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今日頭條有聯友出上聯“聽雨”?我可不可以對“憐花”?

作者:海棠館主李海棠
今日頭條有聯友出上聯“聽雨”?我可不可以對“憐花”?

今天偶然看到一個聯友出了一個對句的上聯,隻有兩個字,是:聽雨。我很有感慨,不過這個對句肯定會有來給你上課的說是下聯,我已經司空見慣了,隻是一笑。

今日頭條有聯友出上聯“聽雨”?我可不可以對“憐花”?

這個上聯,出自蘇轼的一首閑詞,詞牌叫做《定風波》,定風波這個詞牌是個豪詞的詞牌,是以蘇子的這首詞,屬于豪放派的。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今日頭條有聯友出上聯“聽雨”?我可不可以對“憐花”?

莫聽穿林打葉聲,一蓑煙雨任平生。就是聽雨的出處。這首詞其實比較的詭異,因為在這首詞的前面,蘇轼寫了一個“題記”,這個讓人匪夷所思?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

今日頭條有聯友出上聯“聽雨”?我可不可以對“憐花”?

蘇詞很多都有這種東西,不過這個“題記”曆來的解讀很多,專家學者争論了幾百年,但是誰都不服誰,也沒有什麼新意,現在的學術界,也隻是宗誰的分野,沒有人能提出更為“與時俱進”的看法。

今日頭條有聯友出上聯“聽雨”?我可不可以對“憐花”?

定風波這個詞牌,主要是寫一些文人對曆史或者當下的社會大事件的看法的,還有就是定風波主要是作為“回信”,宋代的文人有很多的講究,這個不讨論,是以,學術界也有人認為,這個作品是一個“複書”。

今日頭條有聯友出上聯“聽雨”?我可不可以對“憐花”?

我個人的觀點也是這樣的,我個人認為,這個題記說的是蘇轼和一群人一起出去到黃岡去,很可能就是“千騎卷崗”,但是路上遇到下雨,狼狽的躲到一個可以避雨地方,因為沒有帶雨具,就叫一個人到附近的一個熟人家裡去借,而當這個人帶着雨具回來的時候,雨已經停了,事後蘇轼給這個熟人寫了一封感謝信。

今日頭條有聯友出上聯“聽雨”?我可不可以對“憐花”?

這首詞的争議,其實還有兩個,一個是“輕勝馬”,一個是“蕭瑟”,蕭瑟是描寫秋色的,古來沒有說春景是蕭瑟的,為什麼在春雨潺潺的時候,蘇轼要用蕭瑟來形容“穿林打葉”?蕭瑟是春風還是天色?這個也有争議。另外竹杖芒鞋究竟是什麼?如果芒鞋是草鞋,那竹杖是不是就是青梅竹馬呢?那就根本沒有一蓑煙雨了。而雨已經停了,穿上蓑衣還有什麼用?是緻敬“孤舟蓑笠翁”在“獨釣寒江雪”嗎?

今日頭條有聯友出上聯“聽雨”?我可不可以對“憐花”?

魏夫人也曾作一首閑詞《定風流》,這個定風流和定風波的曲調是一樣的,差別就是女人填詞這個詞牌,叫做定風流,就如同前幾天,有個18歲的女專家給我一個“不懂裝懂”評語,我就去她的首頁去瞻仰她的大作,第一頁第一個“作品”就是“一阙”《風入松》,笑掉了我的大牙,這個風入松良家女子是絕對不能填寫的,因為又ru又song的,古人認為“大不雅”,你說這個“專家”她“懂還是不懂”?

今日頭條有聯友出上聯“聽雨”?我可不可以對“憐花”?

不是無心惜落花。落花無意戀春華。昨日盈盈枝上笑。誰道。今朝吹去落誰家。

把酒臨風千種恨。難問。夢回雲散見無涯。妙舞清歌誰是主。回顧。高城不見夕陽斜。

今日頭條有聯友出上聯“聽雨”?我可不可以對“憐花”?

魏夫人的絕大部分的填詞都有一個特點,就是所謂的“柔媚無骨,纏綿悱恻,旖旎凄婉,哀怨徘徊”也就是标準的“婉約派”裡的“關關雎鸠,在水一方”,是以,她的這首《定風流》和她其他的作品有很大的不同,也就是在婉約中,透着一股肅殺之氣,也就是“落花不見夕陽”“寂寞心無主”後自煩憂的哀怨與純美。

今日頭條有聯友出上聯“聽雨”?我可不可以對“憐花”?

是以,我用魏夫人的這曲《定風流》去對蘇轼的《定風波》,因該是沒有什麼“出格”的地方,我用“憐花”對“聽雨”,也勉強說的通吧。

今日頭條有聯友出上聯“聽雨”?我可不可以對“憐花”?

那日庭前賞落花,隻聽竹内風吹雨。寂寞檐鈴唱離騷,驚燕。也上層樓賦小詩。

美人贈我傾城笑,我贈美人大紅袍。潇湘已在怡紅外,焚琴。風流已随逝水去。

海棠館主

今日頭條有聯友出上聯“聽雨”?我可不可以對“憐花”?
今日頭條有聯友出上聯“聽雨”?我可不可以對“憐花”?
今日頭條有聯友出上聯“聽雨”?我可不可以對“憐花”?
今日頭條有聯友出上聯“聽雨”?我可不可以對“憐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