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被AZ、Moderna押注,年收增8倍,這家Biotech做對了什麼?

作者:E藥經理人

任何一個看似突然的企業戰略決策,實際都是深思熟慮的結果。

度過了飽受争議的2022年,和鉑醫藥迎來了增長超8倍的營收。創始人王勁松認為,這離不開前瞻性的布局。他直言,内部讨論最多的問題便是“怎麼去創新,怎麼在更高要求的創新下去突破”。

“提效、創新。隻有創新才能有優勢,這個優勢才會有差異,才會創造更多的價值。”在整個産業技術創新加快的節奏中,如何在局部領域實作差異化優勢,進而保持領先地位,與更前沿的技術實作更好結合,拓展技術平台的應用場景,做一個創新型的國際級别公司,這是和鉑醫藥内部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無一例外,和鉑醫藥也面對着一些共性的挑戰:一是不管在什麼樣的市場環境下,對于創新的需求不僅沒有減少,反而增強,不少Biotech需更聚焦有革命性的技術創新和應用場景增加;二是對于能夠給患者帶來巨大獲益的産品管線項目,Biotech需集中資源使其更快、更高效地往前推進,讓它更接近市場、臨床以及患者。

創新能力不僅是技術創新,更重要的是産品創新、執行力和商業模式的創新。

創立:成為排頭兵

從“追趕”到“引領”,從難聚焦到聚焦,和鉑醫藥雙抗技術平台正在沖擊全球第一梯隊。

王勁松慶幸,成立之初,堅持對标國際創新市場來進行創新和産品線布局以及利用雙抗平台的壁壘開發一系列差異化創新産品,當年做的這個決定幾乎成為後來所有選擇、戰略轉型乃至成功的基石。

從賽諾菲中國研發中心總裁和亞太區轉化醫學負責人一職“出走”後,王勁松于2016年成立了和鉑醫藥,專注于惡性良性腫瘤及免疫性疾病領域創新藥研發及商業化,并于2020年12月在港交所成功上市。

成立之初,和鉑醫藥便定了三大戰略發展支柱。

一是要做一個全球化公司。在跨國藥企工作多年的王勁松深知,從市場價值來說,中國市場僅是全球市場很小的一部分,和鉑醫藥誕生之初的定位便是不限區域市場,而是專注全球市場。這便要求和鉑醫藥每一個項目及推動的方向不僅要與國際接軌,而且還要在國際市場上建構較強的核心競争力;

二是利用專有技術平台的差異化打造有核心創新能力的産品管線。彼時,成立初期,和鉑醫藥擁有全人源抗體平台H2L2及全人源重鍊抗體平台HCAb;

三是利用技術平台,依托全球最好的内外部資源,基于技術平台的獨特性及領先性,拓展全球賦能的合作網絡,把創新和技術的價值發揮到最大化。

在王勁松看來,“價值”很重要,和鉑醫藥一直在做“難但有價值的事”。他坦言,要做别人做不了的,不能隻做跟随者,用差異化建構全球的核心競争力,這也與和鉑團隊理念相吻合,“很多人都可以做跟随者,如果要做這個,還不如就繼續在大公司裡面幹,甚至有更大的平台、産品管線以及更多的資源可以支配,也可以為行業做貢獻。”

這一點也決定了和鉑醫藥近年來在戰略發展方面做的一系列調整。“我們持續專注于最擅長做的事情,做别人做不好的事情,做最有價值的事情。”王勁松多次向E藥經理人融媒體強調。

成立三年多後,和鉑醫藥于2019年底再次取得一大進展。彼時,和鉑醫藥新一代全人源抗CTLA-4抗體HBM4003啟動針對晚期實體惡性良性腫瘤患者的第一項全球臨床試驗,HBM4003是全球首個進入臨床研究階段的全人源重鍊抗體,産生自和鉑醫藥特有的HCAb全人源抗體技術平台。這在王勁松看來,平台的創新能力得到了國際的認可,随後多款産品取得了進展。

對于和鉑醫藥未來的規劃,王勁松表示,将一如既往立足于全球市場,在全球範圍内繼續把技術平台的創新做進一步的提升。除了對抗體核心領域持續深入外,還要對抗體+範疇做更多布局,進而吸引更強大的合作方,産生更多回報。

其次,随着産品管線進一步推進到臨床中晚期,還有更多的從臨床前推向臨床,會不斷有整個産品管線裡程碑的實作,不僅是持續每年若幹個全球IND,還會逐漸産生平行的若幹個項目臨床資料,比如臨床驗證性資料,推進更多的項目臨床數目,提升産品線價值。集中火力把現有部分處在臨床前的核心管線向全球層面的注冊性臨床試驗、臨床中後期以及全球市場推進。

2020年12月,和鉑醫藥登陸港交所。當年,港股18A上市公司數量一舉追平前兩年之和,但大多表現不佳,新股破發在當年漸成常态。除了和鉑醫藥,藥明巨諾也在IPO當天破發;加科思和德琪醫藥雖首日逃脫破發命運,但均在上市3天後破發;而開拓藥業、嘉和生物、永泰生物則用了更長的時間跌破發行價。

彼時,和鉑醫藥感受到了一些寒意以及資本市場上的挑戰。

争議:寒冬下的“戰略轉型”

和鉑醫藥身上多了更多标簽,則發生在“寒冬凜冽”的2022年。在外界看來,這一年和鉑醫藥日子并不好過,并經曆了一段時間的低谷期。

從核心管線來說,2022年下半年,和鉑醫藥旗下研發進展最快的兩款核心産品一個被叫停,一個被出售。其中,特那西普(HBM9036)3期臨床因為療效不足終止;處于臨床後期的巴托利單抗(HBM9161)被獨家授權給石藥集團子公司恩必普藥業。

蝴蝶煽動了翅膀,引發了和鉑醫藥一系列的戰略調整。

管線發生動蕩不久後,和鉑醫藥又抛出一大動作,尚未使用的全新工廠也轉手賣出,以1.5億元左右的對價将其蘇州生物大分子生産工廠賣給藥明生物,被業界一度認為“打折也要出售”,而原因在于營運資金緊張,和鉑醫藥力圖收縮管線,資源傾斜以推動優先項目進入臨床階段,以便“囤糧過冬”。

不單如此,更大的動作則展現在賣廠前夕,和鉑醫藥成立了子公司諾納生物,官網披露該公司緻力于前沿技術創新,并為合作夥伴提供涵蓋靶點驗證和新一代生物大分子藥物從發現至臨床前研發等IdeatoIND完整服務的國際化創新生物技術公司。這一舉動向外界釋放了更多的信号,不少人紛紛猜測和鉑醫藥是否開始要兼職“賣水”?

一系列的舉動,充分說明和鉑醫藥寒冬下在進行戰略調整。在資本寒冬下,如何能夠高效發揮自己的長處,把資源運用地恰到好處,這至關重要。

這點在和鉑醫藥首席科學官戎一平的發言中也得到了印證。在由E藥經理人融媒體作為主辦機關之一的“2023中國醫藥創新100峰會”上,戎一平表示,目前的大環境确實不容易,對于生物科技公司的部分從業者來說,稱得上是至暗時刻,但不管大環境如何,企業能夠發力的便是着力于自身,把這些項目推下去,公司才能活下來。“如何把資源最高效運轉起來,把項目推下去,這是每一個Biotech都在努力的。”

落到和鉑醫藥,戎一平表示,公司也采取了各種各樣的措施,盡量通過靈活的商業模式把項目往前推進,如将一些産品授權給海外的公司,或者跟國内大型制藥公司一起共同開發及商業化某款産品,甚至在産能上做出一些取舍。

對于波瀾起伏的2022年,以及期間和鉑醫藥一系列的戰略調整,王勁松強調,建立一個全球化有核心競争力的生物醫藥公司的初心從來沒有改變,每個年度都會針對具體項目及闆塊進行調整,整體戰略方向沒有發生改變,隻是在具體實操過程當中,進行了一些營運上的調整,使整體的戰略方向更加優化,聚焦做自己最擅長的事情,做最能提供價值的事情。

或可了解為,和鉑醫藥對“全球創新”戰略進行了全方位的更新。當細化到戰略轉型内容,王勁松介紹,一是在中國及海外,和鉑醫藥在商業化方面将尋找最強的商業化合作夥伴;二是把技術平台的價值能夠進一步的展現,不僅是在性質上面,更主要是在不同的階段、不同的疾病領域、不同的技術平台組合,能夠使技術平台的價值包裹在多重業務之内,把價值充分釋放出來。在長項方面,持續做更多深耕和打造,投入更多的資源,如基于“免疫細胞銜接器”雙特異抗體,全球處于第一梯隊。

2022年收入增8倍憑何

砍管線、停管線、賣廠在經曆了一系列斷臂求生舉動後,和鉑醫藥2022年營收同比增長逾8倍,得到這份按下“快進”鍵的成績單,和鉑醫藥憑什麼?期間屢現重磅License-out,其中不乏早期管線,又為何屢受青睐?它的成長潛力是否被低估?

從2022年底開始,和鉑醫藥整體依托于兩個方向來推進業務,一是Harbour Therapeutics,在該平台集中資源,全力推進旗下産品管線;二是諾納生物,依托更加創新且具有拓展性的技術平台,更靈活地與全世界合作方推進整個技術平台業務的發展。

根據和鉑醫藥财報顯示,2022年收入來源主要來自于兩方面,一是技術授權,二是産品授權,内部的創新能力也逐漸加強,産品管線逐漸成熟之後,也持續産生産品授權方面的收入,進而使2022年收入有巨大提升。

“這是和鉑醫藥的差異化優勢,因為很少有公司能夠有強大的技術,并持續帶來現金和其他的收入。未來還會實作從現有的技術授權、産品授權到技術服務業務的增長。”可以看到,和鉑醫藥在發展模式創新,“産品管線+平台合作”雙驅動的新發展模式下初顯成效。

據不完全統計,和鉑醫藥合作對象包括阿斯利康、Moderna、Dragonfly Therapeutics、石藥集團。如2022年與阿斯利康簽訂HBM7022全球授權協定開發及商業化的全球授權協定,獲得2500萬美元的預付款,最高3.25億美元的裡程碑付款以及特許權使用費。2023年2月,和鉑醫藥又将一項惡性良性腫瘤相關的雙抗藥物HBM7008在美國開發及商業化的獨家權限,授予制藥公司Cullinan Oncology,将獲得2500萬美元預付款和最高達6億美元裡程碑付款,以及最高近20%銷售額百分比的分級特許使用權費。

新成立不久的諾納生物也屢接大單,與Moderna、Dragonfly等相繼展開合作。

2022年11月,諾納生物與Moderna簽訂授權及合作協定,根據協定,Moderna将獲得一組由HCAb平台開發的針對多個靶點序列的獨家可再授權許可,用于基因療法的研發,并全面負責其開發、生産、監管及商業化相關的所有工作。諾納生物将一次性獲得600萬美元預付款、最高約5億美元裡程碑付款及相關分級特許使用權費。此外,Moderna還将有權選擇獲得額外靶點序列的獨家可再授權許可,諾納生物将獲得相應的預付款、裡程碑付款以及分級特許權使用費。

同月,諾納生物與Dragonfly Therapeutics簽訂合作協定,利用公司專有的HCAb轉基因小鼠平台生成全人源重鍊抗體,用以雙特異性抗體及多特異性抗體療法的開發。根據協定,諾納生物将向Dragonfly Therapeutics提供HCAb技術使用權,并根據Dragonfly Therapeutics的需求針對指定靶點生成抗體産品。

這個趨勢延續到了2023年,截止到目前,諾納生物不僅在包括ADC、mRNA、細胞治療等多種治療方式中達成合作,涉及治療領域更突破了免疫惡性良性腫瘤擴充到感染等更廣闊的領域。

複盤成功的原因,首先得有硬核技術,再将技術平台推至國際領先地位。加上一開始的國際合作基因紮根,随着公司産品管線的推進,技術平台的進一步成熟,整個國際合作從純技術平台合作變成技術平台和産品的合作。

對于産品後期商業化的考量,王勁松認為,在這個階段,全球進行商業化的開發不大現實。是以,和鉑醫藥會關注在不同階段尋找相關全球臨床以及全球市場開發的合作夥伴。但最關鍵的是利用公司已經磨練出來的高效臨床營運團隊,盡快産生臨床驗證資料,把這些産品向臨床中後期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