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什麼說不要輕易從央企國企辭職?看懂這3點就明白,“安穩”才是稀缺資源...

去年吧,我的一個央企朋友,因為受到上司的批評,就覺得待在央企沒意思,大腦皮層就活躍了,找我說要辭職,我根本攔不住。

在這個階段裡,他的大腦皮層裡全是上司對他不好,央企那些好的方面都屏蔽掉了,說啥也沒用。

他自己明目張膽地開始找工作,也不避諱同僚,故意氣上司。正好有家私企看他是大央企的主管,就答應接收他,讓他當個什麼總監。他一聽要“當官”,比上司的名銜還響亮,第二天就交了辭職報告,收拾東西回家了。

期間機關上司還托人做他的說服。但他已經去私企報到了,隻好把辭職報告批了。

前不久,機關電話通知他來轉組織關系,才發現那家私企找不到他了。原來那家私企一共就幾十個人,所謂總監頭銜,就像美發店裡的理發師一樣,是個人都報“總監價”。低薪很低,年薪吹的很高,但你掙不出20倍的利潤根本拿不到。

據說,他去私企後,由于水土不服,以前在央企裡當“大爺”,到那裡都是“孫子”,不創造高額利潤就沒有任何地位,最後一算年收入,連央企的三分之一都拿不到,而且啥福利都沒有,連張紙都不好意思拿回家用。後來,也不知道他辭職去哪裡了。

為什麼說不要輕易從央企國企辭職?看懂這3點就明白,“安穩”才是稀缺資源...
第一,先用客觀資料來說明這個問題,不要輕易從央企(含優質國企)辭職。

根據今年應屆生就業意願統計,央企排名第一(綜合收益高),歐美知名外企第二(年薪高),地方優質國企(成本效益高)第三,知名高薪民企(如BAT華為頭條等),第四是日韓外企,等等。

離職比例最低的前兩名是:倒數第一的還是央企,倒數第二是優質國企。

離職後後悔率最高的前兩名還是:第一是央企,第二是優質國企。

現在的時代變幻莫測,穩定且長期穩定,反而成為一種“稀缺資源”。你們看國考這麼熱就知道了,有的熱門崗位報名和錄取比例最高為20000:1,兩萬個名校生争一個崗位。

老百姓90%的都是芸芸衆生,并不奢望大富大貴,隻求長期安穩。央企、優質國企像公務員事業編一樣,具有長期安穩性。

第二,從綜合成本效益來看,央企、優質國企的綜合收益要高于其他企業。

根據統計資料表面,2018年度全國社平工資中,國企的社平工資大于8.4萬元,私營企業的社平工資不到5萬。

從大機率上來看,國企的社平工資遠遠高于私企。可能有人說,人家網際網路公司和華為等科技公司,人均年薪70萬呢。就算真的這麼高,但不能代表私企整體水準偏低的事實。

我們“解剖麻雀”吧。

某央企,技術骨幹年薪20萬,記住一個事實,當央企員工說我年薪20萬的時候,往往隻說他的工資性收入(再多加上年終獎),這個收入不包含補貼、津貼、單項獎、實報實銷的費用、先進獎、項目獎、活動獎等等任何收入。寫篇小宣傳稿件,還有幾百元稿費呢。

為什麼說不要輕易從央企國企辭職?看懂這3點就明白,“安穩”才是稀缺資源...
打開央企的财務報表:

人工成本預算中,人工成本是員工拿到手的工資的1.6倍到2倍。這個概念懂不懂?央企的員工的總收入,除了工資獎金性收入之外,還有超過60%甚至100%的福利性收入。

比如,正規私企的五險一金,(記住很多私企都不給上社保,或者最低标準上社保),到了央企,可能變成七險一金。多增加了補充醫療保險、補充養老保險,還有一項是企業年金。企業年金大約是工資總額的6%,你繳2%,機關繳4%,一個月高的上千元。

補充醫療保險,舉例,某央企為員工買了4000元一年的,這樣你大病之後,報帳不了的,拿回機關,再報帳95%,也就是說,大病的99-95%都可以報帳了。

打開央企的人工成本結構:

人工成本裡要計提的幾筆費用,這是從工資總額裡計提的,什麼意思?就是從人工成本裡已經列支出來了,就是要回報給員工身上的。

舉例:教育教育訓練經費2%-2.5%。央企員工的教育訓練是很嗨的,不花錢還賺錢,有的送出國教育訓練一年,這筆錢機關舍得出。你放在私企,老闆不心疼死。

會費2%。這筆錢主要用于,一是過節的生活福利,有的企業逢年過節發東西,簡直要用小車拉。二是文化體育活動經費,企業搞健步走、文體比賽、興趣小組活動,買服裝、球鞋、球具,一年你不用花錢買運動服裝了。平時去遊泳、打羽毛球、打籃球,場地費都是機關給報帳。三是走訪慰問費。你住院了,機關、部門、小組、上司都來慰問,這筆錢都可以報帳。四個慰問金就大幾千元呢。

如果央企、國企,有自己的工廠就更好了,城市擴建,把工廠遷出去,這塊地就給職工蓋房子了,市場價2萬,職工内部房2千。一套房子就抵一輩子工資了吧。

為什麼說不要輕易從央企國企辭職?看懂這3點就明白,“安穩”才是稀缺資源...
第三,千金難買尊重,萬金買不來一輩子安穩。 以上都是物質化的論證,還是心理層面和精神層面的東西呢。 一是事業心和成就感。央

企規模大,平台大,大工程大事業,你想要幹事,有舞台有機會,人浮于事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确實面臨大機會大舞台的,那些大事業一般都是央企承擔的啊,那些院士、科學家也是從央企實踐中成長起來的。

二是社會地位較高。

比不上公務員、事業編,但比其他企業還是要高的。雖然取消行政後,你看央企大型地方國企是不是還有行政化,廳局級、縣處級、鄉科級,有沒有?絕對有的。央企的中層去地方上,是局級的,市長也要出面。是處級的,也和縣長打成一片。

三是尊重感較高。

在央企和大型國企裡工作,你是有身份感的,沒人能辭退你。上司即使批評你,也不敢罵你滾蛋。私企老闆真的可以讓你今天在明天就滾蛋的。上司語言重了,你還要反映一下呢,上級還要抓抓他的作風建設呢。

四是長期安穩性。

這個是金錢買不來的。看看私企的女性職員有多麼慘就知道了,某東女副總裁懷孕了都不敢告訴東哥,東哥知道了說,你也休息休息吧,給手下讓讓路。國企裡的女性職員,懷孕了就是“娘娘”,哪個上司敢瞪眼,想來就來,想休多久就休多久。有個女生入職後,四年生了二胎,上司換了好幾茬了,她生完二胎,晃晃悠悠來上班了,上司還要給慰問金。機關規定生孩子,某會要去慰問1000-2000元。管中窺豹吧。

綜上分析,總結結論:

無論從客觀實際,還是從主觀感受,央企、大型地方國企,都是就業意願最高的。千萬不能說央企國企不重視人才,真正的人才很多都是從國企一線打拼出來的。央企和國企的薪酬一定不是最高的,比不上知名的外企和民企,但它的綜合成本效益較高,長期安穩性較好,這是體制機制的優勢,既适合幹事創業,也适合歲月靜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