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體談 | 華裔精英二代,為何能橫掃美國體育界?

體談 | 華裔精英二代,為何能橫掃美國體育界?

體談 | 華裔精英二代,為何能橫掃美國體育界?

20歲華裔高爾夫天才少女張斯洋,成為72年以來第一個職業生涯首秀就赢得LPGA冠軍的選手,媒體甚至将其贊譽為 “女版伍茲”。近些年來,越來越多的華裔明星閃耀美國體壇,而且集中出現在一些傳統認知的“貴族項目”上:從高爾夫的張斯洋、網球的劉婧文,再到花樣滑冰的陳巍、周知方莫不如此。

為什麼美國新一代體育明星會井噴般湧現大量華裔面孔,而且所涉及競技項目大多數都很高端,都很燒錢?這個疑問萦繞在大多數體育迷心中。

有報道顯示,美國的華裔人口已經超過了500萬,華裔家庭平均收入領先大多數在美其他族裔,如今不少華裔運動員的父母都來自精英階層,至少也是中産之家,他們有着開明的教育理念,鼓勵孩子多元化發展,對孩子的體育興趣循循善誘,并願意為此持續投入金錢。

此外,美式的教育氛圍非常注重體育對積極國民性的促進與塑造,《美國的精神文化》作者威廉-迪安甚至表示:“英國人是在伊頓闆球場赢得滑鐵盧戰役的,美國人是靠常春藤橄榄球聯盟拿下二戰勝果的。”體育運動在美國大學裡是重要的加分項,很多名校會考察學生是否參加過體育項目的專業隊,比賽是否獲獎,是否擔任體育隊的隊長等。故而華裔精英階層在為子女做人生規劃的時候,當然不會忽視體育的作用。

體談 | 華裔精英二代,為何能橫掃美國體育界?

随着張斯洋在賽場取得巨大成功,有外國媒體披露,張斯洋的父親張海賓2000年從沈陽移民美國,在耶魯大學獲得實體學博士學位,曾在彭博社擔任金融軟體開發人員,後來更是在金融圈子混得風生水起,成為著名的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進階副總裁。在發現女兒的高爾夫天賦、并預見到她可能成為超級明星的時候,張海賓毅然辭職,全職陪伴女兒打球。張斯洋正是在家庭的呵護引導下,在學業和高球賽場取得雙豐收,除了球場得意,她也是斯坦福大學的風雲人物,某種程度上不禁讓人聯想到了同樣風頭無兩的谷愛淩。

有媒體總結過美國花樣滑冰運動華裔名将占據半壁江山的現象,得益于華裔富足的移民家庭背景,毫不吝啬的教育投入,融入美國社會的強烈願望,攀升社會階層的實際需求……花滑冬奧會冠軍陳巍父親陳志東是美國醫學專家,他自己也是耶魯大學高材生;另一位花滑名将周知方父母都畢業于清華計算機系,他本人就讀于布朗大學。網球華裔名将劉婧文同樣出生在高知家庭,父親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畢業,母親來自複旦大學。

有意思的是,華裔精英家庭通常會引導子女從事适合黃種人的技巧類競技,并且懂得迎合美國社會的喜好。是以“張斯洋們”通常都是在高爾夫、花樣滑冰、體操、網球等項目脫穎而出,而橄榄球、搏擊、田徑等比較拼身體素質的競技,乒乓球、羽毛球等美國冷門項目,一般不會是他們的首選。

所謂“寒門出貴子”的經驗之談,在美國華裔體育圈子是無效的,恰恰相反,地位、财力、人脈,眼界是培養體壇明星的重要保障,寒門是無法走出張斯洋、陳巍的!——根據最新版《中國新中産階層白皮書》,大陸已有3320萬戶家庭步入中産,這也意味着有很多的孩子不必像從前一樣隻把從事競技體育作為未來的唯一出路。曾經培養世界冠軍的方式依然可以發揮作用和價值,但想要誕生全新的體育全民偶像,其難度不言而喻,就拿本屆法網取得突破的網球才俊張之臻來說,他的父親坦言培養兒子耗費了2000萬元,這豈是一般家庭能承受的?

體談 | 華裔精英二代,為何能橫掃美國體育界?
體談 | 華裔精英二代,為何能橫掃美國體育界?
體談 | 華裔精英二代,為何能橫掃美國體育界?
體談 | 華裔精英二代,為何能橫掃美國體育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