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Oracle之分頁查詢

Oracle之分頁查詢

Oracle的分頁查詢語句基本上可以按照本文給出的格式來進行套用。

分頁查詢格式:

SELECT * FROM ( SELECT A.*, ROWNUM RN

FROM (SELECT * FROM TABLE_NAME) A WHERE ROWNUM <= 40 ) WHERE RN >= 21

其中最内層的查詢SELECT * FROM TABLE_NAME表示不進行翻頁的原始查詢語句。ROWNUM <= 40和RN >= 21控制分頁查詢的每頁的範圍。

上面給出的這個分頁查詢語句,在大多數情況擁有較高的效率。分頁的目的就是控制輸出結果集大小,将結果盡快的傳回。在上面的分頁查詢語句中,這種考慮主要展現在WHERE ROWNUM <= 40這句上。

選擇第21到40條記錄存在兩種方法,一種是上面例子中展示的在查詢的第二層通過ROWNUM <= 40來控制最大值,在查詢的最外層控制最小值。而另一種方式是去掉查詢第二層的WHERE ROWNUM <= 40語句,在查詢的最外層控制分頁的最小值和最大值。這是,查詢語句如下:

SELECT * FROM ( SELECT A.*, ROWNUM RN

FROM (SELECT * FROM TABLE_NAME) A ) WHERE RN BETWEEN 21 AND 40

對比這兩種寫法,絕大多數的情況下,第一個查詢的效率比第二個高得多。

這是由于CBO優化模式下,Oracle可以将外層的查詢條件推到内層查詢中,以提高内層查詢的執行效率。對于第一個查詢語句,第二層的查詢條件WHERE ROWNUM <= 40就可以被Oracle推入到内層查詢中,這樣Oracle查詢的結果一旦超過了ROWNUM限制條件,就終止查詢将結果傳回了。

而第二個查詢語句,由于查詢條件BETWEEN 21 AND 40是存在于查詢的第三層,而Oracle無法将第三層的查詢條件推到最内層(即使推到最内層也沒有意義,因為最内層查詢不知道RN代表什麼)。是以,對于第二個查詢語句,Oracle最内層傳回給中間層的是所有滿足條件的資料,而中間層傳回給最外層的也是所有資料。資料的過濾在最外層完成,顯然這個效率要比第一個查詢低得多。

上面分析的查詢不僅僅是針對單表的簡單查詢,對于最内層查詢是複雜的多表聯合查詢或最内層查詢包含排序的情況一樣有效。

這裡就不對包含排序的查詢進行說明了,下一篇文章會通過例子來詳細說明。下面簡單讨論一下多表聯合的情況。對于最常見的等值表連接配接查詢,CBO一般可能會采用兩種連接配接方式NESTED LOOP和HASH JOIN(MERGE JOIN效率比HASH JOIN效率低,一般CBO不會考慮)。在這裡,由于使用了分頁,是以指定了一個傳回的最大記錄數,NESTED LOOP在傳回記錄數超過最大值時可以馬上停止并将結果傳回給中間層,而HASH JOIN必須處理完所有結果集(MERGE JOIN也是)。那麼在大部分的情況下,對于分頁查詢選擇NESTED LOOP作為查詢的連接配接方法具有較高的效率(分頁查詢的時候絕大部分的情況是查詢前幾頁的資料,越靠後面的頁數通路幾率越小)。

是以,如果不介意在系統中使用HINT的話,可以将分頁的查詢語句改寫為:

SELECT /*+ FIRST_ROWS */ * FROM ( SELECT A.*, ROWNUM RN FROM (SELECT * FROM TABLE_NAME) A WHERE ROWNUM <= 40 ) WHERE RN >= 21

oracle分頁查找時,start與size在ibatis中的設定

使用oracle + ibatis進行資料分頁查找時,對傳入的參數start與size,進行如下查找語句

select * from

(select t.*, romnum rn from

(select * from user

where score > #score#

order by $orderby$

) t

where rownum <= #start# + #size# )

where rn > #start#在資料量較少時,以上語句沒有問題,但是在達到500w+資料量時,就會發生急劇的性能下降,經過測試,發現應該改為以下的語句,就可以避免,在千萬資料以上仍可以在百毫秒得出結果

select * from

(select t.*, romnum rn from

(select * from user

where score > #score#

order by $orderby$

) t

where rownum <= $start$ + $end$ )

where rn > #st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