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今日芒種|忙于當下 種在未來

作者:光明網

今天是6月6日,農曆四月十九,夏天的第三個節氣——芒種。

時至芒種,日照充足,雨水充沛,杏肥麥黃,部分農作物已經成熟,仲夏農忙,由此而始。

今日芒種|忙于當下 種在未來

今天CCTV-3 18:00檔,《中國文藝報道》推出二十四節氣“芒種”特别節目。主持人宮岩将與三位嘉賓——民俗美食學者姜波、北京市101中學曆史教師陳昂、曆史文化學者魏新相聚在田埂麥壟,于田間撫麥、感受農忙,看秧苗新綠、麥浪金黃。幾人青梅煮酒品時鮮,體驗習俗送花神,帶領觀衆體會耕耘與時間的意義。

輕撫新麥說芒種

《黃帝内經》中說,“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交氣萬物華實。”意思是夏天的三個月,草木繁茂,五谷抽穗,萬物生長茂盛、開花結果,正是收獲之時。芒種,在夏天的六個節氣當中,“收獲”的意味似乎格外足。

今日芒種|忙于當下 種在未來

芒種一詞,最早出現于《周禮》:“澤草所生,種之芒種。”若将二字拆解開來,“芒”指的是有芒的作物,如稻、黍、稷等,而“種”就是播種的意思。到了芒種,氣溫顯著升高,雨量豐沛,空氣濕度大,正是種植晚稻等谷類作物的最佳時間。過了芒種再種植,作物的成活率就越來越低,故此農諺有雲:“芒種不種,再種無用。”

今日芒種|忙于當下 種在未來

由于南北氣候差異,是以農作物生長規律也有所不同。一般來說,芒種時節,北方正忙着收割麥子,而南方正緊鑼密鼓地插秧種稻,麥浪金黃,新稻嫩綠,一黃一綠,一收一種,此時的人們格外忙碌,是以芒種也可以說是“忙種”。

青梅煮酒品芒種

芒種後,長江中下遊逐漸開始陰雨連綿,人們習慣将這一天氣現象稱為“梅雨”,梅雨的梅,正是梅子的梅。所謂“梅子熟時風雨頻”說的就是這一現象。

梅子在芒種時節剛好上市。與其他水果的甘甜不同,青梅酸澀,不宜直接食用。三國典故“望梅止渴”中的“梅”就是青梅,曹操正是利用了青梅酸澀,甚至一想起這種酸澀就口齒生津的特點,讓士卒們暫時止渴。

今日芒種|忙于當下 種在未來

青梅自古便是佐酒小食,《三國演義》中便有“青梅煮酒論英雄”的情節。然而,與一般人認為的“用青梅來煮酒”不同,“青梅煮酒”其實可以了解成兩個名詞,“青梅”是經過烹制之後用來佐酒的小菜,“煮酒”就是煮過的酒。《三國演義》原文中便這樣描述:“盤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對坐,開懷暢飲。”

梅子的做法多樣,用蜜漬、用鹽腌,或者泡青梅酒、做青梅醬,都是常見的處理方式。值此時節,您不妨在忙碌之餘,嘗一嘗這時節鮮味,接受這份來自芒種的饋贈。

餞送花神迎芒種

芒種時節,若論風雅之事,除卻青梅煮酒,猶有餞送花神。梁朝崔靈恩編撰的《三禮義宗》中說:“芒種節舉行祭餞花神之會。”農曆二月二花朝節上迎花神。芒種已近五月間,百花開始凋殘、零落,民間多在此時舉行祭祀花神儀式,餞送花神歸位,同時表達對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來年再次相會。

說起送花神,最為著名的場景應數《紅樓夢》中的片段。“(大觀園中)那些女孩子們,或用花瓣柳枝編成轎馬的,或用绫錦紗羅疊成千旄旌幢的,都用彩線系了。每一棵樹上,每一枝花上,都系了這些物事。滿園裡繡帶飄飄,花枝招展……”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這花是未來之花,也是希望之花,化作春泥,是為了來年能再次相遇。花落之時,我們也應為它曾帶來的美好而心懷感激,對生命的再次蓬勃滿懷期待。

割麥插稻忙種植,青梅煮酒送花神,這是今人與古人在芒種之時隔着時間長河,用血脈連接配接起的對話橋梁。分秒之積,可緻永恒,此刻的每一份努力,都會在當下牢牢生根,在未來發芽抽穗,給予我們來自時間和努力的獨有饋贈。忙于當下,種在未來,這也正是芒種帶給我們的寶貴啟示。

來源: 央視綜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