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唐家墩、王家墩、馬池墩,漢口的“墩子”怎麼這麼多?

作者:閱讀時代雜志

打開武漢市區交通圖,在漢口地面遊覽一周,你可看到西邊的易家墩到東邊的黃家墩一連串以“墩”為名的地名。據有人統計說,漢口共有六十五個墩。漢口為什麼有這麼多的“墩子”呢?

唐家墩、王家墩、馬池墩,漢口的“墩子”怎麼這麼多?

長堤街附近老巷子

攝影/潘朝

“墩”字之義為“土堆”。漢口今長堤街以北,原為一片湖沼地,統稱後湖。一些地勢較高的地方露出水面,形成墩台,附近的漁民、農民或外地逃荒來的災民、難民逐漸遷移到墩子上去居住,天長日久,人口繁衍,便出現了一個個以墩為聚落的自然村。來晚了的人家沒有現成的墩子可住,就圍垸成墩,自立門戶。于是,後湖中有了許多住人的墩子。

唐家墩、王家墩、馬池墩,漢口的“墩子”怎麼這麼多?

後湖地區

攝影/張翔

葉調元《漢口竹枝詞》卷三“後湖”有一首就是寫墩子的:“黃花地上沒遮攔,池港溝渠積水寬。墩子人家分種地,隻愁大水不愁幹。”作者加注說:“本名‘黃花地’,今則但呼‘後湖’。四五裡外有土墩十餘處,種湖地者所居。”清朝末年張之洞主持修築了後湖長堤以後,涸出了大片湖地,墩子已不再是湖中的小島,而成為陸上的高地,上墩居住的人更多了,村落的範圍擴大,某某墩漸漸成了以該墩為中心的那一帶地方的統稱。

這些墩的名稱大緻可分三類,從中可看到各個墩最初居民的狀況。

唐家墩、王家墩、馬池墩,漢口的“墩子”怎麼這麼多?
唐家墩、王家墩、馬池墩,漢口的“墩子”怎麼這麼多?

唐家墩街道八古墩社群

左圖/劉政

右圖/馬波

最多一類為姓氏墩名,如易家墩、陳家墩、韓家墩、崔家墩、江家墩、羅家墩、查家墩、曾家墩、蕭家墩、王家墩、唐家墩、賀家墩等,說明這些墩子最早的居民或者是聚族而居,或者是一家獨占,這種狀況如同張家灣、王家村、李家莊、陳家巷一樣,反映了中國傳統家族制的某些特點。

唐家墩、王家墩、馬池墩,漢口的“墩子”怎麼這麼多?

王家墩公園

攝影/潘朝

第二類以外地地名為墩名,如鄂城墩、天門墩等,說明這些墩子上最早的居民可能多半是由鄂城或天門逃荒來的災民,這些墩子如同黃陂街一樣,反映了中國社會人口流動的某些特點。

第三類是石橋墩、馬池墩等,反映了當地地理上的某些特點,如附近有座石橋,或有個馬池之類的建築。其他如新墩、妙墩等各有特點,難以一一分類了。

來源:《武漢掌故(精編版)》

作者:嚴昌洪

編輯:苗苗

【聲明:本号為“全民閱讀推廣”官方公益賬号,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我們将及時更正、删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