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傳》是《易經》十翼之一,是對乾、坤二卦的全面解讀。據傳為孔子所著,其文字精煉、深刻,思想博大、深刻、而富有理性,非常人所能,定為聖人所著。
1
原 文
坤至柔而動也剛,至靜而德方,後得主而有常,含萬物而化光。坤道其順乎,承天而時行。
譯 文
坤卦至柔但行動也剛強,至靜而且德行方正,在經曆艱難找到了自己真正的主人之後其行動開始符合常道,胸懷萬物而能像陽光一樣。坤道境界是順從嗎?他是承接天道,與時偕行。
解 讀
坤卦從初六到上六,六爻皆為陰,是以說:“坤至柔”。
坤卦是空間之卦,講述了大地的特性,每一爻的變化都不斷向上,其終點是至大無外,是以說:“動也剛”。
坤卦秉承柔能克剛的原則,堅持柔韌的發展路線,秉承厚德載物的原則,堅持博愛的思想方向,是以說:“至靜而德方”。
坤卦卦辭說“君子有攸往,先迷後得主”,這就像人生一樣,從沒有自我,到建立了自我,發展自我,到執着自我,但這個自我并不是人生真正的自我,隻有打破自我,重新找到的自我,才是人生真正的自我,而這個真正的自我才是人生真正的主人。在人生重新找到自我之後,他的行為就會符合天地之道,是以說:“後得主而有常”。
坤卦彖辭說“坤厚載物,德合無疆。含弘光大,品物鹹亨”,坤就像大地一樣,承載萬物而毫無一己之心,德行廣大無邊,包容萬物,讓萬物自由生長,其德行就像陽光一樣灑遍天下,是以說:“含萬物而化光”。
坤卦至柔,難道就是順從嗎?坤卦的柔韌并不是順從,而是把握了天道運作的規律,在時間的引領之下,和天道一樣運作。
2
原 文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由辯之不早辯也。《易》曰:“履霜,堅冰至。”蓋言順也。
譯 文
積累善行的家庭必有将至的喜慶,積累罪惡的家庭必有未到的災難。臣殺死他的君主,兒子殺死父親,不是一朝一夕的緣故,造成這樣的結果一定是慢慢積累而造成。能從根源上辨識好壞為什麼不早辨識。《易》說:“履霜,堅冰至。”大概是說要順應。
解 讀
因果定律是天道運作的兩大定律之一,時空之内的事情都有因果,就像“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一樣,也是因果定律的作用。
因果定律的作用是一個發展的過程,而不是一蹴而就,就像“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這種違背了道德的事情,它不是“一朝一夕”就發生的,而是慢慢積累而形成的結果。
因為因果定律的存在,是以,人在面對艱難困境之時,首先要直面當下,而不是回避當下,或逃離當下,這就是所謂的“順”。
坤卦初六“履霜,堅冰至”的意義,就是首先要立足當下,順應時勢。
3
原 文
“直”其正也,“方”其義也。君子敬以直内,義以方外,敬義立而德不孤。“直方大,不習無不利。”則不疑其所行也。
譯 文
“直”就是正,“方”就是義。君子外表恭敬而内心正直,為人處世堅持道義,尊重規則而推廣德行,“直方大,不習無不利。”就沒人會懷疑他的言行。
解 讀
坤卦六二“直方大,不習無不利”,從字面上講就是隻要有“直方大”的個性,不學習也沒有什麼不利之處。
為什麼如此?
“直”代表個性“正”,符合道德;“方”代表個性有原則,符合規則;“大”代表心胸寬廣,能夠包容他物。一個君子如何能夠做到外表恭敬而内心正直,為人處世堅持道義,他既尊重制有的法律法規、道德規範,又推行他的德行,那麼,就沒有人會懷疑他的言行,懷疑他是否經過學習,這就是“直方大,不習無不利”。
4
原 文
陰雖有美,“含”之以從王事,弗敢成也。道地也,妻道也,臣道也。道地“無成”而代“有終”也。
譯 文
柔順之道雖然有其理想和目标,放在心裡跟從君王做事,不敢求得成功。這就是大地之道、是妻道、是臣道。道地雖然不強求成功,但世世代代都有好結果。
解 讀
坤卦并不是順從,而是“承天而時行”,坤也有理想和目标,但他為了适應時勢,是以,懷揣自己的理想,跟随帝王治理天下,而不是自己建立事業,打下江山,這就是“陰雖有美,含之以從王事,弗敢成也。”
因為坤卦不成就自己的事業,是以,他是道地,是承接天道、順應天道,也是妻道,臣道。
道地雖然沒有成就自己的事業,但他的不成就自己是為了天下的太平而犧牲了自己,是以,善有善報,得到了圓滿的結果,這就是“道地無成而代有終也”。
上述解讀也就是坤卦六三“含章可貞。或從王事,無成有終”所要表達的意思。
5
原 文
天地變化,草木蕃,天地閉,賢人隐。《易》曰:“括囊,無咎無譽。”蓋言謹也。
譯 文
天地變化,草木繁盛。天地閉塞,賢人歸隐。《易》說:“括囊,無譽。”大概是講謹慎。
解 讀
坤卦是“承天而時行”,當天道發生改變之時,坤也要發生改變。就像社會從繁榮穩定時期進入了動亂時期之時,遵循坤道的人就紛紛離開動亂,這就是“天地變化,草木蕃,天地閉,賢人隐”。
坤卦六四“括囊,無咎無譽”,就是講人應當“承天而時行”,保持謹慎的處世态度。
6
原 文
君子“黃”中通理,正位居體,美在其中,而暢于四支,發于事業,美之至也!
譯 文
君子通過黃色表達了道德之理,置身于中正的位置上,美德藏在他的心中,通暢地表現在他的言行上,事業得到發揚,這就是美的最高境界。
解 讀
坤卦六五:“黃裳,元吉”是一句非常美好的爻辭,這句爻辭來源于周公輔佐成王的故事。武王滅纣之後僅兩年,周武王病逝,其子成王繼位,其時成王僅十三歲,尚未成年,是以,有周公輔佐掌握着國家大權。其時周公隻穿黃色的下衣,而不穿黃色的上衣。周公用這一行為表達了他的行動是代表帝王發号施令,但他的本人并不是帝王。
周公從輔佐成王執政的開始就擺正了自己的位置,通過穿黃色下衣的行為表達了君臣之理,他的美德就在他的心中,通過他的言行散發出來,并表現在事業的發展上,這就是“君子黃中通理,正位居體,美在其中,而暢于四支,發于事業,美之至也!”
7
原 文
陰疑于陽必戰,為其嫌于無陽也,故稱“龍”焉。猶未離其類也,故稱“血”焉。夫“玄黃”者,天地之雜也,天玄而地黃。
譯 文
陰柔之道被陽剛之道懷疑必然發生戰争,因為他被懷疑沒有陽剛,是以稱他為“龍”。但還沒有脫胎換骨、蛻變成功,是以又稱他為“血”。玄黃,是天地交雜的顔色,天色玄,地色黃。
解 讀
坤卦上六:“龍戰于野,其血玄黃”,是講道地走到了盡頭,和天道發生了沖突,導緻其最終的失敗。
坤卦走到了盡頭,看上去和乾卦相似,但它沒有陽,隻能是稱呼其為龍,但不是真正的龍。真正的龍走陽剛之路,而坤卦走陰柔之路,在初六到六五的發展過程中,坤堅守“承天而時行”的原則,一路順利發展,但到了上六,坤有了自己的理念,不再承天命而行,是以兩種理念相左就爆發了戰争,戰争的結果當然坤卦之龍的失敗,其血灑滿了天地。
- End -
*本号作品均為原創文字,盜用必究!歡迎閱讀、關注!圖檔來自網絡,如有涉及侵權,請原創作者友情提醒并聯系小編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