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商業智能推進中國企業數字化程序

  商業智能報告對于企業有何作用與意義?

  經過幾年的積累,大部分大中型企業已建立了比較完善的OA、ERP等資訊化基礎系統。

  IT系統運作了一段時間之後,積累的資料越來越多,其中包括來自業務系統的訂單、庫存、交易賬目、客戶和供應商等,來自企業所處行業和競争對手的資料以及來自企業所處的其他外部環境中的各種資料。

  如何使分散、獨立存在的海量資料變成有價值的資訊,使業務人員、管理者能夠充分掌握、利用這些資訊,并且輔助決策,就是BI主要解決的問題。

  此前,傳統的報表系統像大家熟悉的Excel、水晶報表等都已經被廣泛使用。但是,随着資料的增多、需求的提高,傳統報表系統面臨的挑戰也越來越多。

  一是密密麻麻的表格堆砌了大量資料,到底有多少業務人員仔細看每一個資料?這些資料代表了什麼資訊、什麼趨勢?而且,級别越高的上司,越需要簡明的資訊。董事長最關心哪些資訊?如何快速、高效地找出他最關心的資料?二是定制好的報表過于死闆。

  例如,我們可以在一張表中列出不同地區、不同産品的銷量,另一張表中列出不同地區、不同年齡段顧客的銷量。但是,這兩張表無法回答互動式問題,而業務問題經常需要多個角度的互動分析。

  三是報表系統列出的往往是表面資料資訊,但是海量資料深處潛在含有哪些規則呢?比如,什麼客戶對我們價值最大,産品之間互相關聯的程度如何?越是深層的規則,對于決策支援的價值越大,但是也越難挖掘出來。

  随着時代的發展和企業精細化、科學化管理需求的增加,傳統報表系統已經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業務需求,商業智能報告資料分析和資料挖掘的時代來臨。

  在數聚看來,商業智能報告能夠輔助的業務經營決策既可以是操作層的,也可以是戰術層和戰略層的決策。在BI系統裡面,使用者可以實作橫向關聯和縱深挖掘,你可以一直往深鑽取,也可以從多個層面來獲得,通過不同的組合方式獲得決策的資料支援。

  比如,在BI系統的子產品裡面,财務主題對營業收入、營業成本、利潤總額、償債能力、總資産報酬率等都有詳細的分析,而且可以一直延伸下去,商業智能報告分别從收入、成本、資産結構來分析公司的營運狀況。

  在商業智能報告總裁子產品裡面,上司最關心的營業收入、利潤總額、産量、銷售量和銷售單價,以及各個月度的應收賬款和預算名額完成情況等被一一列出。上司可以通過選擇不同公司的不同年度檢視相應名額值,或穿透到該公司的明細資料檢視詳細的資訊。

  值得注意的是,商業智能報告資料分析和資料挖掘系統的目的是帶給我們更多的決策支援價值,并不是取代資料報表。報表系統依然有其不可取代的優勢,并且将會長期與商業智能報告資料分析、挖掘系統一起并存下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