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外呼不通?如何排查

作者:人人都是産品經理
當你使用的外呼系統呼叫不通時,你知道該如何排查嗎?本文保姆式教程手把手教你如何排查,并且從排查過程管中窺豹,了解外呼系統的工作原理和産品設計思路。一起來看看吧。
外呼不通?如何排查

外呼不通時,不要慌張,首先你要對你的外呼系統的構造了如指掌,才可以順藤摸瓜,找到問題所在。

了解外呼系統的架構:

不管外呼系統是什麼樣的:自己做的,外面買的。基本架構和原理都不會變,我給大家抽象出一個架構圖:

外呼不通?如何排查

上圖是基于軟交換核心的外呼系統主要分層架構。

有類似産品的對号入座,如果是硬交換、本地化部署方式的服務層核心基本原理是一緻的。

自下而上簡單介紹下:

  • 資源層:各上遊的通信資源服務商。
  • 接入層:對接通信資源的接入服務或者裝置
  • 服務層:軟交換的核心,雲端部署軟交換系統常常拆分為各種元件,叢集化部署。
  • 支撐層:包括整個服務的計費支撐管理,服務的監控,接口服務及呼叫系統特有的呼叫風控服務。
  • 應用層:最上面是應用層,各種調用呼叫服務的産品和應用,比較常見的是人工外呼,自動外呼和AI外呼。

全局還是局部故障?

接下來我們就講下外呼不通時,如何順藤摸瓜,找到問題所在。

我們首先要做一個範圍限定,外呼不通是個局部性事件,還是故障級别的全局情況?

如果是小範圍内獨立事件,那麼重點去觀察範圍内的獨特特征,比如業務的通信資源、産品功能配置、應用狀态等。

确認是局部問題後,至少心态不會那麼炸裂,接下來去認真分析具體日志,使用情況去定位分析測試。

如果是後者?那意味着出現了比較嚴重的情況,需要你争分奪秒,盡快定位問題并給出解決方案。

從哪裡開始優先排查:

如果是局部性的外呼不通情況發生,我建議優先去資源層,問下資源供應商有無問題。

有人說,為什麼?産品是我們自己的,我們自己去查豈不是最友善了?

說的沒錯,但恰恰因為資源層是不受你管理的“黑盒子”,才需要馬上去溝通對接,同時開始自己的排查,否則查來查去,找不到原因,最後一問才發現,營運商的問題,白忙活一場。是以第一個起手動作大家牢記,先去對接上遊資源服務商,确認資源問題情況,溝通時,記得帶上明确現象、話單資料:包括主被叫号碼,時間等。然後催促盡快給予回複。

如果發生的外呼不通是全局性故障,反而是資源層出現問題的可能性小,一般不太可能出現這麼大範圍的資源商全體撲街型事件,如果一旦發生,那麼對應的一定有什麼重要的不可抗力的事情發生了,好好安撫客戶,等待解決吧。

首先看監控:

現在是争分奪秒排查故障的時刻了,接下來我們還是按照自下而上的順序,去檢查。

如果是全局性的故障,那麼接入層、服務層、支撐層、應用層的任一和外呼有關的元件,都需要檢查對應的監控告警和日志資訊。

這些都是問題的突破口。

内部如果有完善的告警資訊,可以馬上去定位目前時刻的告警元件、問題時間點内的告警資訊,找到故障的“疑似”問題點。

注意我說的是“疑似”,這個時候還需要給出更多的證據來證明結論。

所需要的證據,就來自于日志系統:

馬上去檢視日志系統的詳細内容,和有經驗的運維工程師,研發工程師一起,根據日志,更根據曆史經驗去盡快排查問題。

各個服務的異常指征應該都詳細記錄并管理的,作為營運外呼系統的專業人員,這是一項基本的建設要求,如果沒有監控系統,出現問題如盲人摸象。

找到故障對應的服務後,啟動故障處理預案,該替換的替換,該啟動備份的啟動備份,然後觀察系統運作情況确認是否操作有效。當然做故障恢複動作時,要明确對業務的影響,給到業務和客戶方一個通知。

人為的原因?

當檢查所有接入層、服務層均正常,資源層營運商也回報無異常,那麼先恭喜,至少沒有系統問題和嚴重事件的發生。

接下來我們把目光要轉向支撐層和應用層。

支撐層的常見問題:

支撐層一般是賬戶,計費、管理、接口類産品,這裡産品基本由内部人員操作。可以首先檢查有無最近的操作,本操作導緻的結果。進而排查是否由人為誤操作導緻問題發生。

不開玩笑,随着系統的複雜度越來越高,一些内部人為操作,往往導緻無法外呼的故障發生。比如某人員将客戶的外顯号碼禁用,賬戶整體欠費,路由配置更改等操作。都有可能直接導緻外呼失敗故障。

接口服務的話,和使用者接口使用的場景有很大關系,一般接口服務都有日志,對于外呼失敗的情況,如果客戶的外呼接口情況沒有接收到。那麼馬上就去排查下客戶方網絡和服務商接入之間的連通性。如果接口服務已收到請求,并且被接口服務日志所記錄,可檢查其中的錯誤資訊,這些錯誤資訊,自帶了問題的特征,比如引用了錯誤的外顯号碼,接口頻次超過額定标準,這些證據都可以馬上收集到并定位到原因。

呼叫風控服務的話,作為對外呼行為的風險控制關鍵元件,也是重點排查的對象,如果客戶的外呼行為已經觸發了呼叫行為風控機制,則會直接傳回失敗的資訊給到使用者,這裡也會抛出具體的失敗原因,是以使用者告障時如果明确的告知是因為呼叫風控服務導緻,那麼可以一步到位找到問題。

如果不是的話,結合客戶的風控規則來檢查呼叫行為是否超過了預設的呼叫時段、頻次、内容風險的控制。根據這些來尋找問題。

操作的問題?

支撐層檢查也沒發現問題,那麼我們的排查要點就隻能是應用層了。

我們要有辦法還原使用者使用外呼動作的現場。

這裡面需要對自己的産品非常熟悉。知道客戶的哪些操作,産品的哪些配置、可能導緻外呼的失敗。

那麼針對具體客戶的呼叫使用場景,我們可以通過跳入客戶背景、和客戶溝通使用場景,澄清問題現象,借助遠端連線、檢查通話記錄,檢查功能配置項的方式來逐一檢查。如果一個正常使用的客戶,突發性的出現了外呼不同現象,優先的檢查近期的配置更新。是不是有什麼操作變動。

導緻外呼失敗的情況會有很多,學會從通話記錄中快速判斷,可以少走很多彎路:

如果呼叫在座席側失敗,那麼優先檢查座席配置、話機和軟電話設定、或者客戶側的網絡環境等

如果呼叫座席側正常接通,呼叫客戶側失敗,檢查外顯号碼配置,外呼任務配置等等。

出問題不用怕,不會查問題才拉胯。

出現問題、解決問題時需要有非常清晰的頭腦,對産品的熟悉,以及對客戶使用的深入了解。

不要亂,學會從整體到局部,從大到小的方式逐一摸排定位,并且快速的去調動資源協查。

相信經過多次問題的洗禮,你也可以成為系統營運管理的專家,也能發現産品中更多的改進項目,可以把産品打造的更加強壯。

本文由 @通信産品的那些事 原創釋出于人人都是産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定。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産品經理平台僅提供資訊存儲空間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