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軟體工程導論複習之需求分析

1. 需求分析的任務

(1)确定随系統的綜合要求(①功能需求;②性能需求;③可靠性和可用性需求;④出錯處理需求;⑤接口需求;⑥限制;⑦逆向需求;⑧将來可能提出的需求)

(2)分析系統的資料要求

(3)導出系統的邏輯模型

(4)修正系統開發計劃

2. 獲得使用者需求的主要方法

(1)訪談(正式 and 非正式)

(2)面向資料流自頂向下求精

(3)簡易的應用規格說明技術

(4)快速建立軟體原型

3. 實體-聯系圖(E-R圖)

   通常,使用實體-聯系圖來建立資料模型,把ER圖描繪的資料模型稱為ER模型

軟體工程導論複習之需求分析

 4. 狀态轉換圖

   狀态圖通過描繪系統的狀态及引起系統狀态轉換的事件,來表示系統的行為。此外,狀态圖還指明了作為特定事件的結果系統将做哪些動作。

(1)狀态

狀态是任何可以被觀察到的系統行為模式,一個狀态代表系統的一種行為模式。狀态規定了系統對事件的響應方式。

在狀态圖中定義的狀态主要有:初态(實心圓)、終态(同心圓)和中間狀态(圓角矩形)。在一張狀态圖中隻能有一個初态,而終态則可以有0至多個。狀态圖既可以表示系統循環運作過程,也可以表示系統單程生命期。

(2)事件

    事件是在某個特定時刻發生的事情,它是對引起系統做動作或從一個狀态轉換到另一個狀态的外界事件的抽象。即事件就是引起系統做動作或轉換狀态的控制資訊。

軟體工程導論複習之需求分析

5. 層次方框圖

   層次方框圖用樹形結構的一系列多層次的矩形框描繪資料的層次結構,随着結構的精細化,層次方框圖對資料結構也描繪的越來越詳細,這種模式非常适合于需求分析階段

軟體工程導論複習之需求分析

6. IPO圖

IPO圖是輸入、處理、輸出圖的簡稱,能夠友善的描繪輸入資料、對資料的處理和輸出資料之間的關系,在需求分析階段可以使用IPO圖簡略地描述系統地主要算法

軟體工程導論複習之需求分析

 7. 驗證軟體需求的正确性

①一緻性 所有需求必須是一緻的,任何一條需求不能和其他需求互相沖突。

②完整性 需求必須是完整的,規格說明書應包括使用者需求的每個功能。

③現實性 用現有的硬體技術或軟體技術基本上能實作的。

④有效性 需求是正确有效的,确實能解決使用者面對的問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