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馬斯克·腦與機·神連接配接

作者:蔣豐看日本
馬斯克·腦與機·神連接配接

◆徐迅雷

A

從0到1的技術突破,相比于從1到10的技術進步,要來得艱難。

2023年5月25日,美國企業家埃隆·馬斯克旗下的腦機接口公司“神經連接配接”公司宣布,已獲得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準許,将啟動腦植入裝置人體臨床試驗。(據新華社洛杉矶5月25日電)

國人對于馬斯克的“神經連接配接”公司(Neuralink)并不很熟悉,連有關譯名都五花八門,有的譯作“神經連接配接”,有的譯作“神經連結”。

央視财經5月27日報道說:“神經連接配接”公司成立于2016年,目前正在研發一種名為“Link”的腦機接口裝置,裝置内有64根極細導線,遍布1024個電極。這一裝置被植入大腦後能夠讀取大腦活動信号。研發人員希望利用這類植入裝置幫助治療記憶力衰退、頸脊髓損傷及其他神經系統疾病,幫助癱瘓人群重新行走。

馬斯克也在推特上轉發了這條消息,并且表示“恭喜Neuralink團隊”。此消息剛出,“神經連接配接”公司還沒開始招募志願者呢,很多美國網友已經自告奮勇,紛紛表示願意成為“小白鼠”,參與試驗。

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一向要求嚴格,7年來眼睛一直盯着馬斯克的“神經連接配接”;馬斯克也曾多次預言将獲批啟動人體試驗,事實上“神經連接配接”公司的申請曾在2022年初被拒絕,原因當然就是對“人腦植入試驗”安全性的擔憂。人類對腦機接口技術(Brain Computer Interface,BCI)的研究開發,已有幾十年曆史,迄今沒有任何一家獲批投入商業應用。

這次獲批的也僅僅是“人腦植入”的“試驗”,但這是要突破“0到1”的關鍵一招,具有裡程碑意義。一旦成功,前途無量,将會造福人類,給那麼多有關的患者或殘障人士帶來福音,尤其是癱瘓者若能重新站起來行走,那就是“重生”啊!相比于當年助聽器的發明,這是人類更巨大的科技創新進步。當然,如今助聽裝置的研發應用也越來越智能化了。

我們知道,整個腦機接口系統,是微觀世界裡一個非常複雜的體系,其難度恐怕不亞于上個月試射失敗的重型運載火箭“星艦”;當時馬斯克面對失敗,照樣表現出了強大的信心。

B

此前,“神經連接配接”已用猴子、小豬進行過測試。2019年7月16日“神經連接配接”公司舉行了首場釋出會,做了基本的示範;2020年8月28日,再次舉行釋出會,馬斯克通過線上直播,示範了植入腦機接口裝置的3隻小豬實時神經元活動,展示了腦機接口技術的實際應用過程。此次腦機接口裝置的尺寸大幅度縮小了,植入的難度也大大降低。小豬在植入裝置、又取出裝置的過程中,表現都健康正常,與普通小豬并無差異。

這種可植入裝置,含有晶片,可無線充電,能将導線捕捉到的大腦神經活動無線傳輸給應用程式,由程式“解碼”分析出大腦意圖。一個形象的說法是:腦機接口就是人腦和外界裝置之間的“橋梁”,橋上通行的不是汽車而是微電流,傳遞腦電信号。

英國學者貝弗裡奇曾經說過:“科學家必須具備想象力,這樣才能想象出肉眼觀察不到的事物如何發生、如何作用,并構想出假說。”他還說,“對于研究人員來講,最基本的兩種品格,一是對科學的熱愛,二是難以滿足的好奇心。”馬斯克盡管不是直接的科學家、研究者,但他真當是具備了非一般的好奇心與想象力、向往與熱愛,是以别人“肉眼”看不到的,他的“天眼”能看到。

人類世界在這一領域的研究,當然不隻是馬斯克Neuralink團隊一家。

兩年前,比爾·蓋茨和亞馬遜創始人傑夫·貝佐斯等投資的腦接機口公司Synchron,就已率先獲批進行了人體試驗。他們稱植入大腦的、類似于血管支架的微型裝置為“解鎖大腦的自然高速公路”。2021年12月,一位澳洲漸凍症患者,在植入腦機接口後,無需打字過程,成功發出了全世界第一條用意念生成的推文,譯成漢語是:“你好,世界!短推文。巨大的進步。”

不久前,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研究人員在《自然》雜志發表研究成果:他們引入了一種全新的、基于人工智能的算法,通過腦機接口,可以高精度捕捉到動物大腦的動态。他們讓50隻老鼠觀看一段30秒的電影片段,觀看9遍,然後用他們開發的一種新型人工智能工具,重建了老鼠所看到的内容,并可以預測下一個畫面,準确率高達95%。這不算“讀心”,但可算作“讀腦”吧!

在中國,多家機關也在這一“硬核”技術領域孜孜以求。5月4日,南開大學段峰教授領銜的團隊進行了一次成功的試驗,通過國産腦機接口讓猴子用意念實作取食,這成為全球首例:猴子雙手被綁住,想吃食物時産生了伸手的沖動,這個意念(腦電信号)操縱了機械臂,成功把食物送到了自己嘴裡。而與衆不同的是,其使用的“介入式”腦機接口,不用腦袋鑽孔,隻需把頸靜脈刺個小口,通過導管将裝置送入大腦運動皮層腦區的血管中,通過血管内壁采集腦電信号。

C

腦機接口技術,可用在醫療、教育領域,未來也有可能應用在軍事領域,甚至外太空領域,其科技價值和經濟價值都難以估量。中國電子技術标準化研究院公布的《腦機接口标準化白皮書2021》預測:腦機接口技術的潛在市場,很快将達數百億元。

有人甚至預測,腦機接口産業将火過處于人工智能風口的ChatGPT。

馬斯克曾談到,腦機接口技術在治療多種神經系統疾病方面有巨大潛能,但他更大的夢想,則是希望将來能開發一種可以實作人類與人工智能“共生”的裝置,這個就更厲害了。

馬斯克其實是挺擔心人工智能對人類的“威脅”的,創辦這個公司的“源動力”,就來自對人工智能未來發展的“恐懼”。他曾預測,在2025年之前,人工智能将超越人類,如果不能開發出“人腦連機”“人機互動”的技術,未來人工智能可能會像對待寵物一樣對待人類。

對于人工智能,蘋果公司CEO庫克倒是比較樂觀,早在2017年的第四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上,庫克在發表演講時稱:我擔心的是人類像機器一樣思考,不擔心機器像人類一樣思考;做事不能丢了人性,産品中要注入人性。

與一般的“非此即彼”不一樣,馬斯克的想法是:“人類不能戰勝人工智能,那就加入人工智能。”這是一種很先進的理念與思維。讓人腦與計算機融合,成為“半機械人”“準智能人”,讓人類與人工智能實作共生,甚至成為“現實超人”——這樣的馬斯克,你能不佩服嗎?

當然,那是難以準确想象的未來情景。有人給出一種最簡單的、形象的說法:“今後你用不着寒窗苦讀,就可以向大腦内直接灌輸任何知識;甚至可将你大腦中所思所想的任何東西,都儲存在雲盤裡,實作‘意識永生’。”

馬斯克的大腦,充滿着為人類創新的想法,借助新創的外部科技和機器,實作他的非凡目标。這就是“改變人類”的馬斯克。

“做這些事不是為了讓自己更加富有,我也沒有過奢靡的生活。”馬斯克曾經坦蕩地說,“做這些事情對未來很重要,人活着,必須要有鼓舞人心的事讓你銘記于心。”這讓我想起了中國教育家陶行知說過的話:“科學的使命,是要造福給人類社會,不造福給個人。”

科學的源泉,永不枯竭;科學的容量,永遠無限;科學的目标,永無止境。我們應該期待那一天的到來:“神經連接配接”真正成為“神連”——造福人類的“神連接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