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努力把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

作者:光明網

執筆:蔡珏、董曉輝(國防科技大學黨的創新理論研究中心)

關鍵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是增強科技創新引領作用的重要抓手,是實作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的保證。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讨不來的。隻有把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從根本上保障國家經濟安全、國防安全和其他安全。”隻有加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解決“卡脖子”技術難題,才能不斷提升大陸發展的獨立性、自主性、安全性。我們要盡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努力實作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把創新主動權、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一、關鍵核心技術關乎國家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全局

關鍵核心技術是展現國家意志、服務戰略需求、關乎發展全局的技術,對推動高品質發展、保障國家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關鍵核心技術攻下了就是“國之重器”,攻不下就是“國之命門”。改革開放40多年來特别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大陸科技事業實作了曆史性、整體性重大變化,科技實力實作了從量的積累向質的飛躍、點的突破向系統能力提升,正在從世界上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科技大國邁向世界科技強國。同時,我們也應當看到,大陸原始創新能力還不強,創新體系整體效能還不高,一些關鍵核心技術仍受制于人。實作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需要盡快破解“卡脖子”難題。我們必須把突破關鍵核心技術作為當務之急,努力實作科技自立自強,推動建構新發展格局、實作高品質發展和高水準安全。

關鍵核心技術是實作創新驅動發展的迫切需要。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最根本的是要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實作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唯有打赢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方能夯實科技自立自強根基,切實發揮科技創新的引領帶動作用。回顧過去十年,大陸全面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圍繞産業鍊部署創新鍊,圍繞創新鍊布局産業鍊,在若幹戰略必争領域實作“後發先至”,科技賦能高端産業發展取得新突破。“中國天眼”“中國散裂中子源”等“大國重器”相繼建成投入運作,國内首套高溫超導電動懸浮全要素試驗系統完成首次懸浮運作,國産最大直徑盾構機投入使用。高性能裝備、智能機器人、雷射制造等重點産業關鍵核心技術實作突破,人工智能、大資料、區塊鍊、5G等新興技術加快場景應用,有力推動“中國制造”邁向更高水準。目前,大陸已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強大的科技創新力量,都更加需要科學技術解決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強創新這個第一動力。随着大陸科技事業實作曆史性、整體性、格局性重大變化,我們完全有基礎、有底氣、有信心、有能力打赢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以高品質源頭科技供給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注入強勁動能,為建設制造強國、品質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提供有力支撐。

關鍵核心技術是赢得國際競争優勢的重要支撐。高端科技是現代化國家的國之利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正在加速演進,科技創新呈現交叉、融合、滲透、擴散的鮮明特征,颠覆性技術創新不斷湧現。世界主要創新國家都在加快調整重構科研組織體系,建立适應新興科學和技術發展的管理架構,力求在新一輪科技競争中赢得優勢。近代以來,西方國家之是以能稱雄世界,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掌握了高端科技。當今世界正經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科技創新是其中一個關鍵變量,科技的戰略獨立性和自主創新能力已成為大國博弈的主要戰場。目前,各國紛紛強化前沿技術領域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加緊部署重大前沿領域科技創新,努力搶占競争的科技制高點。在激烈的國際競争面前,在單邊主義、保護主義上升的大背景下,如果缺乏獨創獨有的能力,不能實作高端引領,沒有在戰略性科技領域方面實作重大突破,就難以在變局中開新局、于危機中育先機。我們必須牢牢把握科技進步大方向,強化戰略導向和目标引導,奮力實作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在重要科技領域成為領跑者,在新興前沿交叉領域成為開拓者,加快構築支撐高端引領的競争新優勢,努力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

關鍵核心技術是夯實國家安全基礎的根本保障。國家安全工作應當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建構國家安全體系,維護各領域國家安全。關鍵核心技術是整體國家安全觀的根基。隻有把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提振士氣、鑄牢底氣、凝聚人氣,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才有更加安全、更為可靠的基礎。真正的關鍵核心技術引不進、買不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如果核心元器件嚴重依賴外國,供應鍊的“命門”掌握在别人手裡,那就好比在别人的牆基上砌房子,再大再漂亮也可能經不起風雨,甚至會不堪一擊。新中國成立後,面對帝國主義的核威脅、核訛詐,我們發揮科技攻關的舉國體制優勢,在黨中央的統一上司下,調動全國資源,依靠“大協作”,獨立自主成功研制出“兩彈一星”,增強了國家實力,維護了國家安全。實踐充分證明,維護國家安全絕不能在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受制于人。目前,世界經濟下行态勢顯現,全球産業鍊供應鍊面臨重塑,不穩定性不确定性明顯增加,關鍵核心技術已經成為在技術上、經濟上影響國家安全的關鍵節點。面對錯綜複雜的國際環境,必須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赢得科技創新的主動,不斷增強抗壓能力、應變能力、對沖能力和反制能力。

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要堅持問題導向

必須堅持問題導向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重要内容,加快實作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堅決打赢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同樣要堅持問題導向。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科技攻關要堅持問題導向,奔着最緊急、最緊迫的問題去。”目前,大陸經濟社會發展、民生改善、國防建設等領域面臨許多需要解決的現實問題,加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要直面問題,調動創新資源集中攻關。

打好突破“卡脖子”技術的主動戰。黨的十八大以來,大陸科技實力穩步增強,全球創新指數排名從2012年的第34位上升至2022年的第11位,成功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開啟了加快建設科技強國的新階段。但必須清醒認識到,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局面沒有得到根本性改變,突破“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刻不容緩。要從國家急迫需要和長遠需求出發,在石油天然氣、基礎原材料、高端晶片、工業軟體、農作物種子、科學試驗用儀器裝置、化學制劑等方面關鍵核心技術上全力攻堅,加快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要在事關發展全局和國家安全的基礎核心領域,以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颠覆性技術為突破口,前瞻部署一批戰略性、儲備性技術研發項目,實施好國家重大科學計劃和科學工程。要優化财政科技投入,引導企業和社會增加研發投入,加強知識産權保護,完善推動企業技術創新的稅收政策,加大資本市場對科技型企業的支援力度。

下好基礎研究先手棋。基礎研究是整個科學體系的源頭、科技事業的基石。無論是應用研究還是技術開發都離不開它的支援。基礎研究搞不好,應用技術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目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突飛猛進,基礎研究轉化周期明顯縮短,國際科技競争向基礎前沿前移。應對國際科技競争,推動建構新發展格局、實作高品質發展,迫切需要我們加強基礎研究。要強化基礎研究前瞻性、戰略性、系統性布局,有組織推進戰略導向的體系化基礎研究、前沿導向的探索性基礎研究、市場導向的應用性基礎研究,下好自主創新先手棋。要發揮好制度、政策的價值驅動和戰略牽引作用,建立完善競争性支援和穩定支援相結合的基礎研究投入機制,優化國家科技計劃基礎研究支援體系,鼓勵自由探索式研究和非共識創新研究。要下氣力打造體系化、高層次基礎研究人才培養平台,加大各類人才計劃對基礎研究人才支援力度,完善基礎研究人才差異化評價和長周期支援機制,堅持走基礎研究人才自主培養之路,優化基礎學科教育體系,加強國家急需高層次人才培養,源源不斷地造就規模宏大的基礎研究後備力量。

打好創新鍊産業鍊融合組合拳。科研和經濟聯系不緊密問題,是多年來的一大痼疾。這個問題解決不好,科研和經濟始終是“兩張皮”,科技創新效率就很難有一個大的提高。科技創新不僅僅是實驗室裡的研究,而是要加強創新鍊産業鍊融合,将科技創新成果轉換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動力。要堅持系統觀念,圍繞“為誰創新、誰來創新、創新什麼、如何創新”,從制度建設着眼,對技術創新決策、研發投入、科研組織、成果轉化全鍊條整體部署,對政策、資金、項目、平台、人才等關鍵創新資源系統布局,一體推進科技創新、産業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要聚焦國家戰略和産業發展重大需求,加大企業創新支援力度,積極鼓勵、有效引導民營企業參與國家重大創新,推動企業在關鍵核心技術創新和重大原創技術突破中發揮作用。要打造國際科技創新策源地和增長極,加快建設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輻射區域創新發展,構築形成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科研創新高地。

三、健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

健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是為了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大幅提升科技攻關體系化能力,科學統籌、集中力量、優化機制、協同攻關。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發揮大陸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顯著優勢,強化黨和國家對重大科技創新的上司,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圍繞國家戰略需求,優化配置創新資源,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大幅提升科技攻關體系化能力,在若幹重要領域形成競争優勢、赢得戰略主動。”大陸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是我們成就事業的重要法寶,我們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要依靠這一法寶,把政府、市場、社會等各方面力量擰成一股繩,形成推進科技攻關的強大合力。

發揮好政府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中的組織作用。推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政府要做的是加強支援和協調,總體确定技術方向和路線,用好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和重大工程等抓手,創造更好的生态,為集中力量打好攻堅戰提出問題、提供條件、提供環境。要有更寬廣的視野,用需求工程、技術推動、場景驅動等方法找問題,對關鍵核心技術分層分類,加強頂層設計,完善工作機制,不斷強化各類科技計劃的統籌協調,系統化布局攻關任務。要統籌推進補齊短闆和鍛造長闆,确定跟進和突破政策,按照主動跟進、精心選擇、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方針,實施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工程,盡快解決一批“卡脖子”問題,着力提升産業鍊供應鍊韌性和安全水準。要推動政府職能轉變,按照抓戰略、抓改革、抓規劃、抓服務的定位,轉變作風,提升能力,減少分錢、分物、定項目等直接幹預,強化規劃政策引導,在戰略科技力量建設、人才培養使用、規劃政策制定、科研成果評價上作出制度安排。

讓市場真正在創新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市場決定資源配置是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市場經濟本質上就是市場決定資源配置的經濟。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必須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突出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建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産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要推動創新要素高效配置,發揮市場對研發方向、技術路線選擇、技術要素價格等各類創新要素配置的導向作用,加快發展技術要素市場,依據市場規則、市場價格、市場競争實作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優化。要發揮科技型骨幹企業引領支撐作用,營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業成長的良好環境,支援專精特新企業發展,推進國有企業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加強産品創新、品牌創新、産業組織創新、商業模式創新。要加快創新成果轉化應用,促進資金、技術、應用、市場等要素對接,破解實作技術突破、産品制造、市場模式、産業發展“一條龍”轉化的瓶頸。

營造鼓勵大膽創新、勇于創新、包容創新的良好氛圍。打赢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既要跨越自身的難關瓶頸,還要沖破國外的封鎖打壓,必須堅定創新自信,在全社會營造尊重知識、熱愛科學、崇尚創新的濃厚氛圍,厚植創新文化土壤。要營造積極探索、敢于“試錯”的創新氛圍,深化科技評價改革,鼓勵可承受範圍内的“冒險”和科技人員的奇思妙想,敢于挑戰科學難題,勇闖技術“無人區”,最大限度激發創新創造活力。要營造勇于超越、敢于擔當的創新氛圍,大力倡導“十年磨一劍”的原創攻關,健全對基礎前沿和公益性研究的持續支援機制,引導科技人員摒棄浮誇、祛除浮躁,坐住坐穩“冷闆凳”,專注于在源頭和底層解決關鍵核心技術問題。要營造寬容失敗、敢于創造的創新氛圍,充分尊重科技創新規律,既要重視成功,更要寬容失敗,建構科學有效的風險防範和糾錯機制,完善好人才評價指揮棒作用,創造科研攻關良好生态。

來源: 《紅旗文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