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嘉闵線、機場聯絡線等4條在建市域鐵路總體規劃,正在集中展出

作者:娛樂 娛樂大新聞

代表城市規劃最新思路的基礎設施——上海四大在建市域鐵路案例正在展出。

嘉闵線、機場聯絡線等4條在建市域鐵路總體規劃,正在集中展出

近日,2023上海基礎設施品質提升設計成果展在上海城市規劃展示館拉開序幕,展示市域鐵路、市政場站、軌道交通的階段性成果。

市域鐵路、市政場站、軌道交通是基礎設施,保障城市運作和發展。過去,基礎設施的數量多、分布廣、形态各異,存在系統籌劃不足、設計模式單一、景觀設計缺乏、粗放快進發展等短闆。上海從一部分基礎設施入手,探索全生命周期理念落地。

展覽分為序言、飛躍拓展之路、美好生活之源、都市煥新之網等部分。“飛躍拓展之路”集中展示了四條市域鐵路,分别是機場聯絡線、示範區線、南彙支線、嘉闵線。

其中,示範區線、機場聯絡線、南彙支線互聯互通,是橫貫上海東西的軌道交通大動脈。三段市域鐵路全長約160公裡,設計時速為約每小時160公裡,采用大站快車,水鄉客廳站到虹橋站的示範區線32分鐘,虹橋站到浦東T3航站樓約43分鐘,T3航站樓站至臨港開放區站約13分鐘,是以預計全程需要90分鐘,平均站間距約8公裡。

嘉闵線、機場聯絡線等4條在建市域鐵路總體規劃,正在集中展出

“一線一風格、一站一方案”是市域鐵路設計的最大亮點。

如,南彙支線是創新縱貫線、文脈剖切面和生态展示廊道,北起東方樞紐,南至臨港新片區城市副中心,串聯沿線的老港郊野公園、濱海森林公園等重要的市郊活動空間。

車站能和周邊地塊聯合開發。臨港開放區站周邊設計強調城市激情和未來感,采用多處下沉廣場與站體銜接,增強車站與周邊地塊開發的結合。

嘉闵線、機場聯絡線等4條在建市域鐵路總體規劃,正在集中展出

車站土地的集約化利用,也是新趨勢。下鹽路車站建築處于臨港新片區機場南片區,因為區域以航空智造和研發為主導功能,是以站點設計的理念是“展翅未來”,整體意向取自翺翔高飛的飛機形象。還創造性将室外城市通道貫通于車站主體内,避免了傳統高架車站對線路兩側土地空間的割裂,實作土地空間利用的最大化。

又如,機場聯絡線西起虹橋綜合交通樞紐,東至東方綜合交通樞紐,全程耗時約40分鐘。現在虹橋機場和浦東國際機場之間聯通,隻有軌交2号線,需乘坐1.5個小時;坐車走外環高速和迎賓大道也需1個多小時。機場聯絡線的建設銜接了多條南北向軌道交通線路,加強換乘的便捷性,還将有效帶動上海東站及其周邊樞紐核心區的開發建設。

嘉闵線、機場聯絡線等4條在建市域鐵路總體規劃,正在集中展出

車站将更強調便民服務。三林南站設定有 2 處出入口及“美好生活盒子”,還有市民驿站、服務驿站。“美好生活盒子”15分鐘社群生活圈在基礎設施建設載體,是未來車站建設中的設計理念。

再如,示範區線是引擎首發線,核心骨幹線,也是江南低碳線路。示範區線與江蘇水鄉旅遊線、浙江西塘線相連,形成了一個完整的交通網絡。建成後,示範區線将成為虹橋國際開放樞紐、青浦新城等重要功能區之間的關鍵交通紐帶。

嘉闵線、機場聯絡線等4條在建市域鐵路總體規劃,正在集中展出

其中,朱家角站位于朱楓公路與滬渝高速交叉路口西北側地塊内,為高架三層站,設定 4 個出入口及休息驿站等各類服務設施。提取朱家角古鎮雲水畫檐的風貌,以傳統雙坡頂為原型,演化為高低變化的連續直楞曲屋面。

最後,嘉闵線是西部軌道網絡的脊柱,北起嘉定新城,南至莘莊副中心,是上海市首條直接服務于新城綜合交通體系的市域鐵路,将助力嘉定新城建設,顯著提升嘉定新城、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闵行主城片區等地區的可達性與輻射範圍。嘉闵線走向與岡身高度契合,是以被譽為“最古老沙脊上的鐵路”,是一條新古輝映、連接配接曆史與未來的線路。

嘉闵線、機場聯絡線等4條在建市域鐵路總體規劃,正在集中展出

其中,金園五路站位于曹安公路與樂秀路交叉口,為地下二層島式站。車站共設3個乘客出入口,兩組風亭,一個消防疏散口及一座冷卻塔。以“綠色之原”為指導理念,建設一個紮根自然的生态公園站點。

本次展覽由上海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上海城投(集團)有限公司、上海申通地鐵集團有限公司、上海申鐵投資有限公司聯合主辦,将持續至8月31日。

嘉闵線、機場聯絡線等4條在建市域鐵路總體規劃,正在集中展出

圖文:上觀新聞

轉錄編輯:高淑婷

轉載請注明來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

特别提醒:

如果您不想錯過“今日闵行”,記得“星标”,并多點“贊”和“在看”,這樣,每天新文章推送,就會第一時間出現在您的訂閱号清單裡啦:)

嘉闵線、機場聯絡線等4條在建市域鐵路總體規劃,正在集中展出
嘉闵線、機場聯絡線等4條在建市域鐵路總體規劃,正在集中展出
嘉闵線、機場聯絡線等4條在建市域鐵路總體規劃,正在集中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