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計算機的組成:系統總線

總線的基本概念

為什麼使用總線和什麼是總線

總線就是連接配接各個部件的資訊傳輸線,是各個部件共享的傳輸媒體.

在計算機中,有很多的裝置,如果每兩個裝置之間都要連接配接一條線來傳輸資料,那麼這些線就會很多而且複雜,而且相容性很不好,在主電路闆也放不下這麼多的線,是以就簡化出一條總結,比如下面的單總線

計算機的組成:系統總線

總線上的資訊傳遞:串行和并行(作用顧名思義)

計算機的組成:系統總線

但是單總線有很多缺點,

比如在一個時間内系統總線隻能一個程序進行傳輸資料,比如主存和裝置進行傳輸資料,那麼CPU就無法進行資料的傳輸進來,嚴重影響CPU的執行,

是以就更新為面向CPU的雙總線結構框圖

計算機的組成:系統總線

但是這樣主存還是得通過CPU和其他裝置進行資料的交接,

是以更新為以存儲器為中心的雙總線結構框圖

計算機的組成:系統總線

總線的分類

  1. 片内總線 :晶片内部 的總線
  2. 系統總線:計算機各部件之間 的資訊傳輸線

    又分為:

    資料總線 :雙向 與機器字長、存儲字長有關

    位址總線 :單向 與存儲位址、 I/O位址有關

    控制總線 :雙向,出:中斷請求、總線請求,入:存儲器讀、存儲器寫 總線允許、中斷确認

  3. 通信總線 :用于 計算機系統之間 或 計算機系統

    與其他系統(如控制儀表、移動通信等)之間的通信

總線特性及性能名額

總線實體實作

計算機的組成:系統總線

總線特性

  1. 機械特性:尺寸、形狀、管腳數 及 排列順序
  2. 電氣特性 :傳輸方向 和有效的 電平 範圍
  3. 功能特性 :每根傳輸線的功能: 位址 資料 控制
  4. 時間特性 :信号的 時序 關系

    總線的性能名額

  5. 總線寬度 :資料線 的根數
  6. 标準傳輸率: 每秒傳輸的最大位元組數(MBps)
  7. 時鐘同步/異步: 同步、不同步
  8. 總線複用 :位址線 與 資料線 複用
  9. 信号線數 :位址線、資料線和控制線的 總和
  10. 總線控制方式 :突發、自動、仲裁、邏輯、計數
  11. 其他名額 :負載能力

總線标準

計算機的組成:系統總線

總線的結構

單總線結構

計算機的組成:系統總線

改進:

雙總線結構

計算機的組成:系統總線

三總線結構

計算機的組成:系統總線

DMA是直接存儲器通路的縮寫

計算機的組成:系統總線

CPU從Cache裡面擷取指令,有個局部總線,CPU和主存之間有個系統總線,系統總線通過一個接口,将外部裝置都連接配接到擴充總線上,但是這樣就會影響外部裝置的通路

優化:

四總線結構

計算機的組成:系統總線

這四線的結構就有一個高速總線和一個低速的總線(擴充總線),高速總線連在高速總線上,低速總線連接配接在低速總線上

總線結構的例子

  1. 傳統微型機總線結構
  2. 計算機的組成:系統總線
  3. VL-BUS局部總線結構
  4. 計算機的組成:系統總線
  5. PCI 總線結構
  6. 計算機的組成:系統總線
  7. 多層 PCI 總線結構
  8. 計算機的組成:系統總線
  9. 需要連接配接的裝置很多,就使用多層PCI總線結構

總線控制

總線判優控制 **

根據是否能提出總線請求進行分類:

主裝置(子產品):對總線有控制權

從裝置(子產品):響應從主裝置發來的總線指令

總線判優控制分為:集中式和分布式**

集中式又分為:鍊式查詢 ,計數器定時查詢 ,獨立請求方式

鍊式查詢方式

工作過程如其名,多個i/o裝置在BR申請總線請求,總線控制裝置接收到請求後因為不知道那個裝置提出來的請求,是以在BG進行一個一個地查詢,如果找到第一個請求的裝置,就允許他進去總線忙,而占用總線.

這個方式缺點就是,後面的總線的請求可能無法申請總線的請求

計算機的組成:系統總線

計數器定時查詢方式

這個方式是在BR送出請求後,總線控制部件地電腦就進行計數,可以是從0開始計算,也可以是其他的數字開始計算,是以開始計算的數字靈活,當電腦的值是1的時候,就去編碼是1的裝置進行通路,查詢它是否發出總線請求,是的話就給它總線忙,

這個的缺點:就是裝置位址這條線的問題,比如有n個裝置,最少需要logn條線,是以線的條數多了很多

計算機的組成:系統總線

獨立請求方式

每一個裝置都有一個獨立的BR和BG,總線控制部件裡面有一個排隊器,對于每一個請求,排隊器對他們進行排隊,按排隊的順序進行通路

計算機的組成:系統總線

總線通信控制

目的 :解決通信雙方協調配合問題

總線傳輸周期 :

申請配置設定階段 :主子產品申請,總線仲裁決定

尋址階段 :主子產品向從子產品給出位址和指令

傳數階段 : 主子產品和從子產品 交換資料

結束階段 :主子產品 撤消有關資訊

總線通信的四種方式

同步通信 :由 統一時标 控制資料傳送

異步通信 :采用 應答方式 ,沒有公共時鐘标準

半同步通信 : 同步、異步結合

分離式通信 :充分 挖掘 系統 總線每個瞬間 的 潛力

同步式資料輸入

T1之前CPU給出位址信号,T2之前給出讀指令,T3之前給出資料信号

這裡的多個從子產品的時間都是統一的,雖然有些子產品的速度快,但是也得按照慢的子產品進行運作

計算機的組成:系統總線

同步式資料輸出

計算機的組成:系統總線

異步通信

不互鎖:這樣通訊不可靠

半互鎖:可能造成請求信号一直再請求

全互鎖:解決了前面出現的問題

計算機的組成:系統總線

半同步通信 ( 同步、異步 結合)

同步

發送方 : 用系統 時鐘前沿 發信号

接收方 : 用系統 時鐘後沿 判斷、識别

異步

允許不同速度的子產品和諧工作

增加一條 “等待”響應信号 WAIT

以輸入資料為例的半同步通信時序

計算機的組成:系統總線

半同步通信 (同步、異步 結合)例子

計算機的組成:系統總線
  1. 各子產品有權申請占用總線
  2. 采用同步方式通信,不等對方回答
  3. 各子產品準備資料時,不占用總線
  4. 總線被占用時,無空閑

    充分提高了總線的有效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