尴尬!《蜘蛛俠:縱橫宇宙》熱映,但鹿晗一出來,電影院觀衆全跑光了
鹿晗,這下真的尴尬了。
2018年,《蜘蛛俠:平行宇宙》拿下包括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在内的五十多項大獎,名噪一時。
在内地票房也有4.27億人民币,評分高達8.6分。

時隔五年後,《蜘蛛俠:縱橫宇宙》卷土重來,這一次更炸裂。
截止到發稿前,該片有50423人評分,其中4、5星的好評率有94.3%,也就是47548人看完後給出好評。
總分9分,甚至要比第一部還要高出一頭。
達成罕見的續作比首部還要高的成就。
《縱橫宇宙》自上映以來,不管是路人觀衆還是鐵杆粉絲,甚至是專業媒體,都對該片贊不絕口。
在國内有9.0高分,國外亦是滿堂喝彩。
爛番茄輕松達到95%+,IMBD也有9.1分,可謂是全球級别的大爆款。
作為三刷《平行宇宙》的忠實粉絲,得哥也在第一時間看了這部電影,看完後大呼過瘾。
畫面上又進行了更新,隻能說流光溢彩、目眩神迷,宛如掉進了童年的萬花筒。
不僅畫風絕美,而且每換一個人物,換一個場景,都會展現全新的畫風甚至是文化。
當不同畫風的人物聚集在各種背景中時,那突兀的破壁感甚至讓我無所适從——
要素太多了,根本不知道從哪裡開始看!
即使再華麗的辭藻,也形容不出這部電影的視覺造詣。
我相信,看過此片的人都會贊不絕口,說它代表了世界動畫電影的頂尖水準,完全不為過。
當然了,美中不足的是《縱橫宇宙》和《速10》竟然不謀而合,在長達兩個多小時的電影最後,竟然沒有上演大結局,這着實令人深感洩氣,看了2個小時預告片。
不過,所謂食無定味,有人讨厭,也有人喜歡。
看到懸而未決的結局,他們對下一部更充滿期待,這也不啻是一個成功的嘗試。
這算是《縱橫宇宙》僅有的争議點,然而,跳出電影品質本身,影響《縱橫宇宙》的還有一個話題。
一個來自中國的藝人,甚至說,大有喧賓奪主之勢——
鹿晗
打開《縱橫宇宙》的評論區,除了對視覺技術和劇本的讨論之外。
你會發現出現率最高的詞竟然是“鹿晗”
位于前幾名的熱評中,均有這位哥哥的出現。
而觀衆的實時影評也有很多人提到鹿晗。
甚至有人說:
“一堆人等彩蛋,看到鹿晗名字全體起立退場”
“看到鹿晗唱歌我直接跑路了。”
那麼,鹿晗是怎麼跟《縱橫宇宙》産生聯系的呢?
說實話,一開始得哥并不知情。
得哥在觀影前,問過已經看過的朋友,說這部電影并沒有彩蛋,是以在字幕出現後便起立走人了。
直到後來通過朋友告知才知道,中國版的電影最後,是有鹿晗唱主題曲的。
也就是說,當有不知情的觀衆,為了彩蛋苦熬10分鐘字幕後——
卻看到了鹿晗唱主題曲。
失望之情,溢于言表。
以至于看完整部電影,卻隻記住了此刻的沮喪。
說實話,《縱橫宇宙》并沒有彩蛋設計,但讓鹿晗最後唱主題曲,這是片方為中國影迷單獨設計的“福利”,也是為宣發創造一個方向,無可厚非。
這個操作自古以來就有。
比如《阿凡達:水之道》。
不找專業的配音演員,專門找鄧超、孫俪、黃軒、章子怡。
拍個海報,整個造型,就是為了讓電影有“中國味兒”,好賣的票房能多一些。
而《縱橫宇宙》的國語版也是以彭昱暢和虞書欣為首配音的。
雖然你可能不看國語版,但我仍舊盡可能安排一些中國明星。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當然,最有代表性的莫過于原創的“推廣大使”。
王凱X《銀翼殺手》、王俊凱X《王牌特工》、汪東城X《鐵血戰士》等等....
雖然他們沒演過一個角色,和電影沒有半毛錢關系,但片方還是找他們來合作,顧名思義,就是用來“推廣電影”。
這已經是好萊塢進軍内地市場的尋常手段了。
比如鹿晗,在2015年時也曾為《星球大戰:原力覺醒》做推廣大使。
不僅唱了主題曲,還拍了一組星戰背景的寫真。
雖然,電影裡連他的一根頭發都沒有。
是以,《縱橫宇宙》最後突然出現鹿晗這種事,怪不得片方。
從商業角度來看,這無非就是片方為了鞏固中國市場,把鹿晗當成了寵粉福利,是專門給中國觀衆設計的“彩蛋”。
但問題是:
老外們不知道,中國人已經不把鹿晗當福利看了。
鹿晗這幾年,影響力大不如從前。
一方面,是因為内娛現在“倒流之風”大行其道,人們“談流色變”,早就不是那個對流量趨之若鹜的年代。
從口碑角度出發,如今一部電影有流量演員,還不如都是素人演員。
而作為“初代流量”的鹿晗,自然成了被打擊的主要目标。
另一方面,鹿晗的《上海堡壘》影響力今猶在。
當年粉絲們“0809《上海堡壘》”口号喊得全網皆知,巴不得讓全國人民都注意到這部電影。
但當所有人都抱以期待時,《上海堡壘》卻用2.9分的成績給全中國開了一個玩笑。
戲外,導演疼華濤關于“用錯鹿晗”的論調更是弄得一地雞毛。
自此之後,“流量時代過去了”就成了業界共識,資本對流量演員的依賴度也每況愈下。
更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堡壘》上映後,有人還把此片和《流浪地球》對比,說後者打開的科幻大門,讓《上海堡壘》關上了。
直到今年《流浪地球2》熱映時,還有人拿《上海堡壘》出來作梗。
嚴重一點說:
隻要《流浪地球》出續作,那《上海堡壘》就會一直被鞭屍,鹿晗亦是。
第三,鹿晗這幾年的曝光率也少了。
《上海堡壘》失敗後,鹿晗曾表示要放慢腳步,也正如他所說,自2019年開機的《在劫難逃》和《穿越火線》後,鹿晗再無作品上線。
作為初代頂流,鹿晗離開舞台太久了,在朝情慕楚的今天,自然會被主流遺忘。
當個人影響力不足以撐起一部作品的熱度時,風評就會不受控制了。
簡單來說,同樣是流量,如果讓王俊凱、肖戰、王一博他們來唱,風評肯定不會如今這般一邊倒。
最起碼他們的粉絲會發動攻勢,把評論區占回來。
但鹿晗不同了,自己佛系了,粉絲團也因為代謝慢,年輕固定了,也佛系了。
罵就罵吧,都無所謂了,也就造成了“鹿晗無人認領”的幻象。
遙想當年,鹿晗解約SM公司後,老東家15分鐘内瞬間蒸發3.7億股票。
剛到國内就有兩部電影送上門來,10多個品牌代言排着隊找他。
2年代言費8000萬,票房5.7億,專輯銷量超1000萬張。
應援物賣3.06億,評論區留言達1億人次。
就連他路過的郵筒都能成為一道風景線。
甚至和楊振甯、李稻葵、劉震雲平起平坐,登入“2016年年度影響力人物”,那是何等風光。
到了去年,有網友爆出鹿晗隻剩下3個代言。
别人一夜趕場幾個跨年晚會時,鹿晗卻自己在家直播跟粉絲聊天。
一位部落客購買鹿晗潮牌後,發現品質有嚴重問題,并将視訊釋出網絡引起軒然大波。
後來,鹿晗照往常,像個京城爺們一樣正面回怼。
結果,湧入評論區的罵聲,顯然比支援聲音要大很多。
短短十年間,從滿大街都是鹿晗那張臉,到如今電影看不到、舞台見不到、唱歌聽不到....
如今就連唱個片尾曲都承包了《縱橫宇宙》的主要槽點。
鹿晗的遭遇,證明了娛樂圈的消費群體們對流量再也沒有了當年的熱情,也證明了鹿晗那個隻靠顔值的年代,正在消亡。
以後好萊塢還會找“推廣大使”嗎?
我想他們應該還會。
但鹿晗,恐怕是接一次少一次了。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