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春節假期,雲南省接待遊客4514.61萬人次。而據玉龍雪山景區消息,景區春節假期共接待遊客17.97萬人。這意味着,到雲南旅遊的每250個人中,就有約1個人到過玉龍雪山。這個成績,放在旅遊大省的雲南,已然非常輝煌。
星空下的玉龍雪山 麗江市委宣傳部供圖
這座遠在祖國邊疆的雪山,何來這樣大的魅力?
元朝詩人、《雲南志略》的作者李京,在已知其最早題詠玉龍雪山的詩篇《雪山歌》中給出了答案——“麗江雪山天下絕,積玉堆瓊幾千疊。足盤厚地背摩天,衡華真成兩丘垤。”
【一】
納西歐魯
玉龍雪山位于麗江市玉龍納西族自治縣境内,是中國最南的大雪山,也是北半球距赤道最近的冰川,南北長35公裡,東西寬13公裡,山勢呈南北走向,洶湧澎湃的金沙江奔騰其間。
玉龍山,納西語稱為“歐魯”,意為“天山”。納西族人認為,這是一座神聖的山。
從納西人的“歐魯”到今天廣為人知的“玉龍雪山”,有近千年的演變曆史。
唐代,南诏王異牟尋封這座雪山為“北嶽”。
元代時忽必烈南征,賜名雪山為“雪石北嶽安邦景帝”。《元一統志·麗江》有“麥琮磨些人也,祖居神外龍山下……”的文字,這是第一次将麗江雪山稱為龍山的記載。
這座雪山最早被稱為玉龍山是在明代木公土司的詩文中。木公在《建木氏勳祠自記》《重建北嶽廟記》和《隐園春興》三篇文章中,都提到了“麗江雪山即玉龍山,北嶽即玉龍山”。人們認為,是因為十三座連綿不絕的雪峰仿佛一條巨龍回身飛舞,是以才有了“玉龍”這個名字。
此外,因為山體岩性主要為石灰岩與玄武岩,黑白分明,玉龍雪山也被稱為“黑白雪山”。
玉龍雪山的冰川融水滋潤了玉龍山大片原始森林,澆灌着麗江壩上萬畝良田,孕育了源遠流長、保有目前世界上唯一存活着的象形文字的東巴文化。
【二】
多元壯美
作為久負盛名的熱門旅遊景區,玉龍雪山之美,美在氣候造就的冰清玉潔,也美在漫長歲月編織的多元壯美。
主峰扇子陡,海拔高達5596米,因山體陡峭、地形複雜、氣候多變,迄今仍是無人登頂的處女峰。山峰終年銀裝素裹,山脊呈扇面展開,山體上分布着很多冰鬥和懸冰川,雪線以下森林密布,草木蔥蔥,高山寒帶植被景色迷人,被譽為森林王國和植物寶庫。因其獨特的陽春白雪和冰塔林景觀,扇子陡成為無數人心馳神往之地。
甘海子,是雪山東面的一個天然草甸牧場,地勢平緩起伏,原為高山冰蝕湖泊,後來雪線上升,積水減少、幹涸,于是成為 “幹海子”。“幹海子”三面環山,海拔3100米,長滿了茂密的牧草和低矮的灌木叢。每年春天來臨,嫩綠色的草鋪滿大地,遼闊的草甸上散落着一棵棵低矮的松樹,綿延的草木中一頭頭牦牛或隐或現,與周圍的雪山相映成趣。漸漸地,這片充滿生機的高山草甸,有了另一個更适合它的名字——“甘海子”。
藍月谷,位于玉龍雪山東麓、甘海子以北、雲杉坪以南的山谷之中,如一輪藍色的月亮鑲嵌在玉龍雪山腳下。發源于玉龍雪山的古冰川融雪彙內建河流,河水在緩緩向山下流淌的過程中,受山體阻擋積水成潭,形成了玉液湖、鏡潭湖、藍月湖和聽濤湖。湖間由小瀑布分開,兩岸植被繁茂,碧藍的湖水倒映着巍峨的雪山,宛若人間仙境。
此外,玉龍雪山還有白水河、雲杉坪、牦牛坪等值得一觀的景點。其中,冰川公園的最高海拔4680米,是目前遊客到雪山遊玩能達到的最高地。
【三】
動植物家園
玉龍雪山之美,美在獨一無二的景色,也美在豐富的動植物資源。
作為滇西北青藏高原南緣的橫斷山脈的一部分,玉龍雪山是橫斷山區的核心地區之一。依托特殊的地理環境和立體氣候,種類衆多的特有、稀有動植物在此繁衍生息,玉龍雪山是大陸高山動植物資源集中的寶庫和生物物種的避難所,在全球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和價值。
從主峰扇子陡到藍月谷,集中着大陸西部亞熱帶區域範圍最完整的、最具代表性的高山垂直植被帶譜。熱帶性的幹熱河谷稀樹草原到寒帶凍荒漠的動物、植物和微生物都能在玉龍雪山找到。
在植物世界裡,以麗江、以玉龍雪山直接命名的,不在少數。國家級重點保護植物麗江杓蘭、玉龍杓蘭、玉龍蕨等就是證明。
截至2021年9月,記錄在冊的玉龍雪山種子植物有171科、814屬、3114種,占中國種子植物所有種類的12.4%,占雲南總數的22.1%;蕨類植物有14科、24屬、52種,占中國總數的2.0%,占雲南總數的3.5%。玉龍雪山上3166種維管植物中,有中國特有種1631種,橫斷山特有種764種。
除了植物,動物家族也有衆多成員安居于此,林麝、潛鴨、白馬雞麗江亞種、松鴉、赤麂、赤狐、紫嘯鸫、紅嘴藍鵲、猕猴、黃喉貂、野豬、勺雞等精靈常年在這片樂土上自由地奔跑着。
【四】
奔跑的網紅景點
坐擁寶貴的景觀資源、生物資源以及納西東巴文化資源,如何平衡好保護與發展的關系?
首先是保護力度一再加大。
玉龍雪山省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切實采取有效措施,提升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科學化管護水準,加強保護工作。其次是“景”“社”共建,幫助當地居民拿到旅遊紅利,進而有更多的人力、物力資源反哺到景區建設中。
玉龍雪山管委會因地制宜,于2007年8月開始全面實施旅遊業反哺農業改革,紮實開展旅遊産業扶貧工作。成立社群旅遊服務公司、安排符合條件的群衆進入景區工作、加強旅遊事業相關政策宣貫力度、加大公益事業規模……“美麗的貧困”已徹底成為過去,雪山腳下的居民更有信心、更有底氣吃好旅遊飯。
不斷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讓遊客擁有更好的旅遊體驗。
2022年11月28日,全球首列全景觀光山地旅遊列車——麗江觀光火車一期工程(麗江軌道交通1号線)啟動空載試運作。項目正式營運後,遊客20分鐘便可從遊客集散中心到達玉龍雪山景區。列車的開通将有效解決玉龍雪山景區旅遊交通系統不完善、遊客自駕車尾氣排放影響生态保護的問題,助力推進景區旅遊品質和遊客體驗的整體提升,全面保護好玉龍雪山的自然生态資源。同時,列車客室内飾采用麗江東巴文與納西族藝術元素的裝飾風格,充分展現麗江自然與民族風情,乘客沿途可以欣賞巍峨壯美的雪山、旖旎奇絕的峽谷風光。
【青年觀】
保持對自然的敬畏
羅秋旭 26歲
關于玉龍雪山,是電視螢幕裡驚鴻一瞥的藍月谷,是直擊心靈的《麗江印象》,是巍峨神秘的高大雪山,是遊人止步的4680米,是人們對美好事物的向往。
但我們絕不能隻有向往,還需保持敬畏。
我曾在一個綜藝節目裡看到一個讓我難忘的畫面,一個明星的帽子被風吹到了藍月谷的水裡,他跳下去撿。上岸時,除了自己的帽子,他還拿上來拖鞋、雨傘、零食袋……待節目組的人感歎着玉龍雪山的美,鏡頭裡再次出現了一些煞風景的“遊玩痕迹”。
玉龍雪山最高處5596米,但她隻允許人類到達4680米,遇上暴風雪,4680米也到不了。大自然造物如此神奇,雖然我們盡力探索每一處,卻總有腳步到不了的地方。登上高山以後,更應覺出人類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進而心懷敬畏,努力不要留下痕迹,讓山保持她本來的模樣。
近些年戶外運動興起,“山人”越來越多,我也開始背上背包走到戶外。目之所及,雲南的山山水水很美,越來越多挂在背包上的垃圾收納袋也很美。人走過,隻該留下被風吹一吹就消散的腳印,讓大自然的顔色始終能給人“好看”。
春城晚報-開屏新聞記者 羅秋旭
責任編輯 貓恩泊
責任校對 袁熙
主編 武熙智
終審 編委 李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