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安市,解放路東、東街北并排有八條東西向道路,由南向北依次依次,分别稱為東路、東二路、東三路、東四路、東五路、東六路、東七路、東八路。

我來到這裡的原因是,這八條道路自最初規劃和建造以來,有着幾乎相同的經曆:
這八條路從東一路從西向東相連解放路,上建路、上秦路、尚愛路和順城東路北段的五條南北路被分為四段,形成了解放路、尚建路、上秦路、上柏路四個交叉口和最東邊城牆的一個丁十字路口。(東路、東二路、東三路因為愛路線北向南隻到東四路43中學大門是以沒有連接配接,上建路在人國樂園區棚戶區改造後,東新街到東五路之間轉彎變成步行街)。
在新中國成立前的抗日戰争期間,日本侵略者占領了我國大片地區,為了防止日本侵略者繼續侵略中國,當時的江主席國政府下令炸毀河南省花園口的黃河堤壩, 黃河爆裂,洪水肆虐,黃河全下遊成為浩瀚海洋,而電影《1942》在大饑荒後期,陝西向河南敞開大門,成為黃盤區人口最多的省份。無數難民沿着渤海鐵路到陝西省省會西安,逃輾後定居下來,慢慢形成了西安市附近的火車站和解放路地區,包括東8路,包括棚戶區,是以近百年來,東8路附近,幾乎每個人都在這個地區互相交流,都是用河南方言交流。
如果回到唐代,現在東八路跟其他七條路一樣:這個地方不在城裡!它隻是在外郭城,唐末漢後建成的城市完全郊區。
紅色區域大緻是唐朝到明朝西安市的紫色區域,大約是現在東八條路的位置
直到明朝建立後,西安市東北側的城牆才向東和向北擴大了約三分之一,東八路的現址在西安市内盤旋,大概有五六百年的曆史。
清朝時期,滿百姓進入西安城後沿鐘樓東,北面建牆,在西安市東北地區形成了供人民居住的全城,當時駐紮在該地區的八面旗兵也與其他七條道路一起被圈入城。
橙色線大緻是西安市東8号路的位置
1911年10月22日,西安作為武昌起義第二槍的打響城市,對武昌起義作出反應,在激烈的戰鬥中,城内大量建築物被毀、燒毀、旗民陣亡或流離失所,城市一片廢墟。1912年,滿城被陝西省政府下令拆除西城牆和南牆,滿城将不複存在。經過洗禮,這座城市淪為廢墟,城牆被拆除,這意味着西安三分之一的主城區需要重新規劃。
雖然當時的國民政府在原來的城市裡開放了崇字頭孝、孝、忠、信、禮、義、正、恪、恪八條東西向道路和上仁路用字頭等幾條南北走向的道路,但也搭建了很多房屋免費供人們居住,(現在東八路加上解放路西側的西8路大緻是解放路的西側中華民國的崇敬之路)而現在西邊的八路軍官所位于儲存至今的七聖人時期,因為在辛亥革命的過程中,城裡有很多人被殺,是以我們都覺得默默無聞, 在很長一段時間内,原來完整的城市地區沒有人願意居住。
直到1935年渤海鐵路在西安開通時,大批河南人來到西安是為了躲避戰争和災難,他們先是在城牆下定居,然後随着河南難民人數的不斷增加到西安,許多人在附近建起了避難所。同時,由于渤海鐵路和西安火車站的建成,正面向火車站的解放路(當時叫上仁路,火車站被建成中正路),是以解放路很快形成了西安乃至整個西北地區的商業中心,逐漸取代了昔日南元門地區的繁榮, 大量的河南難民也靠解放路和渤海鐵路賺錢,然後他們在東8路建房或者買了房産,是以直到現在,還有很多人依靠小企業和鐵路工作來繼承自己的祖傳生意,他們彼此之間的交流還在打河南腔。
西安解放後,火車站正對原來因為渤海鐵路開通西安,後來改成中正路上仁路改成現在的名字——解放路,解放路兩旁原來八條路與崇基頭從南向北改道,解放路依次東轉, 西一至八路。
1985年西安全面改革開放後,随着市場經濟的活躍,東八路和其他七條路一樣,開始有人拿出閑置的房子租給路人,或者給在西安市工作的人,是以直到現在,東八路上還有人租房謀生。
整個西安火車站和渤海鐵路沿線,包括東八路,可以說是記錄和積累了近世紀西安的發展和現代化程序,也見證了黃河的花園裂了那些民大河和 1942 年饑荒逃到西安那些奮力拼搏的人,與西安解放路 - 火車站, 民俗公園區乃至整個西安商業文化發展繁榮的故事。
要說不同隻是東8路,因為在八号的時候,原來的中正路以東的沖羞路按照順序從南到北進入現在的東8路。
出西安火車站,從解放門進入西安市沿解放路向南,左手邊是第二路以東,東邊是東八路(第一交叉口是順城北路東段,過去叫順城巷)。
解放路北側解放門和西安火車站
2010年建成前西安北客運站從西安到機場外,除了機場飛,火車站幾乎可以說是絕大多數人出國旅遊的唯一選擇,東8号路在很多人的意識中也是離開西安的最後一條街道。
雖然,過去西安火車站南邊的順城巷雖然靠近城牆的根部,但至少在我的印象中是遠離東8路熱鬧,因為順城巷在20世紀80年代改造後的城牆已經半街了, 加上火車站(南)廣場前面的城牆從火車站的擴建,一直到解放門的城牆連通,那段門已經開了很久,是以很多人覺得西安火車站直接與解放路相連。很多剛下火車到西安的人會覺得東8路是通往西安的第一條街,而絕大多數的公共汽車始發站和終點站幾乎都在東八路西口南北,南到北進出火車站的人上下車,公共汽車在東八路(和西八路)口上下車, 加上過去東八路前拆除改造的路邊沒有那麼寬闊的人行道,靠近馬路,兩邊都是一戶人家旁邊的店鋪。
我不記得東八路是九年還是零年改成一條從西到東的單行道,但在此之前東八路是一條東西向雙向的車道,餐館、商店和酒店在道路兩旁相鄰,出售包括玉石在内的小吃出售藍田, 臨沂石榴及各種具有陝西特色的紀念品等每天全街的路人和購物的人總是熙熙攘攘,有的人進店給親戚朋友一些特别的商品和紀念品,有的人餓着肚子吃東西或者買東西吃喝,有的人會在路上買一副紙牌過很久, 有些人在坐火車的過程中破破行李或拉杆箱會去東8路包店買一個新的零錢。
解放東路八段-上建路段由西向東拍攝
從解放路沿東八路向東,路南側除了靠計程車站搭建外,其他地方基本保持了幾十年前的樣子,路邊是敞開的低層房屋。
東八解放路以西的上建路-上建路東半部由西向東拍攝
道路的東北半部分是一堵白色的牆,周圍是拆除的空地,向東,遇到第一個交叉路口是上建路十字路口。
北面的十字路口是西安18道閘門之一
上建路十字東路北有一排兩層的外牆,大概在中間位置有一個東院社群服務站。
除東大院社群便利服務站外,東八路北側的所有商鋪均已開至東邊的下一個交彙處。
這一段路的南側也是一整排的店鋪,差別僅在上建路到上秦路之間,東八路南側的店鋪是開在後來建立的宇星巷區的大型高層樓下。
從解放路沿東八路向東,二路口也是上琴路十字路口,西南角是西園大廈
西北角是南洋飯店和南方飯店
東北角是馬英龍醫院
馬英龍醫院位于過去是陝西省軍區招待所(又稱81酒店),是一家自營機構,實行企業管理,建于20世紀50年代,隸屬于陝西省軍區後勤部,20世紀90年代改為陝西省軍區81酒店,一般附近的人都會稱得81酒店。
曾經的第81家酒店
以前有小翟軍區,陝西軍區和現在的差別是一個省級的詞,當時沒有高鐵和飛機,車廂也很差,火車是當時最友善甚至唯一可用的交通工具。當時,陝西省軍區就在小北門。陝西省軍區下轄市縣軍區廳往返省軍區辦公室如果當天不能買火車票需要在西安過夜,當時他們最友善的路就是步行到東8号路,住在西安火車站附近,陝西省軍區東8路飯店。過去,陝西省和西安地方軍的新兵一般都要在西安火車站坐火車,許多提前到達西安火車站的新兵和老兵,都會被安排到陝西省東八路招待所停留休息。
雖然西安後來建成了北客運站,很大一部分人不得不乘坐高鐵,但近年來我們仍然可以看到每年在火車站廣場排隊的無數新兵招募。
站在上建門的牆上,看看第81酒店(黃色玻璃屋頂)
2015年初冬,中央軍委改革工作會議在首都北京作出重大決定,徹底停止軍隊開展外資服務。
2016年2月,中央軍委釋出關于完全停止有償服務活動的通知,規定逐漸停止軍隊中所有有償服務活動大約需要三年時間。
訂單既出來又沉重。全軍、地方黨委和各級政府下達指令,各部隊從江海之濱向天山腳下,從長白山向萬泉河,一場大戰迅速展開。原來81家酒店于2017年下半年關閉,此前中央軍委關于軍隊全面停止有償服務的規定生效。
2014年5月,馬英龍醫院搬遷至原81酒店南醫院,租址為期15年,租約期滿後,馬英龍醫院租賃的省軍區東八路飯店南醫院将移交給榮民管理機構以及北方醫院。
沿東八路上琴路向東穿過,北半路和西半路是原來81酒店門面
在東半部和東邊的下一個十字路口(即上台路口)之間是皇城廣場的綠地。
沿着上秦路和東八路交叉口的南側,最西邊的邊緣是貝裡大廈前的小廣場。
百裡大廈樓下有速8酒店、7天連鎖酒店、西安新城申志豐診所和西安新城聯誼幼稚園。
這段路的最東端是前門開在上愛路和東八路的十字口,裝飾着老西安雅緻的門,寫着老西安老西安青年旅舍的三個字。
老西安青年旅舍沿東8路一側,除了種了一排老式的馬堆外,還有一些其他的石飾和盆栽植物,古色古香的屋檐下挂着一排紅燈籠。
東經上愛路交叉口,北面是魯南路的故城廣場,一路東至東八路,東至東八路,東庵北段的順城東路。
在上愛路綠地的東側,皇城廣場中間有一座四柱三門的古色古建築,上面寫着三個金字。
古色古香的建築南側是一條走道,東側從外面看大老似一排朝西的商店。
東邊有一個地下車庫入口和出口,再往東是門口一個高大的石獅的院子。
在道路的北側還有好幾個門口,有同一隻石獅,身高不止一個人。
繼續向東行駛至順城東路北段城牆根下,從朝陽門向南出城,向北向西可沿順城路北段的城牆根段從上秦門、上建門出城或一路出城。
1995年10月,當東八路新民村東群巷被拆除改建時,巷子裡的許多人還在一起拍一幅大圖。
1995年10月,東八路新民村東群巷
後來,這張照片成為新民村東群巷留下的最後記憶。
在西安城牆東北角,東八路東側曾經有一座興隆坊,東七八路之間有三條小巷,一條垂直。20世紀30年代,那些從河南逃到西安的興隆巷的人的祖先一直住在興隆坊,雖然祖籍在河南,也講河南語,但再也沒有回到河南。2007年夏天開始搬家,後來建造了現在的皇城廣場,現在興隆坊早已不複存在,在拆除中好拍下了這些珍貴的照片:
附近曾經的新民村、南北廣場巷、連恥辱巷面積較大,也都在當時的拆除範圍内。興隆坊當初名,現在我無法核實,但興隆巷的消失我可以肯定,與城市廣場的開發建設前的拆除是同一時間,拆除之後,曾經作為2008年西安市重點改造工程範圍内的興隆坊,隻有曆史記憶。
西安市東北角東八路臨時停車場在皇城廣場建設前20130523
曾經東八路南側的上愛路向東至東七路,即被稱為社會教育巷的非常不規則的巷子是興隆坊以西的一條胡同,但當時也因為拆遷才從東八路消失了。我對那條巷子還有印象,因為我以前有一個同學住在裡面,學校一直很好奇:那個地區是一堆河南人,然後覺得随便看誰說的是一對河南腔,但她說的國語很标準,後來才知道她的爺爺在社會教育巷工作後買了一個院子基地,後來從長安縣搬到了城市。
東8路南側上秦路西側,上建路東臨俞興巷區原本有兩條車道,東七路叫俞星東巷和禹興西巷,都因河南民族較為著名,1950年拓寬改造一次,後來建育興巷區時冀興東巷不存在, 後來大家都說玉興巷其實就是原來的宇星西巷。
東八路南曾有一個轉彎(一形)彎向東七路,東邊的不通勞車道不知道是否有人記得,因為我以前走的少,反正我沒特别記得當時在東八路的哪一段。
現在東八路北側東院社群服務站,很多人不知道東大院是怎麼來的,我在網上查了相關資訊,原來是解放路東邊,上琴路西邊,東六路北邊是東院牆根北邊, 昆中巷、玉興巷、勞巷居委會和省紡織科家委會合并為東院社群解放門。據說,以前從上建路西到解放路的東邊确實有一個大院子,我也聽過以前的學生說,東院曾經是一個大院子。
東八路北側至城牆根部,過去曾有一條玉武胡同,1950年因河南省省會鄭州市隔江相望,武夷縣名居居,1966年文化大革命期間改名為武胡同, 1972年文革結束後,恢複了原有的玉武胡同名稱。
東8号路北到城牆的根部過去有一個形狀的北新巷,我不記得是哪一段了。
現在,許多東八路一旦拆遷的住戶都已經安置在新家寺西北方向,北面二環以北的香河小區,聽說我曾經住在東八路拆遷後的學生家分好幾個套房, 曾經東八路的上台路東邊的棚戶區也變成了現在西安市據說是皇城廣場價格最高的城市廣場。
東七路皇城廣場營銷中心
現在回想一下東八路,2000年成群結隊的藍眼睛卷發,年齡一般不大,看來新疆人的盜竊團夥成群結隊,路邊為了騙錢多"架設了很多器官"等着你付錢的小販(尤其是那些賣玉石、手镯的)是的,隻要你走近, 他們拉着綁着魚絲的機器讓你跟着玉石掉到地上,他們走上前說你扔掉了玉石,你隻能打破金融災難,有多少人在東8路,解放路附近的玉店)除了這些,曾經東8路和附近的上琴路, 當時尚德路,有很多美容院,洗髮乳(踩在背上)招牌,店裡從來沒有理發師,而且每天24小時都有紅燈的小門面,現在也消失了。
20世紀90年代以來經過幾次大拆改改和火車站周邊環境的更新換代,從解放路到上秦路之間的東8路也改成單行道也順利了很多,過去的幽靈盜竊團夥不見了,被坑綁架的非法商人也沒了,沿街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隻有人們覺得整個東8路現在已經不再熱鬧了,路上的行人也很多。
從順城東路看東八路
好了,我在這裡講東八路,如果對東八路有更多的回憶和印象,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讓更多的人分享和交流。
我是黃坤,土生土長的西安人,"黃坤說西安"是我個人對西安的了解和了解,作為一個出生在西安的西安人,我計劃以"黃坤說西安"為主題,通過視訊和圖形兩種形式将西安的曆史文化和人們的生活方方面面,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更多的人了解西安, 對西安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
如果你想讓更多的西安記憶被更多的人記住,如果你想知道西安在哪裡,西安哪些方面比較感興趣或者有疑問,可以私信、留言給我。
黃坤說,西安感謝您的好評、轉發和關注!
參考:2018年5月15日,陝西省政府網站《陝西省第十三屆人大代表大會代表的建議意見》第666号《關于深化軍民融合建設和養老醫療養老服務中心建設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