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如何閱讀綜述文獻,以及摘要、結論和引言部分

1.什麼是閱讀

  • 閱讀的概念:

    現代社會人們獲得知識的最重要途徑之一
    • 從手段入手:

      在視覺材料中,通過語言文字來擷取資訊、認識世界、發展思維,并獲得審美體驗與知識的活動[1]
    • 從行為入手:

      是一種主動的過程,是由閱讀者根據不同的目的加以調節控制的,陶冶人們的情操,提升自我修養
    • 從認知入手:

      是一項重要、複雜的認知活動,主要包括基本的視覺分析、字形加工、語音加工和語義通達四個過程[2]
  • 閱讀的标準:

    • 以閱讀時是否發音為标準:

      分為朗讀、默讀和視讀三類
    • 以閱讀速度的快慢為标準:

      分為快速、常速和慢速三類
    • 以閱讀效率的高低為标準:

      分為略讀、速讀和精度三類
    • 以閱讀的功能與作用為标準:按目的性、功能作用來分類
      • 了解性閱讀:閱讀目的是擷取資訊,了解字面意思。[3]
      • 探測性閱讀:短時間内,判斷搜尋到的資料是否具有閱讀價值,通常采用“瞄一眼”的方法,快速浏覽與判斷
      • 消遣性閱讀:

      • 了解性閱讀:目的是讀懂文章說了什麼,即抓住文章要點,了解其關鍵
      • 操作性閱讀:閱讀對象為講述做事方法和行為方式的文章。其重點在“怎麼做”,或直接說明操作方法、行為規則,或通過做事原理、行為機制的闡述,指導人們合理地進行實踐活動
      • 評價性閱讀:為了對讀物做出判斷或向他人介紹讀物而采取的一種閱讀方式。可從以下幾點進行評價
        • 評價角度:

          整體評價、某個角度評價 => 問題的新穎、重要程度;方法的創新性、巧妙性或存在問題
        • 評價内容:

          主題思想、情節、人物、語言、風格 => 主題明确、思考缜密、邏輯清晰、語言流暢
        • 評價要求:

          讀原作、有個性
      • 批判性閱讀:批判性閱讀是批判性思維的運用。批判性思維是一種成熟的思考過程,它包括對其觀點的相關證據進行評估,即判斷結論是不是強有力,或者判斷它的價值是大還是小[4],并最終從這些證據中得出合理的結論。
      • 創造性閱讀:以上述幾種方法為前提,并同時得到發展。它也是一個充滿活力和創造欲望的過程,具有一定程度的開放性和靈活性
    • 以閱讀材料的類别為标準:

      • 資訊材料閱讀

        【快+了解】:閱讀的目的隻是為了了解情況,閱讀報紙、廣告、說明書等
      • 文學作品閱讀

        【慢+體味】:閱讀的目的除了内容之外,還有修辭和韻律上的意義
      • 經典著作閱讀

        【慢+思索】:閱讀哲學、經濟、軍事和古典著作,捕捉作者的用意,了解其中奧理
      • 研究文獻閱讀【慢+批判】:以研究問題為目的的文獻閱讀,大緻包括三個方面:一是綜合運用“了解性閱讀”、“批判性閱讀”、“操作性閱讀”,了解、評估别人的研究成果
  • 閱讀的層級:

    • 基礎知識

      (能級不同):國中主要是辨識,高中主要是學習,大學是應用;[5]
    • 文獻閱讀

      (次元不同):國中側重了解性閱讀,高中側重了解性閱讀,大學側重批判性閱讀。
  • 科技論文的一般閱讀方法[1]
    • 探測性閱讀

      篩選文獻(收集文獻):了解字面意思,收集相關的文獻。
    • 了解性閱讀

      注重資訊(來源發展):抓取關健資訊,形成清晰的發展脈絡 [2]。
    • 了解性閱讀

      助推深入(概念定理):抓取關鍵概念、定義、法則進行分析,以達到深入了解
    • 概括性閱讀

      把握精髓(方法思想):把握方法的關鍵思想,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概括和總結
    • 評價性閱讀

      做出評價(問題創新):對問題或創新性的評價,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概括和總結
    • 操作性閱讀

      給出實踐(實驗設計):重點分析實驗設計與操作流程,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整理
    • 批判性閱讀

      分析決策(思維推理):采用批判性思維,對文獻的方法和論證進行論證、思考與分析,用自己的語言進行總結
    • 創造性閱讀

      點燃火花(開啟想法):經過上述的閱讀,關注自己的新想法,把它們及時記錄下來,并深度思考與讨論
  • 文獻中,隐藏了哪些密碼字段?

    [1]
    • 摘要前言

      (WTD):他們要做什麼(What They Do)
      • 作者(們)聲稱要在論文/書中做什麼;這一密碼提煉出來了作者在文本中提出的主要問題。
    • 文獻綜述

      (SPL):現有文獻綜述(Summary of Previous Literature)
      • 該句、該段或該頁給出了前人研究成果的簡要綜述。該過程要求大量的提煉工作,要了解複雜的觀點并把它們濃縮為幾段或幾句話,本領高超的作者甚至能夠将其濃縮為一句話。
    • 文獻綜述

      (CPL):現有文獻批評(Critique of Previous Literature)
      • 作者評論先行學者著述的學術文獻并指出其局限。CPL與POC,GAP 以及SPL 都有概念聯,因為已有文獻在理論、方法論和分析工具方面的不足正是目前研究的必要性之所在。CPL常常會緊随 SPL,因為作者首先要提供 一些思想作靶子才能進行批評。
    • 文獻綜述

      (GAP):空白(Gap)
      • 作者(可能以某種有系統的方式)指出現有文獻中缺失的成分。如果GAP和CPL得以恰當操作,那麼讀者就應該能夠在作者明示之前就須測出RAT
    • 文獻綜述

      (RAT):理論依據(Rationale)
      • 作者在此處提出依據,證明其研究是必 要的,有理由的。作者給出現有文獻的 CPL和 GAP後,應該順利成章地、邏輯清晰地在其後推導出RAT。
    • 研究結果

      (ROF):研究成果(Results of Findings)
      • 描述該文的主要研究結果。該密碼常常先後出現在摘要、研究結果和結論部分, 因為在大多數學術期刊中,要求對這 一點反複強調至少三次。
    • 結果讨論

      (RCL):與現有文獻觀點一緻的研究發現(Results Consistent with Literature)
      • 描述該文和現有文獻觀點一緻的研究發。也就是說,作者自己的研究工作支援其他人已經做出的研究工作。
    • 結果讨論

      (RTC):與現有文獻觀點相反的研究發現(Results to The Contrary)
      • 描述該文和現有文獻觀點不一緻的研究發現。也就是說,作者自己的研究工作并不支援其他人已經做出的研究工作。
    • 結果讨論

      (RBL):比現有文獻方案更優的研究發現(Results are Better to Literature)
      • 描述該文比現有文獻方案更優的研究發現。
    • 結論

      (WTDD):他們做了什麼(What They Did)
      • 作者 ( 們 )在文章 / 書中做了什麼;這是由WTD順理成章導出的姊妹問題。這一密碼提煉出了作者在文本中已經回答的主要研究問題,作者正是借此對該主題的相關文獻作出自己的一份貢獻。
    • 結論

      (RFW):對未來研究的建議(Recommendations for Future Works)
      • 目前的研究工作還不完善;作者針對目前文獻仍存的研究空白( GAP)提出路線,借此對其他研究者的未來研究提出建議。
  • 文獻密碼可以幫助我們處理什麼問題?

    • 宏觀上,檢驗我們閱讀文獻的效果

      • 文獻的閱讀量不夠,尤其是在自己撰寫論文時,感覺無從下手
      • 閱讀文獻量足夠,但是不會組織從文獻中收集的資訊
    • 微觀上,讓我們看清文獻的最小元素

      • 用密碼字段與論文對照,可以看清論文的每一句話的來源,是屬于作者對文獻的總結、評述或推理等,便于我們分析作者思維推理,以找出漏洞,或刺激我們的靈感
  • 抽取研究研究現狀的一段:

    (1)适用于區塊鍊的公鑰密碼技術

    【SPL】
    • 多篇文獻綜述【SPL】,屬于方向分類:公鑰密碼技術是區塊鍊的基礎技術,很多區塊鍊元件的設計都采用公鑰密碼技術。在區塊鍊中,公鑰密碼主要應用于公共密鑰基礎設施(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PKI)身份管理和數字簽名兩個方面。
    • 多篇文獻綜述【SPL】,屬于方法分類:在PKI身份管理方面,設計出在物聯網區塊鍊中基于證書頒發PKI的替代方案[1],提供更健壯和靈活擴充的PKI,實作了更高效的計算和存儲效率。
    • 多篇文獻綜述【SPL】,屬于方法分類:在數字簽名方面,提出按位計算承諾值的公鑰生成與簽名協同認證方法[2],實作了高效的承諾值範圍證明和交易有效性判斷方法。
      • 多篇文獻綜述【SPL】,屬于方法分類:在環簽名算法方面,基于格密碼難題設計出實用的唯一環簽名算法[3],這類方法的綜合了可連結環簽名和可追蹤環簽名的優點,可以很好地保護交易隐私。
      • 多篇文獻綜述【SPL】,屬于方法分類:在分散簽名協定方面,使用可驗證秘密共享算法和非對稱加密協定,設計出适用于區塊鍊的隐私保護交易方案[4]。
    • 推理出發現的【GAP】:區塊鍊系統子產品的設計離不開公鑰密碼技術,如何面向區塊鍊下複雜場景設計适用的公鑰密碼算法和協定是重要的研究方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