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臨近盛夏,
耳邊好像越能聽見,
聲如悶雷的海浪,
從遠方滾滾而來,
一天響過一天。
于是不再猶豫,
趕到海邊,
想要一探究竟,
不在炎炎烈日裡波動的海,
還會有什麼秘密。
若是盛夏的海灘,
群人蜂擁而上,
不免要把沙灘踩亂。
等到淺水灣裡人來人往,
還來不及看清海流的節奏,
浪潮忽然就上岸。
那就選在錯峰的日子,
再挑一片人迹寥寥的海灘,
趁着波浪撲岸的一刻,
大聲向海洋呐喊。
讓海浪把期盼捎去,
等待明天發出回響。
把遺憾都順勢卷走,
推向天邊,
煙消雲散。
01
為夏天接風
踩在海岸線上,
向海洋興奮地彙報,
這一刻,
我們比盛夏預先到達海岸。
明天的日子已有音訊,
正像波浪在天邊蓄力,
用不了多時,
就翻湧至眼前。
每逢一段新生活,
在即将開展之時,
我們或期許,或欣然,
或因未知而心有慌張,
但無論我們是否會在明天,
翻山越嶺,或是一路凱歌,
都要昂起頭來,握緊雙拳。
尼采有言:
“高高興興去戰鬥,
去赴宴,
不做憂郁的人,
不做空想的人,
準備應付至難之事,
就像去赴宴一樣,
要健康而完好。”
我們無法左右生活的軌迹,
卻能決定示以生活的表情,
不必非要堆砌笑容,
以歌報憂。
隻要鼓足底氣,
勇毅無懼,
笑就笑個痛快,
苦痛也坦然不避。
就算迷失在今天,
茫然無緒,
也請記,
“不要垂頭喪氣,
即使失去一切,
明天仍在你手裡。”
02
為自己洗塵
我們似乎都無法,
在亂作一團的生活裡全身而退,
但卻能在與往事作别時,
洗去疲憊,自我療愈。
彼時難解的心結,
在一場海風吹過以後,
悄然疏解。
曾經無法撫平的情緒,
竟也能成為,
闊如大海的心境裡,
區區幾片路過的烏雲。
如簡媜所說,
“去光榮地受傷,
去勇敢地痊愈自己。
我情願這樣期待我的生命,
直到生命的盡頭,
我願意是一個傷痕累累的人,
殉于對人世的熱愛之中。”
傷口也不怕,
淚水也不怕,
想象自己終有一天,
将重返潔淨,
昨天的煩惱也像被海水沖去,
在潮退中消匿。
與過往揮手告别,
不讓遺憾順延至今。
以一場旅行,
作為昨日的結語。
給某一段關系一個交代,
讓感情從今天起就此分明。
正如當下,
在大海前起誓,
抛卻不甘,寄去心願,
為明天賦一首序曲。
我們心懷沉靜,
便像黑塞的描述一般:
“世界越來越美了。
我獨自一人,
卻很自在。
我别無所求,
隻想被陽光曬透。
我渴望成熟。
準備好重生。”
03
尋見我獨有的風景
守在寂寥的海岸,
去感應自然專一的回饋。
自交雜的海聲裡,
突然聽見往事作響,
不明顯卻不間斷,
如訴也如歌。
于是發覺,
緣起就在這一時。
就在大海的影像尚未千萬片地,
分散到衆人的視線裡。
這才領會,
“衆鳥高飛盡,
孤雲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
隻有敬亭山。”的意味。
我們貪婪地呼吸海風,
在獨處的時間裡,
終于發現獨有的風景。
大膽地去,
不要怕路途遙遠,
不要怕無人陪伴,
就算隻身赴約,
踏上人迹罕至的小路,
也自有一番收獲,
不虛此行。
大膽地行事,
向那不同尋常的地界探身,
勿執着于追求穩妥,
而喪失探險的勇氣與好奇心,
不曾踏到前人的腳印上,
也不要緊,
這個世上自會多出,
隻屬于自己的足迹。
就像紀伯倫曾說:
“請讓我獨自行事,
自由做夢,
任憑明天對我裁決。”
04
于風浪裡看見平靜
無言地瞭望大海,
感覺海水在永恒中波動,
它從沒有進入時間,
卻深邃,而無所不知,
總是那樣有來有回,
也無悔無倦。
我們在生活裡颠簸,
亦如波瀾橫生的海洋,
遍處是紋路,
無處不見歲月的痕迹。
三島由紀夫寫道:
“生活——是無邊無際的,
浮滿各種漂流物的,
變幻無常的,暴力的,
但總是一片澄澈而湛藍的海。”
開闊的海洋讓人平靜,
憤怒的海洋讓人願意體諒風波,
我們在岸邊站得越久,
越能意識到,
風浪既是那樣不分朝夕地來,
生活就同樣泥沙俱下。
于是方知,
數重無常,
終化作生命的常态,
變數原來就是生活本身。
便從這一刻起,
學着用平常心,
看待苦難與喜樂,
坦然地迎接即将到來的一切。
詩人餘秀華寫下:
“如果十月安慰我,
就允許五月燙傷我。”
我們隻需順其自然,
波瀾不驚,
不被苦難擊倒,
不為憂愁纏繞,
平靜地等待生命的安排,
在收獲生命果實的一刻,
微微颔首,慨然一笑。
05
向大海寄托祝福
永遠心懷向往,
大聲抒發對未來的祝願,
不論明天是否聽見,
不論會不會得償所願,
都要雙目堅定,
将祝福寄往明天。
如此便是,
我們對待生活的衷心。
盡力過好每一天,
而無所奢求,
隻是鎮定地等待未來,
福至心靈的一刻,
便知生活百态,
波谷過後也有波峰。
想必那探海的意義,
就如餘光中在詩中寫下:
“隻求在岸邊能拾得
他留給我的,
一枚貝殼。
好擱在枕邊,
當作海神的名片,
聽隐隐的人魚之歌,
或是在耳邊,
暧昧而悠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