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歲“林道靜”謝芳,與丈夫結婚62年恩愛如初,愛情讓人羨慕
“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那裡有我的同胞,還有那衰老的爹娘。”
這首傳唱至今的歌詞出自《青春之歌》,扮演林道靜的謝芳,憑借熒幕處女作,成為頂流明星。
10個人中,至少有8個人都知道謝芳的大名。
拍攝的《早春二月》,《舞台姐妹》等電影,都是名導制作,湊齊當時最火的演員,謝芳的風采沒被遮掩分毫。
那是謝芳一生中最為輝煌美好的時光,最是萬衆矚目的對象,身邊有無數傾慕者。
然而她的心裡,隻能裝得下一個人。
而那個人,就叫張目。
張目何德何能,讓一當紅明星傾慕于他,非他不嫁?
謝芳在“女強男弱”的婚姻中,又是如何和張目攜手度過餘生?
01
對謝芳來說,成為演員是一種偶然。
謝芳住的地方離文工團很近,每次上樓的時候,總會好奇得看着那些演員在練基本功,久而久之,團長注意到了她。
一雙水汪汪的大眼睛,梳着兩個又粗又黑的長麻花辮,青春的氣息撲面而來,謝芳的氣質瞬間抓住團長的眼球,讓他迫不及待找到謝芳,邀請她來團裡。
從沒有接觸過表演的謝芳,在接到團長的邀請時,内心有點猶豫,但看着那些光鮮亮麗的演員,還是小女孩的謝芳不由自主産生向往之情。
在團長的積極主動的邀請下,謝芳終于答應,進入文工團。
謝芳從來沒有接觸過表演,但她是一個既然選擇做,那就一定做好的性子,憑借天資聰穎,加上自己私底下刻苦訓練,她慢慢融入到文工團,成為其中一份子。
長得漂亮的女生到哪也受歡迎,謝芳的到來,像是一滴水滴進滾燙的油中,适婚年齡的大小夥都對謝芳悄悄生起愛慕之心。
張目在團裡也是受歡迎的存在,團裡小姑娘寫得情書能塞滿整個抽屜,但他從來沒有接過任何情意,冥冥之中,他彷佛在等一個人。
張目看到謝芳的第一眼,頓時覺得自己等來了那個人,他比謝芳大5歲,為了不唐突謝芳,平日裡像兄長一樣照顧她。
謝芳在團裡看到張目的一瞬間,就深深被他迷住,張目對她的體貼,也讓她進一步淪陷,可她因為年紀太小,不敢表達出來。
謝芳喜歡和張目打打鬧鬧,有時候兩個人一起去食堂,還會收到善意的調笑:兩個人這麼般配。
心中“有鬼”的兩人,聽到别人的開玩笑,謝芳羞紅了臉,微微低頭,一言不發,張目也不好意思得撓撓頭,沒說任何反駁的話。
02
張目和謝芳經常一起搭戲,出演了《小二黑結婚》,《白毛女》等歌劇,經常在節目中出演情侶,戲如人生,兩人的感情越發深厚,就差捅破最後一層紙。
在演完《小二黑結婚》不久,謝芳和其他演員去農村參加“土改”,正值初冬,天氣寒冷,謝芳從自己家中拿出父親的新毛衣,借給張目穿。
等回到團裡,專門開了一個座談會,表揚謝芳,在這次活動中,幫助老鄉幹活做飯,喂豬下地,不喊累,不怕髒。
就在大家鼓掌歡迎謝芳上台講幾句的時候,她的一句話,讓同僚們都慌了神。
“我思想出問題了,我對張目有想法。”
在保守的年代,要表達愛情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大庭廣衆之下,拉個手都會被人罵耍流氓,謝芳的大膽震驚所有人。
但也是謝芳的無畏和勇敢,才會深深吸引張目。
座談會結束後,張目生氣得把謝芳拉到一旁說話,問她為什麼要說那些話,謝芳一臉理所應當得說:我想你啊,你不想我嗎?
直白的話,羞得張目面紅耳赤,他也沒有底氣再繼續訓斥謝芳,因為他也想她,也愛她。
03
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年代,愛情是奢侈品,兩個人結婚要麼是父母介紹,要麼是媒人介紹,沒有感情基礎就結婚的,大有人在,婚後相敬如賓,也不在少數。
能夠和喜歡的人在一起,張目和謝芳是幸福的,兩人順理成章談起戀愛。
1957年,謝芳剛滿22歲,兩人就迫不及待得舉辦了結婚,在質樸的年代,婚禮很簡單,隻是文工團的同僚吃一頓飯,他們也算是兩人愛情的見證,前後花了不足50元。
有意思的是,張目來不及買新的皮鞋,隻能從兩雙皮鞋中,湊出一雙比較好點的皮鞋,細看,結婚當天,他腳上穿得皮鞋顔色都不一樣。
提起求婚經曆,也是謝芳主動提出來的,她曾在節目中透露,當時兩人結婚,就是看中了張目是機關的上司,又有房子,覺得合适就結婚。
實際上謝芳在開玩笑,兩人郎才女貌,彼此又有感情,說話的謝芳眼神中都充滿愛意,兩人是因為愛情而結合。
如何能一輩子在舞台上表演節目,夫唱婦随,這一生也算平淡幸福,可命運的長河把謝芳推向了另一條道路。
04
謝芳在文工團的經曆,讓她不僅認識了此生摯愛,張目,還結識了自己的貴人,導演崔嵬。
崔嵬準備拍《青春之歌》影片,但在女主角的人選上犯了愁,這個角色是整個影片的靈魂人物,演不好,整個影片就完了。
在他絞盡腦汁,思考該找誰來出演女主角時,謝芳的形象突然出現在他的腦海,一拍桌子,就她了。
于是便催着謝芳去北京試鏡頭,她從沒想過能登上大熒幕,這個“餡餅”突然掉到她的手裡,讓她直接懵了。
其他人也不覺得這個毫無經驗的姑娘,能挑起大梁,出演女主角。
直到到了北京,謝芳還沒有緩過神,既然已經到了,秉着“不蒸饅頭争口氣”的想法,加上導演對她進行嚴厲而有耐心的講戲,她最終留在劇組。
登上大熒幕,這樣來之不易的機會,張目也為妻子感到高興,耐心叮囑她,讓她安心在北京拍戲,有時間他會去看她。
謝芳是個戀家的人,電影殺青正值十一,導演邀請她留在電影廠,和其他演員一起過個殺青宴。
離家太久的謝芳,歸心似箭,直接拒絕導演的建議,連夜買了火車票,回到夫妻倆的小房子裡,雖然小,但給她家的溫暖。
在拍戲途中,張目也會帶着家鄉的土特産去北京探班,但拍戲時間很趕,兩人總是還沒說幾句話,就被導演喊過去拍戲。
看着妻子這麼忙碌,張目也特别了解和支援她,這樣的妻子讓他感到自豪。
所有的付出都會有回報,曆經半年的拍戲,取得的成績也在衆人意料之中。
05
1959年,《青春之歌》在全國放映,放映那天,可忙壞賣票員,他們連吃飯喝水都匆匆忙忙,有些觀衆看一遍不過瘾,省下吃飯的錢也要去電影院看第二遍。
謝芳的處女作大獲全勝,來找她拍戲的導演絡繹不絕,各種劇本也紛紛向她襲來,她再也不是曾經演話劇的小透明。
丈夫張目現在還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話劇演員,在團裡勤勤懇懇工作,肉眼可見,兩個人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
一個是當紅明星,一個是普通的小演員,兩人的距離猶如隔了整條銀河,外界對這段感情是否能夠持續下去,産生了疑惑。
娛樂圈“女強男弱”的婚姻很常見,趙麗穎和馮紹峰,楊幂和劉恺威,都是典型的女生在事業上發展的比男性要好。
他們兩對都以離婚收場,相似的場景出現在謝芳和張目身上,這段神仙眷侶還能堅守住自己的愛情嗎?
答案是肯定的,對于自己親手“追到”的丈夫,謝芳不可能因為外界的流言蜚語就和張目産生隔閡。
在1961年,兩人的兒子出生,取名張京,這也是打破外界流言蜚語的最好利器,證明兩人關系還是如從前。
06
兒子的出生,也沒有阻止謝芳前進的步伐,她越發忙碌,把孩子托付給謝父謝母照顧,沒有孩子在身邊,謝芳愈發依賴丈夫張目。
他們幾乎形影不離,謝芳有什麼工作都希望能帶着張目一塊,“寵妻狂魔”張目也随妻子的意願,一路跟着妻子。
張目扮演多個角色,是謝芳的司機,助理,保姆等多個角色,就連每次出演的服裝,張目都會細心給謝芳收拾好。
如果去外地拍戲,他會耐心把衣服整理好,一路送到車上,直到汽車發動走遠了,他才放心轉身離開。
北影廠想把謝芳調過來,謝芳的第一想法就是能不能讓丈夫跟着一起過來,得到不能的回報後,謝芳忍痛拒絕了這麼好的機會。
兒子已經不在身邊,謝芳不想離開丈夫,她對丈夫的依賴比她想象的還要深。
直到經過多方努力,她終于如願以償和張目一起調到北京工作,這也讓謝芳忐忑的心終于落到原處,能和丈夫在一起,就是最大的幸福。
有丈夫在,就像是有了靠山,謝芳開始大展拳腳,在影視開始霸屏,好評如潮,真正成為德藝雙馨的藝術家。
07
女主外,男主内的生活,兩人都已經習慣,即使已經年過古稀,兩人也停不下來。
張目買了一個三輪車,天天在帶着謝芳兜風遛彎,有次差點出了車禍,交警扶起顫顫巍巍的謝芳,她第一反應不是看自己有沒有受傷,而是看看老伴的情況。
幸運的是,兩人都沒什麼問題,最後你看我,我看你,兩個老頑童哈哈大笑。
不幸的是,在2022年,92歲的張目不幸病逝,臨死前,緊緊抓着謝芳的手,這個他照顧一輩子的妻子,他不放心,但也隻能含淚永遠閉上眼睛。
謝芳永遠失去最愛自己的人,這種痛,沒有人能夠體會,她帶着對丈夫的懷念,孤獨得生活在人世間。
愛情是打動人心的藝術,它讓我們享受着那種無法用語言表達的感覺。那是在彼此的眼神中,透出的一種讓人無法抗拒的魅力。
它可以牽動着我們的心弦,讓我們感受到人生最美妙的事物。
這份美好足以支撐謝芳走完人生最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