC 4918)

伺服器無法存儲完成請求所必須的内容。這個狀況被認為是臨時的。

508 Loop Detected (WebDAV;RFC 5842)

伺服器在處理請求時陷入死循環。 (可代替 208狀态碼)

510 Not Extended(RFC 2774)

擷取資源所需要的政策并沒有被滿足。

511 Network Authentication Required (RFC 6585)

用戶端需要進行身份驗證才能獲得網絡通路權限,旨在限制使用者群通路特定網絡。(例如連接配接WiFi熱點時的強制網絡門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