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智慧車載加速疊代:一場關于使用者與資料控制權的争奪戰

21世紀初的國内汽車市場,幾乎沒有智能網聯這個概念。大部分車的内飾,除了一些必要的開關、CD碟/收音機等多媒體功能之外,就沒有其他的花樣。而且,每個功能區域大多是由不同的供應商來提供的,是以車内的空調控制區、CD碟區域、點煙區等還都是一塊一塊的,顯得很呆闆。

而如今尺寸越來越大的中控屏,再到HUD技術,車企似乎想盡辦法講各種智能黑科技加入到中控上。直到現在,**中控已經成為了當今消費者購車的關鍵因素之一。**車載中控僅有“高顔值”還不夠,中控搭載的軟體才是留住使用者的核心,車載軟體作為“人車互動”的重要接口,有望随着智能化浪潮加速疊代。

智慧車載加速疊代:一場關于使用者與資料控制權的争奪戰

那數字化時代下車聯網該何去何從?在找到答案前,我們不妨看看目前車企們所面臨的問題與困難。

數字化時代下車企的困境

1、裝置系統差異大,應用适配成本高

汽車對比手機疊代周期較長,車載裝置軟硬體、系統屬性差異大,同一個應用需根據不同車載裝置進行二次改造,适配及開發成本過高。

2、系統資源占用高,難以支撐豐富服務

本身傳統車載裝置的記憶體小,難以支撐大量應用,所提供的内容和服務受到限制,同時也無法支援雲端更新,容易給車機造成負擔。

3、車載應用缺乏标準,場景引入成本高

傳統車載裝置難以提供标準化、數字化的第三方場景入駐流程,對于第三方合作方的吸引力也較弱,再加之難以對第三方應用場景實作動态管理。

4、資料互動難度高,形成資訊孤島

傳統車載裝置上的應用資料難以和手機實時同步互動,容易造成資料資訊孤島,資料無法及時同步,使用者的體驗度較差。

車載小程式打造開放生态

針對以上痛點,小程式因其即用即走的特點,是目前與駕車場景最為貼合的應用,是以圍繞車場景為使用者提供從出行到生活的各類智慧服務的車載小程式逐漸立于發展風口。小程式恰好能很好的解決以上問題,車企可以通過小程式容器技術結合車輛和硬體系統,低成本搭建一套屬于自己的車聯生态。

車企建構自己的數字生态,引入數字場景的合作夥伴,更好的服務自己的客戶:通過汽車的車載螢幕作為入口,引入豐富第三方内容服務自己的消費者使用者群體,甚至從第三方獲得管道分成。或者車企作為内容或服務提供者,将自己的内容與服務通過車載螢幕觸達消費者。

智慧車載加速疊代:一場關于使用者與資料控制權的争奪戰

車企不願丢失控制權進入車聯網

其實各網際網路公司早也紛紛投入車載小程式,基于自身對車聯網的了解開發車載小程式,例如百度Apollo車載小程式、騰訊車載小程式、阿裡巴巴Alios車載小程式。但是他們更多是作為生态的建立者和标準制定者,車企需要在他們的生态規則下進行使用,使用者資料、資訊安全、營運政策都會受到極大的制約。

在車企與網際網路公司的合作中,無論是無人駕駛還是車聯網,有關于車的控制權始終是雙方争奪的焦點。然而在雙方的較勁中,車企是不願意喪失對資料等控制權的,就連蘋果CarPlay這樣的明星産品也無法越過車企設定的控制權限的紅線。

有沒有更好的方案呢?

市面上也有完全可以讓車企自己掌控的車載小程式——FinClip 的嵌入式小程式安全沙箱,隻要通過非入侵式的嵌入一個元件,即可以運作小程式,相當于車企可以自建一個小程式應用市場,所有的規則、稽核管理都由車企結合自身情況控制,進而可以給予車企最大的控制權。

FinClip 車載小程式特點

100%自有,安全管控

通過在車載裝置中無侵入式的內建小程式運作時 SDK ,配合車企可100%私有化部署的小程式管理背景,可打造完全自有的小程式生态,車企制定營運規則,所有的管控權都在車企手中。

其中 SDK 具備安全保密、合規留痕、監管可控、易于擴充、面向未來五項功能要點,能夠有效防範非授權外部接入風險、資料安全風險、業務邏輯被破解風險和被僞造風險。同時管理背景已完成資訊三級等級保護認證、ISO9001品質管理體系認證,具備足夠的健壯性、安全性。

标準架構,便捷開發

車載裝置通過內建 FinClip SDK ,進而獲得小程式運作能力,開發者可以使用 FinClip 統一開發架構,面向車載場景開發小程式服務,不必擔心車載裝置軟硬體、系統屬性差異大而進行二次改造。車載裝置內建 FinClip SDK 後,安裝包的體積增量極小,不會對車機造成負擔,同時小程式具有雲端更新的優點,更為适合發展車内生态。

靈活相容,多元營運

FinClip支援微信小程式文法 WXML,可低成本快速引入微信小程式至自有車載裝置,隻需簡單适配,即可快速完成車載小程式的移植。對于研發團隊來說,極低的開發成本,使得小型開發者團隊也可以參與車聯網生态共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