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知否》原著,盛纮為華蘭選親,一個猶豫,救了華蘭,也救了盛家

作者:木子魚追劇

看過《知否》的人應該不難發現,盛家之是以從商賈出身實作階級跨越跻身到文人官宦的隊伍,不隻是因為盛家的男孩會讀書,還因為盛家會挑人。

盛纮的爺爺做生意賺了錢,不想一輩子都做個被人瞧不起的商人,就娶了個落魄的官家小姐做妻子,改變一下基因。

結果就出了盛纮他爹,這麼一個一舉奪得探花郎的天才兒子。

憑借着探花郎的身份,娶了勇毅侯的獨女這樣一個有身份,有名氣的女子為妻,但不幸的是,探花郎的嫡子卻被小妾搞死了,若不然基因應該會更好。

可有見識,有謀略的盛老太太硬是把繼承了探花郎一半基因的盛纮,培養出來了。盛纮考中進士後,盛老太太又給他尋了王家的親事,讓風光一時的王家成了盛纮仕途上的助力和靠山。

《知否》原著,盛纮為華蘭選親,一個猶豫,救了華蘭,也救了盛家

盛家三代人娶了三個媳婦,讓盛家從此走上了官宦之路。

臨到盛纮為自己的子女選親時,他也是費了一番腦筋,但凡是他挑中的女婿或者兒媳婦,個個都是好的。

盛家之是以到了盛長柏這一代能有風光無限的尊寵和地位,不隻是因為盛長柏的個人威望,也是因為盛家的姻親隊伍龐大且有實力。

不得不說,盛纮的确是個挑人小能手。

對男子而言,前途無非是科舉中第,找個在仕途上能幫襯自己的嶽家,從此自己經營,努力求發展。

但對女子而言,想要過得好,就要找個好丈夫,不但要家境好,人好,還要有潛力。

而作為盛纮的嫡長女華蘭,盛纮在選婿時就很傷腦筋,畢竟是第一個孩子的婚事,嫁得好,可以為後面幾個做榜樣,若嫁的不好,則會影響後面一衆孩子的婚事。

華蘭的及笄禮剛過,盛纮和王氏就投身到選婿大戰中,但身為小小六品知州的女兒,華蘭卻出人意料地受歡迎。

《知否》原著,盛纮為華蘭選親,一個猶豫,救了華蘭,也救了盛家

1,

華蘭說親時,盛纮剛到登州赴任不久,華蘭這邊剛完成了及笄禮,王氏就以無限熱情投入到尋找大女婿的工作上了,時不時地還要和盛纮,盛老太太交換意見,最終定下了兩個候選人。

令國公的第五個孫子和忠勤伯府的次子。

按理說無論是國公府還是伯爵府都比一個六品知州的地位高多了,男子為了仕途應該高娶才是,可這兩家的孩子為何那麼殷勤,上杆子要低就盛家呢?

無非是因為家道中落了,不受重視了,前途沒有了,找不到門當戶對的好人家了,是以隻能在比自己低的階層裡選擇佼佼者,而盛家就是不錯的選擇。

盛纮雖然隻是個六品知州,但好在屬于文官清流,社會地位比較高,而且盛纮在官場上也很會經營(那個圈的人都能打聽得到),前途還是有的。

盛家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商賈出身,又有宥陽第一首富盛維的幫扶,加上探花郎留下的底子厚,盛家的經濟狀況很好,很有錢。

華蘭是盛纮最疼愛的大女兒,出嫁就是盛家的面子,那嫁妝肯定少不了。

《知否》原著,盛纮為華蘭選親,一個猶豫,救了華蘭,也救了盛家

令國公府看上的是華蘭的嫁妝,忠勤伯府看上的是盛纮的社會地位(武将家的次子,完全靠自己的本事吃飯)。

對于這兩個公爵豪門的子弟,盛纮夫婦本來還打算多探查一番,再決定把華蘭嫁給誰的。

可開封府尹的邱大人卻找上門來為兒子提親了。

“原本華兒剛剛才及笄,也不急着選婿,可邱大人這一提親,我們不得不快了。要麼答應了邱大人這門親事,若是不應也得有個說法。”

王氏對着面前的大紅洋金的文章發愁。

這位邱大人本是盛纮的同年人,雖然開封府尹比不上國公府和伯爵府尊貴,但比起盛家還是高出一些的,而且兩家又知根知底,這本是一件不錯的婚事,可盛纮卻一直猶豫。

不是因為盛纮想讓華蘭嫁得更高,而是邱家不安全。

“本來我就不喜華兒嫁入王公府邸,那裡雖然富貴,但終究是門庭深鎖,華兒又心高氣傲,真嫁入了那地方也未必如意。

那邱家公子我見過,模樣品性都配得上華兒,我們與邱家門當戶對,也不怕華兒受委屈。

可我這次進京,瞧着邱家有些不妥。”

《知否》原著,盛纮為華蘭選親,一個猶豫,救了華蘭,也救了盛家

邱大人的兄長是三王爺的心腹,而且邱家兄弟倆對三王爺都很賣力巴結,若三王爺能被立為太子,當了皇帝,那邱家就能雞犬升天,但若是賭輸了,邱家則會一敗塗地。

“老爺,邱家的婚事咱們不能答應,他邱家願意賭,咱們可不能拿華兒來賭,要是弄不好,咱們全家也要被牽連。”

作為一個父親,盛纮為華蘭想的很周到,她知道華蘭的秉性,并沒有想用她去攀龍附鳳為盛家謀利益,而是真心隻想為她尋個安穩的婆家。

不答應邱家的婚事,盛纮是不想讓盛家去冒險,也是不想讓華蘭去涉險。

女孩嫁人,終究是要找個好男人,好公婆,好家庭才行,最好不要太高,要不然,受委屈了娘家都不能撐腰。

2,

按照王氏選女婿的要求,在盛纮的交際圈裡都找不到合适的人選。

《知否》原著,盛纮為華蘭選親,一個猶豫,救了華蘭,也救了盛家

“要門第好,家底厚,人口簡單,公婆妯娌好,最最要緊的是人家後生要有能耐,要麼讀書有共鳴,要麼會辦事有産業,要麼有武功爵位。”

盛纮素日裡結交的都是些讀書人,官位高的并不多,大家出身的孩子,早就被族中長輩定好了,也輪不到此時的華蘭。

可如今放着個門當戶對的邱家,盛纮又怕邱家攀附皇族的舉動以後會害了華蘭,還要連累盛家。

邱家是不能選了,那就隻能盡快從令國公府和忠勤伯府裡面二選一,盡快給華蘭標明婆家,如此一來,才能有說辭去拒絕而不得罪邱家。

“我瞧着令國公府就很好,他們雖是降等襲爵,但封爵至今才不過第三代,那忠勤伯府倒是原等襲爵,可他們家如今的光景不好,早被聖上厭棄了。

還是令國公府好,家世鼎沸,又風光又旺盛。”

在王氏的觀念裡,女兒嫁得越高就越好,越有面子。

《知否》原著,盛纮為華蘭選親,一個猶豫,救了華蘭,也救了盛家

“那家人我很瞧不上”。

盛纮并不同意王氏的觀點。

“我幼時曾在令國公家的私塾讀過書,瞧着他們外表光鮮,内裡卻污穢不堪。

家裡人口衆多,幾個小爺,不過和長柏一樣大,屋裡竟然就二十多個媳婦丫鬟伺候着,如此窮奢極欲,揮霍無度,内瓤早就被掏空了。”

王氏一聽吓了一跳,難道他們是看上了華蘭的嫁妝?

盛纮雖然官職低,但卻是圈裡的富戶。

老太爺當初給三個兒子分家,盛纮的老爹探花郎分到了不少,且盛纮年少進學時的花銷都是盛老太太付的,現在盛老太太的嫁妝雖所剩無幾,但盛家的祖産都交到了盛纮的手裡。

且盛纮有個會做生意的堂哥,兩兄弟關系不是一般的親,每次逢年過節,盛纮升遷之類的,盛維都會送很多錢财給他。

而且王氏也是帶着豐厚的嫁妝嫁到盛家的,現在盛家的嫡長女出嫁,金銀玉器十裡紅妝的嫁妝肯定是有的。

可終究是高高在上的國公府呀,若不是有了難處,也輪不到六品官家的女兒華蘭呀。

《知否》原著,盛纮為華蘭選親,一個猶豫,救了華蘭,也救了盛家

看到王氏猶豫不決,心裡還惦記着國公府的風光,盛纮決定用另一件事給她洗腦。

“若隻是短了銀錢也就算了,隻是那家子孫實在不肖。偌大一家子,讀書,武功,謀劃之人,一個都沒有。

大房驕奢淫逸,來求親的二房,老子都一把年紀了,還不停地讨小老婆,據聽說,他連兒媳房裡的貼身丫鬟都讨去睡了,真是敗類之至。”

這下把王氏吓壞了。

“我說他們堂堂一個國公府,怎麼上趕着來我們一個六品知州家提親,怕是京城有體面的人家都不肯把女兒嫁過去了吧?”

盛纮與王氏不同,他想給華蘭找的婆家,家世好肯定是加分項,但前提是一家人都要走正途。

豪門雖好,但空有外表的假豪門,還是不要的好。

《知否》原著,盛纮為華蘭選親,一個猶豫,救了華蘭,也救了盛家

3,

“那也不能選忠勤伯府呀,袁家如今可是門庭冷落呀。”王氏很氣憤。

“我特意見了忠勤伯爺,他家長子聘了國子監祭酒章大人家的千金。那次子窮瞧着也好,沉穩冷靜,威風凜凜,年紀輕輕就在五城兵馬指揮司謀了差事,深受上司賞識。”

“像這種有爵位在身的王公家出來的子弟,大都是碌碌無為。

靠着祖上的蔭封,不思讀書,不想習武,不求進取,兩三代就不成樣子了。

像袁家這樣遭過難的,反而子孫比一般的能幹懂事。”

“袁家再不好,終歸有爵位護着,若仕途不順,至少也有個伯府可以依靠。我看袁文紹是個有出息的孩子,将來肯定有榮華富貴等着華兒呢!”

王氏終于被說動了,一邊擦着眼淚一邊罵道。

“呸,一個潦倒貨也被你說的跟朵花似的,老爺且讓我打聽一下那後生的人品。都二十歲了,也不知他房裡有幾個人,要是那淘氣跋扈的,我可不依,我華兒不是嫁過去遭罪的。”

王氏打聽了一圈,終于還是滿意了。

袁文紹肯定是沒話說,盛纮隻認得袁家的伯爺,對後院婦人并不熟悉。

王若弗人不在京城,跟袁家的大娘子連面兒都沒見過,托人打聽,人家肯定也撿好的說。

何況袁家長子娶的是自家表妹,也就是袁家大娘子的親外甥女,自然是婆媳和諧,沒啥沖突。

《知否》原著,盛纮為華蘭選親,一個猶豫,救了華蘭,也救了盛家

是以,王若弗事先為華蘭排雷,并沒有成功。

4,

華蘭剛及笄,為何會一家有女百家求?

是因為華蘭才貌出衆,美名在外?

當然不是。

是因為盛纮的為人和盛家的名聲,才惹得遠在京城的國公府和伯爵府都争相來求親。

而盛纮為華蘭選親有自己的原則,豪門的風光都是給外人看的,他要找的是孩子正直能幹,家族在謀求發展的上進型人才。

雖然袁家的婆婆讓華蘭吃了不少苦頭,但好在盛纮選的袁文紹沒有讓華蘭失望。

中年夫妻還能過得蜜裡調油,華蘭也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