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總統候選人肯尼迪槍擊案——美國總統約翰·肯尼迪弟弟刺殺案(一)

作者:泡面侃史

引言:曾經引領美國發展的總統候選人肯尼迪讓人心酸的結局;

總統候選人肯尼迪槍擊案——美國總統約翰·肯尼迪弟弟刺殺案(一)

1.勝利時的悲哀

1968年是美國的總統選舉年,3月,紐約州參議員羅伯特·肯尼迪宣布參加競選民主黨總統候選人,然後便開始了緊張的巡回競選活動。

6 月4 日,他來到位于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矶縣的著名的影視明星海濱隐居地馬利布。

幾周來在西海岸各地馬不停蹄地發表競選演說,他已疲憊不堪。

與妻子埃塞爾和 10 個孩子中的 6 個在海灘上玩耍休息了一天,他的體力完全恢複了。他重新變得精力充沛,神采奕奕。

總統候選人肯尼迪槍擊案——美國總統約翰·肯尼迪弟弟刺殺案(一)

羅伯特·肯尼迪

蘭肯海默爾的海濱别墅作了一次短暫的會客.60年代初,弗蘭肯海默爾曾應約翰·肯尼迪的要求,拍攝過反戰影片《五月中的七天》。

鮑勃(羅伯特的昵稱)的探望是代替已故兄長重溫舊時友情。

接着,他便匆匆趕往位于洛杉矶鬧市區的大使飯店。美國的總統預選有一條不成文的慣例:候選人總是在旅館注視投票過程。

每到一地,他們總是把競選總部和新聞中心都設在旅館内。

當羅伯特·肯尼迪走進大使飯店時,已是晚上7點多了。

一步不離地緊跟着他的是前聯邦調查局特工、現在充當不公開的衛隊長的比爾·巴裡和錄音師傑裡·科斯蒂根。

由于羅伯特·肯尼迪拒絕警方保護,巴裡負起了保護他的人身安全的重任;科斯蒂根的職責是把羅伯特·肯尼迪的所有演說和聲明都記錄在錄音帶上。

當他們一行快走近電梯時,一個個子不高的黑發青年企圖接近羅伯特·肯尼迪,但被科斯蒂根趕走了。科斯蒂根發現這個陌生青年拿着一件“包起來的東西”,就警覺了起來。

晚上7點 15 分左右,羅伯特·肯尼迪到了大使飯店的5樓,随即進入他自己的 511房間。

朋友,記者、家人和來客都聚集在走廊對面的 516房間。

總統候選人肯尼迪槍擊案——美國總統約翰·肯尼迪弟弟刺殺案(一)

晚上8 點左右,羅伯特·肯尼迪喜氣洋洋地把頭伸進516室,問:“你們是否想聽聽印第安人的消息?”

接着,他宣布:南達科他州的一個印第安人選區投了他 878票,投了他的競争對手休伯特·漢弗萊 9 票、尤金·麥卡錫 2 票。

幾分鐘後,羅伯特·肯尼迪與南達科他州的代理人通了電話。

得知在該州他獲得 50%選票,漢弗萊獲得30%選票,麥卡錫獲得20%選票.羅伯特·肯尼迪在黑人和墨西哥人中間深孚衆望,而南達科他州是一個以白人為主的州。

又是漢弗萊的出生地,是以,他認為該州的投票結果具有十分重大的政治意義。

随着好消息的不斷傳來,516 房間的氣氛越來越熱烈。人聲鼎沸,笑聲朗朗。

人越聚越多,連肯尼迪的 511房間也擠滿了人,以緻他要與顔問們私下交談幾句時,不得不退到浴室醫。

晚上 9點左右,羅伯特·肯尼迪走進走廊,打算松一下筋骨,但立刻被一群記者團團圍住了。他抱住雙臂靠在牆上,微笑着,竭力想從喧嘩聲中聽清一個問題。

有一個人說,麥卡錫的演說已開始變得較少書生氣,進而更像一個政治家了。“我喜歡政治家,”羅伯特·肯尼迪說,“我喜歡政治。政治是一種高尚的冒險。”

總統候選人肯尼迪槍擊案——美國總統約翰·肯尼迪弟弟刺殺案(一)

有人說,“高尚的冒險”這種說法聽上去很耳熟。“你們知道這句話出自誰之口?”肯尼迪問。

沒有人知道答案.這時,肯尼迪像一個國小生似地十分自豪地說:“這句話出自特威茲穆爾勳爵之口。這兒有人知道他是誰嗎?”二、三十名記者再次陷入沉默。

肯尼迪對自己知道新聞界沒有人知道的事非常得意。他作了解釋。

特威茲穆爾勳爵就是蘇格蘭政治家和作家約翰·巴肯,他曾寫過一系列反間諜驚險小說,《三十九級台階)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部。

他于 1927—1935 年任下院議員,1935 年進入上院,任加拿大總督,1940年去世。

接着,羅伯特·肯尼迪回到自己的房間,從電視上觀看尤金·麥卡錫接受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的采訪。

晚上 10 點 30 分左右,傳來了加利福尼亞州預選的最後統計結果。羅伯特·肯尼迪獲得46%選票,超過獲得42%選票的麥卡錫4個百分點。

加利福尼亞州是總統競選中最關鍵的一個州,在加州的勝利意味着羅伯特·肯尼迪毫無疑問将成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進而入主白宮。

按照傳統,應該舉行慶祝勝利的晚會。晚會,無論是豪華的,還是簡便的,都是競選運動中必不可少的象征物。

競選者邀請所有在該市或該州為他盡力奔走的人們出席晚會。

當羅伯特·肯尼迪走出 511 房間時,已是 6 月 5 日的零點零一分了。他向電梯走去,但突然改變了主意,向另一個方向的貨運電梯走去。

他說,他希望避開人群。看來,是某種自我保護的本能提醒他作出這樣的決定。

總統候選人肯尼迪槍擊案——美國總統約翰·肯尼迪弟弟刺殺案(一)

羅伯特·肯尼迪演講

在大使飯店的使節大廳,羅伯特·肯尼迪向 2000 名為他的競選出了火力的加利福尼亞人發表了簡短的演說。

演說不乏嚴肅的内容,但他也風趣地談到了愛犬弗雷克利斯,談到了老對手,洛杉矶市長薩姆·約蒂。肯尼迪最後說,“我認為,我們能夠結束美國國内的分裂,結束暴力。”

在使節大廳犒勞追随者之後,羅伯特·肯尼迪将去臨時充當新聞中心的大使飯店舞廳會見記者。然後,他将前往一個名叫“工廠”的進階夜總會,舉辦一次私人的大型慶祝活動。

肯尼迪再次沒有按照預定計劃從正門離開使節大廳,理由仍是嫌人多,他從後門離開使節大廳,穿過與廚房相鄰的小菜間走向舞廳。

配制現成盤菜和存放餐具的狹小的小菜間一下子擁進近 50 個人,頓時顯得擁擠不堪。

肯尼迪在助手,記者和飯店職工的簇擁下吃力地前進,他的妻子埃塞爾走在他後面幾碼遠的地方。

站在肯尼迪左首人群中的廚師長對他說:“勝利将屬于您,肯尼迪先生!”

肯尼迪微笑着停住腳步,微微向左轉過身子,與廚師長握手。

總統候選人肯尼迪槍擊案——美國總統約翰·肯尼迪弟弟刺殺案(一)

還沒等肯尼迪來得及放開廚師長的手,在電梯口見過的那個黑發青年穿過房間走上前來,突然掏出手槍,對準肯尼迪開了槍。

肯尼迪倒了下去。飯店職工卡爾·尤克爾和埃迪·米納西安抓住了兇手,但沒有能抓住他握槍的手,作家喬治。

普林頓和肯尼迪的助手傑克·加利文加入了格鬥。

在這短暫的瞬間,兇手手中的槍仍在發射子彈,或重或輕地打傷了另外5 個人。

包括奧林匹克冠軍拉弗·約翰遜在内的另外 4人加入了格鬥,終于制服了兇手。

約翰遜喊道:“為什麼你要這麼幹?”“我能夠解釋!讓我解釋!”膚色黝黑的兇手喊道。一些肯尼迪的擁護者喊着“揍死他!”“揍死這雜種!”企圖用拳頭揍死兇手。

有個頭腦清醒的人喊道:“别打死他!我們需要活的!别再發生奧斯瓦德那樣的事!”

總統候選人肯尼迪槍擊案——美國總統約翰·肯尼迪弟弟刺殺案(一)

當時景象

槍聲一晌,又有更多的人擁進小菜間,室内一片驚慌和混亂。

一個神父把一串念珠塞進肯尼迪手中,有人喊道:“他不需要神父,看在上帝的份上,他需要醫生!”這個神父迅即被人擠到一旁。

一個警察手握短槍沖了進來,又有人喊道:“我們不需要槍!我們需要醫生!”

槍聲一響,一個飯店職工把肯尼迪的妻子埃塞爾推到後面安全的地方。

這時,埃塞爾終于擠到了丈夫身旁,跪了下來,俯身輕聲說着什麼。

肯尼迪的嘴唇動了一下。埃塞爾站了起來,試圖讓人群往後退。

有人把一個冰袋放在肯尼迪的淌着鮮血的頭部,另有人用一件上衣做成枕頭,塞在肯尼迪的頭下。

在一片混亂中,肯尼迪夫婦顯得十分鎮靜。《時代》周刊記者海斯·戈裡這樣描述躺在潮濕的水泥地上的羅伯特·肯尼迪:“嘴唇微微張開,下嘴唇象往常那樣向下卷曲。

鮑勃看來是清醒的。他的神色中沒有疑問,他沒有問,‘發生了什麼事?’他的表情幾乎是在說,‘終于發生了這樣的事……””

2.聯邦調查局長的死敵

是的,終于發生了羅伯特·肯尼迪早就有所預料的事。

1966年,在回答一個有關他的長期政治計劃的問題時,肯尼迪說:“6 年是如此遙遠,明天是如此遙遠,我甚至不知道,我是否還能活 6 年。

”後來他又說過:“如果有人想殺我,那不是難于辦到的。”

肯尼迪對自己的生命安全屢次表示憂慮,這是因為他清楚地知道,從政十幾年來,結下的仇人實在是太多了。

美國《時代》周刊在報道羅伯特·肯尼迪的遇刺消息時,曾說過有兩個羅伯特·肯尼迪——一個是為人所愛的,一個是為人所恨的。

總統候選人肯尼迪槍擊案——美國總統約翰·肯尼迪弟弟刺殺案(一)

對許多政治家和企業家來說,他是“無情的鮑勃”,“殘酷的家夥”,無所顧慮的鬥士;對更多的人來說,對窮人和少數民族來說,他是富于同情心的政治領袖。

1953年,從弗吉尼亞大學畢業後在司法部工作了不到一段時間,羅伯特·肯尼迪就加入了參議院常設調查小組委員會。

這個委員會的實際上司人是當時名震一時的共和黨參議員約瑟夫·麥卡錫,委員會的任務是迫害共産黨人以及有親共嫌疑的左派和自由主義人士。

羅伯特·肯尼迪一心一意地投入了新的工作,進而入選“1954 年十位傑出青年”。

10年後,有人要他解釋當時的工作熱忱,他答道:“當時我真誠地相信,存在對美國國内安全的嚴重威脅,我覺得,約瑟夫·麥卡錫是唯一能夠對抗這種威脅的人……但我錯了。

”雖然羅伯特·肯尼迪對自己在麥卡錫時代的所作所為深感悔恨,但許多自由主義人士,更不用提進步的美國人,還是不能原諒他當時的行為。

參議院常設調查小組委員會的許多聽證會都是通過電視向全國轉播的,不過,給羅伯特·肯尼迪帶來巨大名聲的,主要不是他迫害思想異已分子的活動,而是後來他與政府和工會上層人物中的營私舞弊所作的鬥争。

1954年,随着民主黨人在國會選舉中的大獲全勝和麥卡錫主義的逐漸銷聲匿迹,羅伯特·肯尼迪成了常設調查小組委員會的首席顧問,進而實際上成了該委員會的首席偵查員。

此後,他的主要鬥争對象之一是工會領袖、國際卡車司機兄弟會主席詹姆斯·霍法。

總統候選人肯尼迪槍擊案——美國總統約翰·肯尼迪弟弟刺殺案(一)

霍法

對霍法與黑手黨的聯系,新聞界早就表示懷疑,羅伯特·肯尼迪決心将這件事查個水落石出。

順便說說,前面我們已提到過,約翰·肯尼迪總統遇刺案的獨立調查人們後來查明,充當芝加哥黑手黨與霍法之間的聯絡員的,就是殺死李·奧斯瓦德的兇手傑克·魯比。

在參議院舉行聽證會期間,霍法常常連續 5 分鐘或更多的時間以仇恨的目光看着羅伯特·肯尼迪。類似的目光也落在羅伯特的助手身上。

有一次,霍法和羅伯特·肯尼迪同乘一部電梯,羅伯特對霍法說:“如果您想在這兒仇恨麼人,那就請您隻仇恨我一個。”

根據羅伯特·肯尼迪在日記中所記,霍法愉快地同意了。

參議院常設調查小組委員會查明。霍法在自己的工會中踐踏民主的規範和原則。

下令毆打、甚至可能殺害工會中的“反叛者”,将多達 1000 萬美元的錢占為己有,在工會的關鍵崗位上安插黑社會分子,以便鞏固自己的控制,非法影響法院的審判,以便逃脫懲罰,還有其他許多罪行。

但是,直到 1959年夏天羅伯特·肯尼迪離開常設調查小組委員會的首席顧問崗位,霍法依然逍遙法外。

在聽證會舉行期間,霍法在犯罪世界的地位反而更鞏固了。

1960年,約翰·肯尼迪當選美國總統,作為競選運動負責人的弟弟羅伯特·肯尼迪實際上可以選擇政府中的任何職位,但他卻選擇了不很起眼的司法部長職務。

他希望一如既往地與有組織的犯罪活動作鬥争。

他的鬥争對象首當其沖的仍是詹姆斯·霍法。不過,現在他已不是手下僅有半打偵查員的首席顧問了,他可以運用強大的國家機器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然而,狡猾的霍法仍一次次地從司法部長的手中溜走。

總統候選人肯尼迪槍擊案——美國總統約翰·肯尼迪弟弟刺殺案(一)

約翰·肯尼迪與羅伯特·肯尼迪

有一次,證人願意在法庭上宣誓作證,霍法曾收買人向羅伯特·肯尼迪投擲塑膠炸彈,但司法部長認為不宜進行這種涉及自己的審判。

他下令準備能夠向霍法提出更一般的指控的審判。

司法部的起訴人做到了使一些大陪審團同時在各州裁決霍法有罪,其中一些裁決後來遞交給了法院。

在一次最初在納什維爾進行,後來應霍法的辯護律師們的要求轉移到查塔努加進行的訴訟中,證明霍法一家人借助冒牌公司,侵吞了工會的幾百萬美元資金。

在芝加哥進行的審判也證明了這一點。

為霍法鳴冤叫屈,洗刷罪過的也大有人在,包括黑社會同夥和一些報刊,故霍法遲遲未被判刑。當肯尼迪總統遇刺身亡時,仍然逍遙自在的霍法不禁欣喜若狂地說:“現在鮑勃·肯尼迪隻不過是一名律師了。”

總統候選人肯尼迪槍擊案——美國總統約翰·肯尼迪弟弟刺殺案(一)

可是,由于羅伯特·肯尼迪在司法部長任内搜集的大量罪證,霍法終究在1967年以賄賂陪審團、詐騙、陰謀破壞等罪名被判處13年徒刑,霍法對羅伯特·肯尼迪的仇恨是不難想象的。

1971年12月,尼克松總統為霍法減刑,霍法恢複了自由。但在1980年以前不得從事任何工會活動。

1975年7月30日.霍法走出底特律附近的一家餐館後即告失蹤,下落至今不得而知。不過,這已是本書的題外話了。

羅伯特·肯尼迪一登上司法部長的位置,立即與老資格的聯邦調查局長胡佛發生了激烈的沖突。

聯邦調查局雖然名義上隸屬于司法部,但胡佛憑借自己的資曆,向來不把司法部長放在眼裡,凡事都與總統直接聯系。

年輕的羅伯特·肯尼迪上任伊始,就将胡佛置于自己的管轄之下,使已慣于獨來獨往的胡佛感到很不自在。

此外,羅伯特·肯尼迪主張與有組織的犯罪活動開展鬥争,這也違背胡佛曆來的宗旨。

自從 30年代以來,聯邦調查局一向隻抓單獨的犯罪分子,而對有組織的犯罪活動聽之任之。

在上任後對各地進行的巡視中,新司法部長詢問聯邦調查局紐約分局局長梅洛尼:“梅洛尼先生,您能否告訴我來自有組織犯罪方面的最新消息?”

“告訴您實話,部長先生,”梅洛尼坦率地答道,“很遺憾,由于罷工,我們這兒的報紙沒有出版,故而我不能告訴您這方面的消息。”

如果人們知道梅洛尼手下隻有4人從事與有組織犯罪的鬥争,而對付共産黨人和親共分子的特工要多上100倍,他們就不會對這位分局長先生的回答感到奇怪了。

羅伯特·肯尼迪與有組織犯罪活動的鬥争取得了重大勝利。

1961 年,司法部在 96 起審判中使以各種面目出現的明首認罪;1962年,這樣的審判有101起;1963年有373起:1964年達到了677起。

這不但大掃胡佛的威風,而且使羅伯特·肯尼迪與黑手黨等犯罪組織結下了深仇。

1964年,記者安東尼·劉易斯問羅伯特·肯尼迪,他認為胡佛是個令人不快的、兇狠的人,還是個真正危險的家夥。

已經卸任的前司法部長答道:“我想,他是危險的。

總統候選人肯尼迪槍擊案——美國總統約翰·肯尼迪弟弟刺殺案(一)

”羅伯特·肯尼迪還對自己的傳記作者約翰·馬丁說過:“胡佛多半是個瘋子和頹廢分子。我還認為,聯邦調查局是個非常危險的組織……他和這個組織一起引起……恐怖。”

隻是在1975年,記者傑克·安德森才報道說,胡佛曾對亞特蘭大警察局長赫伯特·詹金斯承認:“在這世界上我最仇恨三個人:羅伯特·肯尼迪、馬丁·路德·金和前聯邦調查局特工奎因·塔姆。”

羅伯特·肯尼迪是胡佛的天字第一号敵人。

圖檔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