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深夜簡單聊聊國内企業級大資料基礎軟體開發商(星環科技-U)

作者:股市舞裡看花

鑒于大資料和資料庫領域比較複雜,公司作為國内A股第一家自研大資料基礎軟體上市公司 $星環科技-U(SH688031)$ ,今天就蜻蜓點水聊一下公司情況。自成立以來,公司專注于大資料與雲基礎平台、分布式關系型資料庫、資料開發與智能分析工具等基礎軟體領域研發,堅持核心技術自主研發和創新突破。該領域具有技術壁壘高、研發周期長、研發投入大等特點,公司相應進行了大量的研發投入,在技術研發及技術産業化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資源和成本。

從主營業務來來看,公司是一家企業級大資料基礎軟體開發商,圍繞資料的內建、存儲、治理、模組化、分析、挖掘和流通等資料全生命周期提供基礎軟體及服務,已形成大資料與雲基礎平台、分布式關系型資料庫、資料開發與智能分析工具的軟體産品矩陣,支撐客戶及合作夥伴開發資料應用系統和業務應用系統,助力客戶實作數字化轉型。公司基礎軟體産品包括三類,分别為大資料與雲基礎平台軟體(TDH 和TDC)、分布式關系型資料庫(ArgoDB 和KunDB)、資料開發與智能分析工具(TDS 和Sophon)。公司基礎軟體産品主要以軟體産品授權的方式傳遞,也可以軟硬一體産品形式傳遞,并根據項目需求配套提供相關的技術服務。

深夜簡單聊聊國内企業級大資料基礎軟體開發商(星環科技-U)

從公司自己介紹來看,公司已經做得非常全面了,相當于:Oracle(DB2) + SAS + 雲平台。這在過去十多年是不可想象得的,大資料和雲平台基礎軟體業務,特别是分布式關系型資料庫這塊屬于資料庫底層技術,技術壁壘是非常高的,過去十多年, Oracle,IBM DB2,和微軟的 SQL Server 等長期占領國内市場。是以我認為,公司是有非常不錯的資料領域核心技術和儲備的。

深夜簡單聊聊國内企業級大資料基礎軟體開發商(星環科技-U)

鑒于大資料和資料庫對于一般人來說了解起來還是比較複雜,我還是先來科普一下最近幾十年的發展,根據公司招股說明書我們可以大緻看到傳統集中式軟體棧向新興分布式軟體棧演進趨勢非常明顯,分為三個階段發展:

深夜簡單聊聊國内企業級大資料基礎軟體開發商(星環科技-U)

第一個發展階段:關系型資料庫技術出現在20 世紀70 年代,經過二十餘年的發展,到90 年代已經成熟。市場上具有代表性的集中式架構關系型資料庫産品包括 Oracle、IBM DB2 以及 微軟 SQLServer 等。我相信做過軟體開發的朋友都再熟悉不過了。

第二個發展階段:2000 年以來,随着網際網路和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展,需要處理的資料量更大、類型更豐富、速度要求更快,傳統集中式計算架構已無法适應資料海量、異構、多源等特點,在部署的擴充性、容錯性、經濟性、靈活性等方面有一定局限性。谷歌于2003 年-2006 年間的三篇論文奠定了分布式存儲和計算的基礎,而後行業從業者基于以上理論建立了Hadoop、Spark 等大資料分布式系統架構,并交由Apache 軟體基金會托管;2009年,在Johan Oskarsson 開源分布式資料庫的讨論中,來自Rackspace 的Eric Evans 重提NoSQL 概念,用以指代非關系型的分布式資料存儲系統。針對于不同的場景,分别産生了圖資料庫、搜尋引擎、文檔資料庫、鍵值資料庫等NoSQL 資料庫,代表性NoSQL資料庫提供商包括MongoDB、Elastic 等。這樣給國内廠商帶來了曆史級别的機遇,但是還僅僅是開始探索階段。

第三個發展階段:2010 年以來,随着數字化轉型的逐漸深化,快速變化的業務場景呈現了複雜化、多樣化的态勢。複雜的業務場景往往需要使用多種資料模型,以及資料模型間的融合。由于結構化資料和非結構化資料通常以不同的格式和模式存儲,單模型資料庫雖然優化了資料存儲和處理,卻難以滿足日趨增長的、多樣的業務場景需求。當同一業務需要用到不同類型資料的時候,受限于單模型資料庫的處理能力,客戶往往需要部署多個互相獨立的單模型資料庫,在對不同模型資料進行聯合處理的時候,需要對資料進行搬遷或融合,導緻架構複雜度高、開發成本高、運維成本高以及資料處理效率低。由此,催生了從單一資料管理系統到融合型、多模型資料管理系統的技術需求。

此外,随着雲計算技術的大規模應用,傳統各類軟體産品都開始由獨立部署模式向雲服務模式轉變。其中資料庫作為資訊系統核心軟體,逐漸附加雲化能力形成雲原生資料庫,以服務的形式對外提供技術支撐。雲原生資料庫按照部署方式可以分為公有雲部署和私有雲部署。相比公有雲部署下的雲資料庫,私有雲模式更加關注資訊安全,能夠實作對資料安全性和服務品質最有效控制,僅限于企業員工和取得授權的合作夥伴使用。

多模型、資料庫雲原生相關技術已經成為資訊産業的未來發展方向,促使大資料軟體進一步革新,規模呈現快速增長趨勢,代表性企業如 Snowflake、AWS 等。相較于國内外的現狀,私有雲在面向國計民生的相關行業更受客戶歡迎,面向私有雲模式的雲原生資料庫預計在未來将獲得快速增長。随着技術不斷成熟,分布式架構将逐漸成為主流。自底向上,傳統的集中式資源管理排程逐漸向基于雲原生技術的分布式統一資源管理平台發展;資料管理軟體技術架構也會因為計算模式的轉變發生重大變革,傳統的集中式資料庫逐漸向分布式、多模型資料庫發展;傳統資料分析軟體逐漸向新型的分布式資料開發和智能分析軟體發展。這樣國内網際網路行業、金融電信等海量資料的出現,像國内科技和網際網路巨頭 如 $阿裡巴巴(BABA)$ 阿裡雲,華為雲,$騰訊控股(00700)$ 騰訊雲就是在這個經濟周期起來了,并抓住了大資料曆史級别的機會。

好了,科普了資料庫的發展,其實是由關系型資料庫逐漸衍生到大資料基礎軟體和應用的。我想我們大多數人,特别中年一代還是停留在第二階段。然而公司拒絕開源軟體自主研發關系型資料庫,同時大力研發大資料基礎軟體和應用,未來随着信創的發酵,公司逐漸幫客戶進行資料領域國産替代,中遠期非常符合國家基礎軟體國産替代政策,公司産品和服務作為資本市場的話題也有了持續發酵的可能性,這個我認為是公司具備核心投資價值非常重要的一點。

下面來看一下政策和行業機會,目前,中國大資料軟體領域處于發展的曆史機遇期,大陸高度重視大資料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實施國家大資料戰略”,國務院印發的《促進大資料發展行動綱要》指出,建立安全可信的大資料技術體系是推進大資料産業基礎研究和核心技術攻關的重要目标。“十四五”規劃和2035 年遠景目标綱要提出,培育壯大人工智能、大資料等新興數字産業,充分發揮海量資料和豐富應用場景優勢,促進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賦能傳統産業轉型更新,催生新産業新業态新模式,壯大經濟發展新引擎,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全球新一代資訊産業處于加速變革期,大資料相關底層技術處于創新突破期,國内市場需求處于爆發期,為國内基礎軟體廠商帶來明确的增長機遇。同時,随着國内基礎軟體人才的不斷增加,在應對新一代場景,不斷積累技術經驗過程中,國内已形成具備自主研發實力且能與國外廠商競争的基礎軟體廠商,并開始實作規模産業化落地。

同時,自 “新基建” 在2018 年12 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被首次提出以來,中央和各地政府已經密集部署了一系列圍繞“新基建”建設的方針和政策。2020 年4 月,國家發改委明确了“新基建”是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資訊網絡為基礎,面向高品質發展需要,提供數字轉型、智能更新、融合創新等服務的基礎設施體系。未來新興産業及數字經濟的發展将更依賴于資料資源,資料基礎設施建設也是支撐5G、資料中心、工業網際網路等新一代資訊技術基礎設施的基礎,是以大資料是“新基建”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将推進大資料底層軟體等核心國産軟體的快速發展。

近年來,國家層面的積極政策為大資料行業的快速發展營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企業和政府大力推動數字化轉型,旨在實作企業營運和社會治理的效率提升。随着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援以及國内客戶越來越重視資料與資訊安全,國産替代成為基礎軟體發展的重要機遇。但是公司面臨下遊客戶資訊系統環境多樣、國産大資料生态有待完善、人才短缺等障礙,同時國産廠商在資料管理軟體起步相對較晚,産品在市場推廣方面仍需要一定的時間。資料作為跟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一樣的生産要素,随着數字化轉型的深入推進,地位愈發凸顯。政府和企業持續加大在IT産品和服務方面的投入,以滿足日益增長的業務數字化需求,大資料行業作為企業及政府數字化轉型的關鍵基礎軟體,有望受數字化轉型趨勢的推動而帶來重大發展機遇。綜上,我們認為公司未來是受益數字化轉型和信創的核心标的,公司未來面臨曆史性機遇。隻要産品做得好,就會逐漸國産替代,市場都會持續擴容。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公司的産品和應用:公司具體主要提供兩大類的産品和服務:第一類是大資料基礎軟體業務,包含基礎軟體産品和技術服務;第二類是應用與解決方案,主要針對大資料應用場景,提供大資料存儲、處理以及分析等相關場景下的咨詢及定制開發等服務的解決方案;除上述兩類業務以外,公司根據客戶及項目需求銷售少量第三方軟體、硬體等其他業務。

公司的軟體産品化程度較高,可以在不同行業實作廣泛布局和快速複制。公司産品具備長期穩定的潛在需求,已在金融、政府、能源、交通、制造業等衆多主要國民經濟支柱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公司已累計超過1,000 家終端使用者,且産品已落地以下知名機構或其主要分支機構,金融行業包括中國銀行、浦發銀行、浙江農村商業聯合銀行等,政府領域包括上海市大資料中心等,能源行業包括中國石油、南方電網等,交通行業包括中國郵政集團、鄭州地鐵等,制造業包括湖南中煙等。

深夜簡單聊聊國内企業級大資料基礎軟體開發商(星環科技-U)
深夜簡單聊聊國内企業級大資料基礎軟體開發商(星環科技-U)

公司營業收入主要分布在金融、政府、能源、電信、交通等領域。其中,來源于金融行業的收入保持增長趨勢,是公司産品應用的重要領域。

深夜簡單聊聊國内企業級大資料基礎軟體開發商(星環科技-U)

從前5大客戶來看,集中度偏低,公司金融領域大客戶還較少, 這也是需要公司未來持續努力的,未來公司在金融領域的拓展,也是我們投資者非常看重的一個要點。

招股說明書介紹到,大資料行業主要解決大資料的存儲、處理、分析和價值發現等問題,實作大資料的業務價值。從産品和服務來看,大資料市場産品和服務包括三個主要部分,即大資料硬體、大資料軟體、大資料專業服務。

深夜簡單聊聊國内企業級大資料基礎軟體開發商(星環科技-U)

其中,大資料軟體部分按照産品功能的不同可以被分為:大資料管理平台、資料應用中間件、資料智能分析工具、大資料應用四個部分。

深夜簡單聊聊國内企業級大資料基礎軟體開發商(星環科技-U)

從公司産品情況來看,公司幾乎囊括了大資料服務的全部産品和服務,這也是國内走自研道路的公司非常難能可貴的。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公司主營業務近幾年銷售情況,

深夜簡單聊聊國内企業級大資料基礎軟體開發商(星環科技-U)

其實從公司按照産品營收占比來看,還是大資料與雲基礎軟體業務占比高,而分布式關系型資料庫軟體業務2021年才1,300多萬元,這個我個人認為是公司未來真正國産替代需要突破核心的點。未來該闆塊營收增速非常值得我們關注。

深夜簡單聊聊國内企業級大資料基礎軟體開發商(星環科技-U)

個人了解關系型資料庫軟體(包括交易型和分析型)技術壁壘是非常高的,也是最底層的資料庫。我們知道最近二十多年以來,Oracle和IBM DB2,包括弱一點的SQL Server等關系型資料庫長期霸占了絕對的市場佔有率,特别是金融(銀行)等領域,尤其是一些大行,非 Oracle,DB2 不用,最近幾年以來,慢慢開始滲透阿裡資料庫,華為資料庫。目前公司大資料與雲基礎平台軟體(TDH 和TDC)對Oracle PL/SQL,以及各類SQL語音相容性很好,為公司赢得了不錯的市場佔有率,很多項目遷移起來也相對友善。從公司公開交流情況來看,目前公司在城商行和農商行全套軟體産品和應用解決方案較多(由于IT部門人員和能力的限制,這類客戶更多是偏向交鑰匙工程),然而在大行應用較少,我個人認為一來大行IT人員衆多,能力強;二來大行資料量大,而且客戶交易等核心重要資料每時每刻都在持續更新,資料遷移本來就非常困難,考慮到不同資料庫語言相容性問題,各巨頭資料庫底層邏輯又不一樣,實作方式自然不一樣,有些甚至需要修改資料庫底層邏輯,這是一個研發人員非常非常頭疼的問題,遷移風險非常大,這需要一個比較長的過程;三來市場認為:公司分布式關系型資料庫(ArgoDB 分析型 和KunDB 交易型)目前市場競争力還是偏弱了一些,應該說公司未來這兩個關系型資料庫能否做好,大行或者資料量大的行業客戶能否深度認可(個人認為電信和能源行業資料安全性相對低一些,是一個比較好的切入口),決定了能否PK阿裡,華為等大的競争對手,甚至完全替代掉 Oracle 和 DB2 在客戶的核心地位,完成底層資料庫國産替代,實作數字領域完全自主的最終目标,當然這也是我們中長期價值投資者最看重的點。接下來我們來看看資料庫管理系統市場競争格局(來自公司招股說明書):

深夜簡單聊聊國内企業級大資料基礎軟體開發商(星環科技-U)

正如剛才聊的,在資料庫領域,Oracle、IBM 等國外廠商憑借先發優勢在資料庫市場中占據了有利地位。2019 年大陸的資料庫管理系統市場仍以Oracle、IBM、微軟等國外品牌為主導。公司在這塊市占率還是比較低的,作為價值投資者我們會非常看重這塊業務,因為資料庫管理軟體是資料的底層核心所在,如果它可靠穩定了,大資料基礎軟體業務也會跟着發力,是以我們後續會持續關注公司該闆塊市占率和産品疊代更新情況。

我們再來看看中國大資料平台軟體市場佔有率,根據IDC 報告,2021 年上半年,公司在中國大資料平台軟體的市場佔有率排名第七。各廠商的市場占有率如下:

深夜簡單聊聊國内企業級大資料基礎軟體開發商(星環科技-U)

從上圖來看,總體來說,華為和阿裡霸占了近 36%市場佔有率,其次是亞馬遜雲和騰訊雲,浪潮集團。我們可以看到,公司市占率偏低隻有1.3%,在大資料平台軟體領域,公司面對的是國内科技巨頭和網際網路巨頭的直面競争。大資料市場國内競争對手的領先,這得益于随着資料量的快速積累以及非結構化資料類型增加,傳統資料庫難以解決大資料“4V”問題。資料處理需求的變化推動了資料管理軟體技術的變革,帶動了以分布式技術為主的大資料管理平台軟體快速發展,并在大資料場景中正逐漸替代傳統資料庫。外資研發中心在海外,和國内大客戶溝通和交流較少,自然慢慢跟不上了。公司在大資料平台軟體闆塊未來相關客戶和具體應用,營收的增速值得我們中長期持續關注。公司管理層多是從英特爾資料中心部門出來,多年從事資料領域,未來能否真正把産品做好,争取到更多的市場佔有率值得期待。

總結一下,公司是國内A股首家企業級大資料基礎軟體供應商,自主研發,拒絕開源(我了解是公司前期吸收了一部分開源軟體核心技術,然後再自主研發,未來不依賴開源軟體),進而為未來規避了開源軟體的風險(目前 阿裡,華為對開源支援力度較大,相對比較依賴開源軟體),也算是一家大資料整套産品,服務和解決方案核心标的。同時,公司産品不斷疊代更新,我認為公司交易型資料庫KunDB 和分析型資料庫 ArgoDB産品能否做好,在大行完全替代Oracle 和 IBM DB2,擷取更多市場佔有率立下标杆項目将會是公司未來的核心看點。其次,公司大資料和基礎雲平台軟體業務2021年營收1.46億,公司在這個闆塊業務能否做好,市場佔有率能否逐漸提升(僅大資料平台軟體業務2021年上半年占比 1.3%)很大情況下決定公司未來某一時點扭虧為盈,做大營收和利潤,為公司帶來良好的盈利能力也非常重要。

好了,今天晚上就聊這麼多了,鑒于大資料行業的複雜性怕大家了解起來有難度說得有點多。目前公司科創闆,仍然虧損狀态,到今天收盤123億市值,距離發行價已經一倍有餘,最近大盤藍籌持續走強,中小市值标的承壓,大家謹慎追高。鑒于公司未來信創核心受益标的,2023和2024年将會是信創落地高峰期。公司經營情況:包括産品市場競争力,大客戶标杆項目,市場佔有率的提升值得我們持續關注和重點跟蹤。以上僅代表我個人觀點,歡迎大家後續多多交流公司與行業。

個人聲明:該文章為 2022.12.6 本人雪球号首發文章,大家閱讀時一定要注意時間差。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