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網友為什麼考古起伊能靜?

網友為什麼考古起伊能靜?

伊能靜的作品之是以動人,是她特殊的身世和天賦才華結合一起的結果,可以說是在用淚寫作。

作者|銀河\編輯|孤鴿

這段時間,網劇《漫長的季節》帶火了秦昊飾演的龔彪,也帶火了伊能靜發博分享的“秦昊減肥法”。

巨量關注湧入了伊能靜的微網誌,人們從她寫的多篇《漫長的季節》劇評發現:55歲的伊能靜,還是那個文思靈活、文采斐然的才女。

比如,對于劇中的主角三人組,伊能靜描述為“殘念三人組”,殘念是未完成,像一個小尾巴劃過長空,耀眼而無法捉摸。對于丈夫秦昊,伊能靜評價,身為極親近的家人,自己依然對他作為演員的那個部分感到驚奇和陌生,秦昊永遠在建設自己、打破自己。

網友為什麼考古起伊能靜?

伊能靜微網誌

在這個網友喜歡“考古”的年代,很多人開始去深挖伊能靜過去的故事,發現其前夫庾澄慶的代表作《春泥》也是由她作詞。“春泥”的典故還可能出自詩句“庾郎盤馬地,卻怕有春泥”,“庾郎”指的是北周詩人庾信。

網友不禁感歎,“才女的愛,太拿得出手。”

近幾年,因為不常出現在影視劇上,伊能靜在輿論場裡的标簽大多是節目效果帶來的性格切片,比如“會談戀愛”“drama”等等,但事實顯然不止于此,“才情兼具”方是她的底色。

美麗的哀愁

最近,不少網友磕到了伊能靜和前夫庾澄慶的“過期糖”。

起因是他們在“考古”伊能靜的才華時,發現歌曲《春泥》由庾澄慶作曲、伊能靜作詞;順着這條線索,有人找到伊能靜在2002年出版的書《生死遺言》,裡面記錄了很多她和庾澄慶的生活片段,文字細膩、情感動人。

比如,對于誰比較愛對方,伊能靜寫道,“我懷疑你并不知道我愛你的深度,這不平衡的深淺讓我相信自己單戀着你,你對我說,覺得你愛我比較多,我總是幫你拿東西……輸給你的解釋,但你不知道我常心慌。當我們必須分離時,我總是覺得人空蕩。我愛你的時候,真希望我是你。”

對于兩人之間的分歧,伊能靜寫道,“你抱着電視,而我擁着書籍……你不讀我的字,不看我的表演,不在乎我的榮耀,你隻是愛我,不理會我靈魂的出口。”

網友為什麼考古起伊能靜?

伊能靜著作《生死遺言》

伊能靜還曾在節目上分享兩人的甜蜜:半夜,她的臉被蚊子咬了,庾澄慶立刻起來幫她拿冰塊敷臉、擦藥;她和姐妹淘去夜店喝酒,回家後吐不進正确的垃圾桶,庾澄慶隻是笑她叛逆。

當然,兩人的婚姻早在14年前就已經成了過去式,網友磕糖時也開玩笑地自省自己是不是“不顧秦昊的感受”。

在伊能靜與秦昊的婚姻步入第8年、愈加穩定親密時,再回顧她與前夫的婚姻失敗過程,我們或許會發現,當時兩人感情的破裂具有必然性——這段關系中,伊能靜沒有做到愛自己。

伊能靜成長于一個破碎的原生家庭。重男輕女的父親因嫌棄她不是男孩而離家、組建新家庭,又在她17歲那年早逝;童年時,母親忙于生計,将她多次送給别人撫養,後來又帶她改嫁到日本。從小漂泊的伊能靜,極度缺愛,喜歡文學,非常渴望自己的不幸能在愛情中被心上人拯救。

是以她秉持“愛情至上”的觀念。以歌手身份出道後不久,她得到導演侯孝賢的賞識,後者稱她“十七少女眉帶劍”,邀請她出演《悲情城市》。但就在電影開拍之際,住在香港的初戀男友打電話給伊能靜,說了句想念,她立馬飛去了香港,因為覺得“《悲情城市》怎麼能跟我的愛比”。

但到了香港,伊能靜在酒店給初戀打電話,對方隻是問了句“你誰啊?現在在開會,待會打給你”,之後就音訊全無。伊能靜等了三天,回到台北後,電影已經換了女主角。那部電影後來獲得了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

網友為什麼考古起伊能靜?

年輕時的伊能靜

出道之初,因為要替父親還遺留下來的千萬台币債務,她發着高燒也得上節目,在背景領完酬勞才允許自己暈倒。由于當時被不少同行排擠說“太媚粉絲”,沒什麼朋友的伊能靜總裝出一副不可接近的樣子,來支撐自己的底氣。

這時,她在演出背景看到了同樣沒和同行說話、隻是一個人在偷笑的庾澄慶。庾澄慶出身名門,“像太陽黑子,陽光中帶着叛逆”,兩人開始了12年的愛情長跑。

兩人相處是地下戀情模式,對外隻稱是朋友,本就情緒不穩定的伊能靜曾因感情自殘。她在《生死遺言》中寫,不明白為何男友每次要在深夜離去,無法相信他說明天還會再來,“圓圓鮮紅的血滴在床單上,我從來不覺得痛。”

2000年情人節,32歲的伊能靜終于和庾澄慶在美國領證,但與她期待的浪漫不同,求婚是在兩人度假時,男方發小問伊能靜要不要嫁,完全沒有跪地求婚環節。她開玩笑稱,“我不跪就不錯了。”

網友為什麼考古起伊能靜?

伊能靜和庾澄慶

婚後,伊能靜常感到自己無法适應住在祖宅、和大家族一起生活的狀态,她在書中寫到,“在你丢給我的被愛的世界裡,我無法适應卻又做得很好且不被察覺的慌亂裡,我感覺一個自己被另一個自己撕裂。”

2009年,兩人最終離婚,孩子由庾澄慶撫養,伊能靜開始了5年的情感空窗期,她每天讀書、打坐、靈修,在痛苦中檢討,覺悟道:隻有愛自己才能愛别人。

後來,在參加《魯豫有約》節目時,她總結了婚姻失敗的原因,認為是自己沒有修煉好智慧,狀态緊繃、還陷在原生家庭的痛苦裡,一旦遇到可靠的人就把别人當作浮木,“可老公也不是醫生,為什麼要幫自己治病呢”?

其實,早在婚姻中,她就曾上節目時說自己作為現代女性,幸福仍在路上,也許有天野性發作、直接拉着箱子走人也請大家祝福。

可見,那時的伊能靜仍在成長中,她多愁善感,才情四溢,但沒做好家庭生活的準備。情感中沒有誰對誰錯,隻是未到最好的時候。

遇見對先生

離婚後的幾年,伊能靜飽受輿論困擾,一度暴瘦、吃不下、睡不着。她堅持不用安眠藥入夜,逐漸想明白,沒有人能拯救自己、隻有自己好了才可能遇上好人,就像病人去醫院看病也幾乎不可能遇到健康的人。

伊能靜确信,自己依舊是“愛情至上”,不過多追求物質,喜歡天長地久而不是曾經擁有。但她漸漸忙于事業和小孩,基本不和異性社交,過上了閨蜜口中的“出家人的生活”。

2013年,在伊能靜發起的“靜新圖書基金”募款晚會上,秦昊注意到了她,約了私下吃飯,很快就說要不要在一起試試。伊能靜害怕受傷,第一反應是拒絕。她告訴他,自己比他大10歲,有小孩,而且常有負面輿論困擾,他和家人能接受嗎?

為了讓秦昊知難而退,伊能靜還稱自己不是物品、不能試,不要随便約自己,必須要認真,自己是要結婚的。誰知過了幾天,秦昊就約她出來說,那咱們來聊聊結婚的事吧。

在伊能靜看來,秦昊像民國時期的人,不關心八卦,隻要喜歡就夠了。他還安慰她:别人的世界有我們沒關系,我們的世界不要有别人。

不過,兩人在一起,伊能靜在上段感情中将夫妻當浮木的情結還需要被克服,秦昊對伊能靜唯一一次提過分手也是為此,他希望她不要再提黑暗史,并稱兩個人是平等的,他已經準備好,希望她也要準備好。秦昊也始終将伊能靜視為強者,慢慢地,她不再單溺在悲傷的情緒裡。

網友為什麼考古起伊能靜?

伊能靜,秦昊。圖源豆瓣影人資料

除去性格上的互補,秦昊還彌補了伊能靜缺失的儀式感,并帶給她心中最珍貴的家人。

45歲前,伊能靜自述都在彌補過去的遺憾。她在采訪中稱,自己其實一輩子都在等待愛上自己的人說“我們公開吧”。

2014年,柏林電影節上,秦昊主動公開戀情。一起走紅毯前,伊能靜有些膽怯,她形容“一生渴望的東西就放在眼前,讓人心生猶豫”,秦昊幹脆牽着手把她拉上了紅毯,說從沒想過退路。

第二年,兩人結婚,公開婚訊時引發了輿論争議,伊能靜發博表示,自己從未穿過正式婚紗、沒辦過婚宴,家人好友參加婚禮也是第一次,從小自己就養自己,更是要賺幾千萬養家,“謝謝關心,也謝謝嘲笑”。

不過,輿論給伊能靜帶來的影響總能在秦昊這邊消弭,在她每次心緒不穩定時,接到秦昊電話,聽他捎來婆婆的關心,講述正在拍的影片的細節,伊能靜便覺得外面的那些聲音無關緊要了,油鹽醬醋茶的現實生活才是重要的。

網友為什麼考古起伊能靜?

秦昊母親、秦昊、伊能靜

在伊能靜看來,作為演員,秦昊勤奮,精神世界豐富,不會為錢拍自己不想拍的影視,對他有種底氣上的信任。

對于現段婚姻和家庭,伊能靜公開分享過很多溫暖片段。比如剛開始她沒好意思用秦昊的錢,兩人各出各的,以為那樣丈夫就不會有太大的負擔,可以繼續不接自己不喜歡的戲。而秦昊卻覺得,自己結婚後有養家的責任,媳婦不用自己的錢,沒把自己當一家人。

剛結婚時,有次出門逛街,伊能靜看到婆婆牽着秦昊,習慣性認為作為兒媳、自己要讓,是以隻是在後面默默跟着,誰知婆婆突然回頭,把伊能靜的手給了秦昊。于是,丈夫左手牽着母親、右手牽着自己,伊能靜感動不已。

伊能靜在台北眷村長大,她認為,被秦昊寵着的瞬間,早已重建了心中的眷村,給了自己足夠的安全感。這無疑是對兩人感情最高的評價,是彼此的成就。

始終是才女

回顧伊能靜的從藝生涯,她的确極富天賦和才情。

伊能靜以偶像歌手身份出道,發表了20多張專輯,唱了100多首歌。其中,其成名曲《十九歲的最後一天》《流浪的小孩》都是她親筆填詞,留下了“十九歲的年齡,本來就該揮霍”的經典歌詞。

2006年,伊能靜發行歌曲《念奴嬌》,該曲由周傑倫譜曲、伊能靜填詞,獲得第一季中國原創歌曲總評榜十大金曲獎、MV最佳創意獎。她演唱并填詞的《一千遍我愛你》,在2007年獲得中國首屆網絡音樂節重大貢獻獎。

在表演方面,她也極具才華。雖然錯過了《悲情城市》,但1995年侯孝賢又邀請她主演《好男好女》,并憑借此片入圍金馬獎最佳女主角。1997年,她憑《國道封閉》再度入圍金馬獎最佳女主角,但惜敗給《甜蜜蜜》的張曼玉。

網友為什麼考古起伊能靜?

《好男好女》劇照圖

除此之外,伊能靜還出了18本散文作品集,幾乎是“著作等身”。她也曾在《南方人物周刊》的采訪中坦承,如果自己是個作家,敏感的天賦大概可以帶來一些成績,但自己偏偏是個藝人。

她的《生死遺言》,豆瓣評分7.4分,有讀者評價說:“以前我一直覺得她又做作又淺薄打着文藝文學的名頭,但是看完了這本覺得她的确很敏銳,真的是以愛為生的人。打動我的不是文字,而是裡面的感情與情緒,很誠懇,很真實,很能感同身受。”

伊能靜的作品之是以動人,是她特殊的身世和天賦才華結合一起的結果,可以說是在用淚寫作。正是從她的言談、文字、歌詞等表達中,我們能了解到她早期生命的痛苦經曆:

在她出生前,母親已生下6個女兒(前兩個夭折),由于父親重男輕女,看到第7個又是女孩,立刻離家出走。伊能靜從小就有罪惡感,覺得自己不應該來到這個世界上,讓媽媽受苦。

16歲時,她準備進演藝圈賺錢養家,心願就是比長子還像長子,讓家裡不再為金錢擔憂。誰知,請來闊别已久的親生父親幫自己簽約的隔天,父親就因出車禍去世。伊能靜趕到太平間認領屍體後記錄道,”那夜發生的帶給我無可避免的、甩之不去的、厭之棄之的人格燒灼扭曲。”

之後,戲劇性人生經曆的烙印一直刻在伊能靜身上,又因為在眷村長大,從小皮實、能和别村孩子打架的動物性一直沒有消失,是以過往,伊能靜愛說話、情緒很難控制,經常能在采訪中旁征博引、發表自己的觀點。

比如,3年前她參加《乘風破浪的姐姐》時稱已婚育的自己比終身未嫁的梅豔芳幸福,引來輿論風波。

網友為什麼考古起伊能靜?

伊能靜參加《乘風破浪的姐姐》

一般藝人在遇到類似惡評,要麼就冷處理了,但伊能靜一一回應,她認為這是心中正義感的主張,要讓網友知道說話要小心、不是什麼都可以。

這次因為《漫長的季節》熱播,伊能靜突然因為文字在年輕人群中翻紅,雖然令人驚訝,但又在情理之中。

固然,表達者被誤會是宿命,但聲量越大,其實也能給更多人了解自己的機會。當一個人數十年如一日地持續對外輸出觀點和文字時,觀衆便都能發掘她的才華和勇氣。

就像有讀者感覺的那樣,從她的文字中能看到“她一直試圖尋找真我、治愈自己、追尋真愛和自我救贖的努力”。

近期,伊能靜或許是敏感地捕捉到了觀衆對她筆下文字的贊美,又釋出了一條微網誌稱,文字于她是有聲音、有氣味、有硬度、透明而封閉的固體,而且不管是哪一個國度的文字,都有着這種蕩人心魄的感受。

她舉例,日文裡的“一生懸命”指的是,将命懸在一根繩子上,彷佛痛也不重要了地努力,日本的母親會對花嫁女兒說,要一生懸命去幸福喔!而我們中文的努力,是奴加力氣,先滿足别人的,比如小時候媽媽跟她說,要努力做個好女人。

網友為什麼考古起伊能靜?

但她希望自己的女兒米粒,幸福不費力氣,用心不用力地去經驗人生,每一分力氣都要用來主宰自己。

她寫道,“親愛的姑娘,你要有意識地去使用在你身上的字眼,那都是你對自己付出的方向。你不要懸着命去夫妻被愛,你的付出不要有奴這個字,你不是來打仗,你的力氣都是為了飽滿自己。你好好享受人生足矣。”

如今,伊能靜的表達不減,但大家都評價很有力量感。從外因來看,或許能歸因為她在目前的婚姻生活中更愛自己、找到了力量源泉,但從内因來說,還是因為她始終在心裡擁有着一間自己獨立的房間,用于閱讀、學習、寫作。

在這裡,她不是媳婦、不是媽媽,而是隻是她自己。

網友為什麼考古起伊能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