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微軟Build大會總結:Windows迎來徹底變革,AI生态系統成形

作者:後浪研究

在2023微軟Build大會上,微軟總裁薩蒂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宣布退出Windows Copilot,将GPT-4大模型嵌入Windows PC作業系統這意味着使用者将可以通過Windows 11,在新上線的Copilot側邊工具欄,且沒有任何APP作為中介的情況下,直接調用AI大模型能力以完成工作生活的各種任務。

比如,當使用者向Windows Copilot提出調整到工作狀态的需求,可能會立馬得到“将界面調為深色模式”等建議,使用者回答“是”便能立馬切換。

Windows 11将成為一個集中式AI協作PC平台,這是微軟自3月推出新版Bing、AI版Office“全家桶”、GitHub Copilot X智能程式設計助手之後,更進一步讓AI深紮底層PC系統,意味着微軟的“Copilot宇宙”更加完整。此外,微軟宣布将新版Bing內建到ChatGPT。在ChatGPT剛上線的插件功能清單中,用必應進行搜尋(Browsing with Bing)選項出現,據稱已面向Plus使用者開放。可以說ChatGPT更像一個對話搜尋引擎了。

微軟Build大會總結:Windows迎來徹底變革,AI生态系統成形

面向開發者,微軟本次誠意滿滿,推出了超50項能力更新,包括Copilot Stack服務、Azure AI Studio開發工具鍊、Azure AI Safety服務、Microsoft Fabric資料分析平台等多款AI基礎設施服務,讓開發者僅需簡單步驟,就能開發自己的類ChatGPT應用。

這些工具不僅支援企業用OpenAI的大模型進行AI應用開發,也支援其用微軟雲以及其他開源模型做開發。微軟生态的幾張“王牌”也在會上紛紛亮相,包括OpenAI總裁格雷格·布羅克曼 (Greg Brockman) 、代碼托管平台GitHub的CEO托馬斯·多姆克(Thomas Dohmke)都來到現場為其新推出的AI基礎設施站台助威。

用AI改造AI

作為微軟開發者大會,當然重點離不開開發者工具。微軟在大會上推出了全新的Azure AI Studio,開發人員将可以在AI的輔助下基于Azure雲計算個性化地去建構、訓練、評估和部署最新的下一代模型。

同時Azure AI Studio也仍然支援插件生态,開發者們能夠通路第三方資料和其他服務。微軟表示,目前Azure OpenAI已經為超過 4500 家公司提供了服務,包括大型公開線上課程項目Coursera、線上英語文法檢查工具Grammarly、沃爾沃和宜家等。可以預見的是,随着該項服務的持續增長,将成為微軟未來又一條潛在的收益增長點。

此外,微軟還宣布将在未來幾個月内,在自家兩款AI内容生成程式中增加全新媒體來源功能。該技術使用加密方法對AI生成的内容進行标記和簽名,其中包含有關其來源的中繼資料,進而幫助開發者驗證圖像或視訊是否由AI生成。微軟方面表示,“該技術使用密碼學方法對AI生成的内容進行标記和簽名,并附上有關其來源的中繼資料資訊。”這樣做的目的是打擊深度僞造,防止AI生成内容被人惡意利用,造成虛假資訊的傳播。微軟在此次大會上還推出了另一個統一一站式分析平台——Microsoft Fabric,為開發者們打造一站式內建開發體驗。根據介紹,Microsoft Fabric是一個端到端的統一分析平台,彙集了組織所需的所有資料和分析工具。Microsoft Fabric将 Power BI、資料工廠等整合到一個統一的軟體即服務 (SaaS) 産品中,讓客戶能夠在一個統一的平台上進行包括資料內建、資料工程、資料倉庫、資料科學、實時分析、應用和商業智能服務。

微軟Build大會總結:Windows迎來徹底變革,AI生态系統成形

Microsoft Fabric同樣全面融入Azure OpenAI服務,在各個資料相關的操作體驗中都提供了 Copilot,是以不同技術水準的使用者,都能通過自然語言對話的方式進行自己所需的操作并擷取直覺洞察,如建立資料流和資料管道、生成代碼和完整函數、建構機器學習模型,或者是将結果以可視化的形式表現出來。微軟還宣布,Azure開發服務Dev Box雲工作站将于7月正式商用,這些服務旨在為開發者提供預配置、集中管理、基于項目的即用型開發盒子。Dev Box在微軟内部有超過9500名開發者在日常開發中使用。

在硬體繁華背後,PC的AI軟體生态卻乏善可陳

是的,隻要有最近一兩年推出的PC CPU或GPU,那麼你大機率其實已經擁有了性能數十倍、甚至數百倍于最新旗艦手機的PC AI計算平台。隻要你願意折騰,你也可以很容易地像我們那樣,在一台家用PC上“配齊”從CPU到GPU、從VPU到FPGA加速卡在内,全方位的“異構AI加速”硬體。但如果你真的這麼做了就會發現,盡管有着理論上無比強大的AI算力,但卻幾乎不會感受到AI加速對于PC所帶來的性能提升。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在我們的日常使用中目前幾乎接觸不到什麼運作在PC上、能夠充分利用硬體AI算力的軟體。

是的,我們并不否認,最新版Adobe Photoshop可以借助AI來智能處理圖檔,也不否認顯示卡上的DLSS、XeSS等功能,的确都是基于AI運作,而且能夠顯著提升高畫質遊戲的幀率。除此之外,在部分最新型的筆記本電腦上,也已經有了基于AI加速實作的智能電源管理、智能鎖屏、線上視訊超分辨率等實用功能。

但以上這幾種PC上的AI用例,基本上都可以劃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僅能在特定的、并不夠“大衆”的軟體裡起作用,而且軟體本身往往還價格不菲,是以隻有少數使用者、在少數場景下才能享受到(比如付費的專業圖像、視訊編輯軟體,以及正版的高畫質遊戲)。

而另外一種情況,則是這些AI功能源自PC廠牌的私有技術,隻能工作于特定少數型号的裝置上。 比如基于AI實作的PC智能電源管理、比如前面提到的AI視訊增強等等,如今其實都已經在一些量産的裝置有配備。而它們本質上其實用的也是CPU、顯示卡自帶的AI算力(而非什麼特殊晶片),但由于驅動、軟體适配的限制,并不能被絕大多數使用者享受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