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掃地機器人的“新故事”,從“第三次革命”開始

文|螳螂觀察

作者| 青月

不過三年時間,原本處在高速發展期的掃地機器人好像被什麼無形的力量卡住了“脖子”。

奧維雲網資料顯示,國内清潔電器規模已經從2019年的200億人民币增長至2021年的309億人民币,2021年同比增長29%,而在2014-2020年間,整體家電市場的規模增速年複合增長也不過才3%,不難看出,在家電大盤景氣程度受限的背景下,以掃地機器人為代表的清潔電器依舊講出了一個動聽的高增長“故事”。

掃地機器人的“新故事”,從“第三次革命”開始

時間線來到2022年,這個“故事”出現了一些起伏。石頭科技2022年上半年淨利潤6.165億元,同比下降5.4%,出現了自2017年以來的首次歸母淨利負增長;奧維雲網資料也顯示,2022上半年,掃地機器人零售量201萬台,同比下滑28.3%。

龍頭承壓、銷量下滑,掃地機器人廠商面臨的這些問題是一時,還是隻是一個“開頭”?又有哪些玩家能夠引領行業走出下行周期?

從“能用”到“都用”,第三次革命的“前哨戰”已經打響

在過去,你要是和父母說,會出現一個機器人,它可以建構地圖,清掃全家。大機率的結果是,他們在認為你異想天開的同時,還要罵你懶。

可是掃地畢竟是一個高頻且剛需的動作,有需求就有市場,1990年,第一代掃地機器人誕生,2000年初,美國軍方背景的科技公司iRobot推出了Roomba第二代——随機清掃掃地機器人。

自此,掃地機器人已經從“不用”過渡到了“能用”的階段。為什麼說能用呢?在剛誕生的這十幾年裡,這些掃地機器人效率低下、清潔效果差、無法識别周圍環境、智能程度低等問題始終存在,在國内,關于“掃地機器人=人工智障”的段子在那個時候也是層出不窮,這個階段的掃地機器人能用卻不好用。

調侃歸調侃,意識到這個問題,掃地機器人廠商開始緻力于對清潔、避障、續航和導航功能進行改善。

2013年科沃斯釋出首款具有全局規劃、遠端操控等功能的地寶9系,掃地機器人的清潔效率大大提升;随着全局規劃、LDS雷射模組、SLAM算法疊加運用,掃地機器人的導航技術更加精進,智能化程度的提升也讓掃地機器人變得更加“聰明”。

繼“掃地”功能得到完善之後,2019年底,雲鲸瞄準了傳統清潔機器人需要人工洗拖布的痛點,研發出“可以自己洗拖布”的機器人雲鲸J1小白鲸,進一步解放了使用者的雙手。

“技術創新階段”步入尾聲,掃地機器人也順利的完成了從“能用”到“好用”的跨越,但一個bug出現了,明明掃地機器人正在往好的方向進化,可是目前中國掃地機的全民家庭滲透率不足5%,遠低于美國的15%,德國日本的8%,再加上今年上半年的零售資料也不夠理想,從“好用”到“都用”的第三次革命,掃地機器人能否平穩過渡?

供需雙強、政策傾斜,掃地機器人能否搞定“剛需”?

在行業陷入增長困難之際,「螳螂觀察」發現,想要搞定“剛需”,實作從“好用”到“都用”的躍遷,對中國掃地機器人廠商來說,似乎有幾個不錯的機會。

從需求端來看,如今中國人均GDP已經突破1萬美元,中産階級人數已經達到5億,消費能力逐漸增強,另外,據智研咨詢調研顯示,掃地機器人的主力消費群體年齡段中,21-30歲群體占比42.33%,這個年齡階段的人對生活品質要求較高。消費更新疊加懶人經濟與悅己消費,現在乃至未來,掃地機器人都會是一個不錯的清潔選擇。

從供給端來看,截至2022年,以科沃斯、石頭科技、雲鲸為代表的一些中國頭部掃地機器人企業,已經孕育了出一批不錯的産品。

比如,2021年3月,科沃斯先後創新包括基于dToF方案的機器人定位導航、基于3D結構光技術的機器人探測與避障、基于AIVI人工智能與視覺識别系統等在内的行業超前技術方案,不僅極大地提升了機器人的三維空間感覺精度和适應複雜空間環境的能力,而且已經運用在了科沃斯的多款産品上,更新了消費者的清潔體驗。

又比如,近日雲鲸推出了第三代掃拖一體機器人——J3小鲸靈,搭載了新研發的“DirtSense污水識别系統”,可以在拖地過程中根據環境調節洗拖布的時長,并即刻做出清潔決策;新增了“扭屁股”的智能沿邊清潔功能,可以解決牆邊櫃邊等盲區積灰積污的問題;還通過對單體零部件、結構、整機三個層次的創新設計,達到最低僅39dB的降噪水準,在使用感受、清潔力等多個方面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掃地機器人的“新故事”,從“第三次革命”開始

在政策上,掃地機器人産業的發展也開始受到我國政府的高度重視,現已成為國家政策重點支援領域,國家也提出了一系列相關的發展戰略與規劃。

掃地機器人的“新故事”,從“第三次革命”開始

(圖源:前瞻産業研究院)

雖然利好頻出,但仍需要注意的是,技術創新時期結束後的掃地機器人賣的并不便宜,奧維雲網資料顯示,2000元以下産品的銷量占比,從2019年79%減少到2021年45%;3000元以上産品的銷量占比,從2%上升到29%。

去年,科沃斯高端産品收入占比達91%,其中零售價在3500-6000元的産品銷售額占比從2020年的5.11%,快速上升到2021年的41.33%;去年以來,石頭推出了多款高價産品,比如G10S Pro,在天貓旗艦店裡優惠後價格也要5700元左右。

伴随着消費者對于智能清潔産品的接受度明顯提升,掃地機器人市場自清潔高端産品比重也随之提升。一分錢一分貨,有了高端機型的對比,基數較大的低端産品加速淘汰,畢竟與其花幾百、小千買個一般的掃地機器人,還不如加點錢一步到位。

也正因如此,暫時的主流價格段與主體消費錯配使得行業銷量承壓,那麼哪一類玩家,才能在“好用”到“都用”的第三次革命中搶占先機?

萬事俱備,掃地機器人第三次革命還缺那股“東風”?

GfK中怡康資料顯示,2021年全球掃地機器人市場規模達53億美金,同比增長18%,其中中國掃地機器人市場規模超百億人民币,同比增長22.2%,零售額占到全球市場32%,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市場。

中國掃地機器人一日千裡,也誕生出多個頭部品牌。在「螳螂觀察」看來,目前國内市場可以分出五大派系:

第一類是以小米、360為代表的“網際網路派”;第二類是以美的、海爾為代表的“家電派”;第三類是以追覓、哇力為代表的“新貴派”;第四類是以飛利浦、iRobot為代表的“海外派”;第五類是以科沃斯、雲鲸、石頭為代表的“專業派”。五大派系各有各的優勢,但在攻克“剛需”這個問題的時候,「螳螂觀察」發現,它們殊途同歸的在追尋以下幾股“東風”:

第一股東風是“技術”,畢竟打鐵還需自身硬,亂撞卡頓的掃地機器人不會有人願意買單。為了攻克技術上的痛點,各大廠商都在加大研發投入,據天眼查科沃斯半年報顯示,2022年上半年科沃斯研發費用為3.52億元,同比增長74.05%;石頭科技近三年的研發費用分别為1.17億元、1.93億元、2.63億元;雲鲸的研發投入雖未披露具體資料,但據了解,雲鲸的研發人員占比在30%以上,且大多來自各大高等學府和知名企業。

掃地機器人的“新故事”,從“第三次革命”開始

(圖源:科沃斯半年報)

第二股東風是“營銷”,正所謂酒香也怕巷子深,在零件國産化及代工技術逐漸成熟的情況下,跨界做掃地機器人的企業越來越多的大環境下,不做宣傳根本無法讓消費者在衆多産品中第一眼記住,像石頭科技2021年的銷售費用就高達9.38億元,同比增長67.74%,其中廣告及市場推廣費用高達6.4億元,相比2020年增加3.22億元,同比增長101%。

第三股東風是“服務”,要知道得使用者者得天下,正如《體驗經濟》一書的作者,約瑟夫·派恩所闡述的那樣:“讓交易成為使用者的記憶,才是一切品牌緻勝的關鍵。”

這一點在掃地機器人市場中同樣如此,誰能圍繞使用者解決痛點,優化使用體驗,誰就能鑄就内生增長的不竭動力。據了解,雲鲸去年推出“能自動換水”的二代掃拖機器人時,就率先自建服務體系,在行業内大規模引入上門安裝服務。截至目前,其已經建立了一套相對成熟、完整的上門服務體系,有了一支專業的服務團隊,覆寫全國300個城市,現已為10萬餘使用者提供上門安裝服務。今年下半年,包括石頭科技、追覓、添可等在内的掃地機品牌也陸續引入上門安裝服務。

供需雙強、政策傾斜,在“技術”“營銷”“服務”上,掃地機器人廠商們已經有了一些心得,并開始總結出自己的方法論。

雖然不确定掃地機器人的“新故事”需要的“東風”是哪一股,也不确定“第三次革命”是一個結束,還是新的開始,但可以确定的是,誰能解決市場滲透率,誰就可以在大浪淘沙的市場排位賽中笑到最後。

*本文圖檔均來源于網絡

此内容為【螳螂觀察】原創,

僅代表個人觀點,未經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

部分圖檔來自網絡,且未核實版權歸屬,不作為商業用途,如有侵犯,請作者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