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如何進行快速高效的學習

我發現身邊的高人,他們都有兩項高于常人的本領。一是洞察問題的本領。二是解決問題的本領。對于大多數人很努力,很用功,卻得不到希望的結果,很多事有态度,卻茫然拿不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在這個社會大發展,資訊大爆炸的移動網際網路時代。能夠通過一些,碎片化的資訊點,迅速建構起有效的知識體系。更是擺在我們當代人面前的一條繞不開的競争技能。學習有兩種模式。一種是。輸入-學習-内化-輸出。這已經是一種很高效的學習模式了。另一種更高效的模式是了解-應用-識别-輸出,但不管哪一種學習,都需要各種學習技巧。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時候,我們經常出現如下情況:

1,讀完一本書,卻不記得講的是什麼?

2,公衆号收藏上百個,賺錢還是不行。

3,教育訓練資料有上百幾千 G,卻沒有自己的學習體系。

4,指導書籍裝滿房間,始終不能把理論理論變為實操結果。

。。。。。。。

這些都是典型的低品質學習症狀,沒有掌握學習的原理以及方法,就是在做無效的重複,缺乏有效的指導與實踐,就是

在對自己光陰的浪費。很多人雖然很努力,很用功,但是往往付出的努力,結果很不理想,相差很遠,往往不盡人意。出現這種狀況呢,其原因多半是學習不得法,行動不得要領,那麼這本書也許正是你所需要的,希望讀了這本書,你對移動網際網路的了解可能會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你會觸動,會反思,然後重新出發高速前進,踏上移動網際網路賺錢的正确道路。

很多時候我們在移動網際網路上不能通過多種教育訓練學習,賺到令自己滿意的收益,是因為我們在有限的時間裡做無用的學

習,是以在有限的時間裡,有效的學習而顯得至關重要。

有效學習必須掌握的五個鐵律

第一:避免自動化的完成。

你今天的工作是有意識的刻意提升,還是在自動化的完成呢?比如一開始學習駕照的時候,也會去刻意的記憶如何換

擋,如何刹車,當遇到情況需要刹車的時候,你就會回憶起刹車的要領,比如既要踩離合,又要踩刹車,并且在頭腦中

執行這個要領。

然後随着練習的增加,你做這些事情會越來越熟練,直到某個時刻你遇到情況就會立刻刹車,這個動作是自動完成的,

你根本意識意識不到自己是如何刹車的,一旦進入了這種自動完成狀态,我們對駕駛技術的改善将會不斷的降低,并最

終停止。

而真正想要達到專家水準的車手,從來不允許自己進入這種自動完成的狀态,每過一個彎,他都會刻意去思考,剛剛用

了什麼技巧,表現的怎麼樣,應該如何提升?對于每一項工作,大部分人随着熟練程度的提高,都會逐漸進入自動完成

的狀态。而真正想要成為高手,成為專家的人,卻極力避免這種狀态。

比如跟客戶打電話溝通合作,大部分人的做法:是拿起電話,告訴客戶我們的需求和報價,畢竟這件事情已經做了無數次,之前都做的很 ok,早就進入了自動完成的狀态。而優秀的人呢,會刻意避免這種自動完成,他們最擔心的就

是自己無意識的完成了這個工作,在拿起電話之前他們他們可能,先問自己,上次我做類似的事情,有什麼做的不好的地方,是我表達邏輯有問題,讓客戶半天都不知道我在講什麼,還有我記得上次溝通,我曾遺漏的細節,忘記跟客戶讨論了。怎麼辦呢?邏輯問題的話,我這次就開始練習,每次溝通之前列一個任務清單,這樣就不會遺漏了,

在打電話的過程中,把打電話變成有意識的去訓練自己的技巧,結束電話她可能會想一下,剛剛是不是有效訓練了溝通技巧,還有哪些可以繼續提升的呢?

我還用了什麼技巧?

對于大部分人來說,日常工作的所有事情,不論是溝通客戶,改個公關稿件,還是寫一段文案,總是缺乏動力,去超越自身極限,把事情做得更好一些,随着經驗的積累,我們隻不過是越來越熟練自己,已經可以做到 60分的東西,越來越

可以自動的維持過去的水準,但這正是永遠也不可能真正成為頂尖的專家的原因。

第二:就是離開舒服,舒适的區域,

你現在正在做的事情,是否離開了你的舒适區域呢?讓你覺得需要付出額外的學習和努力,才能做得更好,一旦面臨任

務的時候,心裡有三個區域:

舒适區---能力範圍内的事情,

學習區---稍微高出能力範圍的區域,

恐慌區---遠超現有能力的範圍的區域。

而刻意練習的,就是想辦法讓自己更多的停留在學習區,想辦法尋找難度高出現有水準的工作,或者是使用自己仍然不

熟練的技巧。

這一切任務都不會讓我們舒服,因為很難輕易做到,但是這的确是長期提高能力的必要條件,離開舒适區,進入學習區。

你可能對自己的領域很感興趣,(比如你熱愛文案,或者熱愛商業分析),但是我相信,在任何一個領域裡的刻意練習

本身都毫無興趣可言,因為那意味着你需要經常去做自己不能做的事情,并且經常遇到失敗挫折。

比如你對文案很感興趣,有空的時候去看看文案書,看看創意文案合集,看看那個什麼教授寫的文章,這很放松,很有

趣,但是這和專業文案練習是兩碼事。

在刻意的文案練習中,你找到一個很難完成的任務,(比如50字以内解釋清楚産品是什麼,同時解決消費者偏見問題,

能夠給讀者記憶力,能夠強化品牌,能夠區分競争對手。。。)

為了完成這個離開舒适區的任務。你需要用上幾乎所有的文案技巧,比如指向讀者利益,建立反差,附着在大衆情緒上,政策上揚長避短,尋找極端且高頻的使用情景。。。。。。

然後經過大量的修改反思,再比照優秀的文案,這絕對沒有

任何舒适的享受和輕松的熱情。同樣業餘歌手練習歌曲的時候,非常有樂趣和放松,當作排解壓力的方式,這和專業的歌手非常緊張和困難的挑戰,一個高音是兩碼事,任何專業的刻意練習都意味着要離開舒适

的區域,學習大量的知識,尋找困難的任務,用着自己不習慣的方式大量訓練。

第三:就是犧牲短期的利益。

比如你本來用筆寫字,切換到鍵盤打字,一開始成績肯定是降低的。估計剛開始你一分鐘隻能打五個字,但是持續練習

之後,最終一分鐘你可以打 80個字,100個字,而這是寫字永遠也趕不上的速度。

是以如果總是追求短期業績的話,總是追求這次能夠把活盡快幹完,就很難有刻意練習的機會。

我覺得即使這次用不熟悉的方式,花了很多時間才能做一件事,但是将來我訓練成熟了,就會以更快的速度和更高的質

量來完成,就想學習鍵盤打字一樣。

如果想不斷精進自己的能力,成為頂尖專家,需要在某些時候把掌握技能當做工作的目标呢,而不僅僅是附加品,既然

今天的工作不那麼着急,那麼我今天的主要目标就是利用這些工作來訓練技能,而不是追求最快的把工作完成。

第四點:大量重複的練習。

你在多大程度上,對某一項能力進行了大量重複性的訓練。練習和實戰,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對某項專業能力重複性訓

練的程度。

在實戰中,我們是用的所有的能力來完成一個職責,比如你是市場人員,你可能在一天内需要用到構思創意,檢查政策,溝通乙方,撰寫郵件等等十幾項能力。

刻意練習,則往往是在一段時間内集中訓練少數能力,比如你剛學習了揚長避短戰略思維技巧,隻要試圖在所有任務中

鍛煉肝項能力。

而單純的實戰,其實并不能持續的提高一個人的能力。沒有一個足球運動員是每天的内容,就是參加比賽。

第五:持續獲得回報。

在我想刻意練習的領域,有哪些方法可以讓我得到回報?回報是指任何讓你知道自己現在做的有多好,以及距離理想

目标有多遠的方式。

比如一個練習任意球的足球運動員,回報方式就是看看這一腳下去,能不能直挂死角,沒有回報的練習,相當于沒有通

過結果來糾正和診斷自己的學習。

是以在你刻意練習的計劃中,一定要加入持續的回報。

比如為了訓練自己的文案能力,我設計了寫文案的自檢清單,清單上分類列出了幾十個文案的基本原則,

比如是否适應了疑問,是否開頭創造缺口,是否屬于粘性資訊等。然後再隻需要在寫完某個文案後然按照這些原則去自

檢,就可以得到基本的回報。

除了自我檢查方法方式之外,還有回報就是提供一定的外部激勵。

比如我們團隊的分享,讓你分享自己得意的技能或者心得,擔心自己講不出幹貨,那就好好練習吧。

刻意練習,是成為頂尖專家的必要條件,如果一旦你長時間,至少在一個領域進行了刻意練習,你最終取得的成果将是非常巨大的,其中包括:

1.碾壓并且秒殺你的大部分同行,

2.遠超同齡人的遠見卓識,

3.不斷接近的偉大成就。

學習避免的三大錯誤

第一:八小時以外不學習。

這個大家都明白的,這個就不說了。

第二:喜歡碎片化的學習。

為什麼越學反而越迷茫呢?碎片化的學習是一個騙局(集中學,集中用,才是王道)

先給你講人故事看你有沒有中招有一天,你的朋友給你‘知識裝逼’了一個術語。牛,你怎

麼知道呢?他給你推薦了一個公衆号,你開始關注,覺得哇,大神,牛逼,長見識了。

每天刷,每天刷,每天刷,很多問題,也有了解決方法,按照這個進度呢,過了三年就能了解宇宙終極奧義了。

慢慢你有了十多個類似的公衆号,承包了你從專業,生活,工作,跑步,減肥,飲食,情感關系等等所有的領域,哈哈,有點開不過來了,是以你決定提高效率,碎片化學習。

利用一切碎片時間地鐵上,看一篇,吃飯,看一篇,睡前看兩篇,眼睛看不完,用音頻刷,平時看不完跑步還能刷,但

是還是刷不完,還好有收藏功能,全特麼的收藏。等到收藏超過一百篇未讀

的時候,你終于發現,這讓你非常的沮喪,更讓人沮喪的是,你好像離拒絕寫文章的大牛越來越遠了,

在你學習這段時間啊,一百位大牛好像更牛逼了一點。

别說宇宙奧義了,你生活都可能有了懷疑。。。。。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所有的當代人都面臨兩個問題,資訊超載和知識碎片化,

資訊超載老話題,就不多說了,講幾個資料哈。

全世界每天有 4000本書出版超過四億個字。

一個專業領域,每天大概有 200個公衆号正在注冊,有近

一千篇文字正在産生。。。。。。

過去,雜家,博物,在現代社會可能已經不存在了,即便有也幹不過谷歌和度娘的。

知識的儲備能力,人類早就被電腦完勝了,知識的搜尋和連結能力才是學習的核心競争力啊。

另一個趨勢很明顯,就是知識碎片化,

首先移動手機允許你在三站地鐵裡讀完一本書,

其次被打碎的是資訊

如果你翻知乎,今日頭條或者某個部落格,你并不會像看一本書一樣知道前一章講的是什麼,後面即将講的是什麼?

除了标題黨,你根本對下一個部落格内容毫無預期,隻能被動接受。

最糟糕的事其實是知識結構性變化,你并不知道是誰在什麼情況下,針對什麼問題講的這句話,所有的資訊呢,缺了上

下文就是廢話。

資訊碎片化和知識結構碎片化,帶來的是學習效率的倒退和焦慮之源。因為它毀掉你的主動搜尋能力和主動連結的能力,也就是深度思考的能力,

這就是碎片化的陷阱,極大的提高了,并沒有什麼卵用的資訊,而降低了最重要的獨立思考能力。

看的資訊越多,就見到越越多的牛人的思維高度,你越無法深度思考,為了抵禦這種焦慮,你隻好繼續打卡,更多的窗

口,見證更多的頂峰,然後更多焦一直到癱瘓。

我靠,我看了本特别好的書。

是嗎?是嗎?

說的什麼給我講講?

特别好,特别牛,我講不出來,給你個連結你自己看吧。

是不是這樣呢?是以大部分人的學習起初是為了解決問題,結果變成了逃避問題,越學越焦慮。

第三:沒有選擇靠譜的學習方式。

情境----有沒有給自己留出時間

搜尋---從哪裡可以快速獲得資訊?人,事,網,書。

思考---資訊,知識,方法論,智慧

交流---有沒有高品質的可以給你回應的人。

輸出---文字/行動,子產品化,個性化,創新。

下面說一下 3個抵禦碎片化,零存整取的方式

第一:就是學習的起點,不是焦慮,而是問題。

大部分時間的生活會先給你一個考試,然後你根據問題找出自己的關鍵詞開始學習,是以學習的起點并不是某個人在朋

友圈曬的一本書,推薦了一個微信文,或者是這個行業的一個經典教材引發你的焦慮,而應該是你真實遇到的一個問題:

1,那就是通過不斷的思考和對話,一直到能夠清晰的提出一個明确的具體的問題。這個時候呢,已經解決了一半了。

2,把問題稱拆分出關鍵字,然後開始搜尋認知資源,

3,找到你要的資源。

第二:就是擴充學習資源,人,事,網,書

找學習資源的能力就是搜尋能力。大部分人找資源第一反應是上網或者是買書,這很容易陷入困境,因為網絡是個無底

洞,你這裡翻翻那裡翻翻,一不小心兩天都出不來,把書裡的内容消化完,至少需要兩周時間,前提還是你要選對了書。

資訊爆炸的時代呢,最重要的不是增加資訊,而是篩選資訊和删除資訊,

是以,其實最好的方式就是:

1,從有經驗的人開始,根據你提出的問題,給你清晰的建議方向和邊界。

2,找到行業對标,看看人家是怎麼做的,

3,進一步用網絡搜尋資料和書的總結和評論,然後才是系統的看書。

第三:721法則,留出足夠多的時間練習和思考和讨論。

行動學習理論認為人要掌握一門技能,需要 10%年的時間去學習知識和資訊,70%的時間練習和執行,還有 20%的時間

與人溝通和讨論,這就叫多做 721法則。碎片化學習,對于 10%的資訊呢,接收非常有用,而剩下獨

處練習的 70%的時間和讨論的 20%時間,則需要留出大量的時間來系統學習--碎片化學習,永遠隻是系統化學習的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