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對科大訊飛來說是關鍵的一天。這一天,科大訊飛正式釋出人工智能認知大模型“星火”,這意味着“百模大戰”又添一位強力玩家。此前,包括百度、阿裡、騰訊、華為等大廠,均已公布了各自的大模型及相關産品。在釋出會現場,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慶峰的一句話引人關注:科大訊飛通過認知智能全國重點實驗室牽頭設計了通用認知大模型評測體系,并與中科院人工智能産學研創新聯盟和長三角人工智能産業鍊聯盟共同探讨形成了覆寫7大類481個細分任務類型,在科學的評測體系中推動大模型的發展。在這個重要的釋出活動中,劉慶峰為什麼要提到長三角人工智能産業鍊聯盟?
強鍊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回到2020年。2020年6月5日,長三角企業家聯盟成立,劉慶峰任聯席主席。這個聯盟由長三角地區重點産業、支柱産業的龍頭企業和相關行業商會協會主要負責人組成,是跨地域、跨所有制的非營利性組織。在成立大會上,産業鍊聯盟這個詞被反複提到。用産業鍊作為抓手,把聯盟做實,成了與會人員的一個共識。三個月之後,長三角超導産業鍊聯盟、長三角軟體和資訊服務産業鍊聯盟、長三角數字健康産業鍊聯盟、長三角人工智能産業鍊聯盟等四個産業鍊聯盟授牌成立。2021年第三屆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高層論壇期間,包括長三角人工智能産業鍊聯盟四個産業鍊聯盟正式揭牌,科大訊飛成為首任聯盟理事長機關。産業鍊聯盟成立的背後,是長三角各市場主體對要素自由流動和資源優化配置的迫切需求。在揭牌儀式上,記者遇到劉慶峰,他一邊走路一邊接受采訪,風風火火。“龍頭企業來了,科研院所來了,配套企業來了,典型的使用者機關也來了,大家都來了。”劉慶峰說。他介紹長三角人工智能産業鍊聯盟目前已經包括了70多家機關,不僅有科大訊飛、商湯、依圖等領軍企業,中科大、複旦、交大、浙大等高校也已加入其中。他希望産業鍊聯盟能發揮産學研政各界力量,建構長三角人工智能産業高品質一體化發展體系,實作各地區産業優勢互補、分工協作,促進長三角人工智能産業發展成為全球有影響力的産業高地。補鍊、固鍊、強鍊,是那次論壇讨論的熱詞。在前一天舉行的2021年度長三角地區合作與發展聯席會議上,三省一市經濟和資訊化部門簽署了《聯合開展産業鍊補鍊固鍊強鍊行動合作協定》,共同實施産業鍊補鍊固鍊強鍊行動,探索具有新發展格局的長三角路徑。參會者有個共識,産業鍊聯盟将有利于加強産業鍊上下遊的資訊、技術、人才等交流對接、聯合攻關和應用推廣。同樣是聯席主席的奧盛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湯亮有一個比喻:如果長三角企業家聯盟是“開路先鋒”,那麼産業鍊聯盟就是“開路先鋒”手中一把鋒利的刀。産業鍊聯盟不是一幫一、一帶一的“先進幫扶後進”的團體,而是沖鋒陷陣、敢打硬仗的精幹突擊隊。所有加盟成員必須是“家家手上有絕活,個個能征慣戰”的精兵強将才行。目前,長三角人工智能産業鍊聯盟彙聚了75家長三角企業及學術機關,涵蓋晶片、核心算法、智能場景等前沿領域。聯盟在加強政企高效溝通,為長三角區域人工智能發展建言獻策,打造人工智能示範創新應用,共同開展人工智能核心技術攻關等方面已經在發揮作用。
第五屆世界聲博會上評出的長三角人工智能十大創新應用。 受訪者 供圖
評測
成立至今,劉慶峰經常在重要場合提及長三角人工智能産業鍊聯盟。在2022年全國兩會期間,劉慶峰曾對媒體表示,長三角人工智能産業鍊聯盟已經形成了源頭技術創新、産品應用、場景貫穿的整個産業生态,下一步在産業鍊發展,尤其是“卡脖子”領域要更好地協同分工,避免低水準重複,也避免在一些關鍵研發方面出現過度“内卷”,進而形成整個區域的協同創新。在5月6日的訊飛星火認知大模型成果釋出會上,劉慶峰更是直接談到了長三角人工智能産業鍊聯盟與訊飛星火認知大模型的關系。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科大訊飛副總裁、長三角人工智能産業鍊聯盟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徐甲甲詳細介紹了兩者的關系:在啟動認知大模型專項之初,科大訊飛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共同承建的認知智能全國重點實驗室就牽頭設計了面對通用人工智能7個重要方向的一整套細化的測試方法,在這套體系出來之後,便與中國科學院人工智能産學研産業聯盟和長三角人工智能産業鍊聯盟的衆多專家、合作夥伴進行共同探讨,達成廣泛共識,形成了覆寫7大類481個細分任務類型。在科學的評測體系中,推動大模型的發展。其中,與長三角人工智能産業鍊聯盟的合作側重在産業鍊的應用落地。針對網絡上熱烈讨論的“國産大模型哪家強”的問題,徐甲甲認為沒有意義。“今天認知大模型剛剛開始起步,還在快速成長和疊代的過程中,就算是ChatGPT和GPT-4也有很多問題回答不好,如果我們隻是找一些單點例子來證明哪個系統強和弱,我覺得是沒有意義的。”怎麼樣的比較才算有意義呢?在5月6日的釋出會上,劉慶峰曾表示要向OpenAI緻敬和學習,同時也要快速追趕并努力超越。“當我們向OpenAI緻敬和學習、同時要快速追趕并努力超越時,我們認為首先需要一套科學、系統的評測體系。”徐甲甲說。“我們特别想說的是,如果我們要讓這次智能湧現的認知智能真的解決社會剛需,而不是簡單做一場宣傳的話,我們就要建立一套實實在在、腳踏實地、科學的、系統的評測體系。”徐甲甲解釋說,“要用這套科學、系統的評測體系告訴我們,我們的技術到底到了什麼程度、下一步發展應該往哪邊走,告訴我們技術距離實用還有多遠,還有哪些工作要做。”
長三角人工智能産業鍊聯盟成立大會。受訪者 供圖
未來
評測體系已經在建立中。在6月3日舉辦的長三角企業家聯盟産業數字化峰會上,認知智能全國重點實驗室、中科院人工智能産學研創新聯盟和長三角人工智能産業鍊聯盟共同釋出了通用認知智能大模型評測體系。同一天,劉慶峰擔任新一屆輪值主席。截至2023年4月,長三角企業家聯盟已經從不到100名成員,增至216名理事成員。展望長三角人工智能産業鍊聯盟的發展,徐甲甲直言,在過去一年,長三角人工智能産業鍊上下遊協同機制已經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具體表現在缺乏統一的規劃和協調、基礎設施和資源配置設定不均、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不足以及人才流動和交流不足。針對這些問題,徐甲甲提出四條建議:一是建立統一的規劃和協調機制,明确各方的戰略目标和責任分工,加強溝通和協作;二是加強基礎設施和資源配置設定的協調和管理,確定各個城市和地區都能夠獲得足夠的支援和資源;三是推動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建立創新聯盟和技術轉移機制,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和應用;四是加強人才流動和交流,建立人才共享平台和交流機制,鼓勵人才流動和交流,提高整個區域的人才儲備和競争力。截至目前,長三角已先後兩批成立了包括人工智能、數字健康、超導産業、高端醫療、綠色交通、電纜光纜、智慧零售、軟體資訊、智慧城市、數字創意等10個産業鍊聯盟。在6月3日舉辦的長三角企業家聯盟産業數字化峰會上,第三批産業鍊聯盟亮相。
欄目主編:孔令君 文字編輯:孔令君 題圖來源:上觀題圖 圖檔編輯:笪曦
來源:作者:陳抒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