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坂本龍一+是枝裕和,這部電影會帶來怎樣的驚喜?

“當地時間2023年5月17日,是枝裕和帶着《怪物》在戛納電影節首映,是主競賽21部電影中第一部上映作品。《怪物》的主題依然是對于人的處境的關心。影片放映結束後,全場觀衆起立喝彩,令影迷的期待更加高漲。

近期,“AI出來後第一個失業的就是孫燕姿”成為熱門話題。孫燕姿本人的回應,則讓人們相信,AI孫燕姿無法取代孫燕姿。她調侃自己是“冷門歌手”,對于自己因AI孫燕姿引起熱議,她寫道:“此刻,我覺得自己就像一個在吃爆米花、坐在電影院最好位置上的人。”

“不思考的人,那就是怪物”

《日本經濟新聞》近日刊文評論導演是枝裕和新片《怪物》。是枝裕和擔任導演、坂元裕二擔任編劇,配樂則來自不久前去世的坂本龍一,令觀衆對這部電影充滿期待。

《怪物》以兩名少年的離奇經曆展開。巨嬰家長、息事甯人的老師、摸不透身份的孩子,在他人的視角中看起來像怪物的人,一旦轉換視角,就會變得一本正經。他們身上的怪物屬性究竟從何而來?是枝裕和解釋道:“因為他們不想看到整體。當然,人類不能夠客觀地看待世界,隻能從自己的視角出發。這一點在疫情期間被放大了。社交媒體也是一樣,隻見樹木不見森林,人們互相攻擊、敵視,生活在資訊繭房中,隻接受自己願意相信的東西,這種事情就真實地發生在我們身邊。”

“畫〇還是畫×,你必須從這兩個中選一個。可我一直想畫的都是△。如果一定要逼着我二選一,那我就畫一條線。《怪物》裡的人就面臨這樣的處境。”

坂本龍一+是枝裕和,這部電影會帶來怎樣的驚喜?

是枝裕和新片《怪物》劇照。

把圖書館“搬”到社交平台

據美國媒體報道,在美國,圖書館正在吸引年輕人的注意。它不再是人們印象中安靜但多少有點無趣的所在,“我們想讓人們知道,我們是已經發展到21世紀的圖書館”,美國辛辛那提漢密爾頓郡圖書館從業人員保羅·威靈頓如此表示。

在TikTok上,“LibraryTok”話題下聚集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圖書館從業人員。他們在此上傳視訊,展示圖書館的讀物和趣事。截至目前,LibraryTok相關話題播放量達近800億次。

以威斯康星州密爾沃基圖書館為例,該館2022年6月入駐TikTok,目前擁有約10萬粉絲,獲贊350萬次。從業人員上傳的視訊包括“管理者如何觀察讀者喜好”“假期閉館前向圖書館沖刺的我”等,“假如我是被回收的書”這條視訊有50多萬人點贊。另外,他們上傳的圖書管理者跳舞、演情景劇的視訊,也拉近了與年輕觀衆的距離。

坂本龍一+是枝裕和,這部電影會帶來怎樣的驚喜?

“LibraryTok”話題下的各類視訊截圖。/Tiktok

孫燕姿本人回應“AI孫燕姿”

近日,網際網路上出現了大量“AI孫燕姿”翻唱的知名歌曲。利用AI技術,網友可以聽到孫燕姿的歌聲出現在宇多田光的《First Love》、陳奕迅的《富士山下》,甚至萬能青年旅店的《殺死那個石家莊人》等歌曲裡。據不完全統計,目前“AI孫燕姿”擁有超過1000首翻唱作品,數量遠遠超出孫燕姿本尊出道23年的作品總和。

5月22日,孫燕姿在社交媒體上釋出文章,正面回應“AI孫燕姿”現象。

“我的粉絲們已正式改換門庭,接受我就是一名冷門歌手的事實,而我的AI角色成為了目前的頂流。我想說的是,你跟一個每幾分鐘就推出一張新專輯的人還有什麼好争的。”

在文章中,孫燕姿間接暗示人工智能技術有可能對人類的工作産生巨大影響,并表示,人類無法超越它已指日可待。面對這一切,她表示:“凡事皆有可能,凡事皆無所謂,我認為思想純淨、做自己,已然足夠。”

坂本龍一+是枝裕和,這部電影會帶來怎樣的驚喜?

歌手孫燕姿對“AI孫燕姿”現象的回應。/社交平台截圖

《羊毛戰記》,一個社會實驗樣本

根據休·豪伊的系列科幻小說《羊毛戰記》(Wool)改編的同名電視劇第一季《筒倉》(Silo)5月初在Apple TV+開播,目前播出過半,豆瓣評分為8分。

《羊毛戰記》曾獲得Kindle2012年度小說類冠軍,其基本設定是:未來,地球一片荒蕪,最後的人類居住在地底144層的筒倉裡,和外界的唯一聯系就是筒倉外的螢幕鏡頭。在這裡,“出去”是最大的禁忌,一旦當衆說出“我想出去”,你必須走出那扇通往“外面”的閘門,拿一塊羊毛布擦拭鏡頭,讓筒倉内的人看清“外面”,然後在毒瘴中倒地身亡。

“筒倉”是一個類烏托邦社會:所有居民各司其職,依照不同身份住在不同樓層,受“公約”制約;為避免人口過度增長,生育需有配額。然而,總有人想知道大家為什麼要生活在地下、“外面”到底什麼樣,對秘密和“真相”的探究,推動了故事的發展。

有影評人指出,在觀衆已經看過太多科幻片,熟悉各種設定與套路,甚至産生“末日烏托邦綜合征”的當下,《羊毛戰記》的意義在于,它是一個社會實驗的樣本,它的成功或者失敗,都将帶來啟發。

坂本龍一+是枝裕和,這部電影會帶來怎樣的驚喜?

《羊毛戰記》第一季劇照

· END ·

作者丨譚山山、王亞奇、張文曦

特約編輯丨譚山山

營運編輯丨王亞奇

校對丨向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