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車聯網基礎設施參考技術指南1 引用檔案2 縮略語3車聯網C-V2XRSU技術要求4車聯網路側感覺與計算技術要求5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機裝置技術要求6車聯網路側回傳網絡技術要求7車聯網應用服務平台技術要求8車聯網安全證書管理系統技術要求9車聯網定位服務技術要求參考性附錄附錄2車聯網路側基礎設施部署參考方案附錄3車聯網C-V2X安全證書管理系統參考系統部署拓撲

車路協同優質資料整理位址:

  • 語雀:車路協同、自動駕駛、車聯網、智能網聯車 · 語雀 (yuque.com)

1 引用檔案

下列标準中注日期的引用标準,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不注日期的引用标準(含送審稿、報批稿),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适用于本文。

GB/T20518 資訊安全技術公鑰基礎設施數字證書格式:

GB/T22239 資訊安全技術網絡安全等級保護基本要求:

GB/T25056 資訊安全技術證書認證系統密碼及其相關安全技術規範:

YD/T3400-2018 基于LTE的車聯網無線通信技術總體技術要求;

YD/T3755-2020 基于LTE的車聯網無線通信技術支援直連通信的路側裝置技術要求(報批稿):

YD/T3340-2018 基于LTE的車聯網無線通信技術空中接口技術要求;

YD/T3707-2020 基于LTE的車聯網無線通信技術網絡層技術要求:

YDT3709-2020 基于LTE的車聯網無線通信技術消息層技術要求;

YD/T3977-2021 增強的V2X業務應用層互動資料要求:

YD/T3594-2019 基于LTE的車聯網通信安全技術要求:

YD/T3957 基于LTE的車聯網無線通信技術安全證書管理系統技術要求;

YD/T4008-2022 基于LTE的車聯網無線通信技術應用辨別配置設定及映射;

2021-CCSA-29 面向車路協同的路側裝置(RSU)運維管理平台(送審稿):

2019-0006T-YD 面向C-V2X的多接入邊緣計算服務能力開放和接口技術要求(第一階段)(報批稿):

2022-CCSA-07 車聯網平台與路側裝置資料接口通信協定技術要求(送審稿):

GA/T1743-2020 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機資訊釋出接口規範:

T/CSAE53-2020 合作式智能運輸系統車用通信系統應用層及應用資料互動标準;

TITS 0117 合作式智能運輸系統RSU與中心子系統間資料接口規範。

2 縮略語

4G 第四代移動通信技術 the 4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5G 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 The 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AA 認證授權系統 Authentication and Authorization Authority

BDS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 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BSM 基本安全消息 Basic Safety Message

CA 證書機構 Certificate Authority

CMOS 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 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

C-V2X 車用無線通信技術 Cellular-Vehicle to Everything

EMC 電磁相容性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GE 千兆以太網 Gigabit Ethernet

GLONASS 格洛納斯衛星導航系統 GLObal'naya NAvigatsionnaya Sputnikovaya Sistema

GNSS 全球衛星導航系統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IEEE 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協會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

IP 防護等級 INGRESS PROTECTION

ITS 智能運輸系統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IPsec 網際網路安全協定 Internet Protocol Security

GPS 全球定位系統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LTE 長期演進通信(4G) Long Term Evolution

MA 異常行為管理系統 Misbehavior Authority

MEC 多接入邊緣計算 Multi-access edge computing

MTBF 平均無故障工作時間 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

MSTP 多生成樹協定 Multiple Spanning Tree Protocol

NTP 網絡時間協定 Network Time Protocol

OBU 車載單元 On Board Unit

PoE 以太網供電 Power Over Ethernet

PPS 秒脈沖 Pulse Per Second

RSM 路側單元消息 Road Side Message

RSI 路側交通消息 Road Side Information

RSTP 快速生成樹協定 rapid spanning Tree Protocol

RSU 路側單元 Road Side Unit

RTK 實時動态載波相位差分 Real Time Kinematic

SDK 軟體開發工具包 Software Development Kit

SPAT 信号燈消息 Signal Phase and Timing Message

SSL 安全套接字協定 Secure Sockets Layer

STP 生成樹協定 Spanning Tree Protocol

TCP 傳輸控制協定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TLS 安全傳輸層協定 Transport Layer Security

UDP 使用者資料報協定 User Datagram Protocol

UWB 超寬帶 Ultra-Wide Band

USB 通用串行總線 Universal Serial Bus

VIR 車輛意圖和請求 Vehicle Intention and Request

3車聯網C-V2XRSU技術要求

3.1C-V2XRSU通信技術要求

3.1.1C-V2XRSU無線通信技術要求

C-V2XRSU的工作頻段應滿足《車聯網(智能網聯汽車)直連通信使用5905-5925MHz頻段的管理規定》(工信部無〔2018)203号)的要求。

C-V2XRSU所采用的無線通信技術應符合以下标準:YD/T3400-2018、YD/T3755-2020、YD/T3340-2018、YD/T3707-2020、YD/T3709-2020和YD/T4008-2022。

3.1.2C-V2XRSU與車聯網應用服務平台間通信技術要求

C-V2XRSU支援與車聯網應用服務平台之間采用标準通信接口連接配接,符合以下标準:TITS0117、2022-CCSA-07《車聯網平台與路側裝置資料接口通信協定技術要求(送審稿)》、2021-CCSA-29《面向車路協同的路側裝置(RSU)運維管理平台(送審稿)》。

3.2C-V2XRSU裝置技術要求

3.2.1功能要求

(1)通信制式支援LTE-V2X(PC5直連通信)、4G,可選支援5G、WLAN802.11b/g/n等;

(2)支援基于北鬥的定位與時鐘同步功能:

(3)可選支援基于NTP的時鐘同步功能;

(4)可選支援無GNSS通信功能,若部署于隧道等無GNSS信号場景,則此功能為必選:

(5)可選支援通過應用層多跳轉發的方式,實作RSU的級聯通信,并且能夠跨模組通信,支援RSU通過多跳轉發實作級聯通信;

(6)支援安全晶片硬體加密和資料安全存儲:

(7)支援遠端運維管理功能:

(8)支援與國内主流信号機的對接,接口協定應符合标準GA/T1743-2020:

(9)支援C-V2X證書申請、下載下傳、更新,協定應符合YD/T3957:

(10)支援SSL/TLS或IPSec等安全通信協定。

此外,C-V2XRSU應與主流廠家的OBU及RSU裝置實作互操作,完成協定一緻性測試并取得相應證明:應提供無線資料終端進網檢驗相關報告及《無線電發射裝置型号核準證》等證明。

3.2.2接口要求

(1)支援RJ45以太網接口,支援即插即用:

(2)支援直流/交流/PoE至少一種供電模式,其中直流供電時應采用DC9-36V、交流供電時應采用AC220V并外加擴充卡、PoE供電時應滿足IEEE802.3at協定要求:

(3)可選支援防盜SM卡插槽。

3.2.3可靠性要求

C-V2XRSU可靠性宜滿足以下技術要求:

(1)标準YDT3755-2020中附錄B.4-附錄B.7:

(2)MTBF不小于50000小時。

4車聯網路側感覺與計算技術要求

4.1攝像頭(視訊感覺)裝置技術要求

4.1.1功能與性能要求

(1)支援面向視訊和圖像的二次開發功能,并可提供SDK:

(2)支援基于GNSS或NTP的時鐘同步功能,可輸出精度不小于1ms的時間戳:

(3)應采用不小于200萬像素的CMOS:

(4)支援SVAC/H.265/H.264、MJPEG視訊編碼協定:

(5)支援JPEG、Smart JPEG視訊編碼協定,圖檔品質可配置:

(6)可選支援紅外功能,最大距離不小于100米:

(7)可選支援透霧,穿透霧霾成像,圖像清晰。

4.1.2接口要求

(1)具備至少1個RS485/232接口或1個RJ45100M/1000M自适應以太網接口:

(2)支援标準化的資訊傳輸、交換、控制協定接口,支援使用RTSP協定輸出視訊資料,并滿足GB/T28181-2016标準要求。

4.1.3可靠性要求

攝像頭裝置可靠性宜滿足以下技術要求:

(1)GB/T28789-2012中5.6-5.7節:

(2)防護等級不低于P66:

(3)MTBF不小于50000小時:

(4)支援在全氣候環境下穩定工作,包括雨、霧、雪、大風、冰、灰塵等。

4.2毫米波雷達裝置技術要求

4.2.1功能與性能要求

(1)應滿足國家主管部門關于路側毫米波雷達的工作頻段要求:

(2)支援對8車道(含正向車道和反向車道)範圍内的交通目标進行檢測,并支援對交通目标進行軌迹跟蹤:

(3)支援基于GNSS或NTP的時鐘同步功能,可輸出精度不小于1s的時間戳:

(4)最遠探測距離不小于250m(縱向);

(5)交通流量檢測精度不小于95%:

(6)平均車速的檢測精度不小于95%:

(7)測速範圍:0-220km/M:

(8)速度檢測分辨率不小于0.6km/h:

(9)速度檢測精度不小于0.2km:

(10)距離檢測分辨率不小于0.5m(近程)、2m(遠端):

(11)距離檢測精度不小于0.1m(近程)、0.5m(遠端):

(12)角度分辨率不小于2°:

(13)測角精度不小于0.25°:

(14)幀率不小于10fps。

4.2.2接口要求

(1)具備至少1個RS485/232接口或1個RJ45100/1000M自适應以太網接口:

(2)支援TCP/UDP傳輸協定,支援對多個服務端傳輸資料。

4.2.3可靠性要求

毫米波雷達裝置可靠性宜滿足以下技術要求:

(1)GB/T20609-2006中5.7-5.9節:

(2)MTBF不小于50000小時:

(3)支援在全氣候環境下穩定工作,包括雨、霧、雪、大風、冰、灰塵等。

4.3雷射雷達裝置技術要求

4.3.1功能與性能要求

(1)支援雷達資料擷取、可視化、儲存和回放功能:

(2)可選支援多雷達資料融合功能:

(3)支援配置多種回波檢測方式:

(4)支援點雲輸出、跟蹤目标輸出、點雲和跟蹤目标同時輸出:

(5)支援基于GNSS或NTP的時鐘同步功能,可輸出精度不小于ls的時間戳:

(6)測距距離不小于100m:

(7)測距精度不小于3cm(1 sigma);

(8)垂直視場角不小于30°:

(9)水準視場角不小于80°:

(10)平均垂直角度分辨率不大于0.3°:

(11)平均水準角度分辨率不大于0.3°:

(12)幀率不小于10Hz:

(13)防護等級不低于1級人眼安全。

4.3.2接口要求

(1)具備至少1個RS485/232接口或1個RJ45100M/1000M自适應以太網接口:

(2)支援TCP/UDP傳輸協定,支援MQTT或protobuf應用層傳輸協定,支援IEEE1588-2008(PTPv2)時鐘同步協定,支援PPS。

4.3.3可靠性要求

雷射雷達裝置可靠性宜滿足以下技術要求:

(1)工作環境溫度:-40℃~55℃:

(2)工作環境濕度:0%~95%,無凝結:

(3)防護等級不低于IP66:

(4)MTBF不小于50000小時:

(5)支援抗震、電壓過載保護、浪湧保護、裝置防雷屏蔽:

(6)支援在全氣候環境下穩定工作,包括雨、霧、雪、大風、冰、灰塵等。

4.4路側計算裝置技術要求

4.4.1功能與性能要求

(1)支援攝像頭、毫米波雷達、雷射雷達等路側感覺裝置的接入:

(2)支援從攝像頭擷取視訊流并進行視訊解碼、目标檢測、目标跟蹤、目标定位等功能,從毫米波雷達擷取結構化資料,從雷射雷達擷取點雲資料,并進行目标融合定位、跟蹤等功能:

(3)支援與C-V2XRSU進行資料互動;

(4)支援在與車聯網應用服務平台斷開連接配接的狀态下,仍可提供不間斷業務服務:

(5)支援遠端運維管理功能:

(6)支援基于GNSS或NTP的時鐘同步功能,可輸出精度不小于1s的時間戳:

(7)可選配4G/5G/WiFi等通信子產品實作無線回傳:

(8)路側計算裝置的端到端處理時延宜不大于100ms:

(9)路側計算裝置的算力應至少滿足并比對所接入傳感器的資料計算需求:

(10)感覺的結構化資料輸出頻率不小于10Hz。

備注:上述的“路側計算裝置的端到端處理時延”是指路側計算裝置接收到所有已接入感覺裝置回傳的原始感覺資料到融合計算出結構化消息資料的時延。

4.4.2接口要求

(1)具備至少1個USB3.0(或以上)接口;

(2)應滿足所接入感覺裝置的接口要求。

4.4.3可靠性要求

路側計算裝置的可靠性宜參考以下技術要求:

(1)工作環境溫度:-40℃60℃:

(2)工作環境濕度:0%95%,無凝結:

(3)防護等級不低于P40:

(4)MTBF不小于50000小時,可用性宜不小于99.999%:

(5)支援抗震、電壓過載保護、浪湧保護、裝置防雷屏蔽。

4.4.4安全要求

(1)路側計算裝置應部署在具有防盜、防破壞條件的環境,具備及時發現裝置的丢失、損壞等異常狀态的能力:

(2)路側計算裝置應具備對于引導程式、系統程式、重要配置參數和通信應用程式等進行可信驗證的能力:

(3)路側計算裝置應用具備安全通信能力,宜采用S$LTLS等安全技術保證路側計算裝置與車聯網應用服務平台的安全通信:

(4)路側計算裝置應具備入侵防範與安全響應能力。

4.5車聯網路側感覺與計算系統技術要求

4.5.1功能要求

(1)支援車牌識别、車身顔色識别,可選支援車型識别:

(2)支援壓線、變道、逆行、違停違章檢測功能:

(3)支援停車、逆行、交通擁堵、車輛緩行等事件檢測,可選支援行人檢測:

(4)支援車流量、車流平均速度、車道占有率、車頭時距、車頭間距、排隊長度、擁堵及緩行檢測:

(5)支援識别目标交通參與者即時位置、即時速度、方向航向角、加速度等動态屬性,支援識别區間内車輛數、空間占有率、平均速度等動态屬性:

(6)支援排隊長度檢測功能,可輸出排隊長度、隊首隊尾車輛位置、排隊車輛數:

(7)支援對交通異常事件進行檢測,包括行人闖入、異常停車、逆行、變道、超高速、超低速緩行、擁堵、占用應急車道、道路遺撒等,并輸出報警資訊:

(8)支援識别車輛的實時經緯度位置和行駛車道:

(9)可選支援特殊車輛的識别,如警車、救護車等。

4.5.2性能要求

(1)定位、速度、航向角等交通參與者狀态名額檢測精度視具體支撐場景而定,具體可參考附錄2,1.2節附表1及3.2節附表2:

(2)系統響應時間、多目标跟蹤精度、識别精度與召回率視支撐場景而定,具體可參考附錄2,1.2節附表1及3.2節附表2:

(3)交通流統計準确率不小于95%:

(4)機動車道占有率檢測精度不小于95%:

(5)機動車排隊長度檢測精度不小于95%。

5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機裝置技術要求

5.1功能要求

面向車聯網應用的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機裝置(簡稱信号機),應支援以下功能要求:

(1)支援與車聯網應用服務平台、CV2XRSU、其他路側交通管控裝置等對接:

(2)支援遠端運維管理功能。

5.2接口要求

信号機與車聯網應用服務平台、CV2XRSU、其他路側交通管控裝置等之間的資料互動内容和資訊格式,應符合标準GA/T1743-2020。

6車聯網路側回傳網絡技術要求

6.1車聯網路側回傳網絡架構

在進行車聯網基礎設施建設時,可根據資料傳輸需求和現場環境,選擇有線回傳網絡和/或無線回傳網絡,将路側資料回傳至車聯網應用服務平台。

6.1.1有線回傳網絡架構

有線網絡的回傳網絡部署宜采用三層組網結構,參考網絡架構如圖1所示。

車聯網基礎設施參考技術指南1 引用檔案2 縮略語3車聯網C-V2XRSU技術要求4車聯網路側感覺與計算技術要求5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機裝置技術要求6車聯網路側回傳網絡技術要求7車聯網應用服務平台技術要求8車聯網安全證書管理系統技術要求9車聯網定位服務技術要求參考性附錄附錄2車聯網路側基礎設施部署參考方案附錄3車聯網C-V2X安全證書管理系統參考系統部署拓撲

有線回傳網絡可采用傳統交換機/路由器方案,也可以采用無源光區域網路方案。

傳統交換機/路由器方案:接入交換機負責單個點(杆)位内各路側裝置的接入,通過接入交換機接入C-V2XRSU、攝像頭、毫米波雷達、雷射雷達、可變資訊闆、氣象站等。多個接入交換機和一個彙聚交換機(或彙聚路由器)組成接入光纖環網,路側計算裝置連接配接到環網上的彙聚交換機(或彙聚路由器)。環網宜為GE環,如果流量需求大可擴充為雙GE環,當無能力組成光纖環網時,宜采用鍊型或星型組網。彙聚交換機(或彙聚路由器)宜通過雙規或環網的方式和核心交換機(或核心路由器)連接配接。

無源光區域網路方案:宜采用光網絡終端裝置(ONU)負責單個點(杆)位内接入C-V2XRSU攝像頭、毫米波雷達、雷射雷達、可變資訊闆、氣象站等。多個光網絡終端裝置應通過無源分光器彙聚到光線路終端(OLT)。

6.1.2無線回傳網絡架構

無線回傳采用4G/5G網絡,應根據車聯網應用服務平台部署位置,支援C-V2X業務資料、路側感覺資料、路側裝置運維管理資料等回傳至營運商部署在各地市的MEC,或業主方私有MEC伺服器。圖2為5G回傳方案示意圖。

車聯網基礎設施參考技術指南1 引用檔案2 縮略語3車聯網C-V2XRSU技術要求4車聯網路側感覺與計算技術要求5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機裝置技術要求6車聯網路側回傳網絡技術要求7車聯網應用服務平台技術要求8車聯網安全證書管理系統技術要求9車聯網定位服務技術要求參考性附錄附錄2車聯網路側基礎設施部署參考方案附錄3車聯網C-V2X安全證書管理系統參考系統部署拓撲

6.2網絡裝置技術要求

(1)接入交換機技術要求:

1)工作環境溫度:-40℃~75℃:

2)包轉發率不小于1 OMpps;

3)固定端口千兆以太網端口至少應不少于路側系統需要接入的裝置數且不少于4個:

4)光接口應不少于2個:

5)支援環網協定(STP/MSTP/RSTP):

6)支援防雷。

(2)彙聚交換機技術要求:

1)工作環境溫度:-40℃~65℃:

2)包轉發率不小于72Mpps;

3)固定端口千兆以太網端口應不少于8個,萬兆自适應光接口應不少于4個:

4)支援環網協定(STP/MSTP/RSTP/G.8032):

5)支援防雷。

(3)彙聚路由器技術要求:

1)工作環境溫度:-40℃~65℃:

2)包轉發率不小于72Mpps;

3)固定端口千兆以太網端口應不少于8個,萬兆自适應光接口應不少于4個:

4)支援三層協定(L3VPN、EVPN、SRv6):

5)支援網絡切片能力。

(4)光網絡終端(ONU)技術要求:

1)使用者側不少于4個千兆以太網絡電接口,網絡側不少于2個GPON或XGS-PON光口:

2)工作環境溫度:-40℃~70℃:

3)支援線路資料加密,可防竊聽、防篡改:

4)可選支援POE+/POE++能力,為C-V2XRSU等裝置提供供電:

5)支援防雷。

(5)光線路終端(OLT)技術要求:

1)使用者側不少于4個GPON或XGS-PON光口,網絡側不少于4個10GE光口:

2)工作環境溫度:-40℃~65℃:

3)支援線路資料加密,可防竊聽、防篡改:

4)支援防雷。

6.3網絡性能要求

(1)有線回傳網絡性能要求:在不考慮路側裝置視訊流和雷達原始點雲資料的回傳時,每個接入裝置(接入交換機/ONU)點位的單向帶寬宜不小于15Mbps,核心裝置(核心交換機/核心路由器/OLT)應根據下挂接入裝置點位數滿足傳輸帶寬要求,宜不小于100OMbs。

(2)無線回傳網絡性能要求:在不考慮路側裝置視訊流和雷達原始點雲資料的回傳時,每個終端上行帶寬宜不小于15Mbs,單個路口宜至少支援5個終端,終端到本地MEC平台單向網絡時延宜不大于15ms(小資料包測試)。

7車聯網應用服務平台技術要求

7.1平台功能與性能技術要求

7.1.1平台架構

車聯網應用服務平台應支援統一接入與管理、資料分析與管理、事件處理與管理、地圖資料服務、安全管理等基礎能力,并提供車聯網應用服務。車聯網應用服務平台架構如圖3所示。

車聯網基礎設施參考技術指南1 引用檔案2 縮略語3車聯網C-V2XRSU技術要求4車聯網路側感覺與計算技術要求5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機裝置技術要求6車聯網路側回傳網絡技術要求7車聯網應用服務平台技術要求8車聯網安全證書管理系統技術要求9車聯網定位服務技術要求參考性附錄附錄2車聯網路側基礎設施部署參考方案附錄3車聯網C-V2X安全證書管理系統參考系統部署拓撲

7.1.2功能要求

7.1.2.1統一接入與管理

(1)統一接入:應支援不同終端裝置、其他平台等多種資料源接入,包括以下資料。

1)C-V2X業務終端資料。支援車輛号牌、車輛類型、位置等資料,宜支援速度、加速度、方向角等資料接入。

2)路側裝置資料。支援C-V2XRSU等通信裝置,攝像頭、雷達等感覺裝置和路側計算裝置等裝置的業務資料和運維資料接入。

3)其他平台資料。宜支援公安、消防、氣象和網際網路等多源外部資料接入。

平台接入的資料類型分為必選項與可選項,上述三類資料源的資料類型應包括但不限于表1的内容。

表1車聯網應用服務平台主要資料類型

序号 資料類型 必要性 資料源 内容
1 車輛狀态資料 必選 C-V2X業務終端/路側裝置 車輛位置、速度、加速度、方向角等資訊
2 路側裝置狀态資料 必選 路側裝置 路側感覺裝置、C-V2X RSU的分布與運作狀态等資訊
3 車路協同資料 必選 路側裝置 RSI消息、RSM消息、BSM消息、MAP消息、SPAT消息、C-V2X RSU統計資料等(注:MAP消息、SPAT消息可能來源于路側裝置或其他平台)
4 路側感覺資料 必選 路側裝置 路側感覺結構化資料、原始視訊資料(可選)、其他原始資料(可選)
5 交通狀态資料 可選 路側裝置/其他平台 斷面交通量、車型、車速、擁堵狀态、視訊圖像、交通事件資訊等
6 監控裝置資料 可選 路側裝置/其他平台 路面、隧道、洞口環境亮度、消防水池水位(壓力等)、異常事件(災害、事故等)、護欄等附屬設施性能監測資料
7 地圖資料 可選 其他平台 交通路網拓撲(道路/車道中線、連接配接關系等)交通标志等導航資訊
8 基礎設施資料 可選 其他平台 橋梁、隧道、邊坡、合流、分流、坡道、彎道等道路基礎資訊
9 道路養護資料 可選 其他平台 道路管控和施工養護作業的區段、時間、封道等資訊
10 移動互聯資料 可選 其他平台 手機信令、導航資訊等外部第三方資料資訊,如附近一定範圍内的服務區、加油站、充電樁、公交站、停車場等資訊
11 稽查執法資料 可選 其他平台 車輛超限、異常行駛、違法等資訊
12 公路收費資料 可選 其他平台 出入站點、車型、車輛載荷等資訊
13 氣象環境資料 可選 其他平台 能見度、大氣溫濕度、風速、風向、降水、團霧、路面溫度、路面濕滑狀态、結冰積雪、地質災害等資訊

(2)運維管理:應支援對CV2XRSU、攝像頭、毫米波雷達、雷射雷達、路側計算裝置等路側裝置進行運維管理,至少包括裝置管理、配置管理、告警(或日志)管理、遠端更新管理、安全管理等功能。應支援對通過LTE-V2X或4G/5GUu接口接入平台的C-V2X業務終端(包括但不限于采用LTE-V2X或4G/5GUu接口接入的OBU、移動智能終端等)進行運維管理。其中C-V2XRSU的運維管理功能應滿足2021-CCSA-29《面向車路協同的路側裝置(RSU)運維管理平台(送審稿)》的要求。

7.1.2.2資料分析與管理

(1)資料存儲:應支援對象存儲、檔案存儲、關系型資料庫、非關系型資料庫基本能力,支援不小于3個月的資料存儲空間。

(2)資料分析:應支援多源資料的融合分析處理能力。支援将來自路側裝置、車載終端和第三方的資料資訊進行即時分析處理,根據應用需求發給車載終端、路側裝置或者第三方。支援對資料進行多種次元離線分析,滿足應用需求。支援分鐘級資料查詢。

(3)資料治理:應支援多源資料的提取、清洗、關聯、比對、辨別、分發功能,可按照應用需求形成不同的主題資料庫,支援資料分級分類的機制以及資料使用的優先級政策。

7.1.2.3事件處理與管理

平台應支援對交通事件進行處理與管理,并應支援對多事件進行融合分析及管理。事件處理與管理應包括以下事件對象:

(1)支援交通事件(例如國家相關标準要求的停止事件、逆行事件、行人事件、抛灑物事件、擁堵事件等)、停車位情況、交通參與者等靜态或半靜态事件的處理與管理;

(2)支援對動态路徑規劃(例如分流、引導等)、實時事件提醒(例如VRU預警、特殊車輛提醒等)、駕駛操作建議(例如加減速、速度保持、轉向等)等動态事件的處理與管理。

平台事件處理與管理應包含以下基本功能:

(1)支援對事件的基本管理操作,包括但不限于建立、修改、删除、導入、導出等:

(2)支援對事件的展示和查詢,包括但不限于事件展示、事件屬性資訊檢視等:

(3)支援對事件的基礎處理操作,包括但不限于事件提取、事件統計、事件轉發、多事件聯合分析等。

7.1.2.4地圖資料服務

(1)地圖應滿足車路協同應用的地圖資料需求,應具備支援車道級資訊服務:

(2)平台支援向C-V2XRSU下發MAP消息。

7.1.2.5安全管理

(1)系統安全:平台應具備漏洞掃描、流量監控、程序監控、安全設定等基本安全防護。

(2)資料安全:平台應保障個人資料隐私,滿足三級以上等級保護要求。

(3)接入安全:平台應實作對裝置/終端的可信鑒别及安全接入。

7.1.2.6應用服務

(1)平台服務應用:提供車聯網場景的資料服務與應用服務,可參考附錄1車聯網功能場景

(2)對外服務應用:具備對外服務接口,為TS系統、交通管理系統、車企平台、地圖導航應用、出行服務應用等提供資料服務和應用服務。

7.1.3性能要求

7.1.3.1平台基礎性能

平台基礎性能名額應滿足表2的要求。

表2車聯網應用服務平台基礎性能要求

序号 名額名稱 必要性 技術要求
1 平台支援視訊處理時延 可選 ≤200ms
2 平台支援視訊接入數 可選 ≥50路
3 平台視訊播放成功率 可選 >99%
4 平台視訊并發拉流數 可選 ≥50路
5 平台詳情頁響應時間 可選 小于3s
6 平台視訊公網帶寬 可選 ≥25Mbps(基于480p計算)
7 詳情頁響應成功率 必選 >99%
8 平台運作可靠性 必選 >99%
9 車端裝置接入并發數 條件性必選(基于蜂窩通信的車輛裝置接入必選) >10萬
10 路側裝置接入并發數 必選 接入平台的所有路側裝置數量總和
11 資料存儲 必選 資料存儲時間應不小于3個月

7.1.3.2應用服務性能

平台應用服務性能要求宜滿足2019-0006T-YD《面向C-V2X的多接入邊緣計算服務能力開放和接口技術要求(第一階段)(報批稿)》中相關要求,具體如表3的所示。

表3 車聯網應用服務平台應用服務性能要求

應用場景 應用類型 平台處理時延
安全類 弱勢交通參與者預警、限速預警、隧道提醒、占道/施工提醒 ≤50ms
闖紅燈預警、交叉路口/丁字路口碰撞預警、左轉輔助、匝道彙入彙出預警、盲區預警、異常車輛提醒等 ≤20ms
效率類 濾波車速引導、紅綠燈讀秒、特殊車輛優先通行、公交優先通行、動态車道通知、特殊車輛避讓提醒、擁堵提醒、交通标牌提示、危險路段提醒等 ≤100ms
定位類 地下停車導航,自主泊車,精準停靠等 ≤50ms

7.2平台接口技術要求

(1)平台應支援以下兩種資料上傳方式:

  • 感覺資料直接上傳或通過路側計算裝置上傳至平台:
  • 車路協同資料直接上傳至平台,或通過C-V2XRSU或路側計算裝置上傳至平台。

(2)平台對外服務開放能力宜滿足2019-0006T-YD《面向C-V2X的多接入邊緣計算服務能力開放和接口技術要求(第一階段)(報批稿)》的要求。

(3)平台與C-V2XRSU間資料互動應符合2022-CCSA-07《車聯網平台與路側裝置資料接口通信協定技術要求(送審稿)》與TITS0117。

(4)平台與路側計算裝置間資料互動應符合2022-CCSA-07《車聯網平台與路側裝置資料接口通信協定技術要求(送審稿)》。

7.3平台安全要求

(1)車聯網應用服務平台的網絡安全等級應不低于GB/T22239中的三級要求。應根據現狀部署防火牆、入侵防禦裝置、網絡流量檢測裝置、終端防病毒軟體、安全營運管理中心、堡壘機等安全防護裝置。

(2)車聯網應用服務平台應滿足資料采集、存儲、傳輸、使用、銷毀等資料全生命周期的資料安全及隐私保護的技術要求,應符合标準YDT3751-2020。

(3)車聯網應用服務平台應建立網絡安全保障與應急響應體系,可通過入侵檢測、監測預警等技術,發現對平台的入侵行為,對發生的各類安全事件進行識别、報警與響應。

8車聯網安全證書管理系統技術要求

8.1車聯網安全證書管理系統功能要求

8.1.1C-V2X安全證書管理系統

宜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建設C-V2X安全證書管理系統中的根CA系統、中間CA系統、注冊CA系統、應用CA系統、假名CA系統、異常行為管理系統(MA)和認證授權系統(AAA),如圖4左下角灰框所示。C-V2X安全證書管理系統功能應符合标準YDT3957,系統部署拓撲宜參考附錄3。

車聯網基礎設施參考技術指南1 引用檔案2 縮略語3車聯網C-V2XRSU技術要求4車聯網路側感覺與計算技術要求5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機裝置技術要求6車聯網路側回傳網絡技術要求7車聯網應用服務平台技術要求8車聯網安全證書管理系統技術要求9車聯網定位服務技術要求參考性附錄附錄2車聯網路側基礎設施部署參考方案附錄3車聯網C-V2X安全證書管理系統參考系統部署拓撲

注:虛線表示基于實際部署方式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

C-V2X安全證書管理系統的證書簽發流程、協定及證書格式等應符合标準YD/T3957,證書配置宜參考《V2X安全證書配置檔案》(可通路trcla.caict-auto.com擷取)。

C-V2X安全證書管理系統宜接入工業和資訊化部車聯網安全信任根管理平台,實作跨域互信互認。應按照标準YDT3957提供可信域證書清單、證書撤銷清單等釋出接口。

8.1.2X.509安全證書管理系統

宜根據實際情況建設X.509安全證書管理系統,或采用具有電子認證服務資質的第三方機構提供的證書服務(推薦)。X.509安全證書管理系統功能宜符合GBT25056,系統部署拓撲宜參考GB/T25056附錄A。

X.509證書格式應符合GB/T20518。

X.509證書的申請和下載下傳宜采用線上方式。

8.2車聯網安全證書管理系統安全要求

(1)通信安全要求:車聯網安全證書管理系統内部子系統之間和外部系統之間通信時,應采用密碼技術和安全協定,保證重要資料在傳輸過程中的機密性、完整性,應執行雙向認證,确認對方身份的合法性,防止假冒或僞造的資料資訊。

(2)網絡安全要求:車聯網安全證書管理系統應達到網絡安全等級保護第三級要求。應部署安全認證網關、防火牆、入侵防禦裝置、網絡流量檢測裝置、防病毒網關和軟體等網絡安全防護裝置。

(3)資料安全要求:車聯網安全證書管理系統應保證重要資料在存儲過程中的機密性和完整性。

(4)運維安全要求:車聯網安全證書管理系統應提供管理功能,包括配置管理、業務管理、權限管理、日志審計管理、證書和裝置狀态管理等。宜參考GB/T25056和GB/T39786中第三級密碼應用基本要求,實作實體和環境安全、裝置和計算安全,制定相應的管理制度,規範人員管理,做好安全運維管理。

9車聯網定位服務技術要求

9.1定位總體要求

車聯網基礎設施涉及的定位設施包括衛星地基增強系統設施和路側輔助定位設施。

為滿足車聯網應用的定位需求,宜結合實際建設需求,部署衛星地基增強系統設施,至少提供基于北鬥的衛星地基增強差分服務:

在室内停車場、隧道等無GNSS覆寫的場景,應結合實際定位需求部署路側輔助定位設施。

車聯網應用服務平台和路側裝置、車載裝置傳輸的所有消息中的地理資訊資料應當依照測繪法律法規政策進行規範和管理。

9.2衛星地基增強服務要求

在空曠無遮擋環境下,衛星地基增強系統宜結合車聯網應用場景的定位需求,可選提供以下不同的高精度定位服務:

(1)針對厘米級定位需求的車聯網應用場景,可提供多頻RTK定位服務。支援BDS\GPS\GLONASS\Galileo\QZSS衛星系統頻段中的兩個及以上頻點,在開闊環境下宜支援定位精度達到水準方向≤5厘米,服務可用性不小于99.9%。

(2)亞米級定位需求的車聯網應用場景,可提供單頻RTK定位服務。支援BDS衛星系統頻段中的一個頻點,在開闊環境下宜支援定位精度達到水準方向≤1.5米,服務可用性不小于99.9%.

9.3無GNSS信号區域的定位技術要求

在室内停車場或者隧道等無GNSS信号的區域宜結合實際建設需求部署路側輔助定位設施,可選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1)基于超寬帶UWB的室内高精度定位方案。場端系統需建設定位基站和定位解算伺服器,定位基站結合具體網絡規劃進行鋪設,通過光纖區域網路彙集到定位解算伺服器。車輛上內建車載移動端的定位标簽。可采用單車雙标簽方案提供準實時的航向角定位功能。

(2)基于LTE-V2XPC5的隧道内定位方案。結合應用需求在隧道内連續部署C-V2XRSU發送PC5定位信号,OBU接收解算該信号實作低成本實時定位,開展車路協同業務。地下停車場環境下,也可照此實作RSU輔助的OBU實時定位功能。

(3)基于感覺的輔助定位方案。通過部署專用辨別等具備特征定位資料的裝置,配合高精度地圖,輔助車輛在隧道或者地下停車場裡實作高精度定位。

參考性附錄

附錄1車聯網功能場景定義

本附錄根據不同道路環境的特殊性,結合産業發展現狀,定義較為廣泛應用的車聯網基礎功能場景,主要分為路口環境、長路段環境和全路段環境。面向個人使用者、行業使用者、政府使用者等多方面的應用場景,可基于應用需求,結合本附錄功能場景進行擴充和延伸。

此外,除本附錄涉及的場景實作方式外,通過車車直連通信實作的車聯網功能場景應正常開展,不在本附錄内容的範圍之内。

本附錄暫未考慮高速公路環境下的特殊功能場景。

1十字路口丁字路口/匝道口場景

1.1綠波車速引導

場景功能描述:參考标準T/CSAE53-2020,可基于路側輔助實作該場景。

(1)實作方案1:直連通信方式

參與角色 RSU,具備直連通信能力的車輛,車聯網應用服務平台,紅綠燈信号機/學習機(可選)
業務流程 1.通過本地配置或車聯網應用服務平台下發的方式,RSU獲得MAP消息:<br/>2.通過對接紅綠燈信号機/學習機或車聯網應用服務平台下發的方式,RSU獲得SPAT消息;<br/>3.RSU周期性廣播SPAT和MAP消息;<br/>4.車輛OBU接收SPAT消息和MAP消息,車載應用結合自身的定位和行駛資料資訊,計算(并展示)通過路口的引導車速區間。
場景包含消息 SPAT,MAP
場景實施前提 OBU和RSU支援标準YD/T3709-2020;<br/>需要與公安/交警相關部門對接,RSU擷取紅綠燈信号實時狀态資訊,(可選)車聯網應用服務平台擷取紅綠燈信号實時狀态資訊;<br/>需要獲得道路資訊;

(2)實作方案2:4G/5G網絡通信方式

參與角色 車端,車聯網應用服務平台,紅綠燈信号機/學習機(可選),RSU/路側計算裝置(可選)
業務流程 1.可選:RSU/路側計算裝置對接紅綠燈信号機/學習機,獲得路口紅綠燈狀态:<br/>2.車聯網應用服務平台通過交管系統或RSU/路側計算裝置,擷取路口紅綠燈狀态:<br/>3.車端通過4G/5G網絡周期性向車聯網應用服務平台上報BSM消息:<br/>4.車聯網應用服務平台比對資訊,通過4G/5G網絡對進入範圍的車輛推送SPAT紅綠燈資訊和MAP消息;<br/>5.車端計算(并展示)不停車通過路口建議車速。
場景包含消息 BSM,SPAT,MAP
場景實施前提 車端需要具有蜂窩4G/5G通信能力<br/>車端和平台需要支援标準YD/T3709-2020<br/>不排除車端支援其他消息内容上報,不排除平台支援其他消息内容下發<br/>需要與公安交警相關部門對接,車聯網應用服務平台擷取紅綠燈信号實時狀态資訊<br/>平台需要獲得道路資訊

1.2闖紅燈預警

場景功能描述:參考标準T/CSAE53-2020,可基于路側輔助實作該場景。

(1)實作方案1:直連通信方式

參與角色 RSU,具備直連通信能力的車輛,車聯網應用服務平台,紅綠燈信号機/學習機(可選)
業務流程 1.通過本地配置或車聯網應用服務平台下發的方式,RSU獲得MAP消息:<br/>2.通過對接紅綠燈信号機/學習機或車聯網應用服務平台下發的方式,RSU獲得SPAT消息;<br/>3.RSU周期性廣播SPAT和MAP消息;<br/>4.車輛OBU接收SPAT消息和MAP消息,車載應用結合自身的定位和行駛資料資訊,判斷是否需要對駕駛員進行預警。
場景包含消息 SPAT,MAP
場景實施前提 OBU和RSU支援标準YD/T3709-2020<br/>需要與公安/交警相關部門對接,RSU擷取紅綠燈信号實時狀态資訊,(可選)車聯網應用服務平台擷取紅綠燈信号實時狀态資訊<br/>需要擷取道路資訊

(2)實作方案2:4G/5G網絡通信方式

參與角色 車端,車聯網應用服務平台,紅綠燈信号機/學習機(可選),RSU/路側計算裝置(可選)
業務流程 1.可選:RSU/路側計算裝置對接紅綠燈信号機/學習機,獲得路口紅綠燈狀态:<br/>2.車聯網應用服務平台通過交管系統或RSU/路側計算裝置,獲得路口紅綠燈狀态:<br/>3.車端通過4G/5G網絡周期性向車聯網應用服務平台上報BSM消息:<br/>4.車聯網應用服務平台比對資訊,通過4G/5G網絡對進入範圍的車輛推送紅綠燈SPAT消息和MAP消息:<br/>5.車端結合自身的定位和行駛資料資訊,判斷是否需要對駕駛員進行預警。
場景包含消息 BSM,SPAT,MAP
場景實施前提 車端需要具有蜂窩4G/5G通信能力<br/>車端和平台需要支援标準YD/T3709-2020<br/>不排除車端支援其他消息内容上報,不排除平台支援其他消息内容下發<br/>需要與公安/交警相關部門對接,車聯網應用服務平台擷取紅綠燈信号實時狀态資訊<br/>平台需要獲得道路資訊

1.3基于路側輔助的交叉路口丁字路口碰撞預警

場景功能描述:參考标準T/CSAE53-2020,本場景基于路側輔助實作該場景。

(1)實作方案1:直連通信方式

參與角色 RSU,具備直連通信能力的車輛,路側感覺裝置
業務流程 1.路側感覺裝置将感覺資訊發送給RSU,處理生成RSM資訊:<br/>2.RSU周期性廣播RSM消息:<br/>3.車輛的OBU接收RSM消息,車載應用結合自身的定位和行駛資料資訊,判斷是否需要對駕駛員進行預警。
場景包含消息 RSM,MAP(可選)
場景實施前提 OBU和RSU支援标準YD/T3709-2020<br/>可選RSU廣播MAP消息作為判斷輔助

(2)實作方案2:4G/5G網絡通信方式

參與角色 車端,路側感覺裝置,車聯網應用服務平台
業務流程 1.路側感覺裝置将感覺資訊發送至車聯網應用服務平台:<br/>2.車端通過4G/5G網絡周期性向車聯網應用服務平台上報BSM消息:<br/>3.車聯網應用服務平台比對資訊,通過4G/5G網絡對進入範圍的車輛推送RSM消息:<br/>4.車端接收RSM消息,車載應用結合自身的定位和行駛資料資訊,判斷是否需要對駕駛員進行預警。
場景包含消息 BSM,RSM,MAP(可選)
場景實施前提 車端需要具有蜂窩4G/5G通信能力<br/>車端和平台支援标準YD/T3709-2020<br/>可選平台向車端下發MAP消息作為判斷輔助<br/>不排除車端支援其他消息内容上報,不排除平台支援其他消息内容下發

1.4基于路側輔助的匝道彙入彙出預警

場景功能描述:參考标準T/CSAE53-2020,本場景基于路側輔助實作該場景。

(1)實作方案1:直連通信方式

參與角色 RSU,具備直連通信能力的車輛,路側感覺裝置
業務流程 1.路側感覺裝置将感覺資訊發送給RSU,RSU生成RSM資訊:<br/>2.RSU周期性廣播RSM消息:<br/>3.車輛OBU接收RSM消息,車載應用結合自身的定位和行駛資料資訊,判斷是否需要對駕駛員進行預警。
場景包含消息 RSM,MAP(可選)
場景實施前提 OBU和RSU支援标準YD/T3709-2020<br/>可選RSU廣播MAP消息作為判斷輔助

(2)實作方案2:4G/5G網絡通信方式

參與角色 車端,路側感覺裝置,車聯網應用服務平台
業務流程 1.路側感覺裝置将感覺資訊發送至車聯網應用服務平台:<br/>2.車端通過4G/5G網絡周期性向車聯網應用服務平台上報BSM消息:<br/>3.車聯網應用服務平台比對資訊,通過4G/5G網絡對進入範圍的車輛推送RSM消息:<br/>4.車端接收RSM消息,車載應用結合自身的定位和行駛資料資訊,判斷是否需要對駕駛員進行預警。
場景包含消息 BSM,RSM,MAP(可選)
場景實施前提 車端需要具有蜂窩4G/5G通信能力<br/>車端和平台支援标準YD/T3709-2020<br/>可選平台向車端下發MAP消息作為判斷輔助<br/>不排除車端支援其他消息内容上報,不排除平台支援其他消息内容下發

1.5公交優先通行

場景功能描述:具有車聯網功能的公共汽車輛駛向具有信号燈控制的路口時,通過改變信号燈狀态使得公共汽車輛快速通行。

(1)實作方案1:RSU建議紅綠燈信号機進行信号調整

參與角色 RSU,具備直連通信能力的公共汽車輛,紅綠燈信号控制機,車聯網應用服務平台
業務流程 1.通過本地配置或車聯網應用服務平台下發的方式,RSU獲得MAP消息,公共汽車輛行駛路徑資訊(可選):<br/>2.公共汽車輛OBU廣播自身車輛資訊BSM和VIR;<br/>3.RSU接收特殊車輛BSM和VIR後,向紅綠燈信号機發出信号燈改變請求:<br/>4.信号機判斷并實施是否要改變路口紅綠燈狀态。
場景包含消息 BSM,VIR,MAP
場景實施前提 OBU和RSU支援标準YD/T3709-2020(BSM消息)和YD/T3977-2021(VIR消息)需要與公安/交警相關部門對接,支援RSU連接配接信号控制機并發起請求<br/>RSU需要與紅綠燈信号控制機定制接口以發送請求資訊<br/>平台需要獲得道路資訊

(2)實作方案2:車聯網應用服務平台建議進行信号調整

參與角色 RSU,具備直連通信能力的公共汽車輛,紅綠燈信号控制機,車聯網應用服務平台
業務流程 1.公共汽車輛OBU廣播自身車輛資訊BSM和行駛意圖資訊VIR:<br/>2.RSU接收特殊車輛BSM和VIR後傳遞到車聯網應用服務平台:<br/>3.車聯網應用服務平台将相應資訊或更改建議,發送交管部門平台,或直接将信号更新請求發送到紅綠燈信号機:<br/>4.交管部門平台或信号機判斷并實施是否要改變路口紅綠燈狀态。
場景包含消息 BSM,VIR
場景實施前提 OBU和RSU支援标準YD/T3709-2020(BSM消息)和YD/T3977-2021(VIR消息)<br/>不排除車端支援其他消息内容上報,不排除平台支援其他消息内容下發<br/>需要與公安/交警相關部門對接,車聯網應用服務平台擷取信号燈狀态資訊,若平台直接下發紅綠燈信号更改請求,需要擷取相應權限<br/>若平台直接下發紅綠燈信号更改請求,平台需要與紅綠燈信号控制機定制接口發送請求資訊

(3)實作方案3:4G/5G網絡通信方式,車聯網應用服務平台建議進行信号調整

參與角色 車端,紅綠燈信号控制機,車聯網應用服務平台
業務流程 1.公共汽車輛通過4G/5G網絡周期性向車聯網應用服務平台上報BSM和行駛意圖資訊VIR:<br/>2.車聯網應用服務平台将相應資訊或更改建議,發送交管部門平台,或直接将信号更新請求發送到紅綠燈信号機:<br/>3.交管部門平台或信号機判斷并實施是否要改變路口紅綠燈狀态。
場景包含消息 BSM,VIR
場景實施前提 車端需要具有蜂窩4G/5G通信能力<br/>車端和平台支援标準YD/T3709-2020(BSM消息)和YD/T3977-2021(VIR消息)<br/>不排除車端支援其他消息内容上報,不排除平台支援其他消息内容下發<br/>需要與公安/交警相關部門對接,車聯網應用服務平台擷取信号燈狀态資訊,若平台直接下發紅綠燈信号更改請求,需要擷取相應權限<br/>若平台直接下發紅綠燈信号更改請求,平台需要與紅綠燈信号控制機定制接口發送請求資訊

2城市道路/長路段場景

2.1動态車道通知

場景功能描述:具有潮汐車道、可變車道的道路環境,通過車聯網向通行的車輛發送道路狀态資訊,保證車道狀态被車輛知曉,提升通行效率。

(1)實作方案1:直連通信方式

參與角色 RSU,具備直連通信能力的車輛,車聯網應用服務平台
業務流程 1.通過本地配置或車聯網應用服務平台下發的方式,RSU獲得MAP消息:<br/>2.RSU通過交通信号控制機,或從車聯網應用服務平台擷取可變車道資訊:<br/>3.RSU周期性廣播MAP、RSI消息:<br/>4.車輛OBU接收MAP和RSI消息,車載應用結合自身的定位和行駛資料資訊,展示和/或播報車道狀态資訊。
場景包含消息 MAP,RSI
場景實施前提 OBU和RSU支援标準YD/T3709-2020<br/>需要與公安/交警相關部門對接,RSU或車聯網應用服務平台需要擷取可變車道實時狀态資訊<br/>需要擷取道路資訊

(2)實作方案2:4G/5G網絡通信方式

參與角色 車端,車聯網應用服務平台
業務流程 1.車聯網應用服務平台擷取可變車道資訊:<br/>2.車端通過4G/5G網絡周期性向車聯網應用服務平台上報BSM消息:<br/>3.車聯網應用服務平台比對資訊,通過4G/5G網絡對進入範圍的車輛推送MAP消息和RSI消息;<br/>4.車端展示和/或播報車道狀态資訊。
場景包含消息 BSM,MAP,RSI
場景實施前提 車端需要具有蜂窩4G/5G通信能力<br/>車端和平台需要支援标準YD/T3709-2020<br/>不排除車端支援其他消息内容上報,不排除平台支援其他消息内容下發<br/>需要與公安/交警相關部門對接,平台擷取可變車道資訊<br/>平台需要獲得道路資訊

3全路段場景

3.1路側輔助的盲區預警

場景功能描述:參考标準T/CSAE53-2020,本場景基于路側輔助實作該場景。

(1)實作方案1:直連通信方式

參與角色 RSU,具備直連通信能力的車輛,路側感覺裝置,車聯網應用服務平台
業務流程 1.路側感覺裝置将感覺資訊發送給RSU,處理生成RSM資訊;<br/>2.RSU周期性廣播RSM消息:<br/>3.車輛的OBU接收RSM消息,車載應用結合自身的定位和行駛資料資訊,判斷是否需要進行盲區預警。
場景包含消息 RSM
場景實施前提 ·OBU和RSU支援标準YD/T3709-2020<br/>·需要獲得道路資訊

(2)實作方案2:4G/5G網絡通信方式

參與角色 車端,路側感覺裝置,車聯網應用服務平台
業務流程 1.路側感覺裝置将感覺資訊發送至車聯網應用服務平台:<br/>2.車端通過4G/5G網絡周期性向車聯網應用服務平台上報BSM消息;<br/>3.車聯網應用服務平台比對資訊,通過4G/5G網絡對進入範圍的車輛推送RSM消息:<br/>4.車端接收RSM消息,車載應用結合自身的定位和行駛資料資訊,判斷是否需要進行預警。
場景包含消息 BSM,RSM
場景實施前提 ·車端需要具有蜂窩4G/5G通信能力<br/>·車端和平台間消息互動支援标準YD/T3709-2020<br/>·不排除車端支援其他消息内容上報,不排除平台支援其他消息内容下發

3.2路側輔助的弱勢交通參與者碰撞預警

功能場景描述:參考标準T/CSAE53-2020,本場景基于路側輔助實作該場景。

(1)實作方案1:直連通信方式

參與角色 RSU,具備直連通信能力的車輛,路側感覺裝置
業務流程 1.路側感覺裝置将感覺資訊發送給RSU,處理生成RSM資訊:<br/>2.RSU周期性廣播RSM消息:<br/>3.車輛的OBU接收RSM消息,車載應用結合自身的定位和行駛資料資訊,判斷是否需要進行弱勢交通參與者碰撞預警。
場景包含消息 RSM
場景實施前提 OBU和RSU支援标準YD/T3709-2020

(2)實作方案2:4G/5G網絡通信方式

參與角色 車端,路側感覺裝置,車聯網應用服務平台
業務流程 1.路側感覺裝置将感覺資訊發送至車聯網應用服務平台:<br/>2.車端通過4G/5G網絡周期性向車聯網應用服務平台上報BSM消息;<br/>3.車聯網應用服務平台比對資訊,通過4G/5G網絡對進入範圍的車輛推送RSM消息:<br/>4.車端接收RSM消息,車載應用結合自身的定位和行駛資料資訊,判斷是否需要進行弱勢交通參與者碰撞預警。
場景包含消息 BSM,RSM
場景實施前提 ·車端需要具有蜂窩4G/5G通信能力<br/>·車端和平台支援标準YD/T3709-2020<br/>·不排除車端支援其他消息内容上報,不排除平台支援其他消息内容下發

3.3限速預警

場景功能描述:參考标準T/CSAE53-2020。

(1)實作方案1:直連通信方式

參與角色 RSU,具備直連通信能力的車輛,車聯網應用服務平台
業務流程 1.通過本地配置或車聯網應用服務平台下發的方式,RSU獲得MAP消息和限速資訊:<br/>2.RSU周期性廣播MAP和RSI消息;<br/>3.車輛OBU接收RSI消息,車載應用結合自身的定位和行駛資料資訊,進行限速預警。
場景包含消息 RSI
場景實施前提 ·OBU和RSU支援标準YD/T3709-2020<br/>·需要與公安交警相關部門對接獲得限速資訊<br/>·需要擷取道路資訊

(2)實作方案2:4G/5G網絡通信方式

參與角色 車端,車聯網應用服務平台
業務流程 1.車聯網應用服務平台擷取限速資訊:<br/>2.車端通過4G/5G網絡周期性向車聯網應用服務平台上報BSM消息:<br/>3.車聯網應用服務平台比對資訊,通過4G/5G網絡對進入範圍的車輛推送MAP消息和RSI消息;<br/>4.車載應用結合自身的定位和行駛資料資訊,進行限速預警。
場景包含消息 BSM,MAP,RSI
場景實施前提 ·車端需要具有蜂窩4G/5G通信能力<br/>·車端和平台需要支援标準YDT3709-2020<br/>·不排除車端支援其他消息内容上報,不排除平台支援其他消息内容下發<br/>·需要與公安/交警相關部門對接獲得限速資訊<br/>·平台需要獲得道路資訊

3.4擁堵提醒

場景功能描述:參考标準T/CSAE53-2020。

(1)實作方案1:直連通信方式

參與角色 RSU,具備直連通信能力的車輛,車聯網應用服務平台或路側感覺裝置
業務流程 1.平台向RSU發送擁堵消息,或路側感覺裝置将感覺的擁堵資訊發送至RSU,RSU生成RSI消息;<br/>2.RSU周期性廣播RSI消息:<br/>3.車輛OBU接收RSI消息,車載應用結合自身的定位和行駛資料資訊,進行擁堵提醒。
場景包含消息 RSI,MAP(可選)
場景實施前提 ·OBU和RSU支援标準YD/T3709-2020<br/>·平台需要擷取擁堵相關資訊,或路側感覺裝置感覺得到相關資訊<br/>·可選RSU廣播MAP消息作為判斷輔助

(2)實作方案2:4G/5G網絡通信方式

參與角色 車端,車聯網應用服務平台
業務流程 1.車聯網應用服務平台擷取擁堵資訊:<br/>2.車端通過4G/5G網絡周期性向車聯網應用服務平台上報BSM消息:<br/>3.車聯網應用服務平台比對資訊,通過4G/5G網絡對進入範圍的車輛推送RSI消息:<br/>4.車載應用結合自身的定位和行駛資料資訊,進行擁堵提醒。
場景包含消息 BSM,RSI,MAP(可選)
場景實施前提 ·車端需要具有蜂窩4G/5G通信能力<br/>·車端和平台需要支援标準YD/T3709-2020<br/>·可選平台向車端下發MAP消息作為判斷輔助<br/>·不排除車端支援其他消息内容上報,不排除平台支援其他消息内容下發<br/>·平台需要擷取擁堵資訊

3.5路側輔助的車輛異常行為提醒

場景功能描述:具有車聯網功能的車輛在行駛過程中,車載應用提醒前方存在逆行、長時間停車等車輛異常行為,駕駛員可根據此資訊調整駕駛政策,避免發生碰撞事故,提高通行效率。

(1)實作方案1:直連通信方式

參與角色 RSU,具備直連通信能力的車輛,路側感覺裝置
業務流程 1.路側感覺裝置将感覺資訊發送給RSU,處理生成RSI資訊:<br/>2.RSU周期性廣播RSI消息:<br/>3.車輛OBU接收RSI消息,車載應用結合自身的定位和行駛資料資訊,判斷是否需要進行車輛異常行為提醒。
場景包含消息 RSI
場景實施前提 OBU和RSU支援标準YD/T3709-2020

(2)實作方案2:4G/5G網絡通信方式

參與角色 車端,路側感覺裝置,車聯網應用服務平台
業務流程 1.路側感覺裝置将感覺資訊發送至車聯網應用服務平台:<br/>2.車端通過4G/5G網絡周期性向車聯網應用服務平台上報BSM消息:<br/>3.車聯網應用服務平台比對資訊,通過4G/5G網絡對進入範圍的車輛推送RSI消息:<br/>4.車端接收RSI消息,車載應用結合自身的定位和行駛資料資訊,判斷是否需要進行車輛異常行為提醒。
場景包含消息 BSM,RSI
場景實施前提 ·車端需要具有蜂窩4G/5G通信能力<br/>·車端和平台支援标準YD/T3709-2020<br/>·不排除車端支援其他消息内容上報,不排除平台支援其他消息内容下發

3.6交通态勢感覺

場景功能描述:車聯網應用服務平台收集車輛狀态資訊、路側感覺資訊進行資料融合,用于交通态勢感覺、紅綠燈調整、可變車道設定等車聯網大資料應用。

(1)實作方案1:直連通信方式

參與角色 RSU,具備直連通信能力的車輛,路側感覺裝置,車聯網應用服務平台
業務流程 1.車端OBU周期性廣播自車資訊BSM:<br/>2.路側感覺裝置将感覺資訊(發送給RSU)上傳車聯網應用服務平台:<br/>3.RSU将接收到的車輛BSM消息上傳至車聯網應用服務平台:<br/>4.平台進行資料融合處理。
場景包含消息 BSM
場景實施前提 OBU和RSU支援标準YD/T3709-2020

(2)實作方案2:4G/5G網絡通信方式

參與角色 車端,路側感覺裝置,車聯網應用服務平台
業務流程 1.車端通過4G/5G網絡周期性向車聯網應用服務平台上報BSM消息:<br/>2.路側感覺裝置将感覺資訊發送至車聯網應用服務平台:<br/>3.平台進行資料融合處理。
場景包含消息 BSM
場景實施前提 ·車端需要具有蜂窩4G/5G通信能力<br/>·車端和平台支援标準YDT3709-2020<br/>·不排除車端支援其他消息内容上報

附錄2車聯網路側基礎設施部署參考方案

1十字路口部署方案

1.1支撐應用場景

本章部署方案支援附錄1的第1章所有功能場景。

1.2功能及性能需求分析

車聯網基礎設施參考技術指南1 引用檔案2 縮略語3車聯網C-V2XRSU技術要求4車聯網路側感覺與計算技術要求5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機裝置技術要求6車聯網路側回傳網絡技術要求7車聯網應用服務平台技術要求8車聯網安全證書管理系統技術要求9車聯網定位服務技術要求參考性附錄附錄2車聯網路側基礎設施部署參考方案附錄3車聯網C-V2X安全證書管理系統參考系統部署拓撲

1.3推薦建設方案

十字路口環境路側基礎設施部署與路口感覺覆寫示意圖如圖5所示。

車聯網基礎設施參考技術指南1 引用檔案2 縮略語3車聯網C-V2XRSU技術要求4車聯網路側感覺與計算技術要求5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機裝置技術要求6車聯網路側回傳網絡技術要求7車聯網應用服務平台技術要求8車聯網安全證書管理系統技術要求9車聯網定位服務技術要求參考性附錄附錄2車聯網路側基礎設施部署參考方案附錄3車聯網C-V2X安全證書管理系統參考系統部署拓撲

用杆及裝置部署原則:優先複用電警杆、或監控杆部署感覺裝置,當電警杆或監控杆不可用時,考慮使用信号燈杆或新立杆。攝像頭作為推薦必選項,毫米波雷達和雷射雷達作為可選項,但如果選擇部署,優先考慮雷視共點部署,C-V2XRSU宜與感覺裝置共杆部署。根據算力需求在落地機箱内部署路側計算裝置。感覺裝置安裝在路口的電警杆、監控杆或信号燈杆橫臂上,安裝位置盡量靠

近道路中央位置,以便更好地正對監控路段。裝置安裝應避免樹木等遮擋,以免影響攝像頭、雷達的感覺效果。

備注:監控杆上攝像頭可更好地防逆光、強光,可部分複用已有監控裝置,選擇電警杆或監控杆部署可用于補充交管部門不允許使用信号燈杆挂載裝置的地區。

2丁字路口部署方案

2.1支撐應用場景

本章部署方案支援附錄1的第1章内所有功能場景。

2.2功能及性能需求分析

丁字路口與十字路口功能與性能需求相同,參見本附錄1.2節,此處不再贅述。

2.3推薦建設方案

丁字路口環境路側基礎設施部署與路口感覺覆寫示意圖如圖6所示。

車聯網基礎設施參考技術指南1 引用檔案2 縮略語3車聯網C-V2XRSU技術要求4車聯網路側感覺與計算技術要求5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機裝置技術要求6車聯網路側回傳網絡技術要求7車聯網應用服務平台技術要求8車聯網安全證書管理系統技術要求9車聯網定位服務技術要求參考性附錄附錄2車聯網路側基礎設施部署參考方案附錄3車聯網C-V2X安全證書管理系統參考系統部署拓撲

用杆及裝置部署原則:優先複用電警杆或監控杆部署感覺裝置,當電警杆或監控杆不可用時,考慮使用信号燈杆或新立杆。攝像頭作為推薦必選項,毫米波雷達和雷射雷達作為可選項,如果選擇部署雷達,優先考慮雷視共點部署,C-V2XRSU宜與感覺裝置共杆部署。根據算力需求在落地機箱内部署路側計算裝置。具體來說,感覺單元安裝在路口的電警杆、監控杆、或者信号燈杆橫臂上,

安裝位置盡量靠近道路中央位置,以便更好地正對監控路段。裝置安裝應避免樹木等遮擋,以免影響攝像頭、雷達的感覺效果。

備注:監控杆上攝像頭可更好的防逆光、強光,可部分複用已有監控裝置,選擇電警杆或監控杆部署可用于補充交管部門不允許使用信号燈杆挂載裝置的地區。

3長路段部署方案

3.1支撐應用場景

本章部署方案支援附錄1的第2章及3章内所有功能場景。

3.2功能及性能需求分析

車聯網基礎設施參考技術指南1 引用檔案2 縮略語3車聯網C-V2XRSU技術要求4車聯網路側感覺與計算技術要求5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機裝置技術要求6車聯網路側回傳網絡技術要求7車聯網應用服務平台技術要求8車聯網安全證書管理系統技術要求9車聯網定位服務技術要求參考性附錄附錄2車聯網路側基礎設施部署參考方案附錄3車聯網C-V2X安全證書管理系統參考系統部署拓撲

3.3推薦建設方案

長路段環境路側基礎設施部署示意圖如圖7所示。

車聯網基礎設施參考技術指南1 引用檔案2 縮略語3車聯網C-V2XRSU技術要求4車聯網路側感覺與計算技術要求5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機裝置技術要求6車聯網路側回傳網絡技術要求7車聯網應用服務平台技術要求8車聯網安全證書管理系統技術要求9車聯網定位服務技術要求參考性附錄附錄2車聯網路側基礎設施部署參考方案附錄3車聯網C-V2X安全證書管理系統參考系統部署拓撲

用杆及裝置部署原則:優先複用電警杆或監控杆部署感覺裝置,當電警杆或監控杆不可用時,考慮新立杆。攝像頭作為推薦必選項,毫米波雷達和雷射雷達作為可選項,如果選擇部署雷達,優先推薦雷視共點部署。裝置安裝應避免樹木等遮擋,以免影響攝像頭、雷達的感覺效果。C-V2X RSU宜與感覺裝置共杆部署,在彎道、高架、橋梁等因遮擋問題導緻信号覆寫不足區域,需要單獨規劃RSU補充覆寫。

4特定區域部署方案

4.1環島部署

環島環境C-V2XRSU部署示意圖如圖8所示。

車聯網基礎設施參考技術指南1 引用檔案2 縮略語3車聯網C-V2XRSU技術要求4車聯網路側感覺與計算技術要求5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機裝置技術要求6車聯網路側回傳網絡技術要求7車聯網應用服務平台技術要求8車聯網安全證書管理系統技術要求9車聯網定位服務技術要求參考性附錄附錄2車聯網路側基礎設施部署參考方案附錄3車聯網C-V2X安全證書管理系統參考系統部署拓撲

部署原則:應根據環島區域遮擋情況确定C-V2XRSU數量和部署位置,宜保證RSU接收的GNSS信号和RSU發送的C-V2X信号無遮擋。攝像頭作為推薦必選項,毫米波雷達和雷射雷達作為可選項。

4.2匝道部署

匝道環境路側基礎設施部署示意圖如圖9所示。

車聯網基礎設施參考技術指南1 引用檔案2 縮略語3車聯網C-V2XRSU技術要求4車聯網路側感覺與計算技術要求5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機裝置技術要求6車聯網路側回傳網絡技術要求7車聯網應用服務平台技術要求8車聯網安全證書管理系統技術要求9車聯網定位服務技術要求參考性附錄附錄2車聯網路側基礎設施部署參考方案附錄3車聯網C-V2X安全證書管理系統參考系統部署拓撲

部署原則:C-V2XRSU宜部署在匝道入口出,確定匝道和主道彙入位置信号覆寫良好。攝像頭作為推薦必選項,其感覺範圍宜覆寫匝道,毫米波雷達和雷射雷達作為可選項。

4.3急彎部署

急彎道路環境路側基礎設施部署示意圖如圖10所示。

車聯網基礎設施參考技術指南1 引用檔案2 縮略語3車聯網C-V2XRSU技術要求4車聯網路側感覺與計算技術要求5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機裝置技術要求6車聯網路側回傳網絡技術要求7車聯網應用服務平台技術要求8車聯網安全證書管理系統技術要求9車聯網定位服務技術要求參考性附錄附錄2車聯網路側基礎設施部署參考方案附錄3車聯網C-V2X安全證書管理系統參考系統部署拓撲

在急彎道路上,宜通過攝像頭(對向車道采用獨立點位部署)對交通參與者、交通事件、流量等進行檢測,毫米波雷達和雷射雷達作為可選項,如果選擇部署雷達,優先考慮雷視共點部署。CV2XRSU宜與感覺裝置共杆部署。感覺裝置宜保證連續的覆寫範圍包括杆下盲區)、避免被遮擋。

感覺裝置可安裝在道路監控杆上,安裝位置盡量靠近道路中央位置,以便更好地正對監控路段。裝置安裝應避免辨別牌、樹木等遮擋,以免影響感覺效果。

4.4隧道部署

隧道環境C-V2XRSU部署示意圖如圖11所示。

車聯網基礎設施參考技術指南1 引用檔案2 縮略語3車聯網C-V2XRSU技術要求4車聯網路側感覺與計算技術要求5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機裝置技術要求6車聯網路側回傳網絡技術要求7車聯網應用服務平台技術要求8車聯網安全證書管理系統技術要求9車聯網定位服務技術要求參考性附錄附錄2車聯網路側基礎設施部署參考方案附錄3車聯網C-V2X安全證書管理系統參考系統部署拓撲

部署原則:攝像頭作為感覺裝置推薦必選項,毫米波雷達和雷射雷達作為可選項,如果選擇部署雷達,優先考慮雷視共點部署。若隧道為彎道,相鄰2個C-V2XRSU的部署間距宜設定在可視範圍内。

附錄3車聯網C-V2X安全證書管理系統參考系統部署拓撲

車聯網C-V2X安全證書管理系統參考系統部署拓撲,如圖12所示,邏輯上可分為:

(1)服務區。由安全鍊路服務等建構,通過網際網路線路面向公共網際網路提供接入認證和加密通信服務。

(2)管理區。由注冊系統、AAA系統、連結系統、車廠資源等組成,通過防火牆及光纖線路與服務區通信。

(3)核心區。由注冊CA系統、假名CA系統、應用CA系統、異常行為管理系統等組成,通過防火牆及光纖線路與信任層、注冊層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