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共同奮鬥:消除貧困的道路與全球經濟發展

作者:小東聽你講

消除貧困是世界各國在經濟發展程序中的一項長期任務,也是發展經濟學的一項重要研究課題。

但是,由于多方面原因,加之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一些脫貧人口存在返貧風險,一些邊緣人口存在緻貧風險,必須把防止返貧擺到更加重要的位置。

共同奮鬥:消除貧困的道路與全球經濟發展

貧困一直是世界各國政府高度關注的問題。

大陸扶貧攻堅工作的重心将從解決絕對貧困轉向瞄準相對貧困。

2020年後,大陸将步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發展階段,反貧困戰略将主要圍繞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解決相對貧困和減少長期貧困展開。

是以,我們有必要針對貧困問題的新特征,深入分析現有扶貧政策對家庭絕對貧困和相對貧困的影響,探讨扶貧政策對防止返貧、降低長期貧困率以及減少貧困深度的影響。

并進一步考察扶貧政策所需的長期減貧成本,這對精準設計金融扶貧産品、優化現有金融扶貧政策以及高效配置扶貧資源具有重要的意義。

有關貧困脆弱性的研究是目前發展經濟學中的一個熱點問題。

貧困脆弱性是一個動态概念,指個體或家庭在一段時期内陷入貧困的風險。

共同奮鬥:消除貧困的道路與全球經濟發展

貧困脆弱性不是事後的确定性統計分析,而是一種事前的預判和測量。

Klasen and Waibel指出,不應該僅僅采用貧困人口數量、貧困差距以及貧困嚴重度名額,還應該采用“人頭數的貧困脆弱性”、“脆弱性差距”以及“脆弱性嚴重程度”等名額來測量貧困狀态,進而制定反貧困政策。

醫療保險與貧困及貧困脆弱性

很多學者分析了醫療保險對貧困的影響,但尚未得到一緻結論。

一些研究認為,醫療保險的扶貧效果微小或不顯著。

比如,解垩實證檢驗了 1989~2006 年醫療保險對中國城鄉家庭的反貧困效應,發現醫療保險補償後城鄉患病家庭的貧困并沒有減輕,醫療保險減貧效果微弱。

另一些研究認為,醫療保險減貧效果顯著。

比如,齊良書使用 2003~2006 年全國 30 各省區的微觀資料,發現新農合能顯著促進低收入和中等收入農民增收,在農戶層面和省區層面均顯著降低了貧困發生率,減貧效果顯著。

Hamidetal利用孟加拉囯2006年的微觀資料,發現醫療保險能顯著減少家庭貧困。

共同奮鬥:消除貧困的道路與全球經濟發展

盧盛峰和盧洪友利用中國1989-2009年的微觀資料,發現社會醫療保險能夠直接和間接發揮緩解貧困的作用。

Akotey 和 Adjasi發現,醫療保險可以有效地應對風險,使得家庭資産不斷積累,進而擺脫貧困并維持福利效應的增加。

黃薇研究表明,城居保政策顯著增加了低收入城鎮家庭的收入,且這種作用随時間的延續有所增強,但是,對中等收入和高收入參保家庭的促進作用更顯著,扶貧精準性與預期存在差距。

于新亮等研究發現,上年災難性衛生支出會顯著降低個人本年收入,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準更容易受到沖擊,且醫療保險的脫貧效應在低收入群體最顯著。

從上述研究可以看出,醫療保險減貧的可能性是存在的。然而,關于貧困的研究不能僅僅從事後、靜态的視角分析,更應該具有前瞻性和動态性,關注貧困脆弱性。

共同奮鬥:消除貧困的道路與全球經濟發展

一些學者分析了醫療保險對貧困脆弱性的影響。

楊文等的研究表明,新農合能夠切實解決農村家庭看病難、看病貴的突出問題,各類保險能有效平滑農村家庭遭受的消費沖擊,有效降低農村家庭脆弱性。

Vo 和Van利用越南家庭調查資料研究發現,醫療保險能顯著減少家庭貧困脆弱性。

共同奮鬥:消除貧困的道路與全球經濟發展

現有文獻還考察了醫療保險減貧的傳導機制,其中居民健康狀況改善是一個重要傳導機制。

關于醫療保險對健康的影響尚未形成一緻結論,可能的原因是,醫療保險和個人健康互動影響,因果關系難以識别,且健康度量、目标人群和識别方法的選擇存在差異。

還有一些學者分析了醫療保險能否通過促進居民非醫療消費支出來實作減貧。

共同奮鬥:消除貧困的道路與全球經濟發展

Hamidetal研究發現,醫療保險增加了家庭收入、食物支出以及非土地資産,減少了家庭貧困。

從上述文章可以看出,醫療保險能顯著促進居民非醫療消費支出的結論較為一緻。

信貸與貧困

一些學者分析了信貸扶貧的傳導機制。

小額信貸主要通過促進就業、增加收入和消費來提升家庭福利水準、減少家庭貧困。

Duong 和Izumida研究發現,農業信貸主要通過促進家庭生産來實作扶貧。

Mahjabeen發現,小額信貸通過提高家庭收入和消費水準、減少收入不平等、提高福利水準來實作扶貧。

Lietal利用中國農村的家庭調查資料,研究發現,小額信貸可以通過提高家庭收入和消費來提升家庭福利水準。

Imai 和Azam研究表明,小額信貸通過增加家庭食物消費和收入來實作扶貧。

Khandker 和 Koolwal發現,小額信貸增加了農村家庭的農業收入,此外,小額信貸使得農村家庭收入來源多樣化。

Thanh 和Duong研究表明,小額信貸能夠緩解健康沖擊對家庭造成的負面影響。

共同奮鬥:消除貧困的道路與全球經濟發展

關于“保險+信貸”模式的研究,國外學者主要是把保險作為貧困家庭貸款的增信工具來讨論。

Morduch 和 Armendariz指出,貧困家庭有保險會增加其獲得信貸的機會,如果家庭購買了保險,既可以利用保險平滑遭受風險後的消費,也可以利用保險進行貸款用于生産和生活,貸款和保險的結合減少了貧困家庭遭受風險沖擊後陷入貧困的機率。

國内主要集中于探讨“農業保險+農業信貸”的扶貧效果。

張建軍和許承明對蘇鄂兩省的研究表明,農業信貸與農業保險互聯能有效改善農戶信貸配給,顯著提高農戶農業收入。

劉素春和智迪迪對山東省的研究表明,農業保險與農業信貸對于化解農業風險、保障農業生産和提高農民收入水準起到了重要作用。

廖樸等的理論研究表明,農業信貸的扶貧效果微乎其微;農業保險能夠幫助門檻值以上人群擺脫潛在貧困,但對深度貧困無效;“農業信貸+農業保險”能解決一定程度的深度貧困問題。

共同奮鬥:消除貧困的道路與全球經濟發展

醫療保險對貧困脆弱性的作用機制與長期減貧

醫療保險是減貧的重要政策工具之一。

直覺來講,一旦家庭遭受疾病風險沖擊,在保障範圍内,醫療保險會補償其經濟損失,即“保險的損失補償效應”,進而降低了家庭陷入貧困的可能性。

但是,該論斷是建立在保費支出不影響家庭資産積累的前提假設下,實際上,在基本生活消費和投資不變的情況下,保費支出會降低家庭資産積累規模,即“保費的資産侵蝕效應”,進而可能提高家庭陷入貧困的可能性。

這兩種效應都是家庭購買醫療保險的“事後”效應。那麼,醫療保險是否存在“事前”效應呢?

也就是說,即使家庭未購買醫療保險,醫療保險機制的存在也可能改變家庭對未來消費和投資的預期,進而具有“事前”的投資激勵效應,但目前尚未有文獻研究醫療保險的這種“事前”效應。

目前鮮有文章研究長期減貧成本這一問題。

共同奮鬥:消除貧困的道路與全球經濟發展

Ikegamietal理論分析表明,長期來看,相較于政府把現金優先轉移給貧困家庭,優先轉移給脆弱非貧家庭能減少長期減貧成本。

汪晨等測算了在不同的絕對貧困線和相對貧困線标準下,所有貧困人口通過财政轉移支付達到貧困線所需要的财政轉移總額。

Janzeneal.研究表明,相較于公共轉移支付,資産保險通過改變家庭貧困動态能夠減少長期減貧成本。

這些研究表明,減貧政策需要兼顧長期減貧成本和減貧收益,防止反貧困成本大幅攀升,是以有必要比較現金轉移支付和醫療保險對長期減貧成本的影響。

結語

醫療保險與農業信貸作為農村地區精準扶貧的兩大重要舉措,對于消除絕對貧困、緩解相對貧困和建立解決貧困的長效機制具有重要意義。

本文首先從理論上分析了醫療保險、農業信貸、“醫療保險+農業信貸”對家庭陷貧機率的影響。

醫療保險會顯著降低農村家庭陷貧機率;農業信貸對于資本水準位于臨界資本水準周圍的家庭減貧效果明顯,對其他個體的減貧效果微乎其微。

相較于單獨醫療保險模式,“醫療保險+農業信貸”模式對剛脫離貧困陷阱的家庭減貧效果更為顯著;“醫療保險+農業信貸”模式的扶貧效果沒有顯著優于單獨醫療保險,但顯著優于單獨農業信貸。

有關部門提高醫療保險補貼率,可以降低臨界資本水準,進而減少貧困人口。

共同奮鬥:消除貧困的道路與全球經濟發展

在理論分析的基礎上,本文利用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資料庫(CHFS)2015年資料進行實證分析,研究發現,提高家庭參保率能顯著降低家庭貧困脆弱性,該實證結論對不同的絕對貧困線和相對貧困線标準都是穩健的。

單獨農業信貸、“醫療保險+農業信貸”模式對家庭貧困脆弱性的影響不顯著,醫療保險和農業信貸的協同作用未能得到充分發揮,該實證結論對不同的絕對貧困線和相對貧困線标準都是穩健的。

綜上所述,長期來看,有關部門保費補貼的醫療保險不僅能有效降低長期貧困發生率和貧困深度,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還能減少長期減貧成本。

共同奮鬥:消除貧困的道路與全球經濟發展

在無保險情形下,若采用現金補助的扶貧方式,随時間推移,長期減貧成本将持續增加,這是因為現金補助政策隻有事後的補償效應,貧困家庭自身不僅難有主動努力脫貧的意識,反而對政府的扶貧工作産生福利依賴,出現“越扶越貧”的怪象。

而在引入醫療保險保費補貼政策後,由于醫療保險的事前投資激勵效應,部分貧困家庭會主動降低消費,完成由“要我脫貧”到“我要脫貧”的轉變,充分利用政府的幫扶政策擴大生産,加快資本積累,同時通過醫療保險降低外生疾病沖擊的影響,進而脫離貧困陷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