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後感1

今天讀了第一章,分享一點感想。

我們生在一個資訊爆炸的時代。如今,通過電視,線上視訊,微網誌,網絡新聞,即時消息等等,我們可以迅速的獲得大量資訊。資訊如此之多,良莠不齊,我們不必思考,如果有很好的搜尋技巧和洞察力,我們可以“不假思索”的獲得“正确”的答案。這個答案也許是别人,甚至很多人,思考并驗證過的結果,我們省去動腦筋的力氣,隻需要找到它即可。是以,越來越難以靜下心來讀書。甚至在讀書的時候,遇見難以了解的東西,我也會畫一個特殊的箭頭,表示我要“百度一下”。我一直都這樣認為,這是一個洞察力大于了解力的時代。 --》作者在這本書裡,提供了不同的觀點。

這本書主要講的是如何提高了解力。了解力,展現在聽和讀上。比起說和寫,聽和讀好像是被動的。作者有個非常精彩的比喻,說這就像打棒球,咋看起來擊球的人是主動,接球的人是被動,但實際上對于“被動的”捕手來說 ,接球的藝術就在于主動的判斷這是往哪個方向旋轉的球,多大的力道,應該如何接住它。同樣的,閱讀的藝術在于盡可能的掌握每一種訊息的技巧。

作者把閱讀大體分為兩種,為了擷取資訊的,為了求得了解的。

比如報紙雜志等,一下子就能明白,沒有了解力的提升,隻是資訊的增加。一下子就被了解的書,說明作者和讀者的了解力大體相當,溝通得以進行。

還有就是對一本書的某些地方,甚至大部分都讀不懂,不明白寫作的人者在說什麼,溝通難以進行下去,這個時候就像一個球已經發過來,我們能做的隻是當一名好的捕手,判斷這是一個“壞球”,還是一個精妙的讓我們難以把握的球。作者做了“無罪假設”,說這種情況下不要尋求外界的幫助,要以一己之力,憑借心智的力量,字斟句酌,達到了解的程度。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頭腦産生促成了解的運作過程,就像自我的破繭而出,這就是了解力的提高。

曲高和寡,如果能“和”上,也算高人啦。

隻看了第一章,用了很多精彩的類比,觀點也心有戚戚然(這是我和作者了解力相當的表現嗎)。

明天繼續閱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