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民族号手任光,一生為人民而歌

作者:光明網

作者:黃敏雪(紹興文理學院藝術學院副教授)

今年是無産階級音樂運動的先驅、電影音樂的先驅任光(1900-1941)誕辰120周年。在短暫的一生中,他肩負起正義的重擔,秉承了原有的國心,放了歌槍林雨,他精彩地創作了一首新歌,寫出了愛國激情,唱起了祖國,從《漁光之歌》《回家》到《新四軍東風歌》,他釋放出旋律的無盡魅力, 突出音樂的紅色基因,素有"國手"之稱,他堅持以人為本的創作取向,在生活中尋找創造的源泉,以"公衆接受的音樂"為創作目的,這些精神财富在今天應該特别受到重視。

民族号手任光,一生為人民而歌

任光

漳州飛出"小小音樂家"

在浙江漳州,東進時期著名藝術家、雕塑家戴炜和他的兒子戴炜藏在這裡,兩人都擅長鋼琴音樂。唐代詩人顧的情況在寫到《靈溪宿務趕上靈山,反映出高樓升到月亮閑置,夜半鶴在夢中的聲音,猶豫不決的鋼琴洞房》詩句,點染了這個浙東小鎮豐富的藝術氣息。1900年11月9日,一位開創了中國現代音樂史上光輝篇章的革命音樂家,出生在陸仙縣關鎮東前街的一個石匠家庭。他是我國無産階級音樂運動的先驅,電影音樂的先驅。

泸州是歌劇之鄉,蓮花落下,平湖曲調,後來發展成為越南話劇的"小歌班"随處可見。在家鄉濃厚的音樂氛圍中,任光的音樂天賦可以發芽,在國小時,他學會了吹笛和銅,也是自制的二胡,琢磨着學習拉戲的音色,還拿皮凳子當闆凳鼓,模仿歌劇藝人打鼓節奏。

1911年,任光國小畢業,考入陸仙中學。陸縣中學是一所新型學校,為了普及美育,學校買了管風琴,聘請了專職音樂老師。良好的教育環境激發了音樂人才的光,在那裡他學會了彈奏管風琴,二胡的技術也在飛速發展。因為任何輕吹拉的演奏樣本都可以來兩次,然後就赢得了"小小音樂家"的稱号。這時,革命的浪潮也蔓延到了浙東這個小鎮,"海浪的聲音打破了浙江的潮流",任光也走上街頭号召人民抵制日本商品,反對袁世凱稱帝,這在他心中播下了愛國之火, 今後将點燃中國無産階級革命音樂。

1917年夏天,任光高中畢業,進入上海振旦大學。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這股新文化浪潮在振旦大學掀起波瀾,任光也立志發揮個人專長,實作音樂夢想,到法國工作學習。1919年8月,任光離開祖國,10月抵達馬賽,在裡昂的Yaffer鋼琴廠工作,學習音樂理論和鋼琴。1923年,任光與他的法國同學Greta結婚,并被一家法國公司任命為越南河内Afoqin的技術員和經理。

梁園雖然不錯,不是長住家,盡管生活條件優良,家庭幸福,任光也無法消除祖國母親的強烈想念,他時不時聽到從老園裡,從心底裡發出的聲音呼喚。祖國給任光帶來了一個夢想的翅膀,讓他成為了一個與風雨抗争的海燕,毅然決然地告别了不想和他一起來中國的法國妻子,回去離開了九年,夢想的祖國。

民國時期,上海俪塘路(今衡山路)811号有一座特别引人注目的法式小洋樓,紅磚牆,半圓形拱窗,洋溢着西式風格,這裡是百代唱片公司。這是當時上海唯一的外資唱片公司,原主營業務是銷售國外音樂唱片,因為觀衆不多,銷量也不好,後來又重新錄制了中國平劇名歌段和廣東音樂唱片,銷量激增,當時高薪聘請了既有歐洲背景,又熟悉中國音樂的任光擔任音樂總監, 準備做一張大票。進入公司後不久,任光就遇到了左翼劇作家田涵,共同組織了南國社,開始涉足左翼音樂運動。田霖認為任光"在國外公司工作,比較富有,也少被統治者重視",與任光"太親近"。在革命的大潮中,任光以音樂為武器,開啟了他音樂生涯中最成功、最具傳奇色彩的新篇章。

聲音新歌唱"魚光"

1932年"一二八"事件後,任光寫了一首歌《十九路軍》,歌頌了中國軍隊和人民奮起反抗敵人的愛國精神,"民族戰争、反帝先鋒、七周血戰、全球震撼",成為抗日救援歌曲的第一聲。7月23日,他在月亮歌劇協會聆聽民謠合奏時遇到了樂隊的小提琴家餘爾。在日記中,他寫下了《百代公司任俊談》,并對任光的鋼琴演奏水準和即興伴奏能力表示由衷的欽佩,"他彈了好幾遍鋼琴,真的有點真正的功夫,坐下來,讓自己振作起來,看到他演奏出奇的活力。從此,兩人後悔踏上了左翼音樂運動的新征程。

民族号手任光,一生為人民而歌

任光(前排鋼琴演奏家)和耳朵(小提琴家)

1933年初,任光、餘爾、張谔、陸炜等參加了由夏岩、田涵組織的蘇聯之友音樂團,他們利用任光的進階收音機直接收聽蘇軍電台短波廣播的音樂,尤其是優秀的蘇軍歌曲, 并經常一起研究寫蘇聯歌曲的經驗,并學習作曲技巧。2月9日,任光出席中國電影文化協會成立大會,當選為共同打造"新銀世界"的常務理事。任光是以"觸電",踏上了電影音樂的創作之旅。2月12日,他們還成立了中國新興音樂研究會,這是左翼音樂運動的中堅力量。當月,任光為電影《母光》創作了同名主題曲和插曲《南洋之歌》。在他看來,任光的歌曲與影片契合度極高,民族風情濃郁,"仿佛是南洋,更具有中國風味",并被公認為"我們的導師"。他還向任光詢問小提琴演奏技巧,"他糾正了我的許多小提琴錯誤。

民族号手任光,一生為人民而歌

抗日戰争前線的任光(右)和安元

就在這時,女作家安偉闖入了任光的情感世界。任光介紹後,安偉進入百代唱片公司歌唱部,與任光結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誼。為了拓展左翼電影陣地,電影團隊決定利用上海蓮花電影公司的進步力量,制作更多愛國的進步電影。

在左翼電影歌曲創作中,任光堅持以人為本的創作取向,在生活中尋找創作的源泉,以"大衆所接受的音樂"為創作宗旨。在與安偉聯合發表的《小讨論之歌》一文中,任光明确提出要"毫不拖延地推廣和創作真正正确的流行音樂"。在他看來,"很多流行音樂不一定是流行音樂",不能用接受者的數量來判斷。他是當時流行的十裡一邊聲音的嗅探者,"在像上海這樣的腐朽社會中,事實上,隻有強烈而純淨的歌曲才能成為麻醉劑,而不是麻醉歌曲才能唱得像純淨一樣。音樂必須有正确的價值取向和高尚的藝術追求,"真正的大衆音樂,往往在語氣、節拍上很嚴格,趣味性較差,難以為大衆所接受",這就要求音樂人必須肩負起時代的使命,為人們歌唱,"完美的大衆音樂"要"完美的大衆文學",寫出"完美的歌曲","迅速取代這種病态的大衆歌曲"。在這個創意思想的指導下,一部在中國現代音樂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傑作也被召喚出來。

1934年5月,任光應由蔡楚生執導的電影《魚光之歌》配樂,為此,他與安偉專程,"艱難跋涉到漁民地區",租了一塊闆子,"見證漁民的生活,傾聽漁民的生活之聲",以捕捉歌曲創作的靈感。由于深沉的生活,感覺真實,他們回到了上海,當晚電影的同名主題曲揮手走了。任光和安岩一夜之間為蔡楚生試鏡了這部新作,得到了蔡楚生的認可。随後,任光和玉樂一起完成了電影《魚光之歌》的所有配樂。

民族号手任光,一生為人民而歌

電影《魚光之歌》海報

《魚光之歌》是一部無聲電影,配樂非常重要,這首主題曲極好地與電影叙事相得益彰,獻身于貧困漁民的苦難,表達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讓觀衆有同樣的感受,獲得強烈的藝術共鳴。安娟在排程的句子中具有很大的力量,使《魚光之歌》不僅跳躍了古典詩的精神,而且結合了現代生活語言的質樸新鮮感:

漂浮在海洋和空氣中的雲層,

魚躲在水裡,

早晨,太陽沐浴在網中,

海風吹拂着你...

歌曲與電影螢幕,切入電影叙事從東海早晨的場景,場景融合,聲音和畫面反射,以江南民歌抒情溫柔的曲調,傾瀉出漁民整天在海中辛勤勞作,"腰已經酸了,手也腫了,抓到魚肚空了", 但始終處于"魚難抓、漁人、天下兒童貧寒"的悲慘境地;仁光采用民族五音宮風,節奏輕松,旋律輕柔流暢,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據該片主星王人民梅回憶,"記得劇終時,我抽泣着唱着《魚光之歌》,那海海的惡浪,學習辛苦,漁民的痛苦,一起到心裡,我的眼淚不禁流了下來","歌詞寫得那麼好,帶着悲傷, 悲傷的曲調,真的有感動人的力量。在随後的記者采訪中,任光也談到了這首歌的成功秘訣在于:

音樂是流行的,應該從群衆中演奏,是我們作曲家的義務,但勤奮的群衆那種悲慘的生活聲音來傳達。(《電影之書》作曲家任光先生)

6月14日,電影《魚光之歌》在上海金城大劇院上映,場館爆滿,連84天還是一張票都很難找到,《宣言》稱它"在炎熱中可以如此持久,确實是史無前例的,可以稱之為一句奇談"在《年度中國音樂》一文中,《魚光之歌》大獲成功的原因在于,"内容的現實、曲調的悲傷、配樂的組織、其與電影現實主題的配合等,都是讓它轟動的原因","其轟動性的影響甚至形成了後來的電影,要伴着音樂才能賣出一種潮流。

1935年,《魚光之歌》代表中國參加莫斯科國際電影節,"以其勇敢的現實主義,生動深刻地反映了中國的現實生活"榮獲榮譽獎,成為中國第一部國際獲獎影片。歌曲《魚光之歌》也随着影片的熱播而走,走紅,廣為流傳。新四軍的一位老兵回憶說,抗日戰争期間,在緊張多變的戰鬥中,大家會聚在一起唱《魚光之歌》。軍區首領蘇瑜司令員對這首歌情有獨鐘,經常用手風琴即興創作,以消除戰鬥中留下的痛苦,指揮數千名士兵赢得更大的勝利。據廣播員孟啟宇回憶,1940年,延安新華電台播出時沒有開曲,中央上司同志訓示從國宗區買回20多張唱片,從中選用《魚光之歌》作為片頭曲。《魚光之歌》唱出了勤勞群衆的聲音,星火如黑夜中的光芒,照耀着中國行軍的方向,統一區的人民紛紛稱新華廣播為"黑暗中的燈塔"。直到今年的央視春節晚舞《晨光之歌》,依然以《魚光之歌》為主旋律為背景音樂,展現出老上海風情。

當時被捕入獄的田晗無意中聽到獄警唱《魚光之歌》,深情寫下了《獄中維安》:

駿愛竟然極度化為恨,

我也非常柔軟,非常有幫派。

想忘記怎麼忘記,

新歌的聲音唱着"魚光"。

"每次我們唱國歌,我們都忍不住想起你。

同時,任光利用自己作為外國公司的特殊地位,報道了黨的革命活動,為大量紅色音樂的制作和傳播做出了無私的貢獻。1935年4月14日,也就是他來訪的前一天,他和任光等人試圖用簡短的初稿演唱《易庸軍歌》。随後,他從日本寄回了修改後的《易庸軍歌》。當時,該公司的法國經理擔心,制作這首非常吸引人的救援歌曲會導緻日本的"麻煩"和"抗議",是以猶豫不決。任光堅持說:"我們在歌詞中沒有提到日本帝國主義,也沒有提到任何一個,一般來說,抗日戰争,應該能夠發出的。考慮到這首歌的良好市場前景,法國經理決定全力以赴,并同意制作版本,同時考慮到經濟效益。

5月9日,任光組織盛嘉倫、斯圖慧敏、鄭俊麗、袁牧之、金山、顧夢格、石超等7人,"首次在百代唱片公司錄音室錄制至今至今已有舉世聞名的《易勇軍歌》,錄音大師編号34848b,至今仍儲存在上海國歌展廳。《易勇軍歌》唱出了中國兒童一心一意、勇往直前的聲音,發出了中國抗日救贖時代最強的嗓音。正如夏衍所說:"1935年'12-9'運動之後,群衆歌唱運動變成了全國性的群衆運動。全國各地唱響的抗日歌曲,耳邊的《易勇軍歌》已成為抗日鬥争的号角......當時"在外公司做事"的任光,後來加入了新四軍,死在閩南事變的混亂中,這樣一位好同志将永遠被銘記。2019年8月,漳州中學師生在給任光校友的悼念信中寫道:

在上海,你首先制作了《易庸軍歌》的唱片,在法國,你組織海外華人演唱《易庸軍歌》。因為你,《義勇軍歌》迅速傳遍了長江南北、長城内外,激發了中國人民抗日奮戰、挽救生命的信心。

每當我們唱國歌時,我們都忍不住想起你,因為這首歌有你作為音樂家的胸懷開闊,也是你作為"國樂手"熱愛國情的你。從您那裡,我們深刻體會到,生命可以有長久,但生活有音樂,永不止步!

據不完全統計,任光手錄制的左翼歌曲有四五十首。他還受黨委委托,利用自己的職位,讓他擔任公司音樂部副主任,共同組織了"百代新聲音大會",邀請各界人士參與創作左翼民意歌曲,創造傳播條件。當年每百代制作的每張紅色音樂唱片,都凝聚了任光的努力,不僅推動了中國革命文藝事業的蓬勃發展,而且在海外産生了廣泛的影響,有力地推動了中國音樂走出去的程序。

民族号手任光,一生為人民而歌

《任光宋選》,1982年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

1936年春,為響應中國共産黨《81宣言》建立抗日全國統一戰線的号召,任光加入了興海、張谔、麥鑫、魯偉等人的熱力抗日救贖運動。為了貫徹"國防音樂"的創作理念,任光為《狼山之血》導演寫了主題曲《狼山民謠》,動員各界人士"不要分裂你我,一起打狼","甯願把狼打死,不能沒有家鄉",因為題材太晦澀難懂, 沒有得到預期的響應。是以,任光和安元決定适應形勢,打造一首通俗易懂、主題鮮明的國防歌曲《回家》,這不僅是任光在抗日救援運動中傾聽大衆的聲音,更是對其音樂創作風格的全面改造。這首歌以五個聲音順序為基礎,具有連續的動态節奏,激情澎湃,氣喘籲籲的山川,以主音和合唱的形式,反複吟唱"回家!"消滅日本帝國主義",指責日本侵略者"殺害我們的同胞"和"占領我們的土地"的罪行,表達了國民軍人民成為城市和保衛自己免受外國侵略的決心和意願,并發出了"我們不會成為死者的奴隸"的時代呐喊。

"77"事件後,中國的險惡環境一直無法讓任光繼續制造,在安元的親密戰友支援下,任光再次來到法國。在巴黎,任光積極從事海外救日宣傳,向中國共産黨駐巴黎新聞社《拯救民族時報》講授抗日歌曲,為國内救助難民舉辦籌款演出,打造海外第一聲抗日救援歌曲。1938年,任光出席了有42個國家代表參加的反法西斯侵略大會,指揮華人合唱團演唱《易庸軍歌》等抗日歌曲,讓世人感受到"中國現代歌曲蘊含着中國的無限希望"。任光親自登台為他的《中國之歌》在巴黎演奏鋼琴伴奏,這部歌曲被法國報紙譽為"這個節目中最成功的",并"充分表明了他對祖國人民的同情和抵抗日本帝國主義的決心"(Morrow:The Fall Stars)。正在歐洲進行國家外交的任光和陶行志立即合作了一首新歌"中國士兵之歌",聲援世界反法西斯運動。雖然遠在異國他鄉,但任光的脈搏一直與祖國之母一起跳動,他的鮮血與抗日救援運動一起沸騰。

"我們必須赢,我們必須實作我們的目标"

1940年春,任光回到重慶。6月,在傳回閩南之前,新四軍司令員葉挺邀請任光、錢俊瑞等文化人物加入新四軍。離開重慶前夕,任光最後一次拜訪了他失散已久的搭檔、紅臉知己安元:

一天晚上任光來找昂,據說他要在他面前參軍,發現有人跟蹤,甩掉尾巴并不容易;那天晚上我們關燈碰了碰黑色的談話,任光顯得很緊張,安很冷靜;(趙慶歌:《50年前死者轶事——義安同志》)

任光死後,他發現了"許多安美麗而未發表的歌曲的照片,這些歌曲是"在他留在陶行志的盒子裡"寫的。

8月,任光一行抵達安徽省雲嶺新四軍廳,被眼前的風景深深吸引,羊腸間的青山水道,郁郁蔥蔥、綠綠茂密的森林竹海、綠磚傣花的标志建築,無不彰顯閩南水鄉千千古風情。任光被配置設定到野外文化服務處,負責音樂和宣傳,并與來自菲律賓的海外華人周東軍一起組織了一支樂隊。抵達新四軍後不久,任光為新四軍将領創作了《掃槍之歌》,深受士兵們的喜愛。據葉婷回憶,閩南時期任光"新作很多,風格迥異,群衆的心理和大衆問題都深刻地看清,軍隊都叫'王老五'。《王老五》原本是任光和安偉創作的诙諧電影歌曲,如今已成為男性單身貴族的代名詞。

1940年底,新四軍準備過河向北,開辟新的抗日基地。新四軍部釋出《告别南方》後,任光立即創作天鵝唱《再見,閩南》(後改名為《新四軍東風之歌》)。他借鑒了《回家》的創作經驗,以新四軍戰略行動,以主旋律第三和弦的軍号為前奏,引出一首強而堅定的曲調,歌曲主旋律用小調,包含了新四軍将領到南基地的搖搖欲墜, 以及北方對抗日救贖的堅定信念,"越過重疊的封鎖,沖進日本魔鬼的巢穴",表達了"我們必須赢,我們必須實作目标"的雄心壯志。

1941年1月6日,新四軍在前往轉運途中突然遭到大批國民黨軍隊的伏擊,閩南事變爆發。10日清晨在高灘村,葉廷軍突破了動員報告,任光遂指揮各将領唱《新四軍東風曲》、《機槍和手榴彈聲環繞着最偉大的戰鬥交響曲》。12日夜(一個說13日拂曉),新四軍部行軍到石窟坑,任光被流彈擊中胸部,重傷,殉難。葉婷見證了任光生命的最後時刻:

看到剩下的幾英尺處埋伏堆,不要(突然)地上有兩個人,在激烈的戰鬥聲中聞不到它的哀嚎聲。有人大喊:"王老五"受傷!俞近視,已知腹部受重傷。當熒光箭蝗蟲飛舞時,剩下的心痛如切開,沒有言語足以安慰,也不足以幫助......太可悲了!願音樂家們在以後的生活中為我唱一首歌來哀悼。(葉婷:囚徒)

民族号手任光,一生為人民而歌

紹興影視文化園任光雕像

從石匠的兒子成長為"國主",從外國公司進階職員成長為善意的反邏輯主義者,從加入左翼音樂運動書寫時代新聲音到"抗日戰争民族高舉獨立自由的旗幟"并給予了寶貴的生命,這是任光短短41年的人生征程。雖然任光在去世前沒有時間加入中國共産黨的組織,但他用自己一生的音樂實踐,創作并錄制了大量的紅色音樂,用一腔血染上了我們的國旗,實踐了一位忠誠的無産階級革命戰士最初的心和使命,在紅色基因中代代傳遞藝術經典。

光明日報(第13版,2020年5月15日)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