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個人,沒有人緣,喜歡獨來獨往,多半有這4種追求

作者:舒山有鹿

#頭條文章養成計劃#

一個人,沒有人緣,喜歡獨來獨往,多半有這4種追求

有一位作家說過,每個人都會從合群的樣子,活成不合群的模樣,孤獨是全人類的必然歸宿。

年輕的時候,我們特别讨厭孤獨,甯願讨好别人去合群,也不願意獨來獨往。在那時候的我們看來,獨來獨往的人都是異類。

是以,我們會融入到群體當中,啥事兒都沒有自己的主見,别人說做什麼,我們就做什麼,越活越像被人控制的傀儡。毫無靈魂。

随着閱曆的增加,心境的改變,我們讨厭群體了,既不想被人控制,也不想受到他人的影響。慢慢地,我們就會擺脫群體,選擇一個人生活。

在身邊人看來,我們都變成了異類。可實際的情況隻有我們自己清楚,不為了自己而活,就隻能成為一輩子的木偶。

一個人,沒有什麼人緣,還喜歡獨來獨往,那他多半有這4種追求。

一個人,沒有人緣,喜歡獨來獨往,多半有這4種追求

一、追求自由、潇灑、輕快的人生。

著名哲學家叔本華說過,人性最特别的弱點就是,在意别人如何看待自己。

在意别人的眼光,這是無數人活得痛苦的關鍵原因之一。特别是被“合群觀念”所影響的人,總是認為,人活着,就不能不合群。

合群,是必然的,但有一個前提,那就是不能影響到自己的生活和選擇。自己想做什麼,就去做什麼,不該受到圈子的束縛。

在職場中,别人一起吃飯,一起摸魚,一起上廁所,幹啥都一起。這個時候,你會如何選擇呢?選擇合群,就等于别人控制了你的人生。

沒必要太在乎别人的一舉一動,也沒必要太重視他人的看法。别人認為合群好,那是他們自己的選擇。你認為獨處自由,那就獨處過日子。

人活一世,隻要過得自由、潇灑、輕快,那就足夠了,還要求什麼呢?

一個人,沒有人緣,喜歡獨來獨往,多半有這4種追求

二、聽從本心做人,不再随波逐流。

《美麗新世界》中有這麼一句話:“人生短短數十載,最要緊是滿足自己,不是讨好他人。”

如何做,才算是真正的滿足自己呢?就四個字的原則——聽從本心。内心有什麼想法,我們就如何去生活,不用想太多。

人,想得太多,就會胡思亂想,被人牽着鼻子走。不聽從本心做人,就會随波逐流,别人說什麼,我們就做什麼,一點也不夠快樂。

一群人有一群人的孤獨,一個人有一個人的狂歡。有些時候,一個人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才是最大的快樂。

你想讀幾本好書,那就去閱讀。你想去旅行,那就帶着家人踏遍名山大川。你想刷手機,不想卷了,那就刷手機。相信你的幸福指數,會特别高。

從人性心理的角度來說,按照個人的想法來做事,幸福指數是最高的。如此,我們又何必委屈自己,随波逐流來做人呢?

一個人,沒有人緣,喜歡獨來獨往,多半有這4種追求

三、被人傷害過,逐漸看懂了人性。

沒有接觸過黑暗,就不會向往光明。沒有吃過生活的苦,就不會珍惜當下的甜。沒有被人傷害過,就不會看透人性。

以往,我們總是認為人性本善,就厚着臉皮跟自己不喜歡的人往來,覺得這樣做就能感動别人,換來對我們真心的好朋友。

其實,我們都錯了,一廂情願的結果,不過是被人辜負,被人拿捏罷了。所謂“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就是這個道理。

你的好,不會換來别人對你的尊重,隻會換來别人對你的欺負。經曆了這些事兒以後,那你的心絕對會堅如磐石,不會有任何的波動了。

做人,沒必要厚着臉皮讨好别人,也沒必要跪舔别人,更沒必要自降人格。每個人都是平等的,那平等地相處就好。

看透了人性的人,其實很冷漠,但他們的心很透徹,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這,就是普通人最大的成熟。

一個人,沒有人緣,喜歡獨來獨往,多半有這4種追求

四、厭惡虛僞,逐漸向往真實。

在你看來,人,真的可以做到虛僞一輩子嗎?絕大多數人都做不到,中途就會放棄虛僞的活法,轉而活成真實的樣子。

二三十歲的時候,會為了應酬和談生意而戴上面具做人,跟别人逢場作戲,還以為交了不少的人脈和朋友。等遇到問題了,才發現别人根本就不認識你。

四五十歲的時候,已經很少去應酬了,就連所謂的同學聚會也很少去了。與其戴着面具跟别人逢場作戲,不如真實地活着,怎麼舒服怎麼來。

這就是老子談到的“返璞歸真”。人,會經曆這麼一個循環的過程:簡單——複雜——簡單。兜兜轉轉幾十年,還是簡單地活着最純粹。

沒有那麼多的爾虞我詐,沒有那麼多的你謀我算,也沒有那麼多的人心叵測,有的隻是真實且不做作的生活,簡樸而又快樂。

擺脫虛僞,越活越真實,并不是壞事,恰恰是“曆經半生,歸來仍是少年”的美好。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