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精神分裂症患者突然「安靜」下來,不一定是好事!

作者:南昌高喜翠主任

  看到這個标題,你是否在想:

  精神分裂症患者沒有興奮和沖動的行為,但可以安靜地待着,這不意味着病情有所改善嗎?這不是一件好事嗎?

  在接受标準化治療後,不排除病情好轉的可能性。

  但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突然「安靜」下來,有時候并不意味着病情好轉,甚至是危險的。

精神分裂症患者突然「安靜」下來,不一定是好事!

  01抗精神病藥物不良反應引起的「安靜」

  抗精神病藥物治療早期最常見的不良反應是鎮靜,發生率超過10%。

  服用這種藥物的患者往往在早上“醒不過來”。即使他們勉強醒來,他們也會昏昏欲睡。他們的大腦混亂,沒有精神,很少說話和活動,看起來很安靜。

  嚴重的鎮靜作用不僅明顯影響患者的日常活動,導緻患者無法正常生活、學習、工作和溝通,而且增加跌倒、摔傷等事故的風險。

  02陽性症狀治療不足導緻幻覺妄想等陽性症狀「安靜」

  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小梅出院後不久就擅自停藥了。家人不知道,後來發現小梅每天坐在沙發上,朝同一個方向看着,不說話也不活動。家人很困惑,帶小梅去醫院複查 ,她告訴醫生,有一個“聲音”指令她不能說話或行動。

精神分裂症患者突然「安靜」下來,不一定是好事!

  在這種情況下,接受規範治療無疑是最重要的,家庭成員在治療過程中應該這樣做:

  1. 監督病人遵醫囑服藥,必須保證病人服藥後才能離開。

  2. 通常,家庭成員應觀察患者發作和服藥後的症狀。如果有條件,可以記錄下來,這對醫生明确診斷、掌握病情進展和觀察藥物治療效果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3. 家屬不能認為患者症狀有所改善,也不能在看相關藥物說明書時擅自停藥或減少用藥量。

  03由陰性症狀引起「安靜」

精神分裂症患者突然「安靜」下來,不一定是好事!

  除了我們熟悉的幻覺妄想、興奮和沖動等症狀外,精神分裂症還有負面症狀,如情緒平淡、不說話、對人漠不關心、行動緩慢、生活懶惰、不喜歡外出等。對于有這些症狀的患者,雖然他們看起來很安靜,但因為不願意與醫生溝通和回避治療,康複過程變得更加困難,預後更差,極大地影響了患者的生活品質。

  是以,治療陰性症狀尤為重要

  在衆多的心理治療方法中,認知行為治療和家庭幹預是改善陰性症狀最有效的方法。

  寫在最後精神分裂症的治療目的是幫助患者消除各種症狀,盡可能恢複疾病前的狀态,重新融入社會,減輕家庭負擔。記住「安靜」不全是病情好轉的标志,也可能是康複路上的絆腳石,需要盡快避免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