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長城汽車發難比亞迪,看明白的人還不多

長城汽車發難比亞迪,看明白的人還不多

本文系基于公開資料撰寫,僅作為資訊交流之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1983年11月,比爾蓋茨在拉斯維加斯的一場經銷商會議上,釋出了自己的首次主題演講,主題是:計算機圖形界面——也就是日後風靡世界的windows。喬布斯對此相當憤怒,他認為這是微軟對蘋果Mac電腦圖形界面的盜用。 

在随後兩人的面對面對質中,一個注定将永恒經典的IT界名梗,在蓋茨刺耳的聲音中誕生了:“好了,史蒂夫,我覺得現在的情況更接近于這樣——我們都有個有錢的鄰居,叫施樂,我闖進他家準備偷電視機的時候,發現你把它盜走了”。 

圖形界面誕生于施樂。第一個發現了它潛在巨大價值的人是喬布斯。而最終發揚光大則是蓋茨。無論喬布斯當時如何憤怒,終究未能阻止曆史的程序。 

長城汽車昨日以“常溫油箱涉嫌廢氣超标”為由,向比亞迪發難,本質上,其實是想要改變一段曆史的進度:這次不是圖形界面,而是混動技術(比亞迪DMI VS長城DHT)這條賽道。 

所謂常溫油箱,抑或廢氣超标,概不是标靶的中心。混動才是。 

保定與深圳,是本土民營汽車兩個重鎮。魏建軍2013年塑造出哈佛H6銷量奇迹時,比亞迪還處于微末之中。除了李錄和芒格,還很少有人能看到十年之後的比亞迪,市值能(一度)頂破萬億。 

而十年之後的長城汽車,也很少有投資者會在那時預料到,竟要難望比亞迪項背了。 

在新能源車時代,長城汽車慢了,是不争事實。但能造出哈弗H6、坦克300這樣爆款精品的人,你要指望他安于天命,就像強迫喬布斯在Mac、皮克斯和iPod之後放棄對iPhone的追逐一樣——絕無可能。 

2023年,之于魏建軍和他的長城汽車,就像1997年,喬布斯重回蘋果:那一年,喬布斯即将用iMac作為船票,拿回屬于他的時代;這一年,魏建軍奪回自己時代的船票,則是DHT。 

今年1月,我們曾在《2023年新能源車的11個趨勢》報告中指出,2023年,PHEV(插電混動)增速仍将領先于BEV(純電)。其實在新能源車産業,很少有人注意這一點:PHEV已在不經覺間成為了一條超級賽道——2022年是國内PHEV爆發元年,增速達到167%,相較而言BEV增速為85%。 

截至目前,2023年表現最好的兩個本土新能源品牌,比亞迪和理想,實際都是被PHEV基本盤所支撐起來的。 

這不難了解: 

1、目前動力電池受性能和成本限制,BEV難以進入低價位車型價格段,強行進入要麼産品性能要打折,要麼成本難以控制; 

2、新能源車的基建配套仍不完善,充電仍難言便利、長途出行體驗差,是以油電混合仍是主流消費家庭在經濟性、便利性等多個次元考量下的合理選項。 

曼昆十大經濟學原理中的第一條:人們(消費者)面臨權衡取舍,說的就是這個邏輯。 

就在今年2月,我們還曾在《長城汽車2023兩個關鍵詞:混動,涅槃》報告中,最先分析指出:魏建軍将如何破局?答案是押注混動賽道。 

長城汽車的混動技術邏輯,以及混動賽道對于長城汽車的杠杠式戰略意義,我們已在上述報告中澄明,不複贅述。 

此時此刻隻需要補充的觀點是:看來,長城汽車已經為這場戰役備好了充足辎重,一封舉報信,預示着曾經的本土油車之王打響了卷土重來、回歸時代高桌的第一槍。 

站在長城的角度,這一槍的連鎖反應大約将是被這樣設定的:

1.一巧破千斤,随着媒體與輿論的發酵,長城汽車用比亞迪做背景闆重回新能源賽道聚光燈下。 

2.監管部門介入調查過程,比亞迪的自證(或改正)過程,也将是長城汽車混動車型的全面營銷攻勢過程。 

3.不出意外,我們将會在各個管道,逐漸看到很多關于不同混動技術優劣勢的分析内容,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将會在争論中學到真正的汽車專業知識。 

4.軍事家蔣百裡先生曾有論述:兩國戰争,不懼鲸吞,乃怕蠶食。長城汽車将在新能源賽道,以蠶食攻略,逐漸拿回座次,新的冀望随之曝光:通過電池、智能與整車三位一體拿回自己失去的時代。這不是我們的臆想,魏建軍一定是懂蔣百裡的,畢竟後者曾是1910年代中國最高軍事學府——保定軍校之校長。 

5.格局漸成,汽車賽道足夠大,容得下比亞迪和長城汽車。如果時間來得及,不妨大戰一場之後再惺惺相惜。 

這裡要特别提醒那些有吃瓜情節的新能源車企們:你們要小心了,勿要當個熱鬧看。曆史經驗告訴我們,巨頭打架,結果通常是後排的小弟們最終被打沒了。 

以上,無論這場戰役最終得失如何,筆者都樂于它的發生:從長遠看,一封舉報信輕如鴻毛,但正在崛起之中的中國新能源汽車工業,卻需要有屬于它的喬布斯與比爾蓋茨。

商業競争不是請客吃飯,一個産業的最終崛起決不是靠一團和氣。我們熱愛王傳福的堅韌,我們亦熱愛魏建軍的勇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