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手機常用螢幕分辨率及材質名詞解釋

轉載自:

http://www.cnblogs.com/Rocky_/archive/2012/03/09/2387507.html

http://blog.csdn.net/zuolongsnail/article/details/6318058

1、Android開發中的drawable-(hdpi,mdpi,ldpi)和WVGA,HVGA,QVGA的差別以及聯系

1.drawable-(hdpi,mdpi,ldpi)的差別 dpi是“dot per inch”的縮寫,每英寸像素數。 四種密度分類: ldpi (low), mdpi (medium), hdpi (high), and xhdpi (extra high) 一般情況下的普通螢幕:ldpi是120,mdpi是160,hdpi是240,xhdpi是320。

2.WVGA,HVGA,QVGA的差別 VGA是"Video Graphics Array",顯示标準為640*480。 WVGA(Wide VGA)分辨率為480*800 HVGA(Half VGA)即VGA的一半分辨率為320*480 QVGA(Quarter VGA)即VGA非四分之一分辨率為240*320

3.drawable-(hdpi,mdpi,ldpi)和WVGA,HVGA,QVGA的聯系 hdpi裡面主要放高分辨率的圖檔,如WVGA (480x800),FWVGA (480x854) mdpi裡面主要放中等分辨率的圖檔,如HVGA (320x480) ldpi裡面主要放低分辨率的圖檔,如QVGA (240x320)

系統會根據機器的分辨率來分别到這幾個檔案夾裡面去找對應的圖檔

2、 手機螢幕技術淺述(TFT、SLCD、AMOLED、NOVA、IPS、ASV)

對手機本身不是特别關心的人對自己手機的螢幕采用何種材質并不在意,不過現在手機螢幕材質的多樣化導緻在不同手機上圖像、文本顯示的顯著差異。——那些三星的粉絲整天宣揚他們的A屏或者SA屏有多牛叉。使用iPhone的同人是否了解你們的螢幕材質相對三星又有怎樣的差異。

不對螢幕材質進行參數和技術上的考察,我們從一些角度來談談螢幕技術隊手機顯示效果造成的差異。

一、手機螢幕分辨率

分辨率的概念特别簡單。我們提一個概念叫像素,螢幕圖像是由一個個小方格組合而成的,每一個小方格就是一個像素。如果螢幕分辨率是240x320即表示這個螢幕的高為320個小方格,寬為240個小方格。——至于這個小方格有多大,跟螢幕大小有關系。對于同樣240x320分辨率的螢幕而言,螢幕尺寸越小即意味着顯示效果越精細,因為一個體積内容納同等數量的小方格時,小方格越小,肯定顯示的精細程度越高。

試想一下,一塊3.5英寸的螢幕和一塊4.7英寸的螢幕,假如螢幕分辨率都是480x800,那肯定3.5英寸的螢幕精細程度更高,而4.7英寸的用肉眼更能分辨出小方格所造成的顆粒。

智能手機範疇内,早期我用過多普達565,這是比較早期的智能機,螢幕分辨率為176x220,這個制式的分辨率有時又稱為QQVGA屏。

所謂VGA,是指分辨率為480x640。早期QQVGA之後所長期廣泛采用的是QVGA屏的240x320分辨率屏。——QVGA被諾基亞廣泛采用。國人又戲稱QVGA分辨率的螢幕為Q屏。(因為分辨率隻有VGA的四分之一,故稱作QVGA)

諾基亞鼎盛時期的N系列機型悉數采用QVGA分辨率,如NOKIA N95/N96/N73/N78,都是比較有名的機型,黑莓早期8系列機型基本也都是這個分辨率。當時手機螢幕的大小大概在2.6'左右。文本顯示的精細程度,多少各位都有些概念吧。——也有一些例外,如多普達2004年的機皇,D700,這款機子雖然配備了一塊3.5'的巨屏(當時來說,确實算是螢幕很大了),但分辨率仍隻有240x320,各位就能想象顆粒感在這樣的機子上有多強烈。(所謂顆粒感,即是用肉眼便能看出那些小方格-像素,一格一格地排列。越低的分辨率對圖檔顯示來說影響不大,但在文本顯示上就能明确看出優劣了。)

在VGA分辨率的發展曆程裡,還有一些不同的分辨率,如HVGA,HVGA的分辨率是320x480(由于分辨率隻有VGA的一半,是以稱作Half-VGA)。HVGA分辨率也曾被廣泛采用,最有名的就是2007年出現的iPhone,iPhone的1~3代均采用了HVGA分辨率顯示3.5’螢幕。——HTC早期機型都是這個分辨率,如HTC G1/G2/G3。

純VGA分辨率螢幕随QVGA鋪陳,如諾基亞09年的機皇N97,NOKIA 5800音樂手機,多普達05年的機皇D900,都采用了480x640分辨率的螢幕。多普達在05年後的大部分智能機在一個時間段内都是用了VGA分辨率。

在VGA之下,有一種分辨率為360x640分辨率的螢幕,曾在一段時間内被諾基亞廣泛采用,如比較有名的街機NOKIA 5230,以及諾基亞在前塞班時期的絕唱旗艦N8和E7。但在N8推出之際,這種分辨率已經是比較爛的了,與時代并沒有接軌。

去年比較盛行的一種分辨率被稱為WVGA,數值是480x800(因比傳統VGA分辨率更寬,故得名Wide-VGA)。去年的許多智能旗艦機都采用了這種分辨率,如HTC G7(Desire)、HTC G10(Desire HD)、三星i9000(Galaxy S)、i9100(Galaxy S II)等等。随智能手機發展,雖然這些機型都采用相同分辨率,但螢幕尺寸有差異,如HTC G7是3.8'屏,三星i9000采用4'屏,HTC G10用了4.3'屏。他們在文本顯示精細程度上必定有差異。

      WVGA延伸開一個叫做FWVGA的分辨率,480x854(因比WVGA更寬的16:9,得名Full-Wide-VGA)。moto去年的許多機型都采用了這種分辨率,如Moto Droid、Milestone(裡程碑)、Droid 2,諾基亞最新的NOKIA N9以都用了此分辨率。

随着螢幕技術的發展,高分屏已經越來越普及,今年各品牌手機開始逐漸采用qHD分辨率的螢幕,540x960。各品牌旗艦機已經紛紛采用qHD分辨率的螢幕,如HTC G14(Sensation),moto Droid 3、Droid Razr。

      qHD的推廣與iPhone 4的釋出不無關聯,2010年,蘋果釋出iPhone 4時,把螢幕分辨率提升到一個智能機前所未有的高度(640x960, 3.5'屏)。這種精度的螢幕已令肉眼無法分辨像素顆粒,确實是對螢幕顯示的革新。

到近期,三星的一批新機皇除用超過4.7'的大屏,螢幕分辨率已經用到720x1280。——要知道前兩年一個17'電腦顯示器的螢幕也不過是這樣的分辨率。現在卻在不到5'的螢幕上用如此高的分辨率,确實是對人們日益需求的手機螢幕顯示的滿足。

二、螢幕材質與技術簡述

時下比較主流的手機螢幕無非分成LCD與OLED兩種。其他所有螢幕技術與材質都是這兩類的子類或延伸。以下所表述的螢幕名稱技術中,通常認為,除ASV外,其他各種都是螢幕名稱,而ASV屬于螢幕技術(因為即便是夏普,也未皆用CPA面闆制造ASV螢幕,在TN、VA等面闆上皆有采用ASV擴充可視角度的例子)。——有時也認為,所有提到的名詞或螢幕都屬于螢幕技術。但IPS屬于一種螢幕面闆。有時,他們不應被放到同一次元進行比較。面闆技術請見附錄。另外在分類上,有時LCD和TFT的概念上有重疊,或互為包含關系。并且TFT又被認為是所有LCD面闆的統稱,在本文中,TFT表示一種螢幕名稱。

1.TFT屏

代表機型:Moto Droid 1/2、Moto Defy、Moto Milestone

手機常用螢幕分辨率及材質名詞解釋

                                                  moto Droid x2

      TFT與SLCD都屬于對LCD技術的發展,尤其是SLCD,屬于LCD的進階階段。LCD這種液晶屏的特點是不能自發光,是以必須靠額外的光源來照亮螢幕才能看到螢幕的顯示内容。

      TFT屬于較為早期的LCD,moto在自己的一系列手機上采用了TFT屏。現在看來TFT已經算是非常垃圾的螢幕了。相比其他各家技術,色彩表現黯淡、對比度差,亮度不高,可視角度也比較差。TFT在早期STN螢幕還大行其道的時候被認為是比較牛叉的,因為STN屏的可視角度非常小,基本從側面就隻能看到漆黑一片。TFT做了一個極大的提升,并且可做到對每個像素的單獨控制,有較為迅速的反應力。——moto的手機為什麼螢幕看起來那麼爛,就因為大量采用TFT,而TFT也是時下成本較低的一種螢幕了。裡程碑、Droid、defy系列基本都采用了TFT螢幕。

2.SLCD屏

代表機型:HTC G7 (Desire)、HTC G11 (Incredible S)、HTC Mozart、HTC G14(sensation)

手機常用螢幕分辨率及材質名詞解釋

                                                  HTC G7

有時SLCD被認為是Super LCD或Super Clear LCD。有時SLCD也被認為是Super LCD的縮寫。Super LCD技術是索尼研制的。翻譯過來就是超級LCD。他被認為是LCD的高檔延伸。相較傳統LCD和TFT,Super LCD擁有更好的色彩表現力與對比度和可視角度。

        S-LCD已是三星與索尼共同合資研制的螢幕,索尼擁有優先供貨權。索尼的自由液晶面闆品牌BRAVIA,亦屬于SLCD。實際上SLCD的普及程度當今算很廣泛,諸多HTC手機皆用此超級LCD螢幕,源自其表現優異的螢幕色彩和對比度,在LCD中出類拔萃。

在言語表現上似乎不夠力度,我講自己感受很顯而易見。HTC的大部分手機都采用了SLCD屏,如HTC G7(desire)後半程、HTC G11(incredible S)、HTC Mozart、HTC G14(Sensation)等等。——我用mozart的時間比較久,mozart屬于典型的SLCD豔麗的顯示,在精彩程度上接近AMOLED。——後來Mozart丢了以後,改用HTC HD7,HD7用的是普通TFT屏,這兩者的差異的一個天上一個地下的,絕不誇張,TFT的色溫似乎都有一些問題,在色彩還原上實在很樸質,和鮮豔一次絕緣。

許多評測機構有專門針對SLCD和AMOLED實測比對,在室内情況下,兩者的色彩表現基本是不分伯仲的。

3.AMOLED(Super AMOLED、Super AMOLED Plus)

代表機型:三星i9000(Galaxy S)、三星i9100(Galaxy S II)、NOKIA N8、NOKIA N9

手機常用螢幕分辨率及材質名詞解釋

                                                  NOKIA N9

       AMOLED螢幕屬于OLED屏的一個分支。OLED的特點是像素自發光,這是跟LCD屏的最大差異,OLED上的每一個像素都是可以自己發光的,是以在前期的色彩表現上更均勻,可提供比LCD更高的亮度。另外,由于像素自發光,是以在螢幕需要表現黑色時,黑色部分的像素可以完全不發光——這緻使黑色黑得非常純粹和透徹。LCD螢幕上即便表現黑色,外部光源也會照亮黑色部分,緻使黑色多少都不是那麼黑。在白色亮度很亮而黑色又黑得黑徹底時,提供了LCD所根本無法比拟的高對比度。

從這個層面來講,AMOLED幾乎是時下最為出色的螢幕。AMOLED技術掌握在三星手裡,時至今日發展了三代,分别是早期AMOLED(代表機型為NOKIA N8),Super AMOLED(代表機型為三星i9000和最早一批的HTC G7),Super AMOLED Plus(代表機型為三星i9100)。——三者分别對前一代進行了提升,如Plus對SA進行了子像素顯示上的提升,令文本表現更加細膩。

這種螢幕時下熱到什麼程度呢,HTC G7(Desire)第一批向三星訂貨後給出的都是AMOLED屏,不過三星當時所能進行的AMOLED螢幕産能不足,緻使HTC在第二批G7生産時改用了Super LCD螢幕。在機友眼裡,似乎第一批G7更值錢一些,即便Super LCD也有不錯的表現。——另外,去年iPHone 4在制造的時候,蘋果曾試圖向三星下AMOLED螢幕的訂單,由于産能不足,三星拒絕了蘋果的訂購。

不過也正因為OLED自發光的這種特性,分辨率的提升(或像素的增加,就是小方格變多)直接影響了螢幕制造的成本。是以今年三星的機皇i9100(Galaxy S II),分辨率仍為480x800,也是對成本的考慮。

       LCD的分辨率提升并不會對螢幕制造成本造成多大影響(雖然可能對處理器造成更大負擔),是以為應對這個問題。三星采用了一種折中的解決方案。跟傳統RGB子像素排列方式不同,為了控制在像素上的成本,采用了一種名為Pentile子像素排列的方法,在原本每個像素要求三個子像素時,把他簡化為每個像素隻有2個子像素,并且靠借臨近像素的子像素來顯示顔色。

       ——這種排列方式從根本上造成了AMOLED螢幕在文本顯示上的顆粒感非常強的問題。在同樣是480x800分辨率的SLCD螢幕上,文本基本難以察覺顆粒,而AMOLED卻可以實實在在看得到一顆一顆的小顆粒,對像我這種對文本顆粒感比較敏感的人來說真是噩夢。是以通常,AMOLED标的分辨率,其實際顯示效果隻有标配得2/3都不到。

另外,由于子像素包含綠色非常豐富,是以AMOLED螢幕的顯示非常鮮豔,可能在實際色彩還原上存在比較重的偏差。當然,對使用者而言,可能覺得螢幕表現更漂亮。

       ——還有要說的是A屏第三代,經由三星再度改進的Super AMOLED Plus,目前用這種螢幕的機子還比較少,比較典型的就屬三星自己銀河系列裡的第二款主力i9100,可以從他的表現發覺,Plus對子像素排列進行了改進,似乎已經改為傳統RPG排列,是以i9100上已經很難察覺顆粒問題。

相對而言,在設計上由于黑色時A屏像素可全暗,理論上是比LCD更為省電的。不過自發光白色高亮度比LCD費電,而現在的大部分應用和網頁都是白色,多少這是A屏費電吃虧的根本。不過A屏由于自發光,不需要外來光源,是以螢幕工藝更薄,制造超薄手機有優勢。

4.IPS硬屏

代表機型:iPhone 4、iPhone 4s

手機常用螢幕分辨率及材質名詞解釋

                                                  iPhone 4

       IPS也屬于LCD的變種,是以IPS也不會像素自發光。IPS又被稱作Super TFT,實際上IPS也是一種相對廉價的螢幕。使用IPS硬屏最名聲顯赫的就是iPhone 4、4s。在向三星訂購AMOLED不成後,蘋果轉而向LG訂購了這種IPS硬屏。IPS本身是由日立研發的。

       IPS改變了傳統VA軟螢幕的水準分子結構。并且IPS硬屏是實實在在的一塊硬結構螢幕,并非傳統軟屏上面加塊硬玻璃,制造面闆沒有附加補償膜,是以螢幕顯示更加通透,顯色更亮麗,另外IPS最牛的地方在于喬幫主宣傳的:可視角度非常廣,超過170°。

由于采用的是硬屏,是以手指觸摸後,對螢幕的形變造成的影響更小,畫面基本不會發生變化,圖樣逼真鮮豔。硬屏的分子複原速度快,是以極難造成殘影的問題,而殘影幾乎是許多軟屏的硬傷。是以實際上IPS硬屏在動态畫面上的表現具有非常穩定的優勢。

不過IPS屏有其固有問題,如漏光問題嚴重,且對黑色的表現很差,而且IPS屏和其他螢幕相比功耗更大,是以在耗電上是個絕對的大戶。

這裡還有值得一提的是,蘋果在制造iPhone時還為IPS硬屏加上了Retina技術,基本是讓每個像素包含四個子像素(傳統為三個),令螢幕顯示更加細膩,像素密度達到了326ppi(像素/英寸)。是以被稱作視網膜螢幕。

5.ASV螢幕技術

代表機型:魅族M9/MX、小米手機

手機常用螢幕分辨率及材質名詞解釋

魅族MX

       ASV本身并不是一種螢幕材質,而是一種螢幕顯示技術。asv技術掌握在夏普手裡。并且夏普幾乎壟斷了ASV技術螢幕的生産。ASV螢幕技術是基于CPA液晶面闆的。(傳統意義上認為,在本文提到的其他各螢幕都屬于材質,唯獨ASV屬于一種顯示技術;有時也認為,所有這些都屬于螢幕顯示技術,并非材質名稱,他們隻是基于不同面闆)

首批引進國内ASV的就是魅族的M9,當時魅族采用了與iPhone4一樣的分辨率640x960。ASV屏改善了傳統TFT屏的可視角度,以及響應速度,縮小液晶面闆上顆粒之間的間距,增大液晶顆粒上光圈,得意讓色彩顯示更為出色。側向可視角度略不及上面部分高端技術,而且在側看時螢幕易産生偏色。

6.NOVA

代表機型:LG Optimus Black

手機常用螢幕分辨率及材質名詞解釋

                                                  LG Optimus Black

我對Nova沒有太多了解,因為對LG的了解也不是很多。NOVA是LG自己的技術。除了能提高亮度外,最重要的是極其省電。在相同亮度下,功耗幾乎隻有AMOLED螢幕的一半不到。這對智能手機來說,螢幕作為耗電大戶是值得考慮的。貌似有應用于3D手機吧。

三、總結

其實網上對各顯示屏的褒貶不一,而且機友對他們的表現也不一而足。并沒有一個可靠的評分來确切表述各螢幕的優劣。不過在此我以自己的看法,做一個簡單的講述。

對比螢幕優劣需要綜合考察,例如螢幕對比度、亮度、色溫、色域,實際表現中的圖檔顯示,色彩如何,以及文本顯示等等。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TFT絕對是其中最爛的一種螢幕。ASV隻是一種技術,并且在不同螢幕上,這種技術的表現也有比較大的差異,魅族算是在ASV技術中做得比較優秀的。

在技術上,AMOLED(包括Super AMOLED、Super AMOLED Plus)是最為先進的,不過前兩者雖然在色彩表現上非常出色。不過文本表現比較爛,Pentile排列方式造成其顆粒感過重的硬傷。

對于IPS屏和AMOLED而言,給我帶來相同感受的是,iPhone和三星i9000是唯一在強烈陽光下仍看得比較清楚的螢幕,這一點上AMOLED更有優勢。——其他各種螢幕在太陽下面就跟垃圾一樣,包括Super LCD,雖然Super LCD在室内的表現跟AMOLED更為趨近,并且文本表現上更和諧,色彩還原比AMOLED更真實。

我對AMOLED沒什麼好感,因為我對顆粒感有比較強的敏感度。附錄2中附了某些評測機構對部分螢幕的比較,僅供參考。

随着分辨率的提升,如三星最新的旗艦機Galaxy Nexus和Galaxy Note,都已經開始采用720x1280分辨率的螢幕,即便是試用Pentile排列的Super AMOLED螢幕,由于分辨率非常高,由其子像素排列方式造成的顆粒感雖然仍然能實實在在看得到,但已經淡化了許多,加上Plus的進一步推廣,OLED成為未來已經非常了然。是以AMOLED是基本發展方向,現在NOKIA的新機采用這類螢幕,輔以他們的BCD(Black Clear Display)技術,似乎螢幕的顯示,陽光已經不是任何問題。

----------------------------

轉載請注明作者:歐陽洋蔥

附錄1:

LCD幾種面闆技術

TN(TN+FILM)

IPS(IN-PLANE -SWITCHING)

VA(VERTICAL alignMENT)VA類面闆又可分為由富士通主導的MVA面闆和由三星開發的PVA面闆,後者和前者的關系是繼承和改良。

CPA(Continuous Pinwheel Alignment)

代表夏普ASV面闆  

附錄2

(>好于,~相當)

色彩鮮豔度 super AMOLED>AMOLED~IPS>SLCD>TFT

色彩飽滿度 super AMOLED~IPS>AMOLED>SLCD>TFT

對比度 IPS~SLCD>super AMOLED>AMOLED>TFT

可視角度 super AMOLED>IPS>SLCD~AMOLED>TFT

顯示細膩度 super AMOLED~IPS>AMOLED>SLCD>TFT

陽光下顯示清晰度super AMOLED>AMOLED>IPS>SLCD>TFT

色彩還原 IPS>super AMOLED>AMOLED~SLCD>TFT

色彩柔和度 IPS~SLCD>super AMOLED>AMOLED>TFT

省電量 super AMOLED~AMOLED>SLCD>IPS~TFT

視覺舒适度 IPS~SLCD>super AMOLED>AMOLED>T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