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兀魯大将軍曆史輝煌人生

作者:李智祥1
兀魯大将軍曆史輝煌人生

作者照片

作者:成吉思汗43代孫:李智祥

第五章

第一節

兀魯大将軍卸甲歸田

公元1679年3月,兀魯大将軍結速了他一身。帶領兒子巴思兒不花,二子巴帖占不花,三子兀魯事黑斯波,四子秃惠貼木耳,等兒子,孫子,兀魯随身保镖,親信,擁人等一行三十多人,四十多匹戰馬。按照大清政府康熙封賜地,雲南石屏大水行程。

兀魯大将軍曆史輝煌人生

兀魯到大水時衣衫褴褛的人民

四月間兀魯大将軍到達雲南石屏。當大清政府封賜地,康熙簽署批文,送達石屏縣府時,石屏縣府不敢當誤,文武官員下跪拜禮,高喊皇帝萬歲。

兀魯大将軍曆史輝煌人生

兀魯坐轎入石屏

兀魯大将軍曆史輝煌人生

300前石屏東門

兀魯大将軍曆史輝煌人生

正前方圓圈内為石屏古城

兀魯大将軍從這時起,從一員統領十萬人,殺人不眨眼的大将軍,改變了習日威風凜凜的神态,不再是風雲四起的大将,是一個遵紀守法的順民。路行沒有四品大人駕到的鑼鼓聲音,沒有軍隊貼身保镖人前人後的侍候。兀魯從此放下了架子,低調行事,七品芝麻就是他的父母官。兀魯資助了石屏縣五萬兩黃金,用于民聲教育,城牆,城河修建,自然地方父母官禮讓兀魯七分。

兀魯到達大水後,大水,左所,仁壽村隻有少量人居住,不足二百人,全部是貧窮農戶,象樣的房子沒有一間,貧苦人家居于簡陋窩鋪瓜蓬,草屋,最好居住是土屋。生無分文,民不聊生,貧窮到了極限。衣衫褴褛,戶無敞體。森林覆寫率達90%,樹木重生,野獸出沒,仁壽村是豺狼之所,虎豺之窩,上千隻豺狼在外活動捕捉食物,三五人行動将成為豺狼的美餐。大水河道泛濫成災。野草重生,慌物人煙。上萬畝的良田良地,無人開墾。

兀魯大将軍曆史輝煌人生

小瑞城大瑞城在水中,大水居于正前方山腳

兀魯到達後,原住戶變成了兀魯的子民,着手改變貧窮落後的大水。 兀魯是石屏萬人猴,萬人猴這個稱号緻今還有人知曉。資金雄厚,為人處事大方。他的資金來源,一,母親送給的50萬兩黃金,二,大清政府下撥的15萬兩将軍安置費,三,争戰中收刮截留敵方的10萬兩黃金,平常軍費開消省下來的10萬兩黃金,幾十年來的軍響收入10萬兩,這一次四川之行,地方政府送來的5萬兩黃金。合計帶來大水百萬兩黃金,相當于現在的一億人民币。

第二節

兀魯大水發展計劃

兀魯到達大水的第一計劃。治理泛濫成災的河水,移民開墾荒田地。長期招用上百勞工,細戶,治理河道,挖溝引渠,灌溉農田。顧用移居勞工開墾荒田荒地,實行新開墾田地三年免祖政策,落戶大水的二年免交人頭稅。這是一項優惠條件,吸引着衆多居民移居大水。兀魯對行讨要飯,無家可歸人員,進行收留,給他們一口飯吃,願意留下來的幫助他建設新房,分給他們土地,幫助他們開拓田地,實行特殊照顧。

兀魯在大水的第二個計劃。安裝康熙封賜地标,萬年猴龍門華表石碑。萬年猴是當時代人對兀魯的尊稱。是以當代人把康熙封踢地華表龍門碑,稱之為萬年猴華表龍門碑。碑高四米,直徑36厘米,每尊碑頂部,精心雕刻着一隻12屬相動物。24顆華表龍門碑,代表一天二十四小時。碑頂動物代表12種屬相。碑為一節柱石雕刻而成。在當時無開石工具,起重裝置情況下,要制作出一顆華表龍門碑,需要支付大量經費。兀魯憑請精工巧匠,雕刻制作而成。

兀魯大将軍曆史輝煌人生

盼望父母而歸的姐弟

兀魯按照封賜劃規區域,從左所山後,到大龍井地界。每隔400米安置一顆。共24顆,耗資10萬兩黃金。 兀魯在大水的第三個計劃,改善農民居住環境,招收勞工大量造房起屋。建蓋出上百間土屋,免費讓瓜蓬,窩鋪,船篷大水原住戶優先居住。

兀魯一身迎娶過六門親事,育有兒女13人,衆多都是在内蒙母親身邊工作。有的兒子娶了幾房太太,子孫滿堂,生活的很幸福,蒙古是大清起家的地方,自然條件比内地強。兀魯的妻室兒女,有的不願意跟随兀魯充君落戶雲南,因為他們在蒙古生活習慣了,到雲南後,是福是禍他們不知道,包括兀魯無法評估到雲南後,将來的人生軌迹。是以兀魯隻帶走軍中任職的四個兒子,和部份子孫後代來雲南,兀魯大部份後代留在母親身邊。

兀魯帶來的四個兒子,全部都是在兀魯軍隊中擔任職務,受家族影響,武功蓋世。是出類拔萃的人才,每人都是文武雙全,能以一擋百的絕世高手。兀魯每個兒子資助五萬兩銀子。兀魯四個兒子到達雲南石屏後,大兒子巴思兒不花,被昆明梁王府招用,移居昆明,任梁王府總镖頭。二兒子巴帖占不花,三兒子兀魯事黑斯波,先後被雲南總兵征用,任職綠旗營職務(大校),和軍隊征戰南北,戰死疆場,為大清政府江山穩定,棒獻了自己的人生,再也沒有回過石屏。

兀魯到大水過引居生活後,對後代子孫們從不提起自己輝煌的曆史人生。兀魯征戰幾十年,難免錯殺過人,特别是張獻忠殘部,吳三桂四川總兵殘部漏網魚不少,這些仇家引姓埋名流串各地生存,說不定哪天會來複仇,給後代子孫帶來災難。兀魯在做好防範措施的同時,保密大将軍身份不外洩露是重要的。兀魯為大水李氏家族立下名訓,低調做人,遇事忍讓,平易近人,和諧為貴,四句家訓。但是兀魯對欺壓百姓的惡霸,實施殺人放火搶竊的土匪,決不手軟。

第三節

兀魯四孫子迎戰百佘地匪

兀魯是将軍出生,為了大水的人民安全,設定了左路治安觀察所(左所),右路治安所(仁壽村)。當時的左所隻有蔡姓三戶,雷姓二戶,楊姓四戶貧苦農民。兀魯到達大水後這些窮苦人家,變成了兀魯的保護對象,細戶子民。兀魯設立左所觀察所後,派出10名家丁長期駐紮,家丁的任務是平時開荒種地,負責左路進入大水的外人排查,如有圖謀不軌,彙報兀魯。右路治安觀察,與左路治安觀察所任務一樣,同樣是負責通風報信。

兀魯到達大後的第三年,右路觀察所家丁來報,大龍井集結有一百多人,帶有槍械無數,象是土匪。兀魯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派孫子李浩前去檢視。李浩暗中觀察土匪後,下出結論。這夥人系土匪無凝,白天不會進攻大水搶竊,天黑後必定搶竊大水。李浩把情況彙報爺爺,兀魯研究滅匪方案,先撤離右所住戶和保安家丁。

李潔,李家等四名孫輩,向爺爺請戰,準備好滅匪工具,騎上戰馬埋伏于盤蟹龍潭。盤蟹龍潭是兀魯修建的,用于灌溉田地水分,土匪必經之路,異龍湖北面隻有這一條馬幫之路通往縣城,在盤蟹龍潭,西部有一塊平空地,是馬幫經過時休息,飲水喂馬的地方。适合戰馬奔跑作戰。兀魯深知四孫輩的能力,正當壯年,個個都是李氏家族的毫傑。出生武林世家,能以一擋百。對付100多土匪,招招有餘。

兀魯派親信對土匪活動全程監視。 晚上11時左右,土匪接近右所,對十戶住戶實行搜括。沒收到有價值錢财後,放火把右公所床鋪燒着,漸漸的才改名為火燒鋪。時間進入零時,土匪向盤龍譚靠近。四孫輩作好戰鬥準備。待土匪經過了盤蟹龍潭壩埂後,四兄弟的四支火槍響起,四匹戰馬沖向匪群,土匪看隻有四個人,信心十足,殺氣騰騰,沒幾分鐘僥幸心理漰潰,衣裹屍橫。

孫輩們用戰馬身高的優勢,以及戰馬奔跑速度,以靈活機動的馬背,來回翻滾躲避敵方刀鋒。精準柳葉刀法,刀起瓜落。一個回合下來,30多名土匪人頭落地。四兄弟不給土匪有患息之機,三個會合下來,七,八十土匪上了西天。此時的土匪大勢已去,自顧不暇,少量逃跑于密不透風的森林,有的跳入異龍湖中,沒死的選擇往回逃。四兄弟那裡給他們逃跑的機會,戰馬奔騰追擊,失去了戰力的土匪被四兄弟追殺的魂飛魄散。二十分鐘後結速了戰鬥,四兄弟使出全身精力,累的筋疲力盡。逃入山間的土匪變成了豺狼虎豹的美餐,跳往異龍湖的土匪,将被淹沒沉底。

四兄弟戰勝140餘人,靠的是從兀魯軍隊中挑來的漢血高頭戰馬,配上蒙古騎士,柳葉刀法。雲南人沒事對付馬背功夫的本領。土匪更無戰馬,自然敗在四兄弟的馬背功夫上。 四兄弟從重傷的幾名土匪口中得知,這是一夥寶秀回水山土匪,知道兀魯大将軍有錢,勾結新平,峨山兩股大勢力土匪,合計140餘人。前來實施搶竊,沒想到兀魯的孫輩們如此強悍,四人就能戰抵擋140餘人。

兀魯知道戰鬥勝利後,派人封鎖了現場,把屍首沉入異龍湖,實行毀屍滅迹。天明後戰鬥現場血迹被沖洗一幹二淨,現場恢複了平靜。逃脫存活下來的土匪很少,自然他們不敢報官,報官沒有他們的好下場,哪個年代人人都恨土匪。土匪被官府抓到是要遊街示衆,五馬分屍。這場匪串就這樣被四孫輩無聲無息解決了,從此大水帶來了上百年的安靜,土匪不敢輕易來搶大水。這場滅匪行動,本來是一件置得宣揚的下好事,因死人太多,怕官府追查。兀魯為了保密,封鎖消息,隻有少量人知道。兀魯為了平息此事,拉近與官府的距離,變象的打點縣府銀兩,對外宣稱土匪被趕走,而不是殲滅。這場滅匪風波,就這樣無聲無息的過去了,知道的人很少。以古代的地點取名火燒鋪(仁壽村)為證。

第四節

兀魯的大水人口計劃

大水是人煙稀少,土地廣闊的區域。為了大水人口發展,兀魯彩用母親張蘭芳的一套辦法。第一步鼓勵孫輩,重孫們接納三妻四妾,那個時代國家提倡多婚。家族興旺,妻室成群,子孫越旺盛,這個家庭才不會被别人括目相看,家族才會被世人尊敬。兀魯是石屏縣的萬年猴,資金雄厚,後代人們的生活比别人強,衣食無憂。經媒婆紅線纖媒,衆多彜族小姑娘願嫁李氏家族後代子孫。

一年後李氏家族妻室成群,子嗣不斷降臨。兀魯對每出生一名子嗣劃撥一筆款,讓他們生活無憂。迎娶的彜族女人多,移居大水彜族戶多于蒙古族,後代們講彜話的人多,蒙古族語言慢慢被彜族語言代替。為了随風入俗,兀魯把蒙古族改變成彜族。從此李氏家族變成了地道地道的大水人。清朝末年後,大水的彜族語言才被地方漢話取代,作者父輩們還會講彜族語。

兀魯的第二步人口計劃是移民。兀魯給出的移民條件是,幫助建蓋土屋新房,免去兩年田地祖金,劃出自開田地免五年稅。子女實行免費五年國小教育。兀魯的移民優惠條件,吸引了近百戶移居大水。兀魯穩定大水的移民,在向左所,仁壽村發展移民。兀魯用了五年時間,開挖河道近2000米,構築河埂三四公裡,把河水歸引河尾巴,利用每年夏季的幾方沙土,制留造田。挖掘河道土方四萬餘方,引渠灌溉四公裡,建設住房200餘間,修建土路五公裡。兀魯消耗了十萬兩黃金。

第五節

兀魯建設大水魚米之鄉

兀魯計劃用五年時間,打造大水魚米之鄉,兀魯征用大批勞工,從河尾巴築壩直通幹龍潭,又把幹龍潭築壩圍起來,兀魯的這兩項大工程,每天幾百人肩挑人擡,利用五年時間完成了兩處近萬畝的水場養殖業,毫資近10萬兩黃金。

兀魯修築了兩個壩塘後,大大提升了大水的水利資源利用。每年冬季蓄水養魚。春節放水灌溉田地,提供了充足水量支援農業生産,提高糧食産量。每年還有一大筆魚業收入。在當時的頭腦中,沒有那個人想起來幹這兩個壩塘子,也沒有那個人有這筆,雄厚的資金投入建設。 兀魯為大水建設,為人民富裕作出貢獻。大水的魚業養殖收入,用于建蓋學堂。在兀魯時期的大水,建設有一所國小,學生是免費的,窮苦人家的孩子也能上學。當時的石屏沒有那個村子,實行免費教育,窮人的孩子是進不了學堂。兀魯對考取秀才,舉人,公民等知識份子,實行全額資助。

公元1683年,兀魯的母親張蘭芳逝世,享年88歲,三個月後消息才傳到兀魯手中。兀魯知道母親已經安葬,等不了他到達掉念。兀魯是一個大孝子,把母親生前畫像,梱紮靈堂,讓子孫後代跪拜三天三夜。兀魯以絕食三天跪拜母親。 兀魯經過了十五年的大水投資建設,大水,左所,仁壽村,擁有萬畝良田,良地,人數過千。兀魯實作了他的規化,做到村村通水,村村通路,人民安居樂業。與15年前相比,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住房上以得到了很大提升,從土房向瓦房轉變。從衣不蔽體的窮苦群眾,轉變成了衣食無憂富民。兀魯正在計劃辦磚瓦廠,紡織廠,服裝廠。這些都是從母親張蘭芳的管理中學的。

兀魯要把大水建設成石屏第一富裕村,計劃目标在步步走實作中。 在李氏家族年志中記載,有詩為證兀魯功績。

兀充天泉民窮盡,

衣不蔽體困纏身。

今日浠餐明無渡,

草根樹葉充填身。

十五載創民衣錦,

食衣無憂谷滿深。

兀魯行善積德實,

天降神仙下人生。

庶民擁德跪拜神,

人間續煙福變真。

這是詩人為老祖宗創作的幾句詩詞,足夠說明兀魯大将軍,為大水做出的貢獻,兀充天泉就是兀魯充君,天泉就是大水。兀魯到大水前,大水的群眾有多苦,兀魯用了15年時間改變了大水一窮二白的面貌。

兀魯大将軍曆史輝煌人生

從衣着打扮看大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兀魯進入70古來浠年嶺,時間對于一個老人來講,不多了。想在他走完人生前,為大水再辦幾件公益性好事。一,把大水18個村,建成村村石闆路,二,擴建家廟辦學堂,三,完善引水灌溉工程。兀魯餘生熱量的發揮中,五年内取石五萬立方,完成了大水18寨石闆道路三點五公裡。在當時是一個很大的工程,道路修建全靠肩背擡,動用勞工五百餘人,耗資十萬兩黃金。 兀魯的餘生計劃正在實作中,學校規模在進一步擴大,由原來的五個班級,擴大到十個班級。學生覆寫大水适齡兒童。免費教育的大水,每個孩子都能入學堂。

兀魯大将軍曆史輝煌人生

大水學生

第六節

一顆将星損人間

公元1693年初,兀魯因大水建設操勞過度,加上戰争年代留下來的創傷複發,重病不起,兒孫想盡一切辦法醫治,憑請石屏最好醫生。盡管後代們付出最大的努力,最終一顆将星消失天際。事很聚巧。當天烏雲密布,大風呼嘯,席卷大地,老天在嚎哭,大地在凜抖,瀑雨傾盆而下,山洪暴發,這是一種不祥之兆。

同年4月1日,就是在這雷電交加的夜晚,叱咤風雲的一代天驕,兀魯大将軍因病情惡化,醫治無效駕損人間。兀魯大将軍逝世,是李氏家族的重大損失,也是大水人民的重大損失,從此大水人民失去了一顆救星。後代子孫為兀魯舉行隆重葬禮儀式。大水上千人自動組織為兀魯送行。兀魯大将軍墓安葬于黑龍波,墳墓一直儲存完好無損。1976年成吉思汗43代孫,作者李智祥在石屏一中讀書時,親眼目睹過完好無損的墳墓。

兀魯大将軍曆史輝煌人生

大水一千多人舉碗向衣食父母兀魯送行

建國後,兀魯大将軍的墳墓,因國家改革需要,黑龍坡被一工廠占用。後代子孫們把墓遷移到大水龍窩山,龍鳳窩安葬,孫子後代們,按照将軍級别的規模,建設了一座石屏縣最進階别的墳墓,上萬李氏家族後代參加墓基落成典禮。

第七節

大水二代祖宗秃惠貼木耳

秃惠貼木耳是兀魯大将軍的四子,是李氏家族大水分支二代祖宗。二祖宗辦完父親後事後,接管了父親遺傳下來的管理權。管理着大水,左所,仁壽村三個自然村一千多口人,上萬畝田地,四百多戶祖戶。按照父親移留的計劃,足步完成。延着父親的管理模式,把大水三個自然村管理的出類拔萃。

兀魯遺留下來的,資金不是很多,秃惠貼木耳,隻有靠綜合廠的魚業,紡織廠稅收,磚瓦廠的收入,來維持父親留下來的工程。此時的大水三個自然村,有優越的自然條件,豐富的水利資源,上萬畝的肥沃土地。人民安居樂業,豐衣足食。秃惠貼木耳,降低大水人民稅收。對貧困戶,新外來移居戶,免除稅收,上交縣府的個人稅,由秃惠貼木耳從綜合廠利稅中出。

兀魯大将軍曆史輝煌人生

15年後換然一新的大水村民

秃惠貼木耳是一個勤檢持家之人,他16歲就跟随父親轉戰南北,一直是父親身邊的貼身保镖,少時在母親身邊長大,苦練出一身好功夫,武功蓋世,徒手可以對付10多人。擔任過父親貼身護衛隊旗長(團長職務)。一直是負責父親安全,沒有直接參加戰争。

轉眼之間到了公元1710年,這一年是天災人禍,雲南暴發了一場溫疫,當時叫的勞病,現在叫肺結核。這種病是不治之症。染上者必死無疑,秃惠貼木耳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教育村民,并限制村民處出,采取了一切與外界斷交的辦法。但是怕什麼來什麼,這種病毒經過飛禽走獸,豺狼虎豹啃食路途死亡的屍體。經過了空氣傳播,帶入大水。這一年石屏成千上萬人死于勞病,大水以死了幾十人。

76歲的二代祖宗秃惠貼木耳,沒有逃過這一劫。 二代祖宗秃惠貼木耳逝世後,後代子孫們把秃惠貼木耳遺體實行火葬。後代子孫并不想這樣火化。但是大清政府下诏書,勞病死亡者一律火化,否則将誅滅三代。後代子孫們隻有按照大清下诏行事。當時的醫療條件差,以隻有實行火化才能滅掉病毒根源。

作者李智祥,經過了研究,巡查,二代祖宗秃惠貼木耳,沒有留下來墓地,可能秃惠貼木耳的死和溫疫有關。二代祖宗逝世後,大水村務管理權落到了三代祖宗(孫輩們)的身上。

第八節

打死何三氣死何二

打死何三氣死何二,這是發生在李氏家族三代祖宗身上的真實案例,緻今三百餘年了,後代子孫們,記憶優新,這句話還在留傳。大水的李氏家族,興旺,發達,輝煌,在大水村長達四十餘年,二代祖宗秃惠帖木耳死後十年,家族從輝煌階段走向了末落。孫輩們沒有一代二代祖宗的智慧頭腦,說話辦事不夠沉着冷靜,處理問題不明治。

公元1722年,也就是康熙末年。石屏縣城何氏家族,安葬離世人員,找風水大師看墓地,風水仙生在歪頭山找到了,一處九牛二虎的寶葬地。歪頭山屬于大水李氏家族封賜地。在沒得到李氏家族同意的情況下,何氏家族強行安葬。

在寸土必争的年代,特别是皇帝封賜地,李氏家族自然要維護自己的利益。前去與何氏家族交涉。雙方沒有達成利益條件,互不相讓。發展到吵鬧,互相鬥毆,大打出手。出生于武将之後的孫輩們,自然武藝高強,失手一掌打向何三,身為文門書生的何三,經不起李氏家族孫輩們的一掌,到地氣絕身亡。何二聽到了何三死後,活活氣死。

李氏家族攤上了兩起人命關司。 當時的石屏縣牙門,還沒有能力捉拿李氏家族歸案,李氏是上百人的大家族,孫輩,重孫輩們武藝高強,都不是等閑之輩。縣牙門官司一拖再拖。何氏家族占着朝中有人,一人在州府做官。重金收買省巡撫,以謀反罪,把李氏家族推向風口浪尖,派兵剿滅李氏家族。當時的大清法律是一人犯法,誅滅三族。李氏家族在縣府中有眼線。聽到消息後通知李氏家族。

第九節

李氏家族大逃難

李氏家族長聽到了消息後,招開家族會議。組織家族成員以孫輩化分,連夜大逃亡。從此李氏家族從人間巅峰踢入低谷。李氏家族上百人的大逃難,因逃難來的太突然,身上隻帶走部份食物,錢财。

為了躲避官兵的追剿,各路人馬隻有東躲西藏,廵找無道路無人煙的地方安家落戶。據不完全統計,一分支家族逃往了建水李浩寨,一分支族逃往石屏異龍李家寨,新城矣畝黑,牛街避躲(貝堵)。有逃往紅河農場,墨江,等地。有的李氏家族逃難後失去了聯系,是死是活不清楚,有的逃難人員,怕官兵追殺,再也不敢和家族聯系,隐姓埋名過隐居生活。總之上百名李氏家族四分五裂。

兀魯大将軍曆史輝煌人生

李氏家族在逃往牛街路途中,在水溝渠中成功躲避官兵追捕

官兵到達大水後,李氏家族有能力都逃難了,大水隻留下來了老弱病殘,已經無能為力外逃,抱着橫豎是一個死的心态,等待官府抓捕,誅滅殺頭。官府看了這些李氏家族老弱病殘,無能力打架鬥毆,網開一面,放了存留下來的李氏家族一碼。

何氏家族,本來錯在先,官兵抓捕不了李氏家族主要人員歸案。看見李氏家族大勢已去,逃的逃散的散。剩下這些老弱病殘,無能力與何氏家族抗衡,如果對李氏家族老弱病殘下毒手,怕遭來更大的複仇謀殺,是以不再追就這些老弱病殘的責任。

當時的官府抓捕犯人,犯人逃脫,隐居外縣,外地,大山深處,官府找不到。一個縣府隻有幾個辦事人員,幾名捕快,官府無資訊,無能為力到外縣,大山深處抓捕犯人,除非派兵剿滅。隻要犯人不回家,到城内活動,被官府發現,犯人還是安全的。

兀魯大将軍曆史輝煌人生

煎熬中滬渡過的李氏家族

兀魯大将軍曆史輝煌人生

賣苦力的李氏家族

這一宗打死何三,氣死何二案子,官府處理結果。強行收繳李氏家族上萬畝田地,收繳兀魯大将軍,大水封賜地康熙批文,限令李氏家族外逃人員回大水居住。

康熙簽署的大水封賜地批文,價值連城,300多年過去了,緻今李氏家族沒有找到,特向社會各界人士偵集,如有發現三或者收藏必重謝。

兀魯大将軍曆史輝煌人生

十年中煎熬的李氏家族

大水李氏家族老弱病殘,被官府封賜十年為奴,做細戶靠幫工渡日,李氏家族就這樣在苦難中煎熬。從人間天堂,踢如人間地獄,家财散盡,倫為乞丐,過起了末落生活,生存于人世間。大水的居住戶,受過兀魯的恩惠,有的是兀魯從苦難中救出來的。現在看到李家落難,伸出援助之手,幫助李氏家族渡過難關。十年後官府不再追就李氏家族的責任,李氏家族才從貧窮中走出來。300餘年過去了,成吉思汗後孫,大水兀魯分支,從1679年兀魯到大水時三十餘人,到兀魯二十三孫作者李智祥這一代,發展了10萬餘人,布遍雲南各地,有的分支家族緻今沒有找到。

第五章完

作者:編輯:成吉思汗四十三代孫李智祥

2023年5月10落筆

繼續閱讀