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萬萬沒想到,最先用AI搞到錢的是騙子!

作者:城市金融報

如果真的有好友,跟你打視訊電話借錢,你會借嗎?

近日,福州市某科技公司法人代表郭先生就接到了這樣的微信視訊電話。考慮到關系較好,又是真人視訊通話,郭先生毫不猶豫,十分鐘不到,就向對方賬戶打了430萬元。然而,沒過多久,郭先生就意識到他遭遇了一場騙局。

這就是最近不斷興風作浪的AI詐騙。

今年是AI人工智能技術爆發的大年,AI産品已應用于多個領域。但令人頗感意外的是,AI技術竟成了詐騙分子的利器,被騙子玩出各種花樣,防不勝防。

那麼,如何打好與AI詐騙的攻防戰?如何用AI技術反AI詐騙?

萬萬沒想到,最先用AI搞到錢的是騙子!

9分鐘給騙子打款430萬元

據標頭市警察局官微“平安標頭”公布,4月20日11時40分左右,福州市某科技公司法人代表郭先生,接到了好友的視訊電話。兩人短暫聊天後,好友告訴郭先生,自己的朋友在外地投标,需要430萬元保證金,且需要公對公賬戶過賬,是以想要借用郭先生公司的賬戶走一下賬。

基于視訊聊天見過“真人”的前提下,郭先生沒有多想,于11時49分先後分兩筆,将430萬元打給對方。

錢款轉賬後,郭先生給好友發了一條微信,稱事情已經辦妥。沒想到,好友竟然回過來一個問号。

郭先生見此,趕緊撥打好友電話,對方卻說沒有這回事,他這才意識到竟然遇上了“高端”騙局,對方通過智能AI換臉技術,佯裝成好友對他實施了詐騙。

據“平安標頭”釋出,郭先生稱,“當時打了視訊,在視訊中也确認了面孔和聲音,是以才放松了戒備”。

郭先生趕緊報警,并通過警方查詢得知涉案的銀行卡為標頭市蒙商銀行對公賬戶,随後立即向標頭警方請求協助緊急止付。

無獨有偶。

今年4月,安徽安慶經開區發生一起“冒充好友”詐騙案,騙子利用智能AI換臉佯裝“好友”,與受害人何先生進行了9秒鐘的視訊通話,便以開會為由挂斷電話。

随後,騙子在QQ上告訴何先生,急需資金周轉。何先生打了視訊電話确認,又基于可信任的“好友”關系,立刻将245萬元打到對方指定的賬号上,不過,事後撥打電話才得知被騙。

随着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AI應用逐漸落地。但出人意料的是,利用AI技術的詐騙分子竟然成為首批吃螃蟹的人,而且,從目前的案例看,AI換臉詐騙成功率十分高,令人防不勝防。

5月24日,中國網際網路協會釋出公告稱,伴随着深度合成技術的開放開源,深度合成産品和服務逐漸增多,利用“AI換臉”“AI換聲”等虛假音視訊進行詐騙、诽謗的違法行為屢見不鮮。

AI騙術有哪些花樣?

第五空間資訊技術研究院院長談劍鋒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從技術原理上看,AI換臉及拟聲技術本質上是對人臉、聲音等生物特征資訊二次加工利用,一般可從已知的資料中提取關鍵特征,通過深度學習算法進行模拟運算,最終生成逼真的圖像和語音,這也是近年來人工智能技術的重要成果。

而這樣的前沿技術,卻被詐騙分子應用于多個場景。

綜合已發生的詐騙案件來看,目前AI詐騙主要有變聲、換臉、自動應答等幾類手段。

比如AI聲音詐騙中,詐騙分子通過撥打騷擾電話等,錄音提取詐騙對象及其重要關系人的聲音特征,并進行合成,進而用僞造的聲音實施詐騙。

AI換臉詐騙中,詐騙分子利用AI技術,通過合成視訊或照片來“以假亂真”,詐騙對象幾乎無法辨識。

談劍鋒表示,當今AI換臉技術花樣百出,隻靠一張正面照片就能“腦補”出講話、運動等連續動作,也能實時捕捉真人動作“替換”臉部特征。前者可利用最少的輸入資訊實作一些規定動作,而後一種技術能在視訊交流中保持場景不變,隻是将面部特征替換成另一個人臉圖像中的面部特征,面部表情相對較為自然,也更具有欺騙性。

奇安信安全專家裴智勇說,僅僅通過換臉,詐騙分子就能演繹出換臉欺詐、換臉敲詐等多種騙術,比如将一個人的臉換到一段不雅照片或視訊上,之後威脅對方。

“尤其可怕的是在AI技術加持下,詐騙分子可以更加智能地選擇詐騙對象,進而精準詐騙”,談劍鋒認為,他們可以充分利用已洩露的個人資訊,精準鎖定詐騙對象,長時間謀劃布局,并在“恰當”的時間節點上使用“合适”的方法實施欺詐。這實際上是詐騙術的更新換代,不僅帶來操作手段的精細化,而且詐騙思路也有不同程度的深化,更難對付。

如何反AI技術詐騙

不過,AI詐騙并非毫無破綻。

談劍鋒表示,詐騙分子使用的AI換臉工具衆多,背後技術複雜度、所擷取人臉品質和數量、算法和模型選擇等存在差異,缺陷也不盡相同。但正所謂李鬼不是李逵,通過特定動作及耐心觀察,識别破綻仍然有規律可循。

以AI換臉為例,這一技術仍然有一些缺陷。

一般來說,由于臉部特征資料精确采集并不容易,多數使用正面證件照片進行模拟替換,有些假臉眨眼的頻次明顯少于正常人,甚至不會眨眼,同樣張嘴也是如此,動作可能也非常生硬,紋理也不自如,是以可以通過觀察眨眼、張嘴、轉頭等動作來大緻判斷真僞。

另外,由于AI換臉技術需要一定的算力,是以增加場景的複雜性或者突然增加不規則物體,例如要求在臉部晃動手指或者某個不常見物體,假臉就可能出現跳動或變形,進而讓換臉術失效。

“必須提高技術門檻,更好地防止AI詐騙”,裴智勇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在AI詐騙的背景下,各類人臉識别系統、人臉資料存儲系統,都有可能成為攻擊者批量盜取人臉資料的目标。

是以,各種基于人臉識别技術的驗證系統必須不斷提升自身安全水準,還應研發多種能夠與人臉識别技術互相配合、更加安全的輔助驗證技術,如大資料分析技術、使用者行為特征分析技術等,目的是在不增加使用者負擔的情況下,提升攻擊者的攻擊門檻。

談劍鋒表示,相關各方需要強化技術治理,提供這類AI僞造技術的廠商應當做好生成内容的醒目标注,并合理限制應用場景。在應用時,尤其是提供實時通訊的各類平台,可用AI技術來對抗AI的濫用,進而加強對AI欺詐的識别,并進行有效提示。

與此同時,裴智勇認為,在社交網絡流行的情況下,人臉等個人資訊很容易擴散,這就使我們不得不面對一個現實:“眼見也未必為實”,個人需要切實提高安全防範意識。

對于網際網路使用者而言,一是要保護好個人資訊;二是涉及錢款時,要提高安全意識,多重驗證身份;三是遇到可疑或危急情況,立即撥打96110報警電話。

形成強大高壓震懾态勢

“人工智能教父”傑弗裡·辛頓今年初警告,人工智能可以輔助人類做一些繁複和創意性工作,但也很可能有不法之徒用它來做違法之事,畢竟虛假圖像、視訊的破壞力遠大于單純的文字。

談劍鋒認為,由于人臉等屬于唯一性、不可再生性的生物特征資訊,AI換臉詐騙不僅讓個體遭受較大的損失,而且能極大程度混淆身份資訊,甚至可能令社會信用體系走向崩潰。

“新技術是一把雙刃劍,在造福人類的時候,也易被非法利用,必須加強監管,”北京索朗律師事務所韓利律師向中國新聞周刊表示。

在他看來,監管需多管齊下。首先在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的基礎上,加強執法力度,加大對AI換臉、變聲服務企業的監管力度,網際網路平台或收集個人資訊企業要承擔應有的義務,如有随意洩露使用者資訊等行為應加大懲處力度。與此同時,要利用新技術提升技術監管能力,采取風險标注、攔截提示、搜尋屏蔽等措施,從源頭上予以阻斷。此外,要加大宣傳力度,提升大家的防範意識。

針對技術監管,裴智勇強調有三方面要格外重視:一是在安全要求較高的系統中,應當限制人臉、語音等不安全的驗證方式的使用;二是對于掌握大量人臉資訊、語音資料的機構,包括政府和企業,應當要求其不斷提升網絡安全建設水準,避免資訊被竊取和洩露;三是研究基于人工智能的視訊鑒僞技術,在必要時刻使機構和公衆有能力借助工具進行鑒僞。

今年4月11日,國家網信辦起草《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提出AI内容必須真實準确,禁止非法擷取、披露、利用個人資訊和隐私、商業秘密。

談劍鋒表示,總體看來,目前大陸對保護資料及個人資訊等較為重視,也密切關注新技術在資訊服務中的應用,下一步,相關監管、立法、執行應該要不斷跟進完善,進一步明确人臉識别等AI技術應用的邊界,提高對人臉資訊等個人資訊的保護力度。

為此,他建議,對資料買賣的“黑灰産”做到露頭就打;設立“資料銀行”這類新型資料基礎設施來統一保護生物特征等資料。

從執行層面看,在本次郭先生被騙案件中,福州、標頭兩地聯手行動,在多部門的配合下,成功緊急止付涉嫌詐騙資金330多萬元。

對此,韓利表示,聯合執法是遏制與防範AI詐騙的重要探索,通過警方、網信、金融、學校等部門廣泛參與,在打擊詐騙與宣傳引導上不斷發力,形成強大高壓震懾态勢,逐漸遏制AI技術詐騙犯罪行為。

(來源:中國新聞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