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海報新聞】
中原標準時間5月30日下午,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乘坐的私人飛機抵達北京,這是他自2020年造訪特斯拉上海工廠後三年來首次訪華。
到達北京後的馬斯克,在微網誌上第一時間同步了定位,毫不吝啬地點贊中國航天:“中國的航天計劃遠比大多數人意識到的更為超前。”
加大投資,中國市場對馬斯克意味着什麼?
據外交部消息,來華當天,國務委員兼外長秦剛在北京會見了馬斯克。馬斯克表示,中國人民勤奮、智慧,中國發展成就理所當然。美中利益交融,如同連體嬰兒彼此密不可分。他指出,特斯拉公司反對“脫鈎斷鍊”,願繼續拓展在華業務,共享中國發展機遇。秦剛則拿特斯拉汽車比喻,表示發展好中美關系,需要把準方向盤。及時“踩刹車”,避免“危險駕駛”;善于“踩油門”,推進互利合作。
對特斯拉而言,中國是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市場,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也是這家電動車制造商的最大生産中心。早在2019年,建成于上海的超級工廠就幫助業績在生死線徘徊的特斯拉“起死回生”,得益于上海工廠的如期傳遞,特斯拉的預計産值達到1300多億元,年産量超100萬輛。上海工廠的極高的生産效率也給馬斯克留下了深刻印象。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4月,特斯拉儲能超級工廠落戶臨港新片區,該工廠将規劃生産特斯拉超大型商用儲能電池(Megapack),初期規劃年産商用儲能電池1萬台,儲能規模近40GWh(億瓦時),供應對象覆寫全球市場。項目計劃于今年三季度開工,明年二季度投産。此前,臨港工廠已經開啟招聘計劃。
此次簽約,特斯拉在完善全球生産布局的同時,還提振了外資企業來華投資的信心與力量。馬斯克此行是否會探訪臨港新工廠,值得期待。
馬斯克在中國的訴求是什麼?
算上這次,馬斯克來華已經有10次了,超過了絕大多數外籍車企高管。與中國政府和市場的良性合作,是特斯拉能取得成功的最重要原因之一。然而這一次來華,馬斯克需要面對的,恐怕不全是熱情。
在與國務委員兼外長秦剛在北京會面後,網絡平台還流傳出一張馬斯克與全球動力電池龍頭甯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會面的照片。
(資料圖)2020年,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在上海超級工廠宣布啟動中國制造Model Y項目中新社記者 張亨偉 攝
據外媒報道,特斯拉目前正面臨多個挑戰,包括汽車市場需求減弱,與中國汽車制造商的競争加劇,中國制造的電動車開始銷往海外等等。
就在不久前,特斯拉因為動能回收功能的争議,被中國強制要求召回。而特斯拉力推的“完全自動駕駛”(FSD),也急需獲得中國政策層面的支援。或許正因如此,馬斯克此次剛到中國,就迅速在政府和民間管道上極力展示自己的誠意。
此次通路也将發生在特斯拉正努力解決在華經營多個問題之際,例如,特斯拉與中國本土汽車制造商之間的競争正逐漸加劇。如今,特斯拉正在為Model 3的改款而更新上海工廠的産線。馬斯克認為,這款車型能夠更有效地與中國本土對手展開競争。作為一款生命周期已經較長的車型,Model 3的銷量正面臨中國廠商更新款車型的挑戰,這次改款能否成功,對特斯拉至關重要。而放眼未來,特斯拉還希望推出更加廉價的全新車型,屆時勢必需要更大的産能擴充。
馬斯克對中國市場是否抱有更高期待?
伴随中國成為全球第一大新能源車市場,特斯拉的第二大市場,馬斯克對中國的興趣隻增不減。媒體評論稱,馬斯克本次訪華,可能與特斯拉FSD(full-self-driving,完全自動駕駛)積極尋求入華也不無關聯。
時下,積蓄已久的特斯拉FSD開始走向“量産”。去年11月,特斯拉FSD已經面向北美市場全量開放。本月初,馬斯克表示,特斯拉将為北美的所有車主免費提供一個月的FSD全自動駕駛體驗套餐,這一動作表明,特斯拉FSD或許來到了大規模普及的關鍵時刻。
FSD功能若要實作全球範圍内的普及,中國市場必須拿下。在智能駕駛尚未普及,消費者認知有待建立的視窗期,中國政府的決策或将成為左右特斯拉FSD市場走向的關鍵。據媒體此前報道,“上海市經信委智能制造推進處副處長陳可樂介紹,下階段上海将進一步深化與特斯拉的合作,推動自動駕駛、機器人等功能闆塊在滬布局,共同打造具備核心技術優勢、面向全球市場的科技産業叢集。”
但是,特斯拉FSD若想真正入華,需要克服的遠不止所謂資質,還需要對自身的可靠性、安全性和成熟度拿出足夠有信服力的論證。為此,特斯拉一方面需要在政策層面與中國積極溝通,以跨越資質門檻;另一方面,特斯拉也需要穩住口碑,為近期深陷資料洩露門而平息輿論,給出交代。
外企CEO“訪華潮”決不是巧合
媒體注意到,越來越多的“馬斯克”,正在對華投資經營中發力:摩根大通首席執行官傑米·戴蒙、星巴克全球首席執行官拉克斯曼·納拉西姆漢本周也在中國;24日,美國通用汽車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瑪麗·博拉到訪上海;稍早前,蘋果公司首席執行官庫克現身北京三裡屯……
5月22日,商務部部長王文濤在上海主持召開座談會,聽取美資企業在華經營情況以及對我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的意見建議。上海美國商會以及強生、3M、陶氏、默克、霍尼韋爾等美資企業代表參加座談。王文濤強調,中方将繼續歡迎美資企業在華發展,實作共赢。
如此高頻會面,引來全球關注。中國對外國企業在華投資經營的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西方企業仍在發掘中國市場機遇,以實際行動對中國市場投下“信任票”。5月16日,在特斯拉年度股東大會後,馬斯克接受美國媒體采訪時表示,中美之間的緊張關系“應該引起每個人的關注”。他還稱,中國經濟和全球其他經濟就像一對“連體嬰”,要分開就像“試圖分離連體嬰”,“事實上,對許多其他公司而言,情況要比特斯拉更糟。”
馬斯克。圖源:視覺中國
外交部發言人毛甯26日稱,今年以來,中國經濟運作保持恢複向好态勢,市場潛力不斷釋放,受到全球投資者的青睐。今年1月至4月實際使用外資金額近5000億元,同比增長2.2%。近期中國貿促會一項調查顯示,92.4%的受訪外資企業表示中國在其全球投資決策中的地位沒有下降。
就在5月30日,中國貿促會釋出《2023年第一季度中國外資營商環境調研報告》。報告顯示,外資企業持續看好中國經濟發展前景。中國用實際行動诠釋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堅定不移推進高水準開放的姿态,吸引着越來越多外國企業和政府部門“用腳投票”。
(海報新聞編輯 俞春紅 綜合長安街知事、新華網、環球網等)
本文來自【海報新聞】,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台提供資訊釋出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