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警惕ERP項目被“中間商賺差價”

前段時間某買賣二手車的廣告特别火,裡面有一句話叫“沒有中間商賺差價”特别有說服力。同樣在做ERP項目的過程中也是要警惕各種“中間商”賺差價。

正常的ERP項目的都是甲方和乙方兩邊簽署合同合作實施,并不會有第三方參與。甲方負責提供場地,提需求,提供關鍵使用者和IT資源等等,乙方負責出顧問出技術。但是筆者見識過一個奇葩的ERP項目,被層層外包出去,被各種各樣的“中間商”賺了差價。

甲方企業最先是跟老闆認識的一個教授簽合約,将自己家的ERP項目全權轉包給他負責。這個教授據說在行業裡很有威信,把老闆和管理層忽悠得不得了,在老闆和其他高層的心中就跟神一樣。然後這位教授把這個項目再轉包給他參股的公司A,而這公司A實際上并不是做系統實施的,這家公司的老闆又将這個項目轉包給一家做ERP實施的公司。然後這個教授又找了一個團隊,在實施過程中替代甲方去跟實施團隊做需求對接,甲方稱這個團隊為甲方代表。

甲方——>教授——>公司A——>實施團隊;

甲方——>教授——>甲方代表;

就這樣這個項目轉了好幾手,從頭到尾這個ERP項目包括硬體、軟體以及實施費花了差不多四千多萬,而做出來的ERP系統隻是啟用了SD、MM、FI這三個子產品而已。基本上裡面的銷售和采購的單據都隻是走個過程,ERP系統最主要的功能大概就是做個财務賬,僅此而已。

在我看來,這個項目的規模按正常做項目費用最多最多也就兩千萬出頭,而這家企業硬生生給做到了四千萬。當我聽到這個金額的時候簡直要驚掉下巴了。中間各種盤剝和差價比整個項目的費用還要多。更可怕的是,因為實施團隊并不是直接跟甲方簽的合同,實施團隊的費用都是靠公司A給的,然後公司A的錢都是靠這個教授給的。 

在這個過程中,實施團隊隻會聽公司A和教授的話,他們才是金主,根本不會把甲方放在眼裡。甲方代表就更是奇葩的一個團隊存在了,自己還要先去了解企業的業務現狀和需求,再去跟實施團隊合作。因為甲方代表的金主實際上也是那個教授,是以這個過程中也不會把甲方放在眼裡。因為實施團隊和甲方代表某種意義上來說都是屬于同一個老闆,是以兩方坑壑一氣,對系統的功能和甲方的需求都是能忽悠就忽悠。

因為“中間商賺差價”的原因,真正給甲方代表和實施團隊的費用并不多,錢沒給夠,出的顧問品質也不高,對甲方關鍵使用者的訴求基本愛理不理,能推就推,甚至懶得解釋直接就建議使用者去跟ERP公司聯系讨論系統的改善。對甲方IT的要求也直接忽略,甚至投訴到高層,搞得甲方IT特别被動,根本無法起到監督作用。ERP系統标準表資料更是随意更改,開發不規範,Bug一大堆,配置資訊亂七八糟,整個實施過程并沒有完善的文檔記錄。顧問們每天九點多上班,也很少加班,有的時候都請假不來。 

ERP項目實施過程中甲方關鍵使用者幾乎沒有直接參與,跟實施團隊的對接都讓甲方代表給全權負責了。甲方内部的IT在實施過程中就更沒有發揮作用了,連系統都不讓碰,因為那個教授的關系,甲方IT被要求在系統上線之前不能對系統做随意更改,甚至還為此背了不少的鍋。 

後來系統上線了,主資料各種錯誤,開發的功能各種問題,關鍵使用者和IT都很崩潰。而這些實施團隊和甲方代表匆匆做了一下交接就拍拍屁股走人了。企業業務部主管和關鍵使用者都抱怨連天,覺得ERP系統怎麼這麼爛,還不如Excel友善。高層對ERP系統也相當不滿,覺得财務不好用,不如用友系統友善,可以随意修改資料。甲方IT很無奈:好好的ERP系統就這樣被玩壞了~ 

現在資訊如此發達,這個行業也越來越透明,ERP合作夥伴的公司可以信手拈來,上ERP系統根本就不需要去找什麼教授,信什麼行業專家。企業找兩三家實施公司過來做示範招标,兩方直接簽合同才是王道。讓那些所謂的“甲方代表”和“中間商”都滾粗吧,别讓企業花這種無謂的冤枉錢~

END

本文作者 | SAP夢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