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
1971年10月25日,聯合國大會第二十六屆會議以76票贊成、35票反對、17票棄權的壓倒性多數通過了第2758号決議,決定恢複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所有權利。這是新中國外交的重大勝利,是世界正義力量的勝利。
50年來,多邊主義發展迅速,世界格局發生了深刻變化。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市場國家和開發中國家的大規模崛起,大大增強了維護和平與發展的力量。中國堅定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聯合國在國際事務中的中心作用,書寫着人類進步與自身發展的傳奇,為推進世界和平與發展事業作出了越來越大的貢獻。
50年來,各國利益日益緊密聯系,命運更加緊密。百年變遷與世紀疫情交織在一起,人類面臨諸多風險挑戰。全球挑戰需要強有力的全球應對措施。中國主張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一貫主張将聯合國作為建立國際共識、共同應對挑戰的平台,這與時代潮流接軌。
"我們将繼續積極推動中國與聯合國的合作邁上新台階,為聯合國的崇高事業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習近平主席在第76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會上向世界作了重要發言。
渤海橫流,更是廣闊行走的世界正道。站在新的曆史起點上,中國将繼續全面參與聯合國事務,充分維護其地位,充分維護《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高舉真正的多邊主義旗幟,攜手世界一切進步力量,朝着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不斷前進的方向前進。這是一個有着百年曆史的莊嚴承諾的大黨,這是一個負責任的大國的曆史意識和時代所承擔的。
(一)
堅定不移地追求和平與發展,是人類文明發展和進步的重要動力源泉。
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戰争勝利了,正是出于人類争取和平與進步的鬥争的大屠殺,"為了拯救後代免受兩次遭受戰禍的人類這一代人的禍害"。1945年,《聯合國憲章》正式簽署,聯合國成立,是人類和平發展事業的裡程碑。
中國共産黨關心人類的前途命運,從一開始就高度認同聯合國的理想。在聯合國成立前夕,毛澤東同志在中國共産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強調,"中國共産黨歡迎在舊金山召開的聯合國大會,中國共産黨派自己的代表參加舊金山會議,表達中國人民的意願。"中國共産黨代表董必武克服一切困難,從四大洲前往舊金山出席聯合國制憲會議,在那裡他用刷子莊嚴地在《聯合國憲章》上簽了名。
然而,由于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在冷戰環境中的阻撓,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期以來一直被排除在聯合國之外。為了争取中國的合法權益,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在世界正義國家的共同支援下,進行了"不懈不懈的鬥争"。要求恢複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的呼聲終于彙聚成一股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
從第2758号決議通過時聯合國大會堂兩分鐘的掌聲,到中國代表團首次出席大會會議時的歡呼聲,從代表們對中國代表團的微笑和擁抱,到57名代表走上舞台緻歡迎辭近六個小時, 都印證了新中國重返聯合國是一個值得歡迎的趨勢。正如當時的匈牙利代表團副團長、外交部副部長卡羅伊在向中國人緻歡迎辭中指出的那樣,任何力量都無法阻止偉大中國的進步。
"恢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合法權利,對于維護《聯合國憲章》和本組織依照《憲章》必須承擔的事業至關重要",聯大第2758号決議清楚地表明了新中國恢複聯合國合法席位的曆史意義。"沒有中華人民共和國,聯合國就永遠不會是真正的聯合國,"時任聯合國秘書長的吳丹說。"新中國恢複了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占世界人口近三分之一的中國人在聯合國中真正具有代表性,聯合國已真正成為最具普遍性、代表性和權威性的政府間國際組織。
中國恢複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揭開了中國與聯合國合作的新篇章。中國以勇氣和勇氣,不斷融入國際體系,加入了幾乎所有具有普遍性的政府間國際組織,參加了600多項國際公約和修正案。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唯一的開發中國家,中國始終按照《聯合國憲章》的精神,通過言善、公義,在維護國際公平正義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
(二)
"沒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參與,任何重大國際問題都無法解決。這是包括阿爾巴尼亞在内的17個國家駐聯合國代表1971年7月表達的觀點。五十年的風雨表明,這種觀點是高度可預測的。
從1990年首次向聯合國停戰監測組織部署五名軍事觀察員,到現在成為聯合國維和行動的第二大捐助國和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最大派遣國,中國迄今已參加近30項聯合國維和行動,派遣維和人員超過5萬人, 被稱為"聯合國維和行動的關鍵力量"。中國積極探索和實踐符合《憲章》精神、具有中國特色的熱點問題解決方案,堅持對話無對抗、包容與排斥,積極建構互相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赢的新型國際關系,擴大利益彙聚,形成最大的同心圓。
中國積極融入世界經濟體系,切實履行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承諾,不斷提高對外開放水準,大力推進經濟全球化,為世界經濟增長注入了強勁動力。作為最大的開發中國家,中國率先實作了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标,提前10年實作了《聯合國可持續發展議程2030》設定的減貧目标,占同期全球減貧人口的70%以上。自2006年以來,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連續15年位居世界前列。
中國與世界的發展息息相關。中國積極開展南南合作,向166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近4000億元發展援助,實施一攬子援助計劃近3000項,派遣60多萬名援助工作者,為120多個開發中國家落實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援。根據中美合作立場檔案,中國"一帶一路"倡議迄今已得到141個國家和32個國際組織的積極響應,有力地推動了各方共同發展。"中國是全球發展的上司者,在重大的全球議程中發揮着主導作用。一個國際組織的負責人對此表示贊賞。
中國正在盡最大努力幫助世界經濟發展。為幫助世界經濟保持回升,中國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時堅定不貶值的承諾,在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後堅決采取負責任的宏觀政策。《财富》雜志評論說:"中國向世界提供了一系列重要的國際公共産品,向許多國家展示了在關鍵時刻誰是他們可靠的合作夥伴。"
小智慧統治事物,大智慧統治事物。中國始終高舉真正的多邊主義旗幟,堅定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和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堅定維護開發中國家的合法權益,堅定不移地為開發中國家挺身而出,堅定不移地推動全球治理體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從"三個世界"的分裂到和平與發展是時代主題的科學判斷,從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到建構和諧世界,再到推進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在每一個曆史關頭都為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貢獻了智慧和綱領。著名學者鄭永年指出:"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通過積極維護和完善國際多邊體系,已成為維護戰後國際秩序的重要力量。"
(三)
北京中央禮品文物管理中心"中共-黨和國家上司人外交活動禮品展"展廳,以獨特的實物禮品、珍貴翔實的文字資料、生動的畫面畫面,吸引觀衆的目光。展現了中國與世界各國人民深厚友誼,見證了新中國外交事業取得輝煌成就的黨和國家上司人外交活動的恩賜之一,就是聯合國要求恢複中華人民共和國合法席位的電報。
"中國共産黨是中國人民為幸福而奮鬥的黨,是為人類進步事業而奮鬥的黨。今年7月16日通路此地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将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赢的旗幟,深化同世界各國人民的友誼和交流,推動新型國際關系建設,推動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 推動'一帶一路'建設高品質發展,以中國的新發展為世界提供新機遇。"
大時代需要大格局,大格局需要大胸懷。習近平總統站在人類發展進步時代的引領者,深入思考了"建設一個什麼樣的世界、怎樣建設世界"等關系人類前途命運的重大問題,提出了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倡議,指出了各國共同奮鬥的方向。 不同的民族和文明。英國學者馬丁·雅克(Martin Jacques)指出,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開辟了一條合作共赢、共同共享的文明發展新道路,為全球治理提供了新的可能性,"這是古人的偉大創造,也是改變世界的偉大創造"。
在聯合國講台上,時間記錄了思想的深層脈絡
2015年9月,在聯合國大會第70屆一般性辯論中,習近平主席首次提出"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和總體路徑,從五個方面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當今世界,各國互相依存,團結一緻"。我們要繼承和發揚《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建構以合作共赢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
2017年1月,在聯合國日内瓦總部,面對"世界出了什麼問題,我們該怎麼辦?"的問題,習近平總統提出要建設一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讓和平的火代代相傳, 讓發展的勢頭,讓文明閃耀出燦爛的中國方案。
路的征途,世界是公之無愧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概念揭示了曆史規律,順應了時代潮流,繼承和發揚了《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支援了以聯合國為代表的多邊主義事業,超越和創新了傳統國際關系理論。從寫進聯合國決議的"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到中國共産黨與世界各政黨上司人的高層對話會,近300多個國家政黨和政治組織推動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再到中柬建設, 中老命運共同體簽署行動計劃越來越多的外國政黨政要和友好的人民稱贊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概念"描繪了實作全人類宏偉願景的道路"和"為人類發展和進步指明了道路"。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思想之光,正在凝聚力量,為人類建設更美好的未來。
從全力支援全球抗擊疫情,共同建構人類健康共同體,到共建全球生态文明,推動建構人類與自然生命和地球上生命共同體,再到提出全球發展倡議,建構全球發展命運共同體......中國維護和踐行多邊主義、支援聯合國事業發展的堅定決心和堅實行動,将使世界進一步看到中國不斷發展給世界帶來的積極變化,進一步感受到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重要價值。"中國已成為多邊主義的重要支柱,我們踐行多邊主義的目的是建立一個人類命運共同體,"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說。"
(四)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世界肆虐,人類社會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世界正在進入一個動蕩變化的新時期。國際秩序是如何演變的?各國,特别是大國,如何相處?國際社會面前有一系列與世界和平發展有關的時代重大問題。
面對日益嚴峻的全球挑戰,國際社會絕大多數成員主張促進《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實行真正的多邊主義和團結合作,以創造更美好的未來。但也有個别國家堅持冷戰思維,聲稱要維護"基于規則的國際秩序",試圖把自己的意志和标準強加給别人,用少數國家制定的規則取代普遍接受的國際法規則。國際秩序這兩個概念的根本差別在于,世界的命運是否應該由所有國家共同承擔,國際規則是否應該由所有國家來遵守,全球事務是否應該由所有國家來管理,發展成果是否應該由所有國家共享。
要選擇前進的道路,避免在複雜的國際形勢中迷失自我,就必須拿起曆史望遠鏡回顧過去,總結曆史規律,展望未來,把握曆史進步的趨勢。
《聯合國憲章》的制定奠定了現代國際秩序的基石,确立了當代國際關系的基本準則。聯合國成立76年來,開發中國家赢得了民族解放和民族獨立,10多億人擺脫了貧困,數十億人踏上了現代化建設之路,極大地增強了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力量,深刻改變了世界格局。開發中國家掌握自身前途命運的深刻訴求,對國際公平正義的不懈追求,決定了世界多極化、國際關系民主化的曆史潮流。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以特殊形式向世界告誡,人類是一個命運共同體。面對共同的挑戰,任何國家都不能獨善其身,人類擺脫團結和團結的出路隻有一條。否則,世界隻會滑向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走上分裂甚至對抗的老路,給人類帶來災難性的後果。
站在曆史關頭,更多的考驗智慧和承諾。"世界上隻有一個體系,那就是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習主席強調。隻有一個秩序,那就是一個基于國際法的國際秩序。隻有一套規則,即基于《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的國際關系基本準則。"中國對國際秩序發展方向問題的明确回答,為調整後的國際關系體系增添了穩定性。
面對真正的挑戰尤其需要勇氣和決心。中國強調要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反對破壞國際秩序的行為,在所謂"規則"的旗幟下制造對抗和分裂,恪守互利共赢的合作理念,拆除分化貿易、投資和技術的高牆壁壘,創造包容性發展前景。中國維護公平正義、促進共同發展的明确主張,符合時代潮流,展現了國際共識。聯合國經濟及社會理事會主席穆尼爾·阿克蘭(Munir Akram)哀歎"中國正在倡導真正的多邊主義","這是一條對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具有吸引力的道路"。
中國日益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心,在國際事務中的影響力越來越大。中國的發展不是超越誰,取代誰,而是讓中國人民過上更好的生活,以促進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建設。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更大的作用,不是通過建立新爐子,建立所謂的"平行世界",而是通過補充和完善現有的多邊機制,增強全球治理體系迎接時代挑戰和解決時代問題的能力。
中國始終認為,多邊主義的本質意義在于,國際事務應由所有人共同讨論,世界的未來和命運應由所有國家共同掌控。隆重紀念新中國恢複聯合國合法席位50周年,是維護和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推動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又一重要宣言。
(五)
2020年9月和2021年9月,習近平總統通過視訊出席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面對百年情勢與世紀疫情交集帶來的複雜嚴峻形勢,習近平總統的重要講話高舉了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旗幟,為國際團結和抗擊疫情注入了信心,為全球共同發展指明了方向, 并繪制了應對世界變化的宏偉藍圖。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我們面臨的最大共同考驗中,全人類都面臨着一個嚴峻而緊迫的選擇:是走向崩潰還是取得突破。在今年聯合國大會的水壺上,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發表了一份關于我們共同議程的報告,向世界發出警告。
面對時代問題,隻有行動才能創造未來。隻有對時代需要作出有效反應,聯合國事業的發展才能穩步進行。在目前形勢下,國際社會普遍期待聯合國發揮多邊主義優勢,在應對疫情挑戰、恢複經濟增長、改善全球治理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中國主張建立人類衛生界,團結合作,戰勝疫情。抗擊疫情是國際社會目前面臨的最緊迫任務,隻有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關愛每個人的生命、價值觀和尊嚴,國際社會才能打赢這場關乎人類前途命運的重大鬥争。為助力全球抗擊疫情,中國啟動了新中國成立以來規模最大的全球人道主義行動,向15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了物資援助。面對"免疫鴻溝",中國履行了讓疫苗成為全球公益事業的莊嚴承諾,到2021年10月中旬,向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了超過15億劑新冠疫苗,并将努力全年向外界提供20億劑疫苗。
中國正在推動更強大、更綠色、更健康的全球發展,促進世界經濟複蘇。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開發中國家,中國始終把自己的發展置于人類發展的坐标軸上,始終把中國人和人民的利益同各國人民的共同利益結合起來。中國提出全球發展倡議,堅持以人為本發展的核心理念,從解決開發中國家面臨的最緊迫問題入手,提出在減貧、糧食安全、抗疫和疫苗、發展融資、氣候變化與綠色發展、工業化、數字經濟、互聯互通等八個關鍵領域開展合作。倡議将有力推動全球發展邁向平衡、協調、包容發展的新階段,建構全球發展命運共同體,加快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
中國堅持和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推動全球治理的改善。中國主張聯合國高舉真正的多邊主義旗幟,成為各國共同維護普遍安全、共享發展成果、共同把握世界命運的核心平台;将各方對多邊主義的承諾付諸實踐。
聯合國前秘書長科菲·安南曾經說過:"為了實作共同和不可推定的目标,各國需要團結起來,塑造我們的共同命運。"在國際形勢演變的關鍵時刻,中國選擇以自信、勇氣和勇氣回答時代問題,充分展現了對真正多邊主義的莊嚴承諾,推動全球治理體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
***
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希望和挑戰的世界裡。我們不能因為現實的複雜性而放棄夢想,我們不能因為理想遙遠而放棄追求。
中國與聯合國的合作有了新的起點。中國是聯合國過去、現在和未來的事業的堅定支援者,将繼續本着團結合作的精神,同聯合國一道,克服一切困難和挑戰。無論國際形勢如何變化,中國都永遠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是全球發展的貢獻者,是國際秩序的捍衛者和公共物品的提供者,并将繼續與所有愛好和平的國家和人民一道,大力弘揚全人類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共同價值觀。 堅定不移地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共同推動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同建設更美好的世界,推動曆史之輪朝着光明的目标邁進。
人民日報 (十月25,2021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