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AC-DMIS 5.3 動态點

AC-DMIS 5.3 動态點

功能:通過手動采點,在模型上自動找與測點最近的模型上的理論點作為測量點的名義值,并用該理論點的矢量方向進行測頭補償。

界面介紹:

點選“CAD系統”下的“動态點”選項,則彈出 如(圖1)所示的界面。

AC-DMIS 5.3 動态點

“DX,DY,DZ,DL”為實測與理論坐标值相比所得實際偏內插補點。DX,DY,DZ,DL随采點狀态随時更新。

“元素名稱”使用預設名稱或者自定義動态點的名稱。

“最大允許偏差”為根據實測值在模型上搜尋理論值的一個搜尋範圍,若實測值與理論值之間的偏內插補點大于輸入的數值,則與實測值對應的名義值将不能 被搜尋到,這是軟體會提示“坐标系不正确或采點誤差較大”。

“厚度”厚度補償時補償名義值。

“選擇投影區域”指定測點在模型上讀取名義值的投影區域位置。使用時在測點前先選擇它再選擇“選擇面”在模型上拾取投影面或先選擇“選擇面”在模型上拾取投影面後再選擇它。不選擇它,軟體自動選擇投影 區域。

“公差”設定公差輸出選項。

“全屏”是CAD視窗全屏顯示。

操作:

1.導入CAD模型,建立與CAD模型相統一的工件坐标系,點選“CAD系統”中的“動态點”,彈出如(圖2)對話框:

AC-DMIS 5.3 動态點

2.設定公差。點選“公差”彈出如(圖3)對話框,設定完公差輸出和标簽後點選“退出”。

AC-DMIS 5.3 動态點

3.設定最大允許偏差。如果在測量中偏內插補點超過最大允許偏差,會出現如(圖4)提示:

AC-DMIS 5.3 動态點

4.設定好偏置後用操縱杆手動在工件上采點,動态點界面中顯示實測與理論之間的偏內插補點,元素名稱中顯示對應的動态點名稱,同時這個點的位置和矢量方向也在模型上顯示出來如(圖5),同時在測量結果區中生成動态點結果如 (圖6);并在樹型編輯器中生成動态點的程式如(圖7)。

AC-DMIS 5.3 動态點
AC-DMIS 5.3 動态點

5.采完點後點選“退出”,退出動态點界面。

“選擇投影區域”說明:

薄壁件測量時,由于工件變形較大,在使用動态點測量時,自動在模型上找到的名義值位置有可能找錯,如(圖8)上表面的點(點-3)的實際位置與下表面的位置最近,在找名義值時會找到下表面,這時需要使用“選擇投影區域”功能指定找名義值的面進行測量。在動态點測量時在模型上會顯示一個紅色箭頭,訓示找到的名義值的位置和矢量方向,可根據紅色箭頭判斷測量是否正确和名義值是否正确。

AC-DMIS 5.3 動态點

“選擇投影區域”操作:

1.滑鼠左鍵點選動态點界面的“選擇投影區域”,選項前打上勾。 如(圖9)

AC-DMIS 5.3 動态點

3.在模型上滑鼠左鍵點選要測量的面,選中的面以高亮度(黃色)顯示。 如(圖10)

AC-DMIS 5.3 動态點

4.在工件對應面上測量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