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多地人工智能利好政策“井噴”,數字經濟駛入藍海

作者:華夏時報
多地人工智能利好政策“井噴”,數字經濟駛入藍海

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 張智 北京報道

“ChatGPT大模型技術拉開了邁向通用人工智能的序幕,将引發經濟、社會、文化等領域變革,有望推動人類社會邁進智能增強時代。”在剛剛結束的中關村論壇上,科技部副部長吳朝晖對人工智能做出了高度評價。

自ChatGPT落地後,人工智能的想象空間進入一個新紀元。從全球視角出發,不難看出,自2018年後,主要國家數字經濟發展呈現加速狀态。資料顯示,全球數字經濟發展指數全球中位數開始超過平均水準。而從國别發展差距來看,國家間數字經濟發展差距逐漸縮小。近日釋出的《數字中國發展報告(2022年)》顯示,2022年大陸數字經濟規模達50.2萬億元,總量穩居世界第二,占GDP比重提升至41.5%;中國數字基礎設施領域優勢也不斷增大,位列全球第三位。

“随着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大陸資料流量快速增長,資料資源迅猛擴張,已成為名副其實的資料資源大國。”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王一鳴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

而今年,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紛紛出台了推動人工智能産業發展的相關檔案,這進一步加大了大陸數字經濟建設力度,為各地的數字經濟發展按下“加速鍵”。

不僅如此,目前,中國正在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數字經濟合作,并與數字經濟發展領先國家在細分領域展開數字經濟合作。

按照預測,數字經濟将成為未來國際合作的新領域和競争賽道。未來一段時間,中國的數字經濟将在數字技術、數字基礎設施、數字市場和數字治理等方面進一步發力。

多地發力

對大陸來說,發展數字經濟、建設數字中國,意義重大。

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副院長王志勤在數字經濟論壇上表示,數字經濟已經成為驅動大陸經濟發展的關鍵力量。目前,工業數字化占産業數字化比重明顯上升,服務業數字化和工業數字化成為驅動數字經濟發展的“雙引擎”。同時,數字化投入的經濟增長貢獻度持續上升,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來源加速向數字化方向轉型,數字經濟投入産出效率實作跨越式提升,大陸數字經濟步入量質齊升的新一輪快速發展期。

為了抓住這一輪數字變革的浪潮,一線城市率先開啟了政策閘門,短短兩天,北京、上海和深圳相繼釋出關于支援人工智能産業政策檔案。

5月31日,深圳市印發《深圳市加快推動人工智能高品質發展高水準應用行動方案(2023—2024年)》,統籌設立規模1000億元的人工智能基金群,加上去年出台實施的《深圳經濟特區人工智能産業促進條例》,深圳構築起“一條例、一方案、一清單、一基金群”的人工智能高品質發展政策體系,以充足的算力、優質的産業生态和人才環境,打造新一代人工智能算力叢集供給、增強關鍵核心技術與産品創新能力、提升産業集聚水準、打造全域全時場景應用、強化資料和人才要素供給、保障措施六個方面,提出十八項具體舉措。

5月30日,北京市釋出了兩項重磅政策促進人工智能行業發展,其中,《北京市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人工智能創新策源地實施方案(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人工智能核心産業規模達到3000億元,持續保持10%以上增長,輻射産業規模超過1萬億元;另一份《北京市促進通用人工智能創新發展的若幹措施》則圍繞算力、資料、模型、場景和監管五大方面,提出了21條具體措施。根據新政策,北京将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人工智能創新策源地。

而在此之前的5月25日,上海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釋出了關于印發《上海市加大力度支援民間投資發展若幹政策措施》的通知,其中提出,要充分發揮人工智能創新發展專項等引導作用,支援民營企業廣泛參與資料、算力等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建設。 明确表示支援民營企業廣泛參與資料、算力等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建設,延長新型基礎設施項目貼息政策執行期限至2027年底,提供最高1.5個百分點的利息補貼。

不僅是三個一線城市同步發力,沿海省份也将目光聚焦到人工智能上,通過政策紅利搶占人工智能的發展高地。

浙江省經濟和資訊化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厲敏介紹,浙江把數字經濟作為“一号工程”推進,數字化綜合發展水準全國領先,2022年,浙江數字經濟規模占GDP比重超過50%,位居全國前列。今年,浙江提出以更大力度實施數字經濟創新提質“一号發展工程”,數字化改革,推動數字經濟體制機制不斷創新。

在行業内人士看來,人工智能技術正廣泛地應用于各個領域,将撬動引導企業、市場等創新資源優化配置,推動産業的更新和變革。

仍需加強頂層設計

目前,大陸人工智能已廣泛應用于城市管理、金融、零售、制造等諸多領域,站在構築國家競争新優勢的戰略高度,大陸數字經濟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工業和資訊化部資訊技術發展司一級巡視員王建偉介紹,目前,大資料技術研發、融合應用等重點項目攻關取得突破,持續激發數字企業發展活力。資料要素應用效能加速釋放。資料流通交易服務平台快速湧現,大資料交易所建設紮實推進,公共資料專區建設持續探索,資料資産評估地方試點啟動實施。

截至2023年3月底,企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為77.6%,全國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工業網際網路平台超240個,重點平台連接配接裝置超8100萬台,基于平台的制造業新生态加速形成,數字産業化規模持續壯大。

天眼查資料也顯示,截至目前,人工智能相關企業近273.1萬餘家,其中,2022年新增注冊企業73.2萬餘家,新增注冊企業增速近41.4%;其中,2023年1-5月,新增注冊相關企業23.2萬餘家,新增注冊企業平均增速66.7%。

不過,在王一鳴看來,數字經濟快速仍需加強頂層制度建設。

“為發揮大陸資料規模和資料應用優勢,推動數字經濟有序健康發展,必須進一步推進資料要素市場化改革,促進資料高效流通使用,賦能實體經濟。”王一鳴表示。

他建議,應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加快建構資料要素市場規則,逐漸完善資料資源産權、流通交易、收益配置設定等基礎制度。深入開展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培育資料交易市場。要創新資料産權制度,破解資料交易确權難問題。同時,要建立資料流通和交易制度,破解“不願、不敢、不能”交易資料的問題。更好發揮市場發現價格的作用,完善資料要素價格形成機制,健全估值定價辦法,不斷擴大資料流通和交易規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