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生蛋比不過雞,長肉比不過鴨,人類為什麼要馴服大鵝這種家禽?

作者:森羅萬象原創

不如雞鴨的鵝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雞和鴨是最常見的家禽之一,它們不僅既能為人類提供食物,還有其他多種用途。然而,除了雞和鴨以外,人類也馴服了許多其他的家禽,例如大鵝。

與雞和鴨相比,大鵝生蛋量不如雞,長肉速度也不如鴨。

以普通家禽為例,一隻成年的雞每年可以産蛋250-300個左右;而一隻成年的鴨子每年可以産蛋100-200個左右。相比之下,一隻成年的鵝每年隻能産蛋60-100個左右。這主要是因為鵝的生殖系統發育時間較長,在其性成熟前需要更多的時間和營養。

此外,鵝的産蛋季節也比較短。一般來說,鵝在春季開始産蛋,到夏季就會停止産蛋。而且,一些品種的鵝每年隻能産蛋一次,産蛋期間也僅有一個短暫的高峰期。

生蛋比不過雞,長肉比不過鴨,人類為什麼要馴服大鵝這種家禽?

在長肉速度方面,鴨子的生長速度相對較快,鴨子在出殼後大約50天即可達到市場上常見的身材大小,并達到成熟的體重。雞大約需要3-4個月左右可以達到市場上常見的身材大小,并達到成熟的體重。

相比之下,鵝的生長速度較慢,需要更長時間才能達到成熟的體重。一些品種的鵝需要10個月或更長時間才能達到最佳的屠宰體重。

此外,鵝肉價格比雞鴨都要高,這是因為鵝的飲食需求比較高,鵝的身體組成和生長需要更多的蛋白質和能量,是以鵝需要更多的糧食才能維持生長和健康。

生蛋比不過雞,長肉比不過鴨,人類為什麼要馴服大鵝這種家禽?

既然哪哪都不如雞鴨,價格還死貴死貴的,為何大鵝仍然被廣泛飼養,人類馴服大鵝這種家禽的意義又在哪?

馴化鵝

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發表了一篇稱在約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遺址中發現了證明中國先民曾經開始馴養雁為鵝的考古證據。

這項研究由中國和日本學者合作完成,他們調查了中國浙江德清縣河姆渡文化遺址出土的動物骨骼,發現了證據表明當時人們已經開始對雁進行馴養。

該遺址距今約7000年,在新石器時代晚期,是古代人類聚居生活、農業和手工業發展的重要場所之一。

生蛋比不過雞,長肉比不過鴨,人類為什麼要馴服大鵝這種家禽?

在河姆渡遺址中,研究人員發現了大量的陶器、石器和人類骨骼等文物,這些文物反映了當時人類社會的生産生活和文化傳承。

據考古學家的研究,田螺山人在河姆渡遺址中發現了大量與馴養家禽相關的文物,包括一些雁形陶器和刻有禽鳥圖案的玉器。

此外,在遺址中還發現了一些凹陷的石塊,被推測是用來固定大雁的腳的。這些文物的出土表明,在7000年前,田螺山人已經開始馴化大雁,并将其用于食品、工具或儀式等方面。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關于馴養大雁的文化遺存之一。

生蛋比不過雞,長肉比不過鴨,人類為什麼要馴服大鵝這種家禽?

具體來說,在遺址内發現了大量的雁骨,其中許多骨頭上都存在着一些特征,這些特征常出現在被馴養鵝種群中,但不常見于野生種群中。

例如,它們的肋骨上有“角質突起”,腳上有“跖嵴”等。此外,研究人員還在遺址内找到了一些幼雁,這表明當時的人們可能會捕獵幼雁,并将其馴養為鵝。

生蛋比不過雞,長肉比不過鴨,人類為什麼要馴服大鵝這種家禽?

為什麼不是雞?

雞作為全球最常見的家禽之一,其馴化史不僅反映了人類農業文明的發展,也揭示了馴化過程中動物與人類的互相适應。

常見的一種說法是,大約7000多年前,人類開始嘗試馴養雞,并将其用于食物、藥材和儀式等方面。并且還有很多考古學證據顯示,最早的雞蛋化石出現在中國和印度。

但根據發表在《Ancient and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雜志上的研究,打破了雞的馴化時間,雞其實是1500年前馴化而來的。

生蛋比不過雞,長肉比不過鴨,人類為什麼要馴服大鵝這種家禽?

雞的祖先可以追溯到紅原雞(Gallus gallus),一種原産于南亞地區的野生鳥類。紅原雞的雄性具有鮮豔的羽毛,用于吸引雌性;雌性則具有保護色,以便在栖息地中隐蔽繁殖。

這種鳥類的生活習性适應了森林生活,例如善于攀爬樹木、疾馳奔跑等。正是這些特點使得紅原雞成為了人類馴化的理想對象。

生蛋比不過雞,長肉比不過鴨,人類為什麼要馴服大鵝這種家禽?

據研究,雞的馴化大約始于公元前1500年。馴化過程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人類從紅原雞中挑選出具有理想特征的個體,如體型較大、産蛋量較高等。這一階段的馴化可以了解為人工選擇的過程,通過篩選并繁衍優秀品種,使得鳥類逐漸适應人類的需求。

第二階段,雞開始适應家禽生活。在這一階段,雞的生活習性發生了顯著的變化,例如對環境的适應能力增強,對人類的依賴程度加深。同時,雞的繁殖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使得其在全球範圍内廣泛傳播。

生蛋比不過雞,長肉比不過鴨,人類為什麼要馴服大鵝這種家禽?

也就是說,或許我們的祖先馴化鵝,并不是他想馴化,而是當時并沒有那麼多選擇。或者這麼說,馴化鵝才是當時最好解決生活問題的方式。

當然,鵝也并不是最開始說的那般一無是處,接下來我們就聊聊鵝有哪些價值。

鵝的價值

在自然界中,野生鵝主要栖息于濕地生态系統中,它們能夠消耗大量的植物和小型無脊椎動物,起到了重要的食物鍊調節作用。

同時,鵝排洩出的糞便富含氮、磷等養分,也能促進濕地的生産力和物質循環。此外,鵝還具有警戒作用,在野生動物保護區等場所常被利用來保護其他鳥類及其栖息地。

生蛋比不過雞,長肉比不過鴨,人類為什麼要馴服大鵝這種家禽?

除了野生鵝,家養鵝也可以發揮一定的生态功能。例如,鵝可以吃掉農田中的雜草、蟲害等,減少了對化肥和殺蟲劑的依賴,同時還可以為土壤增加有機肥料。此外,鵝的糞便還可以作為農家肥料,起到了良好的生态效益。

另外鵝肉、鵝脂和鵝肝等都是優質的食品材料,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深受人們喜愛。鵝脂對于烹饪和制藥等行業也有很大的用途,例如可以用來制作香皂、潤膚霜等産品。

鵝毛則廣泛應用于制作羽絨服、被子、靠墊等産品,是重要的紡織原料之一。此外,近年來随着旅遊業的發展,鵝的觀賞價值也逐漸得到認可,成為了一種新的經濟收入來源。

生蛋比不過雞,長肉比不過鴨,人類為什麼要馴服大鵝這種家禽?

鵝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具有多種象征意義,如吉祥、喜慶和家庭團圓等。例如,在春節期間,人們常會食用鵝肉和制作鵝肝醬等菜肴,以表示過新年;同時,還會用鵝的羽毛來裝飾房屋和門窗,寓意“迎春接福”。

在西方文化中,鵝也是重要的文化符号之一。例如,法國的傳統美食——鵝肝醬,在世界範圍内都享有盛譽,成為了法國飲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總的來說,鵝在生态、經濟和文化等方面都具有着豐富的價值。

生蛋比不過雞,長肉比不過鴨,人類為什麼要馴服大鵝這種家禽?

結語

總之,鵝的馴化史是一個充滿奇迹的過程。從雁到家禽,鵝在人類的引導下逐漸适應了新的生活方式。

如今,鵝已成為全球最常見的家禽之一,其馴化史是一個生動的例證,展現了人類與自然界的緊密聯系與共生關系。

生蛋比不過雞,長肉比不過鴨,人類為什麼要馴服大鵝這種家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